电源转换装置及其组装方法_2

文档序号:8364848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A-A剖面图;
[0045]图3绘示图2A的散热底座与电磁感应装置的分解图;
[0046]图4绘示图3的散热底座与电磁感应装置组合后的俯视图;
[0047]图5A绘示依据图3的磁性元件与端盖的分解图;
[0048]图5B绘示由图5A的方向D2所呈现的磁性元件与端盖的分解图;
[0049]图6A绘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散热底座与电磁感应装置组合后的剖视简图;
[0050]图6B绘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散热底座与电磁感应装置组合后的剖视简图;
[0051]图7A绘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散热底座、独立立体结构与电磁感应装置的分解图;
[0052]图7B绘示图7A的组合图;
[0053]图8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散热底座的分解图;
[0054]图9绘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源转换装置的组装方法的流程图;
[0055]图1OA绘示将一灌封胶注入立体结构与磁性元件之间;
[0056]图1OB绘示将一灌封胶注入尚未放入电磁感应装置的容置槽内;
[0057]图11绘示将一磁性元件先行置放于容置槽内。
【具体实施方式】
[0058]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
[0059]于实施方式与权利要求书中,涉及“稱接(coupled with) ”的描述,其可泛指一组件透过其它组件而间接连接至另一组件,或是一组件无须透过其它组件而直接连接至另一组件。
[0060]于实施方式与权利要求书中,除非内文中对于冠词有所特别限定,否则“一”与“该”可泛指单一个或多个。
[0061 ] 本文中所使用的“约”、“大约”或“大致”是用以修饰任何可些微变化的数量,但这种些微变化并不会改变其本质。于实施方式中若无特别说明,则代表以“约”、“大约”或“大致”所修饰的数值的误差范围一般是容许在百分之二十以内,较佳地是于百分之十以内,而更佳地则是于百分之五以内。
[0062]图1绘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源转换装置100的组合图。图2A绘示图1的分解图。图2B绘示由图2A的方向Dl所呈现的散热底座200。图2C绘示图2A的散热底座200与配线板300的组合图。如图1与图2A所示。一种电源转换装置100包含散热底座200、配线板300、电磁感应装置400与锁固组件500。电磁感应装置400介于配线板300与散热底座200之间,且安装于散热底座200上。锁固组件500锁固电磁感应装置400与配线板300,以致电性连接电磁感应装置400与配线板300。
[0063]如此,此实施方式的架构可强化电磁感应装置400固定于配线板300与散热底座200之间的强度,减少电磁感应装置400因自重或外力作用而破坏电性连接并脱离配线板300的机会,进而保持电磁感应装置400与配线板300之间的电连接品质。
[0064]图3绘示图2A的散热底座200与电磁感应装置400的分解图。图4绘示图3的散热底座200与电磁感应装置400组合后的俯视图。如图3所示。散热底座200包含至少一立体结构210。立体结构210具有一容置槽213,容置槽213由立体结构210形成。电磁感应装置400的一部分位于容置槽213内(图2A),另一部分伸出容置槽213外,并与立体结构210及配线板300相互固定。
[0065]具体来说,此实施方式中,但不限于此,如图2B与图3,散热底座200包含一底面202与多个侧壁201,这些侧壁201自底面202的外缘分别朝大致相同的一伸展方向T延伸,侧壁201并与底面202围绕出一容置空间205。立体结构210位于容置空间205内,该立体结构210同时借由传热界面材料连接散热底座200的底面202与其中一侧壁201,这里的传热界面材料可以是灌封胶。如此,立体结构210上被传递的热能可同时经由散热底座200的底面202与此侧壁201所传出,提高热传递效率。此外,立体结构210的一侧连接散热底座200的底面,或称,立体结构210的一侧面面向底面202,故,立体结构210背对底面202的一侧面(后称顶面211)用以支撑并结合电磁感应装置400。
[0066]更进一步地,立体结构210由多个间隔体210T所组成,这些间隔体210T自散热底座200的底面202同时朝上述的伸展方向T伸向配线板300(图2B),故,立体结构210的顶面211即为这些间隔体210T背对底面202所共同形成的一端面(图3)。此实施方式中,至少二个间隔体21T连接前述立体结构210所连接的侧壁201,使得这些间隔体21T与前述立体结构210所连接的侧壁201共同围绕而形成容置槽213以容纳电磁感应装置400于其中。然而,其它实施方式中,这些间隔体也可以自行围出容置槽,意即,这些间隔体不与其中一侧壁连接而仅有间隔体共同定义出容置槽;或是,容置槽直接开设于散热底座内的底面。
[0067]此外,如图3所示,这些间隔体210T —体成型地彼此连接,至少二个相邻的间隔体210T之间形成一转角部210C。任一转角部210C的厚度大于任一间隔体210T的厚度,以强化立体结构210的承载强度。然而,其它实施方式中,这些间隔体也可以不是一体成型地彼此连接,而是依靠组装方式而相互连接。
[0068]通常来说,立体结构的外型是依据磁性元件的形状来做调整,以便收纳磁性元件于其中。举例来说,此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电磁感应装置的主要形状为矩形体或大致为矩形体时,立体结构210则可选择为矩形体或大致为矩形体,然而,本发明未对立体结构的外型加以限制,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视实际需要,弹性选择立体结构的外型,例如,立体结构的形状也可为圆筒形或半圆筒形。
[0069]图5A绘示依据图3的磁性元件410与端盖440的分解图。图5B绘示由图5A的方向D2所呈现的磁性元件410与端盖440的分解图。图3与图5A所示,电磁感应装置400,例如变压器和/或电感,包含磁性元件410。磁性元件410至少部分地位于容置槽213内。磁性元件410透过锁固组件500与配线板300 (图2A)电性连接。更进一步地,电磁感应装置400包含二个磁性元件410。这二个磁性元件410并列地位于容置槽213内(图3),且受到容置槽213底部213B伸出的一分隔肋214的隔离,以加强散热及避免短路发生。更详细来说,每一磁性元件410包含磁芯、绕线架与线圈本体等等。磁芯的一磁柱位于绕线架中,线圈本体绕于绕线架上,且围绕于该磁柱外。然而,由于磁芯、绕线架与线圈本体的彼此关系皆为已知,故,不再加以赘述。
[0070]电磁感应装置400还包含一端盖440。端盖440覆盖容置槽213 (图2A)。如图5A与图5B所示,端盖440结合于磁性元件410上,例如透过粘着胶450,端盖440的安装面446 (图5B)结合于磁性元件410上。此外,端盖440透过锁固组件500与配线板300相互实体固定,故,端盖440耦接于配线板300与磁性元件410之间(图2A)。端盖440的材料可为绝缘材或其表面具有绝缘处理的金属材。然而,其他实施方式中,端盖并非必要元件,电子器件也可仅透过灌封胶体固定于容置槽中。[0071 ] 更具体的是,如图2A所示,本实施方式中,配线板300上还包括多个电子器件,例如:晶体管、电容等等,使得输入电能通过该电源转换装置100转换后,由装配于散热底座200上的输出、输入及通信端口 203连接至系统部件,实现电能变换及用电管理。配线板300上还包含多个第一导接部310。第一导接部310皆与配线板上电子器件的其中之一电性连接。每一第一导接部310具有一第一穿孔311。如图5A所示,每一磁性元件410具有多个导线420,每一导线420电性连接第二导接部430,且每一第二导接部430具有一第二穿孔431。锁固组件500包含,例如相互配合的一第一固接件510 (如螺栓)与一第二固接件520 (如螺帽)。第二固接件520嵌设于端盖440背对安装面446 (图5B)的一面(后称顶面441)。
[0072]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也可视实际需要,选择采用其它已知锁固技术作为锁固组件。
[0073]如此,图2D绘示图2C的A-A线段的剖面图。如图2D,当电磁感应装置400锁固于配线板300时,第二导接部430夹合于第二固接件520 (如螺帽)与第一导接部310之间
...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