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无刷电机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8397779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无刷电机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电动工具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新型无刷电机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由于无刷电机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及性能,在电动工具的应用已越来越多,其控制框图如图5所示。目前其驱动方式多为方波驱动。其工作方式是,有六个功率管组成全桥整流电路,根据霍尔的位置信息在同一时刻开启两个功率管,来驱动马达运转,按照每相导通120度,关闭60度的方式运行,一个完整360度的电周期,每相的总共导通240度,关闭120度,称为120度导通方式,导通角始终保持不变,如图1所示。这种导通方式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这种方式下,随着电机负载的增加,电流增加,转速急剧下降,散热效果降低,电机发热严重,如果再持续加载,容易烧机,这就需要一种新的控制方式来解决此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开发一种新的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的电机控制方法存在的问题。
[0004]具体来说,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无刷电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判断电机转速,并与设定转速I相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导通角,其中若电机转速高于设定转速I,则以120度导通角驱动,而若电机转速低于设定转速1,则将导通角切换为大于120度但小于180度的导通角。
[0005]进一步,该方法还包括:在导通角切换为大于120度但小于180度的导通角后,进一步判断转速并与设定转速2相比较,其中设定转速2大于设定转速1,若电机转速低于设定转速2则仍以大于120度但小于180度的导通角驱动,而若电机转速高于设定转速2则将导通角切换为120度的导通角。
[0006]更进一步,所述大于120度但小于180度的导通角为140度。
[0007]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改变现有技术电机控制中的固定导通角驱动,通过根据转速等参数改变导通角,以改变的导通角驱动,实现输出功率和扭矩的智能协同变化,以适应负载的改变,特别是针对负载的实时变化实现及时的适应性改变,从而保护电机,提高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现有技术120度导通角驱动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140度导通角驱动的示意图;
图3是在120度和140度导通角驱动下的功率输出-扭矩曲线图;
图4是本发明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无刷电机的驱动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将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10]在本发明的新型控制方法中,导通角不是固定的,而是依据实际相关参数实时做出调整,如电机转速,其它参数还可以包括电池电压、Mosf et温度、电池温度等。现以电机转速为例说明,如图4所示,具体实现方法为:电机转速作为判断条件,如果高于设定转速1,仍以120度导通角控制,当持续加载而致电机转速低于设定转速I时,切换为大于120度但小于180度的导通角,图中以140度为例,此时,由于每个功率管的导通时间变长,使电机的转速瞬间提高上去,功率也会随之提高。当加载消失或减小,或者电机运转稳定,从而转速高于设定转速2时,把控制再切换为120度导通,其中转速I小于转速2。具体实现的导通角变化的情形如图2所示,其中在不同导通角下功率输出和扭矩的关系曲线图如图3所示。这种控制方式的优点是,在电机负载比较大时,能短时间提高电机的功率和转速,减少烧机或卡死的现象。
[0011]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主权项】
1.一种新型无刷电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判断电机转速,并与设定转速I相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导通角,其中若电机转速高于设定转速I,则以120度导通角驱动,而若电机转速低于设定转速1,则将导通角切换为大于120度但小于180度的导通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无刷电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导通角切换为大于120度但小于180度的导通角后,进一步判断转速并与设定转速2相比较,其中设定转速2大于设定转速1,若电机转速低于设定转速2则仍以大于120度但小于180度的导通角驱动,而若电机转速高于设定转速2则将导通角切换为120度的导通角。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无刷电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于120度但小于180度的导通角为140度。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无刷电机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判断电机转速,并与设定转速1相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导通角,其中若电机转速高于设定转速1,则以120度导通角驱动,而若电机转速低于设定转速1,则将导通角切换为大于120度但小于180度的导通角。本发明的控制方法根据加在电机上负载导致电机转速的变化,通过导通角的变化来实现输出功率与扭矩的智能变化,从而实现对负载实时变化的适应性改变,从而保护电机,提高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性。
【IPC分类】H02P6-14
【公开号】CN104716876
【申请号】CN201510166644
【发明人】闫妍
【申请人】苏州百微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