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暂态过压的保护装置和具有与断路器组装的这种保护装置的自动保护电气组件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8474537阅读:来源:国知局

[0124]一方面,各致动器160通过弹性复位部件170连接到模块330的箱体311的后部部分,该弹性复位部件170趋向于将所述致动器160定位在释放位置,在该位置中将杠杆145安置在与所述第二安全机机械构件140的臂141的断开位置相对应的断开位置;另一方面,各致动器160通过与可熔连接部335相连的避雷器壳体330的构件600保持在联接位置中,在该连接位置中所述弹性复位部件170被施加应力。
[0125]更具体地,如图30到35较佳地所示,各个致动器160均包括一板部,该板部的后表面161是凹入的,以便与杠杆145的主体146的管状部分的柱形外表面相配。这样,各个致动器160围绕轴A2枢转地安装。各个致动器160的板部的倒圆的上边缘162压靠在与第二安全构件140的臂141相连的杠杆145上。致动器160的后部部分165从该板部的后表面161在杠杆145的主体的两个管状部分146之间朝向模块310的箱体311的后部部分的底部延伸。该后部部分165包括孔166,该孔中附接有螺旋拉伸弹簧170的端部171,该弹簧的另一端部接合到箱体311的后部部分的底部311A所承载的短柱316上(见图21和22)。另外,各个致动器160的板部的前部部分163承载突出的短柱164。该短柱164穿过相关联的避雷器壳体330的箱体331的后侧壁的窗口 331E,以使其自由端抵靠所述避雷器壳体330的内部构件600的后表面602。如图31和34较佳地所示,该内部构件600为沿避雷器壳体330的变阻器333的块延长的挡杆。该挡杆600包括滑动安装在避雷器壳体330的箱体331的内部肋331B上的纵向槽603。与其后表面602对立地,挡杆600包括前表面601,由于可熔连接部335,该前表面压靠滑块700的表面701 (避雷器壳体330的热断连接装置)保持在连接位置。在图31和32所示的连接位置,抵靠由可熔连接部335保持的滑块700的该挡杆600通过短柱164保持致动器160的板部,该板部在所述连接位置朝向所述臂定向,在该位置中螺旋拉伸弹簧170张紧,第二安全机械构件140的杠杆145以及臂141处于休止位置。反之,如图34和35所示,当滑块700处于其断连接位置时,由于超过避雷器壳体330的变阻器333的热容量而引起可熔连接部335的熔断,这释放对挡杆600的前表面601的按压。挡杆600可在内部肋331B上自由滑动,且不再抵制致动器160的短柱164,该短柱通过在处于原始压缩状态的螺旋拉伸弹簧170拉伸挡杆600。通过倒圆的上边缘162抵靠其板部以使螺旋拉伸弹簧170引起向致动器160高处的倾斜,造成第二安全机械构件140的杠杆145和臂141从其休止位置(降低)向断开位置(抬高)枢转,其中,一方面,臂141的指状致动件142通过摇臂150致动与连接器120相连的电开关110,另一方面,第二安全机械构件140的臂141的止挡部143被安置在第一安全机械构件130的在断开位置和扳起位置之间的行程上。
[0126]参照图26到29,下面简述该模块化接口 100的运行。
[0127]如图26所示,与本地电气设备(被接合的断路器200和被连接到电网的保护装置300的变阻器333)相连的电气组件I正常运行,第一安全机械构件130的板部131被抬起到扳起位置,其中其指状致动件134不与摇臂150的抵靠面153A接触,第二安全机械构件140的臂141被下降到休止位置,其中该臂141的指状致动件142保持与摇臂150的抵靠面154A接触,该摇臂的指状控制件152与电开关110的按钮相接触。
[0128]当保护装置300的变阻器333由于老化而超过其热容量时,引起相关联的避雷器330的可熔连接部335的熔断:这导致在避雷器壳体前表面上默认设置的信号部件(图中未示)的致动,以及相关联的致动器160从其降低的连接位置向其抬高的释放位置的切换。在其切换中,致动器160驱动第二安全机械构件140的145和臂141从降低的休止位置向抬高的断开位置围绕轴A2枢转,其中臂141的指状致动件142推动抵靠面154A,以将摇臂150围绕其轴A3在电开关110的方向上切换,从而摇臂150的指状控制件152冲击电开关110的按钮(见图27)。这样,第二安全机械构件140的臂141的指状致动件142致动连接器120的电开关110,其该电开关将保护装置300的默认设置信息传输到未示出的处理和显示装置。如图27所示,在第二安全机械构件140的断开位置,设置在臂141自由端上的止挡部143被抬高且被定位在在断开和扳起位置之间的第一安全机械构件130的路径上。如图27,由于断路器200保持接合(电路闭合),所述第一安全机械构件130保持不动且保留在扳起位置。
[0129]如图28所示,为了在良好的安全条件下替换保护装置300的有缺陷的避雷器壳体330,使用者隔离电路的电气组件1,并通过断路器200的断开(这通常降低附接的操纵杆230和杠杆)而打开所述电路。经由销133、通过操纵杆230的致动降低杠杆将引起围绕轴A从其扳起位置向断开位置向第一安全机械构件130的下方切换,板部131的指状致动件134抵靠摇臂150的表面153A,以围绕轴A3在电开关110的方向上切换。摇臂150的指状控制件152冲击电开关110的按钮(见图28)。这样,第一安全机械构件130的板部131的指状致动件134致动连接器120的电开关110,它将断路器200的打开和断开信息传输到未示出的处理和显示装置。
[0130]注意到在图28中,由于第二安全机械构件140的臂141的自由端143面对第一安全机械构件130的臂135的弯折部136定位,处于断开位置的第二安全机械构件140阻止断路器200的闭合和再次接合。如果使用者尝试抬升断路器200的操纵杆230以闭合电路,第一安全机械构件130的弯折部136将经由销133通过杠杆围绕轴Al被转动驱动以从断开位置向扳起位置,其挡靠臂141 (形成止挡部)的所述自由端143。第一安全机械构件130的弯折部136的止挡设置抵靠第二安全机械构件140的臂141的自由端143可禁止第一安全机械构件130到达其扳起位置,这阻止了断路器200的电路的闭合。
[0131]而且,在断路器200再次接合之前,使用者替换保护装置300中的有缺陷的避雷器壳体330。新避雷器壳体330的挡杆600通过销164降低对应连接位置的致动器160,驱动螺旋拉伸弹簧170。致动器160回到杠杆145的自由连接位置,第二安全机械构件140的臂141在簧丝148的动作下从其断开位置切换到休止位置,其中摇臂150和第一安全机械构件130相偏移(见图29)。在该休止位置,第二安全机械构件140被在其断开位置和扳起位置之间偏移第二安全机械构件140经历的路径。使用者可再次接合断路器200的杠杆并致动操纵杆230,以闭合电路,这是由于第一安全机械构件130可从其断开位置向扳起位置围绕轴Al自由枢转或切换,并通过连接销133被断路器200的杠杆驱动。不再被第一和第二安全机械构件在电开关110的方向上推动的摇臂150释放电开关100的推钮上的压力。传统地,该推钮在弹性复位部件的动作下回到其初始稳定位置,并推动摇臂150,该摇臂150围绕轴A3向图26所示的初始位置枢转。
[0132]应当指出,有利地,第二安全机械构件140的移动和动作不同并独立于第一安全机械构件130的移动和动作。各安全机械构件130、140彼此独立地作用在电开关110上,以使连接器120传输相关断路器200和保护装置300的运行信息,但第二安全机械构件140的动作在该点上对断路器200没有任何影响,它不自动引起断路器200的打开和闭合。第一和第二安全机械构件130、140具有相同的主要功能,一种功能涉及电气组件I (构成自动保护的避雷器组件)的运行状态(正常或故障)。
[0133]根据示出于不同附图的保护装置300的优选特征,模块310的箱体312的前部部分容置轴190 ; 190’,即设置有至少一个锁固构件191 ; 191’的“壳体锁轴”,该轴190 ;190,移动安装在模块310中,以使其移动关联于断路器200的打开和闭合装置230的移动,所述壳体锁轴190 ;190’能采用两个不同的位置,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该第一位置称为“安全位置”并对应于断路器的接合状态,在该位置中各个锁固构件191 ;191’与避雷器壳体330的互补部分334 ;334’相配合,以禁止取下和/或插入所述避雷器壳体330,该第二位置称为“接近位置”并对应于断路器的断开状态,在该位置中各个锁固构件191 ;191’释放避雷器壳体330的所述互补部分334 ;334’,以允许取下和/或插入所述避雷器壳体330。
[0134]有利地,设有弹性复位部件193 ;193’,该弹性复位部件趋向于将壳体锁轴190 ;190’移向安全位置。
[0135]如图36到45所示,壳体锁轴190 ; 190’包括多个锁固构件191 ; 191’,在所述容置部320中容纳避雷器壳体330。
[0136]此处,壳体锁轴190 ;190’包括三个锁固构件191 ; 191’,每个锁固构件都与一个避雷器壳体330相关联。
[0137]根据图36到4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壳体锁轴190具有端部192,该端部192与传输构件180相配合,该传输构件180枢转联接到模块化接口 100的第一安全机械构件130并且围绕具有与所述第一安全机械构件130的转动轴线Xl平行的轴线的轴A4自由转动地安装。
[0138]壳体锁轴190支承至少一个短柱191(它包括多个短柱,在保护装置中具有避雷器壳体),在此它包括三个短柱191,并且它采用两个不同的角位置,SP:
[0139]-称为“安全位置”的第一位置(见图36到38),它对应于所述第一安全机械构件130的扳起位置(见图38);和
[0140]-称为“接近位置”的第二位置(见图39到41),它对应于所述第一安全机械构件130的断开位置(见图41)。
[0141]更具体地,如图18和22所示,壳体锁轴190被安装在下壁315下方,该下壁315界定容纳模块310的箱体312的前部部分的避雷器壳体330的容置部320。该轴190枢转地安装在箱体319的前下部分的倒圆的内部配置319B(形成枢转支承件)的底部上的切口中。由于来自该箱体下部319B的保持爪319A,该轴190被保持在这些支承件319B上。
[0142]如图18较佳地所示,在模块310的箱体312前部部分的所述下壁315上、在装配避雷器壳体330的各个开槽315A的底部,设置有位于由壳体锁轴190支承的各个短柱191右侧的窗口 315B。
[0143]如图38和41所示,传输构件180呈现带有柱形中央主体的蝶形形状,在其外表面上支承大体沿对立方向延伸的两个翼部181、182。该柱形中央主体是轴向穿透的,并且被固定在模块310的箱体上的轴A4穿过(见图23)。传输构件180的翼部之一 181永久地压靠在由第一安全机械构件130的板部131的内表面支承的壁137上,该内表面还支承容纳轴Al的支承件132。传输构件180的另一翼部182永久地压靠在壳体锁轴190的所述端部192上。该端部192呈现横向于轴190的纵向轴线延伸的板的形式。
[0144]这样,当第一机械构件130通过由操纵杆230致动的断路器200的杠杆被围绕轴Al在扳起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枢转地驱动时,它驱动在安全位置和接近位置之间枢转的壳体锁轴190。
[0145]而且,趋向于将壳体锁轴190移向其安全位置的弹性复位部件为围绕壳体锁轴190缠绕的簧丝193,该簧丝的一个端部连接到所述轴,其另一个端部被抵靠模块310的固定部分(箱体319的下面部分)锁止。
[0146]在安全位置,壳体锁轴190的各个短柱191突出地穿过相应避雷器壳体330的装配槽315A上的窗口 315B(见图18)。在该位置中,各短柱191移动挡靠由接合在模块310的各个开槽315A中的各避雷器壳体330的箱体331的内表面331C支承的短柱334的倾斜面334A(图36和37)。处于安全位置的这些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