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减小的无源部件尺寸和共模电磁干扰的单相双向交流直流转换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402302阅读:来源:国知局
差分电感器与第二共模电感器之间的节点之间。这两个电容器C Ya 和CYb还衰减切换时PFC地的潜在转换速率。
[0042] 共同地,差分电感器('和L Db)、共模电感器Lca和L cb和三个电容器C x、CYa、Cj象 三阶LCL滤波器一样工作。然而,等效电感小于常规的一阶滤波器很多。电感器尺寸、成本 和重量与相同电流下的电感成比例,所以可以利用该滤波器布置来实现显著的成本节省。 另外,该滤波器布置的对称性减少EMI问题。
[0043] 在操作期间,转换器电路16被配置成接收来自输入滤波器14的交流输入并且输 出直流信号。虽然转换器电路的其他布置也落入本公开内容的更宽的方面内,但是在示例 实施方式中,转换器电路16被实现为全桥逆变器布置。
[0044] 在示例实施方式中,EMI滤波器12介于交流输入11与输入滤波器14之间。EMI 滤波器进行操作以过滤电磁干扰。由于在减少电磁干扰方面输入滤波器14的效能,可以减 小EMI滤波器的尺寸和复杂度。在某种情况下,已从转换器10移除了 EMI滤波器12。
[0045] 图2描绘了没有磁集成的高阶输入滤波器14'的替选实施方式。该输入滤波器 14'的布置类似于上述输入滤波器14。然而,第二对差分电感器L Da'和LDb'与共模电感器 对]^3和!^(^串联親合。即,第二对差分电感器中的第一差分电感器L Da'具有电親合至第一 共模电感器Lea的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子,以及第二对差分电感器中的第二差分电感器L Db '具 有电耦合至第二共模电感器La的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子。第一差分电感器L Da'和第二差分 电感器LDb'感应地耦合在一起并且共享公共磁芯。在操作期间,通过L ea和La的公共电流 比差分电流小很多,从而如果耦合系数为1则Lea和L a仅需要小的磁芯。引入了第二对差 分电感器(LDa'和LDb')来替换LdP La的漏磁电感。虽然在该布置中引入了附加部件,但 是成本、尺寸和重量几乎与图1中所示的输入滤波器14相同。此外,可以简化输入滤波器 14'的设计和制造工艺。
[0046] 图3描绘了交流直流转换器10的差分模型。LD1、Ld2和C D是该模型的等效参数。 在附录中给出了该模型的推导。该模型在下述控制算法中使用。
[0047] 图4描绘了交流直流转换器10的共模模型。LjP C ε是该模型的等效参数。在附 录中也给出了该模型的推导。
[0048] 图5示出了可以在交流直流转换器10中使用的驱动信号和所得到的输出的示例 单极PWM模式。具体地,针对全桥逆变器中的开关的驱动信号。在该示例中,将切换周期划 分成两个半周期:第一半周期Tl和第二半周期Τ2。在实时控制中,总是存在一个控制周期 延迟。即,在Tl中,针对下一个T2计算占空比,并且在T2中,针对下一个Tl计算占空比。 该PWM模式确保在每一个半周期中
从而,控 制周期是切换周期的一半。还应当注意到,点a和b的共模电压输出恒定,由此确保图4中 所示的共模模型的稳定性。不仅输出电压Uab的频率是切换频率的两倍,而且控制频率是切 换频率的两倍,这为转换器10提供了优良性能。在每个半周期中,开关模式保持平均值恒 定以保持稳定的共模电压。
[0049] 图6描绘了转换器10的示例电流回路控制图。电流回路的控制旨在使转换器的 输入电流iAe跟踪给定基准波形i 。出于控制目的,测量了电网侧输入电压uAe、输入电流 iAC和直流输出电压u DC。为了获得快速响应和鲁棒性能,在该系统中采用状态反馈控制方 法。后面在附录中给出了详细的数学模型和推导。在图6中,基于离散模型的基于模型的 状态反馈控制方法用于对转换器电路进行控制。控制器的输出是占空比(duty),其是图5 中所示的占空比信号Uab。为了在不使用附加硬件传感器的情况下获得状态估计,在该控制 回路中采用卡尔曼状态估计器。利用该先进控制方法,提出的电路可以不仅进行直流电压 调整、无功功率补偿功能,而且还可以是有源谐波电流滤波器,该有源谐波电流滤波器可以 提高电力网质量。在本公开内容的更宽的方面内还考虑了其他类型的控制方法。
[0050] 图7示出了当在输入滤波器谐振频率处存在IVpp电压源时在没有利用提出的控 制方法的情况下的输入电流。由于几乎不存在较高效率的衰减,所以谐振频率处小电压源 将引起振荡。为了抑制该振荡,通常与电容器串联放置阻尼电阻器,该阻尼电阻器引起额外 损耗。此外,由于该系统的弱稳定性,难以设计高增益补偿器来实现快速响应。
[0051] 图8示出了当在输入滤波器谐振频率处存在IVpp电压源时在利用提出的控制方 法的情况下的输入电流。即使没有阻尼电阻器,也不存在振荡并且提高了效率。此外,能够 实现用于转换器的高性能电流跟踪控制器。
[0052] 图9示出了具有LCL输入滤波器的常规转换器中的输出地与交流中性线之间的电 压。该电压在很短时间处随直流侧电压的幅度摆动很大,这意味着转换器的潜在转换速率 高。PFC地与大地之间的寄生电容能够引起切断EMI问题。相比之下,在图10中示出了提 出的转换器10中的输出地与交流中性线之间的电压。该电压很平滑,这意味着PFC装置的 潜在转换速率很低。共模EMI与潜在转换速率成正比。与图9中的结果相比,转换器10在 共模EMI性能方面好很多。
[0053] 图11示出了提出的交流直流转换器10的负载阶跃响应。在输出端子处应用6. 4kW 负载。该系统稳定,并且输入电流与输入电压同相。
[0054] 图12示出了提出的交流直流转换器的源阶跃响应。此外,在输出端子处应用 6. 4kW阶跃电源。该系统稳定,并且交流侧电流与输入电压成180°异相。
[0055] 图13示出了转换器10的无功功率补偿结果。可以使用图6中所示的控制方法将 基准电流设置成任意波形。因此,提出的转换器10也可以执行无功功率补偿功能。在图11 中,基准电流被设置成超前输入电压90 °,控制方法示出了很好的跟踪能力,并且转换器很 好地表现为无功功率补偿器。
[0056] 图14示出了转换器10的谐波电流注入结果。因为提出的输入滤波器级的电感器 小,所以可以预期快速的电流转换速率。这给转换器10 了像谐波有源滤波器那样将高频电 流注入电力网的能力。在图14中,作为示例,25阶谐波电流(1250Hz)被注入到电力网。
[0057]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公开内容的一个优点是可以同时实现下面的特征中的每一 个:输入滤波器尺寸的紧凑和低成本;以较低的效率实现低输入电流纹波,所以可以实现 更高的效率;低共模EMI ;以及快速和鲁棒电流跟踪。交流直流转换器可以表现为双向PFC 转换器以及无功功率补偿器和有源谐波滤波器。
[0058] 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提供了实施方式的前述描述。前述描述不意在是穷举的 或限制本公开内容。即使没有具体示出或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各个要素或特征也通常不 限于该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在适用的情况下是可互换的并且可以被用在所选择的实施方式 中。可以以多种方式对特定实施方式的各个要素或特征进行变化。这样的变化不应当被视 为偏离本公开内容,并且所有这样的修改意在被包括在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内。
[0059] 附录
[0060] 差分樽铟和共樽樽铟的椎导
[0061] 对称地设计了参数,从而电感器和电容器的值可以被表达为Ld= LDa= LDb、Lc = Lca= Lcb、CY= CYa= CYb。可以得到下面的等式:
[0062] 4La iAC - uAC - wc; C I )
[0063] L1 , ·/, -M ·/,, =?:ru -u. ^la-Ua ( 2 )
[0064] Lvk · ih-M iu = u'b - uC}1l ( 3 )
[0065] CYa · iiCYa +Iac=C^ mGx. + 4 { 4)
[0066] C!7) -Ucrb +i4c -Cg + % (.5')
[0067] Upfc GND+uCYb - (uac_ucx)/2 (6)
[0068] Upfc vcc-uCYb - (uac+ucx)/2 (7)
[0069] Ua=Ura+UPFC_GND (8)
[0070] Ub= u b' +Upfc gnd (9)
[0071] Upfc - U PFC VCC-Upfc gnd (10)
[0072] (2) + (3)
[0073]
C 11 )
[0074] 其中,Lk= L e_M,其表示耦合的电感器Lea和L eb的漏磁电感。
[0075] (2) - (3)
[0076] (ig +Μ)·(?α - 〇 = Um-(ill+til) (12)
[0077] (4) + (5)
[0078]
(13)
[0079] 根据(13)可以得到
[0080]
:(14)
[0081] (4) - (5)
[0082] C\ -{il,Ya - ?) = ?-? ( 15 )
[0084] 可以得到新等式,
[0085] (16)
[0086] (17 )
[0087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