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非接触电力传输的供电装置及受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510341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用于非接触电力传输的供电装置及受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以非接触方式收发电力的供电装置及受电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作为这种供电装置,例如具有专利文献1记载的非接触充电器。非接触充电 器构成为片状或箱状体。非接触充电器的上表面设有四个被充电设备搭载面。若在各搭载 面上设置被充电设备,则开始向被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0003] 在各搭载面的下方分别设置有热敏电阻部,各热敏电阻部测量对应的搭载面上的 物体(被充电设备、异物)的温度。各热敏电阻部包含有柔性基板、作为多个感温单元的典 型例的多个热敏电阻、壳体及热传导体,且固定于树脂框架上。多个热敏电阻呈格子状地配 置于柔性基板。另外,该热敏电阻部也能设置于作为受电装置的被充电设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0004] 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2008-0175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 然而,供电装置等中具有如下问题:在配置成格子状的多个热敏电阻中,若从某个 热敏电阻到相邻的热敏电阻为止的距离相隔过远,则有时无法准确地检测出测温对象的温 度。相反,若相邻的热敏电阻间的距离较短,则需要增多热敏电阻的总数,会导致供电装置 等的制造成本上升。
[0006]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准确地检测出测温对象的温度的供电装置及 受电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
[0007]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以非接触方式向受电装置收发电力的供 电装置及受电装置,包括:盖板;被所述盖板所覆盖的线圈;以及多个感温单元,该多个感 温单元设置于所述盖板内,以检测出所述盖板上的测温对象的温度。
[0008] 若将多个所述感温单元中相邻的感温单元之间的距离设为W[m]、将所述感温单元 的测温对象的温度设为T。[K]、将要由所述感温单元检测出的温度设为?\ [K]、将所述盖板 的热传导率设为λ [WAm · Κ)],则W满足下式(1)。
发明效果
[0010] 根据上述方面,通过将相邻感温单元之间的距离W设计由上式(1)所规定的数值, 从而能准确地检测出盖板上的测温对象的温度。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表示包括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供电装置及受电装置的非接触 电力传输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2A是图1所示的供电装置的侧视图。 图2B是图1所示的供电装置的主视图。 图2C是图1所示的供电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与图2A所示的感温单元间的距离相关联的参数的图。 图4A是表示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供电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4B是表示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供电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供电装置。
[0013] 《非接触电力传输系统的结构》 图1中,非接触电力传输系统1包括供电装置3。供电装置3为了对智能手机、平板电 脑终端等受电装置5进行充电,大致包含适配器31、传输系统元器件组33、初级线圈35、初 级侧控制器37、以及多个感温单元39。这里,元器件组33、线圈35及控制器37如图2A、图 2B的虚线所示那样,配置于底座311,并由盖板313所覆盖。与此相对,如图1所示,受电装 置5包含次级线圈51、传输系统元器件组53、次级侧控制器55。下面,对各结构的详细情 况、动作进行说明。
[0014] 若供电装置3的盖板313上放置有作为测温对象的受电装置5,则开始进行从供电 装置3到受电装置5的非接触电力传输。传输电力时,适配器31将来自商用电源的交流电 压(例如100V)提供给传输系统元器件组33。传输系统元器件组33构成整流电路、平滑电 路、及逆变器电路等。整流电路及平滑电路将输入交流电压转换成直流电压。逆变器电路 通过对平滑电路的输出直流电压进行开关等,来生成具有规定频率(例如数十kHz)的交流 电压。若将上述那样的交流电压施加于线圈35,则线圈35产生交流磁场。以上的动作由控 制器37所控制。
[0015] 通过将受电装置5放置于供电装置3的盖板313上,从而次级线圈51夹着盖板313 位于初级线圈35上。因而,由线圈35产生的交流磁场与线圈51交链,并且在线圈51的两 端感应出交流电压,提供给传输系统元器件组53。传输系统元器件组53包含整流电路等, 对因感应电压而流动的交流电流进行整流,并提供给配置于受电装置5的外部的电池57。 由此,对电池57进行充电。以上的动作由控制器55所控制。
[0016] 《过热检测》 然而,盖板313上不仅放置有受电装置5,有时也放置有金属异物。为了检测到上述物 体(受电装置5、金属异物)的过热,供电装置3中包括多个感温单元39。
[0017] 作为感温单元39的典型示例是具有负的温度系数的陶瓷热敏电阻(下面称为NTC 热敏电阻)。这里,为了能高速地响应物体的过热,各感温单元39优选为热容量较小、例如 体积为7. 2mm3的小型的NTC热敏电阻。作为具有上述体积的NTC热敏电阻,例如具有JIS 标准所记载的1005型。这里,在NTC热敏电阻的尺寸为1005型的情况下,矩形的安装面 的长边方向的尺寸为1.0_,该安装面的短边方向的尺寸为〇.5_。此外,高度方向的尺寸 并不由JIS标准所设定,例如为0. 25_。这里,这些尺寸均为设计目标值,并不一定准确到 1.0mm、0. 5mm及0.25mm。也就是说,这些尺寸均具有公差。上述那样的感温单元39设置于 盖板313表面到初级线圈35的上端之间。图2A~图2C示出了多个感温单元39呈格子状 地填埋于盖板313内的示例。图2C中,为了易于观察,仅纸面右上的二个NTC热敏电阻附 加有作为参照标号的39。
[0018] 此外,考虑到用户的使用方便性,供电装置3大多设计成不对受电装置5的放置位 置进行限制,用户自由能将受电装置5放置在盖板313上的任何位置。换言之,测温对象的 物体放置于盖板313上的何处是未知的。因此,供电装置3在盖板313中包括多个感温单 元39、即多个NTC热敏电阻。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C的虚线所示,多个感温单元39分别填 埋在盖板313内不同的多个部位。由此,能检测出盖板313上多个部位的温度。
[0019] 上述多个感温单元39分别例如串联连接有未图示的固定电阻。将由未图示的恒 压电路所产生的恒定电压提供给上述电路。该电路将与固定电阻之间的分压电位作为温度 信息输出至控制器37。控制器37在输入温度信息超过规定温度的情况下,停止向初级线圈 35供电等。
[0020] 这里,若多个感温单元39中相邻的感温单元39彼此配置为相隔很远,则有可能无 法准确地检测出测温对象的物体的温度。相反,若相邻的感温单元39间的距离较短,则需 要增多感温单元39的总数,会导致供电装置3的制造成本上升。
[0021]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了导出相邻感温单元39之间的恰当距 离W的式子。具体而言,将放置于盖板313上的物体的尺寸(最大宽度)假定为25 [mm]以 上。将该物体温度设为TJK],将控制器37要检测的物体的温度设为?\[Κ](其中,?\< T。, T。-!^例如为20 [Κ])。此外,采用在物体温度到达Τ。后,感温单元39在20 [sec]以内检测 出温度?\的方式。将盖板313的热传导率设为X[WAm*K)]。此时,如图3所示,将相邻 感音单元39之间的距离W[m]设计为满足下式(1)的数值。
实施例
[0023] 《第一实施例》 测温对象为直径25 [mm]的铝片。多个感温单元39例如为NTC热敏电阻,俯视时配置 成格子状。更具体而言,从某个感温单元39到在前后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感温单元39的距 离W相互相等,或从某个感温单元39到在左右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感温单元39的距离W相 互相等。各感温单元39填埋于盖板313,并使得从盖板313的表面朝向初级绕组35的方向 为l[mm]的距离。如图4A所示,各NTC热敏电阻分别与控制器37相连接。另外,图4A中, 与图2C同样仅对纸面右上的二个NTC热敏电阻附加参照标号。
[0024] 此外,将盖板313的材质设为热传导率λ为〇. 25 [WAm · K)]的环氧树脂。若在 该盖板313上放置上述铝片,则在25[°C ]无风的条件下,由初级线圈35产生该铝片的温 度T。上升至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