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转子调节型涡流调速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756586阅读:来源:国知局
时,阅读者的左边即为左,阅读者的右边即为右。
[0041]实施例1
[0042]如图1所示,一种外转子调节型涡流调速器,包括同轴设置的内转子和外转子。
[0043]内转子包括内转子轴10和内转子旋转盘9。其中,内转子旋转盘9同轴固定套装在内转子轴10的外周。
[0044]如图9所示,内转子旋转盘9沿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通孔93,优选为8个通孔93。每个通孔93的形状优选为小长方形,且每个通孔93内均嵌套一组方形的永磁铁91。
[0045]外转子包括外转子轴1、两个外转子运动盘和一个旋转直线调节机构。其中,外转子轴I和两个外转子运动盘均与内转子轴10同轴布置。
[0046]两个外转子运动盘对称设置在内转子旋转盘9的两侧;每个外转子运动盘与内转子旋转盘9邻近的一侧均设置有一个导电金属盘,每个导电金属盘与内转子旋转盘之间均具有一个可变气隙。
[0047]每个上述导电金属盘均优选为导电铜盘,但也可替换页导电铝盘或导电银盘等其它导电效果较好的介质盘或闭合绕组。
[0048]如图1所示,两个外转子运动盘分别为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和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其中,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设置在内转子旋转盘9的左侧,优选滑动套装在外转子轴I的底部。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设置在内转子旋转盘9的右侧,优选滑动套装在内转子轴10上。
[0049]如图1和图7所示,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与内转子旋转盘9邻近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导电金属盘52,第一导电金属盘52与内转子旋转盘9之间具有第一可变气隙53。如图10所示,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的左侧优选设置有环状的第一散热片58。
[0050]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和第一导电金属盘52的形状均优选为环状,且同心设置。第一导电金属盘52的直径小于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的直径,位于第一导电金属盘52外周的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如图7所示的第一滑移孔57,第一滑移孔57的数量优选为4个,每个第一滑移孔57内优选设置有一个第一滑动套筒51。
[0051]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与内转子旋转盘9邻近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导电金属盘72,第二导电金属盘72与内转子旋转盘9之间具有第二可变气隙73。如图10所示,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的右侧设置有环状的第二散热片78。
[0052]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和第二导电金属盘72的形状也均优选为环状,且同心设置。第二导电金属盘72的直径小于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的直径,位于第二导电金属盘72外周的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滑移孔74,第二滑移孔74的数量也优选为4个,每个第二滑移孔74内优选设置有一个第二滑动套筒71。
[0053]上述旋转直线调节机构包括旋转调节机构和直线调节机构2,其中,旋转调节机构能使每个导电金属盘均能与外转子同步转动,直线调节机构2能使每个导电金属盘与内转子旋转盘9之间的可变气隙沿轴向依相反或相同方向发生改变。
[0054]直线调节机构2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两个内转子沿轴向的直线移动方式。旋转调节机构也可直接采用现有技术。本申请进行了创新,将直线调节机构2和旋转调节机构相结合,能使每个导电金属盘在旋转的同时,使两个可变气隙同步增大或同步减小。另外,直线调节机构2和旋转调节机构均直接安装在外转子轴I上,从而内转子结构简单,加工难度低,并且有利于装配和检修。
[0055]直线调节机构2,包括固定套筒21、直线旋转套筒26、连接盘28、若干根气隙调节拉杆54和外转子对称拨动组件。
[0056]外转子轴I上优选同轴设置有一个轴向固定盘11,固定套筒21同轴套装在轴向固定盘11的外周。
[0057]固定套筒21的内表面,通过第一平面推力滚针轴承23a和第二平面推力滚针轴承23b与轴向固定盘11相连接。固定套筒21的外侧设置有固定手柄22,从而能使得固定套筒21在外转子轴I的轴向某个位置固定,同时外转子轴I能够自由地旋转而不影响固定套筒21。固定套筒21的右侧外表面,还开设有与轴向呈一定角度的带槽24b。
[0058]直线旋转套筒26也同轴套装在外转子轴I的外周,直线旋转套筒26的内径大于固定套筒21的外径。直线旋转套筒26的左侧内表面上设置有半径小于带槽24b的凸轮24a。固定套筒21与直线旋转套筒26通过带槽24b和凸轮24a相连接,凸轮24a能在带槽24b中沿轴向左右移动。
[0059]直线旋转套筒26的外侧设置有旋转手柄25,直线旋转套筒26的右侧外周同轴套装有连接盘28。直线旋转套筒26与连接盘28两者之间通过第三平面推力滚针轴承27a和第四平面推力滚针轴承27b相连接。第三平面推力滚针轴承27a和第四平面推力滚针轴承27b的运用,使得直线旋转套筒26能够带动连接盘28进行轴向的直线运动,同时直线旋转套筒26不运动时保证连接盘28能够转动。
[0060]如图4所示,连接盘28沿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安装固定孔28a,优选为4个第一安装固定孔28a。每个第一安装固定孔28a内设置有一根与外转子轴I平行的气隙调节拉杆54 ;每根气隙调节拉杆54的另一端与第一外转子盘5固定连接。
[0061]上述外转子对称拨动组件包括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6和若干个外转子运动盘拉杆62。
[0062]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6同轴套装在内转子旋转盘9的外周,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6的内径大于内转子旋转盘9的外径,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6的轴向位置固定。
[0063]如图8、图2和图3所示,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6的外周沿圆周方向均匀有设置有若干个外转子运动盘拉杆62,优选为4个。优选,每个外转子运动盘拉杆62均通过销子61固定在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6上,每个外转子运动盘拉杆62均能绕销子61在所在平面内进行转动。
[0064]每个外转子运动盘拉杆62,以销子61为中心,对称设置有两个拉杆带槽。如图2和图3所示,两个拉杆带槽分别为第一拉杆带槽63a和第二拉杆带槽63b。
[0065]每个外转子运动盘与内转子旋转盘9邻近的一侧,沿其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拉杆固定块,优选为4个拉杆固定块,每个拉杆固定块上设置有一个能在拉杆带槽内滑动的拉杆固定凸轮。每个外转子运动盘通过拉杆带槽和拉杆固定凸轮实现与外转子运动盘拉杆62的连接。
[0066]其中,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上的拉杆固定块为第一拉杆固定块55,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上的拉杆固定凸轮为第一拉杆固定凸轮56。
[0067]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上的的拉杆固定块为第二拉杆固定块75,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上的拉杆固定凸轮为第二拉杆固定凸轮76。
[0068]旋转调节机构包括一个外转子骨架盘4和若干根外转子转矩传递轴8。
[0069]外转子骨架盘4同轴固定套装在外转子轴I的右侧外圆周上,也可与外转子轴I一体设置。如图6所示,外转子骨架盘4优选为“十”字架形状,具有四个角端点,每个角端点上设置有一个安装固定孔43。外转子骨架盘4的中部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第三滑移孔42,优选为4个第三滑移孔42。每个第三滑移孔42内均设置有一个拉杆移动套筒41,该拉杆移动套筒41的内径均大于上述每根气隙调节拉杆54的外径,气隙调节拉杆54能从相应的拉杆移动套筒41中穿过,并能沿轴向左右滑移,拉杆移动套筒41能对该轴向位移进行导向。
[0070]每个安装固定孔43内固定设置有一根与外转子轴I相平行的外转子转矩传递轴8。
[0071]每根外转子转矩传递轴8的左端从安装固定孔43内穿出,并固定安装在一个外转子固定圆环3上。如图5所示,外转子固定圆环3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4个第三安装固定孔31。每根外转子转矩传递轴8的左侧穿出端固定在相应的第三安装固定孔31内,从而使得外转子转矩传递轴8固定更为稳固。
[0072]每根外转子转矩传递轴8的右端依次从相应的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中的第一滑动套筒51和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中的第二滑动套筒71中穿出。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和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能沿着外转子转矩传递轴8进行轴向左右移动。
[0073]位于外转子骨架盘4和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两者之间的外转子转矩传递轴8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卡簧81a,该第一限位卡簧81a能对第一外转子运动盘5的左侧轴向位移进行限位。其中2-4根外转子转矩传递轴8的右侧穿出端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卡簧81b,该第二限位卡簧81b能对第二外转子运动盘7的右侧轴向位移进行限位。
[0074]如图8所不,本申请中,在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6的圆周上沿周向均勾设置有若干个,优选为4个第四安装固定孔64,每个第四安装固定孔64均能与每根上述外转子转矩传递轴8紧配合,使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6与每根外转子转矩传递轴8固定连接。从而,一方面,能使外转子对称拨动圆环6轴向位置固定;另一方面,将直线调节机构和旋转调节机构有机结合起来,能使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