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搬运的配电箱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05990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便于搬运的配电箱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便于搬运的配电箱装置包括:配电箱,所述配电箱的6个面均设有弹簧柱;所述配电箱的底面和侧面均设有4个滑轮;所述配电箱的侧面设有侧视镜;所述配电箱的侧面履带;所述滑轮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滑轮表面设有开口,所述滑轮内设有一调整球和卡条,所述调整球通过旋转轴与所述滑轮内壁连接,所述调整球能够绕所述旋转轴转动,所述卡条的一端与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调整球连接,实现了配电箱搬运效率较高,且搬运过程中不容易损伤配电箱的技术效果。
【专利说明】
便于搬运的配电箱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设备研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便于搬运的配电箱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配电箱是数据上的海量参数,一般是构成低压林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低压配电箱。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配电箱的用途:合理的分配电能,方便对电路的开合操作。有较高的安全防护等级,能直观的显示电路的导通状态。常用的配电箱有木制和金属制两种,因为金属配电箱防护等级要高一些,所以还是金属的用的比较多。
[0003]在现有技术中,配电箱通常采用金属制成,且内部设有各种电器元件,因此质量较大,不易搬运,通常是由多名工人进行搬运,效率较低,且在搬运的过程中容易损伤配电箱。
[0004]综上所述,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0005]在现有技术中,现有的配电箱搬运存在采用人工使用绳索进行搬运,效率较低,且容易损伤配电箱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搬运的配电箱装置,解决了现有的配电箱搬运存在采用人工使用绳索进行搬运,效率较低,且容易损伤配电箱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装置设计合理,配电箱搬运效率较高,且搬运过程中不容易损伤配电箱的技术效果。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搬运的配电箱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0008]配电箱,所述配电箱为长方体状,所述配电箱的6个面均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弹簧柱,所述弹簧柱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铰链连接;所述配电箱的底面和侧面均设有4个滑轮;所述配电箱的侧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侧视镜,所述侧视镜一端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铰链连接;所述配电箱的侧面设有抽屉,所述抽屉内放置有N条履带,所述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所述履带的内外表面均为齿形;所述滑轮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滑轮表面设有M个开口,所述M为大于等于5的正整数,所述滑轮内设有一调整球和M个卡条,所述调整球通过旋转轴与所述滑轮内壁连接,所述调整球能够绕所述旋转轴转动,所述卡条的一端与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调整球连接,操作杆一端穿过所述滑轮外壁与所述调整球连接,所述操作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滑轮外。
[0009]其中,当需要对配电箱进行搬运时,传统是采用只是2名工人进行搬运,使用绳索进行搬运,然后互相通过喊话进行方向的调整,且在搬运的过程中容易损坏配电箱,且容易对室内的其他物品造成损坏,而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
[0010]首先在配电箱的底面和侧面均设有4个滑轮,利用滑轮可以便于搬运,设置4个滑轮可以便于滑动稳固,而在配电箱的底面和侧面均设置滑轮可以适应不同的搬运环境,因为配电箱为长方体状,因此在通过某些比较狭窄的地方,如门的时候就需要将配电箱侧放,这样设置可以保障在侧放的时候同样可以滑动;
[0011]然后,配电箱的6个面均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设有弹簧柱,弹簧柱与第一凹槽的内壁铰链连接,当在搬运的时候,将弹簧柱转动出来,对每个面进行缓冲保护,避免配电箱表面直接发生碰撞,然后搬运完成后将弹簧柱转动收回,使用方便;
[0012]然后,在传统的搬运过程中,在楼梯上搬运是难度最大的,因为高度差,导致搬运人员受力不均,且不容易掌握平衡,而在楼梯上,滑轮不能够进行良好的滑动,因此本申请设置了抽屉,抽屉内放置有履带,当需要在楼梯上搬运的时候,将履带套设在滑轮上即可在楼梯上良好的滑动,省时省力,且还设有卡条,在平时路面上滑动时,为了保持良好的滑动效果,用户可以通过操作杆转动调整球,进而使得卡条转动,将弹簧压缩,使得卡条从滑轮的开口处收回滑轮内,使得滑轮表面平整便于滑动,转动调整球,使得卡条与开口错位,卡条不会自动从开口弹出,当需要在滑轮上安装履带时,首先利用操作杆转动调整球,使得卡条转动到开口出,进而卡条利用弹簧弹出,卡条弹出后,使得滑轮表面成为齿形,而与履带的齿形形成良好的啮合,避免滑轮与履带打滑,使得利用履带攀爬楼梯时更加稳定不打滑,进而不容易损坏人员和设备,安全性较好。
[0013]进一步的,在传统的搬运过程中,需要两个搬运人员进行喊话调整方向避免发生碰撞,而本申请中的第二凹槽内设有侧视镜,在搬运的过程中转动出侧视镜,对搬运的两侧进行观察,即利用本申请中的装置一个人即可完成搬运,且直接观察路线避免喊话出错的风险。
[0014]其中,所述配电箱的外壳采用轴承钢制成,所述配电箱的外壳表面涂有防锈漆。采用轴承钢可以保障配电箱的强度,凃防锈漆可以防止生锈。
[0015]其中,所述配电箱表面安装有P个压力传感器,所述P为大于等于10的正整数,所述P个压力传感器均匀分布在所述配电箱表面,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报警器连接。
[0016]其中,压力传感器和报警器均是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压力传感器可以获得压力,报警器可以在达到阈值后进行报警,因此可以将压力传感器安装在配电箱表面,当发生碰撞时,压力大于阈值,报警器进行报警,提醒搬运人员条搬运方向或姿势。
[0017]其中,所述M个开口均匀分布在所述滑轮外表面,所述M个开口与所述M个卡条一一对应。
[0018]其中,所述卡条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开口的横截面积。
[0019]其中,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上均设有盖板。利用盖板可以在使用的时候打开盖板,避免凹槽内的部件自动滑出。
[0020]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21]由于采用了将便于搬运的配电箱装置设计为包括:配电箱,所述配电箱为长方体状,所述配电箱的6个面均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弹簧柱,所述弹簧柱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铰链连接;所述配电箱的底面和侧面均设有4个滑轮;所述配电箱的侧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侧视镜,所述侧视镜一端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铰链连接;所述配电箱的侧面设有抽屉,所述抽屉内放置有N条履带,所述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所述履带的内外表面均为齿形;所述滑轮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滑轮表面设有M个开口,所述M为大于等于5的正整数,所述滑轮内设有一调整球和M个卡条,所述调整球通过旋转轴与所述滑轮内壁连接,所述调整球能够绕所述旋转轴转动,所述卡条的一端与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调整球连接,操作杆一端穿过所述滑轮外壁与所述调整球连接,所述操作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滑轮外的技术方案,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的配电箱搬运存在采用人工使用绳索进行搬运,效率较低,且容易损伤配电箱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装置设计合理,配电箱搬运效率较高,且搬运过程中不容易损伤配电箱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便于搬运的配电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滑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1-配电箱,2-第一凹槽,3-弹簧柱,4-滑轮,5-第二凹槽,6_侧视镜,7_抽屉,8-履带,9-开口,I O-调整球,11 -卡条,12-弹簧,13-操作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搬运的配电箱装置,解决了现有的配电箱搬运存在采用人工使用绳索进行搬运,效率较低,且容易损伤配电箱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装置设计合理,配电箱搬运效率较高,且搬运过程中不容易损伤配电箱的技术效果。
[0026]本申请实施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0027]采用了将便于搬运的配电箱装置设计为包括:配电箱,所述配电箱为长方体状,所述配电箱的6个面均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弹簧柱,所述弹簧柱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铰链连接;所述配电箱的底面和侧面均设有4个滑轮;所述配电箱的侧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侧视镜,所述侧视镜一端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铰链连接;所述配电箱的侧面设有抽屉,所述抽屉内放置有N条履带,所述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所述履带的内外表面均为齿形;所述滑轮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滑轮表面设有M个开口,所述M为大于等于5的正整数,所述滑轮内设有一调整球和M个卡条,所述调整球通过旋转轴与所述滑轮内壁连接,所述调整球能够绕所述旋转轴转动,所述卡条的一端与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调整球连接,操作杆一端穿过所述滑轮外壁与所述调整球连接,所述操作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滑轮外的技术方案,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的配电箱搬运存在采用人工使用绳索进行搬运,效率较低,且容易损伤配电箱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装置设计合理,配电箱搬运效率较高,且搬运过程中不容易损伤配电箱的技术效果。
[0028]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9]实施例一:
[0030]在实施例一中,提供了便于搬运的配电箱装置,请参考图1-图2,所述装置包括:
[0031]配电箱I,所述配电箱为长方体状,所述配电箱的6个面均设有第一凹槽2,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弹簧柱3,所述弹簧柱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铰链连接;所述配电箱的底面和侧面均设有4个滑轮4;所述配电箱的侧面设有第二凹槽5,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侧视镜6,所述侧视镜一端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铰链连接;所述配电箱的侧面设有抽屉7,所述抽屉内放置有N条履带8,所述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所述履带的内外表面均为齿形;所述滑轮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滑轮表面设有M个开口 9,所述M为大于等于5的正整数,所述滑轮内设有一调整球10和M个卡条11,所述调整球通过旋转轴与所述滑轮内壁连接,所述调整球能够绕所述旋转轴转动,所述卡条的一端与弹簧12的一端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调整球连接,操作杆13—端穿过所述滑轮外壁与所述调整球连接,所述操作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滑轮外。
[0032]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配电箱的外壳采用轴承钢制成,所述配电箱的外壳表面涂有防锈漆。
[0033]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配电箱表面安装有P个压力传感器,所述P为大于等于10的正整数,所述P个压力传感器均匀分布在所述配电箱表面,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报警器连接。
[0034]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M个开口均匀分布在所述滑轮外表面,所述M个开口与所述M个卡条--对应。
[0035]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卡条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开口的横截面积。
[0036]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上均设有盖板。
[0037]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0038]由于采用了将便于搬运的配电箱装置设计为包括:配电箱,所述配电箱为长方体状,所述配电箱的6个面均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弹簧柱,所述弹簧柱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铰链连接;所述配电箱的底面和侧面均设有4个滑轮;所述配电箱的侧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侧视镜,所述侧视镜一端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铰链连接;所述配电箱的侧面设有抽屉,所述抽屉内放置有N条履带,所述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所述履带的内外表面均为齿形;所述滑轮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滑轮表面设有M个开口,所述M为大于等于5的正整数,所述滑轮内设有一调整球和M个卡条,所述调整球通过旋转轴与所述滑轮内壁连接,所述调整球能够绕所述旋转轴转动,所述卡条的一端与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调整球连接,操作杆一端穿过所述滑轮外壁与所述调整球连接,所述操作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滑轮外的技术方案,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的配电箱搬运存在采用人工使用绳索进行搬运,效率较低,且容易损伤配电箱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装置设计合理,配电箱搬运效率较高,且搬运过程中不容易损伤配电箱的技术效果。
[0039]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0040]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主权项】
1.便于搬运的配电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配电箱,所述配电箱为长方体状,所述配电箱的6个面均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弹簧柱,所述弹簧柱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铰链连接;所述配电箱的底面和侧面均设有4个滑轮;所述配电箱的侧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侧视镜,所述侧视镜一端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铰链连接;所述配电箱的侧面设有抽屉,所述抽屉内放置有N条履带,所述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所述履带的内外表面均为齿形;所述滑轮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滑轮表面设有M个开口,所述M为大于等于5的正整数,所述滑轮内设有一调整球和M个卡条,所述调整球通过旋转轴与所述滑轮内壁连接,所述调整球能够绕所述旋转轴转动,所述卡条的一端与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调整球连接,操作杆一端穿过所述滑轮外壁与所述调整球连接,所述操作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滑轮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搬运的配电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箱的外壳采用轴承钢制成,所述配电箱的外壳表面涂有防锈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搬运的配电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箱表面安装有P个压力传感器,所述P为大于等于10的正整数,所述P个压力传感器均匀分布在所述配电箱表面,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报警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搬运的配电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开口均匀分布在所述滑轮外表面,所述M个开口与所述M个卡条--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搬运的配电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条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开口的横截面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搬运的配电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上均设有盖板。
【文档编号】H02B1/46GK205489137SQ201620242768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8日
【发明人】陈怀之, 王刚, 聂海涛, 张仁友, 胡国波
【申请人】成都振中电气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