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件装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30265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支撑异形轨和桥接模块的部件装配系统,所述桥接模块用于电连接所述部件装配系统的功能部件。

背景技术:
在现代自动化技术中,部件系统通常由设置于控制柜内的多个功能部件组成,而电力和数据分配功能则由单独的连接器系统实现。由于控制柜附近的周边设备依赖径向配电,因此装配中必须使用控制柜。当使用各部件分别设置于背板上的现场总线方案时,该背板需承受较大重力。电桥单元可用于功能部件的电连接。然而,这些电桥单元并不具备任何其他机械功能。公开文本DE3030906A1涉及一种开关电桥插头。该开关电桥插头包括两个导电电桥,每个导电电桥均具有两个成对连接引脚,该两对连接引脚以相互平行且相隔距离为引脚间距的方式设于印刷电路板导电路径绝缘材料制成的共同插头部分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详述一种可简化部件装配的部件装配系统。上述目的由根据独立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的特征解决。本发明的有利实施方式形成附图、说明书和从属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上述目的由一种模块化部件装配系统解决,该系统具有一支撑异形轨以及用于以电气方式连接该部件装配系统功能部件的至少一个桥接模块,所述桥接模块包括用于将该桥接模块闩锁于所述支撑异形轨上的模块锁定装置。如此,可实现的技术优点例如在于,在支撑异形轨上实现同时用于连接性和功能部件的相同机械结构,无需为系统所有电压及控制总线进行布线,且无需任何可能的其他手工互连操作。通过设置于组件桥接模块起始点及各功能部件处的可选锁定装置,可实现组件的固定。所述部件装配系统可例如为现场总线系统。所述模块锁定装置为形状锁定连接的一种实施方式,用于所述桥接模块至所述支撑异形轨的型面配合连接。因此,在下述实施方式中,所述模块锁定装置可归纳为一种形状锁定连接,其中,互锁为该形状锁定连接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所述部件装配系统的一种有利实施方式中,所述桥接模块包括容纳槽,该容纳槽用于供所述功能部件的操作部分插入,以吸收该功能部件上沿所述支撑异形轨的应力。该容纳槽所实现的技术优点例如为,防止所述插头触点发生应力相关的损伤。在所述部件装配系统的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所述模块锁定装置包括,沿伸于所述支撑异形轨周侧的刚性卡座部分,以及与该刚性卡座部分相对设置且用于锁定至所述支撑异形轨上的可弹性弯曲闩锁部分。如此,便可将所述桥接模块以可枢转方式闩锁至所述支撑异形轨上。所述弹性闩锁部分可设计为从侧面覆盖所述支撑异形轨。如此,可实现的技术优点例如在于,该闩锁部分可接合于所述支撑异形轨后侧,并实现稳定连接。在所述部件装配系统的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所述闩锁部分包括接合于所述支撑异形轨后方的闩耳。如此,可实现的技术优点例如在于,可将所述桥接模块简单地闩锁固定于所述支撑异形轨的后侧。在所述部件装配系统的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所述闩锁部分一体成型于所述桥接模块上。如此,可实现的技术优点例如在于,可通过一个生产步骤同时生产出所述桥接模块和闩锁部分。在所述部件装配系统的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所述闩锁部分包括用于增加该闩锁部分的柔软性的凹槽。如此,可实现的技术优点例如在于,即使当所述桥接模块由相对较硬的材料制成,该闩锁部分在闩锁状态下仍能灵活弯曲。在所述部件装配系统的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所述桥接模块包括用于插入所述支撑异形轨道的边缘的轨道通孔。如此,可实现的技术优点例如在于,可通过该轨道通孔,将所述桥接模块挂设在所述支撑异形轨上的所需位置。在所述部件装配系统的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所述轨道通孔设置于所述桥接模块的端面上,而且所述模块锁定装置设置于该桥接模块的相对端面上。如此,可实现的技术优点例如在于,可先将该桥接模块挂设于所述支撑异形轨上,然后通过旋转动作将其锁定。在所述部件装配系统的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所述模块锁定装置居中设置于所述桥接模块的一个端面或两个相对端面上。如此,可实现的技术优点例如在于,可将力从所述桥接模块均匀转移至所述支撑异形轨。此外,可实现自所述桥接模块的端面或后侧的卡置或枢转到位,以及所述桥接模块至所述支撑异形轨的直接线性卡置和连接。在所述部件装配系统的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所述桥接模块包括定心部分,该定心部分用于该桥接模块在所述支撑异形轨上的定心。如此,可实现的技术优点例如在于,通过该定心部分,可将所述桥接模块简单地卡置于所需位置,并且可实现其在所述支撑异形轨上的稳定化。在所述部件装配系统的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所述模块锁定装置包括兜槽,该兜槽用于插入工具,以将所述模块锁定装置向上弯曲。如此,可实现的技术优点例如在于,可简单地将所述桥接模块从所述支撑异形轨上拆下。在所述部件装配系统的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所述兜槽位于所述闩锁部分上且与所述闩耳相对设置。如此,可实现的技术优点例如在于,将施加于所述兜槽上的力直接转移至所述闩耳,并允许以较小的力实现所述桥接模块的拆卸。在所述部件装配系统的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所述兜槽由从所述闩锁部分外伸的兜状部分形成。如此,可实现的技术优点例如在于,该兜槽可由所述兜状部分一体稳定成型。在所述部件装配系统的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通过功能部件外壳的阻挡覆盖,可防止所述模块锁定装置在与所述功能部件装备后发生的无意间打开,向上弯曲及松脱。在所述部件装配系统的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所述桥接模块包括用于将该桥接模块侧向固定于接线端子上的燕尾槽。如此,可实现的技术优点例如在于,可简单实现该桥接模块的侧向固定。在所述部件装配系统的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所述桥接模块包括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用于将该桥接模块以不可移动的方式锁定在所述支撑异形轨上。如此,可实现的技术优点例如在于,提升元件装配体在所述支撑异形轨上的稳定性。在所述部件装配系统的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该部件装配系统包括功能部件,其中,该功能部件具有能够设置于所述桥接模块上的功能部件底部以及能够设置于该功能部件底部上的功能部件上部,所述部件装配系统能够通过第二功能部件以及该桥接模块侧向扩展。在所述部件装配系统的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所述功能部件上部形成用于所述功能部件底部的连接接口,以及用于可连接至该功能部件上部的另一功能部件上部的另一连接接口。在所述部件装配系统的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所述功能部件底部包括用于将所述功能部件保持于所述支撑异形轨上的部件固定装置。在所述部件装配系统的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所述桥接模块和/或所述功能部件能够在所述支撑异形轨上移动或沿该支撑异形轨移动在所述部件装配系统的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所述功能部件底部和所述桥接模块以形状配合连接方式相连接,以吸收沿所述支撑异形轨作用于所述桥接模块和功能部件底部之间的该连接上的应力。在所述部件装配系统的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所述桥接模块包括用于将该桥接模块侧向固定于接线端子上的燕尾槽。在所述部件装配系统的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该部件装配系统包括接线端子,该接线端子用于固定所述桥接模块,以防止该桥接模块在所述支撑异形轨上移动,其中,该接线端子可连接至所述桥接模块。在所述部件装配系统的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所述接线端子通过摩擦锁定或形状锁定,尤其通过T形通槽/凹槽连接、燕尾连接、螺合连接或夹紧连接,连接至所述桥接模块。在所述部件装配系统的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所述接线端子设计为以型面配合方式接合于所述支撑异形轨周侧和/或以摩擦方式夹紧该支撑异形轨。在所述部件装配系统的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所述接线端子具有外部导电接地端,该外部导电接地端以导电方式连接至所述支撑异形轨。附图说明以下通过附图对本发明例示实施方式进行描绘,并在下文中对其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附图中:图1为部件装配系统剖视图;图2为部件装配系统俯视图;图3为带桥接模块的支撑异形轨的立体图;图4为带多个桥接模块的支撑异形轨的另一立体图;图5为带多个桥接模块的支撑异形轨的视图;图6为桥接模块立体图;图7为多个桥接插头的立体图;图8为桥接模块设于支撑异形轨上时的侧视图;图9为另一桥接模块的立体图;图10为另一桥接模块的立体图;图11为接线端子立体图;图12为浮式承载型终端桥接模块的各种视图;图13为浮式承载型末端桥接模块与其它现场总线部件的合并视图;图14为固定承载型接地模块的各种视图;图15为与桥接模块连接时的放大视图;图16为部件装配系统的分解视图。附图标记列表100部件装配系统103接线端子105燕尾榫部分107接地端200支撑异形轨203边缘300桥接模块300-1桥接模块300-2桥接模块301模块锁定装置303容纳槽305桥接插头307轨道通孔309闩耳311闩锁部分313凹槽315兜槽317定心部分319燕尾槽321连接器部分323U形卡座部分325桥接插头327密封件329插头触点331功能部件底部333功能部件上部400功能部件401部件固定装置403功能部件底部405功能部件上部407密封件409连接器插头部分411环槽413操作部分415触点模块417顶盖419密封件421螺丝421-1功能部件上部421-2功能部件底部425壳体部分500浮式承载型末端桥接模块600固定承载型接地模块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部件装配系统100的剖视图。部件装配系统100由可互连的壳体装配单元组成,通过该壳体装配单元,可将部件闩锁至支撑异形轨200上。部件装配系统100的结构方案涵盖了作为安装平台的支撑异形轨200、桥接模块300以及功能部件400,每一个功能部件均由连接底部和功能上部组成。根据预期应用的不同,可实现上述结构方案的不同实施方式。该结构方案可无限扩展。当将各部件插接在一起后,可例如实现用于400V或24V配电的内部电气连接,并同时实现相应数据总线。所述连接功能由功能部件400的功能部件底部421-2以及桥接模块300的桥接插头305实现。功能部件400的顺序排列可生成供电、屏蔽和开关功能。所述供电、屏蔽和开关等应用功能于功能部件上部421-1内实现,该功能部件上部由插头触点连接至外壳底部421-2。功能部件上部421-1具有用于功能部件底部421-2的已定义机械及电气接口,而且还可与具有同样接口的其他功能部件底部421-2联用。功能部件底部421-2仅含有连接系统。所述隔离、屏蔽或开关等功能包含于功能部件上部421-1。上述功能的作用方向可以为线路内和/或负载外流,这取决于功能部件上部421-1以及功能部件底部421-2,即功能部件上部421-1内的插头连接。功能部件底部421-2内的连接可断开。支撑异形轨200形成一个单件式支撑系统,该系统具有用于支架安装件的宽轨,该宽轨具有与桥接模块300和功能部件400的支撑边缘相类似的几何形状。或者,也可将两个单独的标准支撑异形轨用作一个两件式支撑系统,例如用于墙面安装的35mm宽支撑系统。所述支撑结构可由顶帽式结构形成。图2为部件装配系统100的视图。具有前向式桥接插头305的可闩锁桥接模块300作为用于配电及数据总线的电气连接件卡装于支撑异形轨200上。所述桥接模块的安装方向垂直于支撑异形轨200的跨越平面。每个功能部件400均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将该功能部件400固定于支撑异形轨200上的部件固定装置401。在该装配体的左侧设置有接线端子103。图3为带桥接模块300的支撑异形轨200的立体图。桥接模块300包括所述插头触点以及模块锁定装置301,该模块锁定装置301用于在桥接模块300卡置后将桥接模块300闩锁至支撑异形轨200上。闩锁后,桥接模块300可沿支撑异形轨200自由移动。图4为带多个桥接模块300的支撑异形轨200的另一立体图。由于桥接模块300可实现为不同宽度,因此桥接模块300决定了功能部件400之间的连接后距离。此间隔形成功能部件400之间的通风通道,该功能部件400例如包括作为散热器的金属功能部件上部421-1。所形成的气道可实现功能组件400的侧向散热。此外,功能部件400之间未设置散热器的剩余空间可用于外壳底部的垂直布线。图5为带多个桥接模块300的支撑异形轨200的视图。支撑异形轨200具有下边缘和上边缘203。桥接模块300在安装状态下可在箭头所示方向侧向移动。虽然并非必要特征,但桥接模块300的可自由移动实现了其在支撑异形轨200的非锁定式安装。闩锁后,桥接模块300可在支撑异形轨200上随意移动,并可用于适应任何功能组件400的壳体宽度,从而无需使用网格。安装左侧桥接模块300后,在安装功能单元时可使其左臂与左侧桥接模块300齐平,而其右臂将右侧桥接模块300推至其在功能部件400的功能外壳底座上的限位部分上。其后,所述左臂将功能部件400夹紧于桥接模块300的两个连接器面上。功能元件400在远程位置的机械式放置通常不受限制。线路的设置和顺序决定了其功能。图6为桥接模块300的立体图。桥接模块300用于通过闩锁至支撑异形轨200上而实现预装配,以及用于部件装配系统100的功能部件400的电连接。桥接模块300可制成不同宽度,以实现所采用功能模块400之间的特定间隙。桥接模块300例如可具有70mm的宽度,从而可使功能部件400形成20mm宽的气道。桥接模块300包括功能部件底部331、功能部件上部333以及未图示的外壳密封件及密封件327,例如当在远端时设置密封件,而在控制柜内时不设密封件。外壳连接采用槽口/螺丝/压合/焊接/粘接。桥接模块300的电气结构实现低压及超电压连接。为实现此目的,桥接模块300内设置有导体或由弯形圆线、冲压成形部件或冲压金属片馈电轨形成的导体或插头,该插头的接触式连接引脚和连接器位于用于数据总线连接的被动或主动板上。桥接模块300具有不同插头间隙,以在所述功能部件之间形成特定间隙。桥接模块300的前端具有两个突出的连接器部分321,该连接器部分形成所述连接器面。右侧和左侧功能部件400均安装于连接器部分321上。连接器部分321具有环绕密封件327,从而为所安装的功能部件形成密封系统。桥接模块300的每个横向侧面分别具有容纳槽303,用于插入右侧安装和左侧安装功能部件400的操作部分,以便吸收功能部件400上沿支撑异形轨200的应力。功能部件400的操作部分与容纳槽303在功能部件400和桥接模块300之间形成型面配合连接,从而防止应力损坏连接器部分321。当欲通过机械方式分开桥接模块300与功能部件400之间的浮装电插头连接时,将发生更高级别的机械预定心。这通过设置于功能部件400内连接器组件上下的肋边实现,该肋边机械接合于桥接模块300的相应容纳槽303内,且分别在X和Y方向嵌合于其端部位置。因此,通过上述方式可实现作用于所述电插头连接的X和Y方向作用力的机械解耦。此外,功能部件400在Z方向上的应力由位于所述功能部件内且接合于所述支撑异形轨后方的合适锁定滑动件解耦。由此可见,在安装状态下,桥接模块300和功能部件400之间所有可能的自由度均被机械阻断。桥接模块300还包括模块锁定装置301,该模块锁定装置设置于其中的一个横向侧面上,且用于将桥接模块300闩锁于支撑异形轨200上。模块锁定装置301由弹性闩锁部分311形成,在桥接模块300卡置后,该弹性闩锁部分覆盖于支撑异形轨200的侧面上。闩锁部分311具有狭长的凹槽313,该凹槽沿闩锁部分311延伸,以增加闩锁部分311的柔软性。因此,桥接模块300可以为由硬质塑料制成的单件式结构,而闩锁部分311的硬度不宜太大。闩锁部分311的端部形成有外突兜状部分,用作兜槽315。兜槽315用于插入工具,例如螺丝刀。通过向一侧倾斜所述工具,可使闩锁部分311向外弯曲,从而可将桥接模块300从支撑异形轨200上拆下。桥接模块300的后侧设有外突定心部分317,该定心部分将桥接模块300更加稳定地支撑于支撑异形轨200上。为实现此目的,定心部分317的上下两侧分别抵接支撑异形轨200的上下支撑结构。图7为多个桥接插头305和325的立体图。桥接插头305由U状圆导体形成,这些导体将电压和电流从一个功能部件400中继至另一功能部件400。所述圆导体例如可形成用于400V及2×24V电压的自装配互连总线。桥接插头325包括多个电连接,用于功能部件400之间的并行或串行数据信号传输,从而实现功能部件400之间的数据总线。桥接插头305和325位于桥接模块300内且形成内部布线。桥接插头325可更换,从而实现具有用于不同数据总线类型的可更换部件组件的桥接模块300。图8为桥接模块300设置于支撑异形轨200上时的侧视图。定心部分317位于支撑异形轨200的所述两个支撑结构之间。闩锁部分311一体成型于桥接模块300的侧面上。闩锁部分311的端部设置有闩耳309,该闩耳例如为锁钩,而且在桥接模块300卡置后接合于支撑异形轨200的后方。在相对一侧,设置有用于插入支撑异形轨200的边缘203的轨道通孔307。轨道通孔307形成于U形卡座部分323内,该U形卡座部分接合于支撑异形轨200的边缘203周侧且一体成型于桥接模块300上。该卡座部分323设置于桥接模块300的模块锁定装置301所在横向侧面的相对横向侧面上。桥接模块300的纵向侧面上设置有两个燕尾槽319,用于将桥接模块300侧向固定于接线端子103上。图9为另一桥接模块300的立体图。该桥接模块300具有两个用于将桥接模块300左侧固定于接线端子103上的燕尾槽319。该桥接模块300为部件装配系统100的起始模块,用于通过插入功能部件400对该部件装配系统100进行右向扩展,因此只具有一个卡座部分323。此外,同样地,桥接模块300的每个横向侧面上设置有模块锁定装置301和容纳槽303。图10为另一桥接模块300的立体图。类似地,该桥接模块300包括两个用于将桥接模块300右侧固定于接线端子103上的燕尾槽319。由于该桥接模块300为所述自装配现场总线的末端模块,因此同样只包括一个连接器部分321。此外,同样地,此桥接模块300的每个横向侧面上设置有模块锁定装置301和容纳槽303。或者,所述总线末端结构也可由具有两个连接器部分321的现有桥接模块300形成,其中,未使用的连接器部分321上设置有作为可连接触点保护结构的帽片。图11为带两个接地端107的接线端子103的立体图。接线端子103通过螺丝固定于支撑异形轨200上,因此不可移动。接线端子103包括四个燕尾榫部分105,其中,每两个燕尾榫部分105可插入桥接模块300左侧或右侧的燕尾槽319内,从而实现上述起始或末端模块在支撑异形轨200上的位置固定。桥接模块300为部件装配系统100外壳结构方案中的关键连接元件,其是功能部件400之间,以及功能部件400与支撑异形轨200之间的电连接件,而且为与现有结构设计技术连接的连接件。一般而言,桥接模块300可设置为仅闩锁固定于支撑异形轨200上且可移动的浮式承载件,或设置为具有金属夹紧装置和接地保护(PE)触点的固定承载件。图12为浮式承载型末端桥接模块500的各种视图。浮式承载型末端桥接模块500可通过右侧取向实现方式在右侧使用,或通过左侧取向实现方式在左侧使用。此外,浮式承载型末端桥接模块500可通过采用带压接型连接引脚的预制连接线而选择性地用作电源或馈电器。浮式承载型中间桥接模块可具有不同宽度。当功能部件400之间的距离较大时,可增大功能部件400周侧的流通性,从而提高散热效果,为电缆引入和电缆馈送创造空间,并提高线缆密度较大时的可及性。当功能部件400之间的距离较小时,可整体压缩系统尺寸,并使得整个设计更加紧凑。图13为浮式承载型末端桥接模块500与其它现场总线部件400的合并视图。浮式承载型末端桥接模块500的桥接插头起始端/末端用于通过可连接总线端接件从左右两侧端接上述自装配互连总线。桥接模块300既可实现为可移动且已闩锁的浮式承载件,也可实现为具有金属夹紧装置和PE触点的固定承载件。图14所示为固定承载型接地模块600。通过使用设置于左侧或右侧的固定承载型接地模块600,可实现因桥接模块300自身在支撑异形轨200上的可移动性而使得整个系统结构沿支撑异形轨200达到机械固定。固定承载型接地模块600将上述整个系统在X方向上固定于支撑异形轨200上的固定点。通过此构型,上述系统结构可在X方向上自某一固定点自由膨胀,例如热致纵向膨胀。此机械式夹紧固定点同时为中央电气接地点以及与系统组件支撑异形轨的连接点。图15为与桥接模块300连接时的放大视图。桥接模块300和功能部件400的机械设计强制性地保证了技术上正确的装配和拆卸顺序,即首先装桥接模块300,然后装功能部件400;而且,拆卸时按相反顺序进行。各功能器件在安装状态下仍然可见,因此无需解释。图16为部件装配系统100的分解视图。桥接模块300-1和300-2可设置于支撑异形轨200上且可沿该支撑异形轨200移动。功能部件底部403具有用于连接至左侧桥接模块300-2和右侧桥接模块300-1的相应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例如由插孔形成,所述插孔可供桥接模块300-1和300-2的外伸触点部分插入。功能部件底部403可选择性地通过以电气或机械方式形成朝上的接口而实现电子功能扩展。桥接模块300允许这些接口以电气或机械方式堆叠于离左侧和/或右侧的任何所需长度处。功能部件底部403可分别与桥接模块300-1/300-2型面配合连接,例如舌槽连接。功能部件底部403例如包括设置于底面上的外突操作部分413,该操作部分例如为弹簧,且用于插入相应桥接模块300-1和300-2的容纳槽303内,以吸收功能部件底部403上沿支撑异形轨200的应力。功能部件400的功能部件底部403由部件固定装置401,如通过卡合锁定连接的方式固定于支撑异形轨200上。功能部件底部403的上侧形成有环槽411,在该环槽中可插入环形密封件407。密封件407为功能部件底部403和功能部件上部405之间的间隙提供密封。根据密封件407的不同,可实现从IP20至IP6x的不同保护类型。此外,在功能部件底部403的上侧,还可由多个外伸的连接器插头部分409形成连接器面。连接器插头部分409形成功能部件上部405的电气和机械连接接口。功能部件上部405内设置有具有多个末端的触点模块415,该触点模块用于连接各个电导体,从而使得功能部件上部405具有配电器功能。功能部件上部405包括不具有电连接器单元的顶盖417,该顶盖与密封件419设置在一起。密封件419由四个螺丝421固定于功能部件上部405的框形壳体部分425上。功能部件上部405由螺丝423螺合于功能部件底部403上。功能部件底部403允许叠加无限个功能部件上部405。总之,功能部件底部实现了电插头连接和机械外壳组件的可重复组合。上述远程位置可通过采用简单馈入而用作传统星型配电的终端设备,或者通过采用连接至连接器和配电器模块(AV模块)的用户或节点而用作配电网络。开关和保护元件、电机开关、总线耦合器或输入/输出等可以任何无限制且功能已定的顺序设置于所述AV模块的左右两侧。此方式可实现基于低压及超低压部件可见分隔的工程优势。多个远程位置可作为用户以线型、树型或环型等任何结构横跨整个网络。配电输出的配置范围内无需设置中央控制柜。通过正确配置相应数据总线,可在将符合设计规范的配置方式投入运行(远程投入服务,远程服务)之前,对上述远程位置的各个部件的顺序和位置进行检查。部件装配系统100可实现直流及交流“智能”安装网络的装配以及适用系统布局内的无柜配电。所述部件装配系统可用于安装或配电应用领域。在分布式自动化中,可实现将模块化远程位置装配为“智能”安装网络内的功能节点。在作为替代方案的控制柜方案中,可实现控制柜内模块化单元的无导电轨、无控制线路且具有相同IP20,……,IP6x设计的装配。部件装配系统100可实现高防护等级远程模块化电机开关的开发。部件装配系统100还发展出一种综合集成系统方案(电源及驱动(P&D)方案),该方案实现了有优势的远程(如控制柜外)配电和供电目的。部件装配系统100的模块化使得其应用从模块化远程位置扩展至“智能”配电,乃至另一种控制柜设计。此外,还可实现将独立功能部件用作传统星型配电的终端设备。部件装配系统100的模块化使得其应用从模块化远程位置扩展至“智能”配电,乃至另一种控制柜设计。此外,还可实现将独立功能部件用作传统星型配电的终端设备。部件装配系统100实现了模块化系统(IP6x)在控制柜内或控制柜外于标准支撑异形轨(IP20)上的灵活远程装配。在预装配情况下,可在装配模块上实施预接线。以上结合本发明各实施方式所述及图示的所有特征可在本发明目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组合,以同时实现其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提供,且不受说明书所述或附图所示特征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