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机组压缩机电器盒及其控制电路、螺杆式冷水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7111阅读:702来源:国知局
冷水机组压缩机电器盒及其控制电路、螺杆式冷水机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水机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水机组压缩机电器盒及其控制电路、螺杆式冷水机组。



背景技术:

当物体的温度低于湿空气的露点温度时,物体表面就会出现凝露现象。

螺杆式冷水机组的螺杆压缩机的电器盒在名义工况(GB-T18430.1-2007蒸气压缩循环冷水机组)下,会出现凝露现象。凝露对电器盒内接线存在电气安全隐患,也会对压缩机的金属件造成腐蚀。由于电器盒内无法粘贴保温海绵,现有处理凝露的方法是,在电器盒的最低端开孔,及时排泄凝露水,以减低凝露水造成的危害。然而现有的处理方式仅仅是将凝露进行排出,实现降低凝露水造成的危害,但并未彻底消除凝露带来的上述危害。

针对相关技术中冷水机组的压缩机电器盒会出现凝露现象,存在电气安全隐患、对压缩机的金属件造成腐蚀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地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水机组压缩机电器盒及其控制电路、螺杆式冷水机组,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冷水机组的压缩机电器盒会出现凝露现象,存在电气安全隐患、对压缩机的金属件造成腐蚀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水机组压缩机电器盒控制电路,该电路包括:自限温伴热带,设置于冷水机组的压缩机电器盒内,并与冷水机组的压缩机主接触器连接,用于在压缩机得电时对冷水机组电器盒内进行加热; 冷水机组主板,与自限温伴热带电连接,用于在自限温伴热带加热至阈值温度时控制自限温伴热带停止加热。

进一步地,自限温伴热带包括:伴热带和限温器,其中,伴热带的第一端与供电电源连接,伴热带的第二端与冷水机组主板第一端连接;限温器与冷水机组主板第二端连接。

进一步地,该电路还包括:第一接触器,第一接触器输入端与冷水机组主板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接触器的常闭触点与伴热带的第二端连接。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冷水机组压缩机电器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记载的冷水机组压缩机电器盒控制电路,其中,自限温伴热带敷设于压缩机电器盒的钣金件上。

进一步地,自限温伴热带围绕压缩机电器盒内动力线接线柱敷设,形成加热区。

进一步地,加热区的形状为圆形、矩形或圆角矩形。

进一步地,自限温伴热带包括终端接线盒和中端接线盒,其中,终端接线盒设置于伴热带的末端,用于封闭伴热带的一端;中端接线盒设置于伴热带上,限温器设置于中端接线盒内,并通过中端接线盒的两端引出限温器的接线端。

进一步地,上述冷水机组压缩机电器盒还包括:固定装置,用于将自限温伴热带固定至压缩机电器盒的钣金件上。

进一步地,固定装置包括:管夹和自攻螺钉,管夹的尺寸与伴热带相对应,通过管夹和自攻螺钉将自限温伴热带固定至压缩机电器盒的钣金件上。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螺杆式冷水机组,其包括上述记载的冷水机组压缩机电器盒。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冷水机组压缩机系统内设置自限温伴热带,自限温伴热带包含能够控制实现发热的伴热带以及限制发热温度的限温器,将伴热带敷设于冷水机组压缩机电器盒内,以抵消吸气端的低温传热,进而提高其表面温度,消除凝露问题,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冷水机组的压缩机电器盒会出现凝露现象,存在电气安全隐患、对压缩机的金属件造成腐蚀的问题,提供电气设备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水机组压缩机电器盒控制电路的一种可选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水机组压缩机电器盒控制电路的另一种可选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水机组压缩机电器盒控制电路的电气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水机组压缩机电器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水机组压缩机电器盒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限温伴热带的一种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限温伴热带的中端接线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实施例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水机组压缩机电器盒控制电路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水机组压缩机电器盒控制电路可以应用在冷水机组压缩机电器盒内,例如,可以设置在螺杆式冷水机组压缩机电器盒内,图1示出该冷水机组压缩机电器盒控制电路的一种优选地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该冷水机组压缩机电器盒控制电路可以包括自限温伴热带12和冷水机组主板14两部分,其中,自限温伴热带12设置于冷水机组的压缩机电器盒内,并与冷水机组的压缩机主接触器连 接,用于在压缩机得电时对冷水机组电器盒内进行加热。例如,自限温伴热带12连接至压缩机主接触器的常开触点连接,在压缩机得电后,常开触点闭合,则伴热带也得电加热。冷水机组主板14,与自限温伴热带12电连接,用于在自限温伴热带12加热至阈值温度时控制自限温伴热带停止加热。

具体实现时,自限温伴热带12包括:伴热带122和限温器124两部分,其中,伴热带12的第一端与供电电源20(如220V交流电)连接,伴热带122的第二端与冷水机组主板14第一端连接;限温器124与冷水机组主板14第二端连接。

为了实现到达限温器温度阈值后停止加热,如图2所示的连接结构框图,该电路还包括:第一接触器16,第一接触器16输入端与冷水机组主板14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接触器16的常闭触点与伴热带122的第二端连接。具体电气原理图参见附图3所示。

上述控制电路的控制原理如下:

伴热带接220V电源,并与压缩机主接触器连锁,当压缩机得电后,伴热带也会得电加热,通过加热消除电器盒内可能出现的凝露现象。当压缩机电器盒内温度达到温度阈值(例如45℃)时,SAT限温器会给冷水机组主控输入用于提示断开的信号,主板会发出控制信号至第一接触器KM1,使第一接触器KM1辅助接触器动作,与伴热带串联的常闭KM1常闭主接触器断开,伴热带停止加热,避免高温加热带来的电路影响。

从以上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在冷水机组压缩机系统内设置自限温伴热带,自限温伴热带包含能够控制实现发热的伴热带以及限制发热温度的限温器,将伴热带敷设于冷水机组压缩机电器盒内,以抵消吸气端的低温传热,进而提高其表面温度,消除凝露问题,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冷水机组的压缩机电器盒会出现凝露现象,存在电气安全隐患、对压缩机的金属件造成腐蚀的问题,提供电气设备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实施例2

基于上述实施例1中提供的冷水机组压缩机电器盒控制电路,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2还提供了一种冷水机组压缩机电器盒,该冷 水机组压缩机电器盒电气原理如实施例1中所记载,此处不再赘述。具体设置时,自限温伴热带敷设于压缩机电器盒的钣金件上。

图4为包含本冷水机组压缩机电器盒的压缩机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冷水机组压缩机电器盒位置局部放大图,图6示出自限温伴热带的一种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4、图5和图6进行描述。

如图4和图5所示,自限温伴热带围绕压缩机电器盒内动力线接线柱敷设,形成加热区,参见图4和图5中圆角矩形处。优选地,加热区的形状也可以为圆形或矩形。此外,冷水机组压缩机电器盒还包括固定装置10,用于将自限温伴热带固定至压缩机电器盒的钣金件上。其中,优选地,图4和图5中的固定装置是采用管夹和自攻螺钉方式形成的固定装置,管夹的尺寸与伴热带相对应,通过管夹和自攻螺钉将自限温伴热带固定至压缩机电器盒的钣金件上。

图6示出自限温伴热带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自限温伴热带包括终端接线盒20和中端接线盒30,(也可参见图4和图5中所示)其中,终端接线盒20设置于伴热带的末端,用于封闭伴热带的一端;中端接线盒30设置于伴热带上。限温器124设置于中端接线盒内,并通过中端接线盒的两端引出限温器的接线端。具体可参见图7所示。

实施例3

基于上述实施例1中提供的冷水机组压缩机电器盒控制电路,以及实施例2中提供的冷水机组压缩机电器盒,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3还提供了一种螺杆式冷水机组,其包括上述记载的冷水机组压缩机电器盒及其控制电路,此处不再赘述。

从以上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在冷水机组压缩机系统内设置自限温伴热带,自限温伴热带包含能够控制实现发热的伴热带以及限制发热温度的限温器,将伴热带敷设于冷水机组压缩机电器盒内,以抵消吸气端的低温传热,进而提高其表面温度,消除凝露问题,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冷水机组的压缩机电器盒会出现凝露现象,存在电气安全隐患、对压缩机的金属件造成腐蚀的问题,提供电气设备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 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实用新型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