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控制装置及控制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4898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机器人控制装置及控制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器人控制装置及控制柜。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自动化在现代工业中的表现越来越突出,促使着机器人领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越来越多的工厂开始选择用机器人上料代替人工进行生产作业,这样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也保证了人身安全。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缺陷:

现有技术中,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均集成在控制柜内,控制柜内包含的器件单元较多,布局却并不合理,容易出现控制柜散热不畅,局部温度过高的情况,从而容易影响控制柜内各器件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控制装置及控制柜,使得控制柜内的各器件单元布局合理,散热良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机器人控制装置,包括:柜体、驱动单元以及制动单元;

柜体内设有将柜体分为前、后两厢的隔板;

驱动单元设置于柜体的前厢,且固定于隔板;

制动单元设置于柜体的后厢,且固定于隔板;

柜体的底壁设有第一进风口,后厢的顶壁设有出风口;其中,第一进风口用于同时为柜体的前厢以及后厢提供风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控制柜,包括:柜体;

柜体内设有将柜体分为前、后两厢的隔板;

柜体的底壁设有第一进风口,后厢的顶壁设有出风口;其中,第一进风口用于同时为柜体的前厢以及后厢提供风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利用隔板将柜体分为前、后两厢,在柜体的底壁设有第一进风口,后厢的顶壁设有出风口,第一进风口能够同时为柜体的前厢以及后厢提供风量,有效的避免了形成环流,造成柜体内温度过高的情况。并且,由于柜体内的主要发热单元为驱动单元以及制动单元,因此将驱动单元以及制动单元均固定在隔板上,驱动单元设置在柜体的前厢,制动单元设置于柜体的后厢,从而将驱动单元以及制动单元设置风道上,驱动单元以及制动单元散发出的热量能够被快速的排出,散热较快,有效的避免了柜体内的局部温度过高的情况。这样,对柜体内的风道以及器件单元的位置进行布局,使柜体内的各器件单元布局合理,散热良好。

另外,柜体的左侧壁以及右侧壁的下方位置均设有第二进风口。通过增加第二进风口作为辅助进风口的方式,增加空气进入量,以加快柜体内的空气流动速度,能够实现快速散热。

另外,机器人控制装置还包括:N个排风扇;其中,N为自然数;N个排风扇设置于出风口。利用排风扇进行排风,将柜体内的热风抽出,从而实现快速散热。

另外,机器人控制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设置于柜体的前厢,固定于柜体的左侧壁或右侧壁。由于控制单元对温度较为敏感,因此将控制单元安装于柜体的一侧,避开散热风道,防止热风直接冲击控制单元。

另外,机器人控制装置还包括:供电单元;供电单元设置于柜体的前厢,固定于隔板。

另外,机器人控制装置还包括:通信单元;通信单元设置于柜体的前厢,固定于柜体的柜门,从而给通信单元预留了足够的空间,为柜体可以兼容多种常见的通信器件提供了基础。

另外,机器人控制装置还包括:通信扩展单元,通信扩展单元设置于柜体的前厢,固定于柜体的柜门。通过这种方式,为机器人控制装置能够同时兼容多种常见的通信器件提供了基础,且柜体的空间利用率较高。

另外,机器人控制装置还包括:功能扩展单元;功能扩展单元设置于柜体的前厢,固定于控制单元的相对侧壁和/或隔板。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的提高了柜体内的空间利用率,为机器人控制装置能够兼容更多功能提供了基础。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机器人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驱动单元设置在前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制动单元设置在后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供电单元以及通信单元设置在前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柜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中机器人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机器人控制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柜体1、驱动单元2以及制动单元(图未示)。其中,柜体1内设有隔板15,利用隔板15将柜体1分为前厢11以及后厢12,以便于将各器件单元进行分厢设置。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柜体1的风道进行设计,并对器件单元的位置进行布局的方式,达到散热良好的效果,以下进行具体说明:

柜体1的风道设计:柜体1的底壁设有第一进风口13,后厢12的顶壁设有出风口14。其中,第一进风口13用于同时为柜体1的前厢11以及后厢12提供风量。

具体地说,隔板15横跨在第一进风口13上,前厢11以及后厢12均有部分第一进风口13,从而使得前厢11以及后厢12能够同时进风。出风口14设置在后厢12的顶壁,使得柜体1内的热风能够通过出风口14排出,风道畅通,散热良好,有效的避免了形成环流,造成柜体内温度过高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机器人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N个排风扇,N个排风扇设置于出风口。如,在实际操作时,可以在出风口设置3至5个排风扇,利用排风扇进行强排风,将柜体内的热风抽出,从而实现快速散热。

柜体内器件单元的布局:驱动单元2设置于柜体1的前厢11,且固定于隔板15,如图2所示。制动单元设置于柜体1的后厢12,且固定于隔板15,如图3所示。

具体地说,由于柜体1内的主要发热单元为驱动单元2以及制动单元3,因此将驱动单元2以及制动单元3固定在隔板15上,设置在第一进风口13的上方位置,从而能够实现将驱动单元2以及制动单元3设置在风道上,以便于驱动单元2以及制动单元3散发出的热量能够被快速的排出,散热较快,有效的避免了柜体内的局部温度过高的情况。

本实施方式中,机器人控制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供电单元以及通信单元,如图4所示。控制单元4、供电单元5以及通信单元6均设置在前厢11,从而将柜体1的前厢11作为器件单元的主要安装区域,以便于后期的测试与维修。

于本实施方式而言,控制单元4设置于柜体1的前厢11,固定于柜体1的右侧壁,供电单元5设置于柜体的前厢,固定于隔板,通信单元6设置于柜体的前厢,固定于柜体的柜门。

具体地说,由于控制单元4对温度较为敏感,因此将控制单元4设置在一侧的方式,避开散热风道,能够防止热风直接冲击控制单元4,且柜体1内的空气循环能够有利于控制单元4本身的散热。并且,将通信单元6设置在柜门上,能够给通信单元6预留足够的扩展空间,为机器人控制装置能够兼容更多通信功能提供了基础。在实际操作时,可以在柜体1的前厢11、柜体1的柜门上设置通信扩展单元,如,数字量IO模块、模拟量IO模块、过程现场总线通信模块等。这样,将各器件单元分区安装,能够方便器件单元的识别和线缆的预制,可以提高装配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方式中,柜体1为前后两厢设计,在柜体1的底壁设有第一进风口,后厢12的顶壁设有出风口,有效的避免了形成环流,造成柜体内温度过高的情况。并且,将驱动单元2以及制动单元3设置风道上,使得驱动单元2以及制动单元3散发出的热量能够被快速的排出,散热较快,有效的避免了柜体内的局部温度过高的情况。这样,对柜体的风道以及器件单元的位置进行布局,使柜体内的各器件单元布局合理,散热良好。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机器人控制装置。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柜体1还设有第二进风口,能够加快散热速度,实现快速散热。

具体地说,在柜体1的左侧壁以及右侧壁的下方位置均设有第二进风口,如图5所示。第二进风口16相当于辅助进风口,能够同时给前厢11以及后厢12提供风量,增加柜体1内的空气进入量,以加快柜体内的空气流动速度,实现快速散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为:增加了空气进入量,以加快柜体内的空气流动速度,能够实现快速散热。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机器人控制装置,如图6所示。第三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中,机器人控制装置内还设有功能扩展单元,以便于控制装置后续进行功能扩展。

本实施方式中,机器人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一功能扩展单元7以及第二功能扩展单元8。第一功能扩展单元7设置于柜体1的前厢11,固定于控制单元4的相对侧壁上,第二功能扩展单元8设置于柜体1的前厢11,固定于隔板15,从而能够为柜体的功能扩展预留了空间,提高了柜体内的空间利用率。如,第一功能扩展单元7以及第二功能扩展单元8可以用于附加轴的安装。

在实际操作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功能扩展单元的位置。如,可以只在控制单元的相对侧壁设置功能扩展单元,也可以只在隔板上设置功能扩展单元。本实施方式中,并不对功能扩展单元的设置位置做任何限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为:为柜体的功能扩展预留了足够的空间,提高了柜体内的空间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控制柜,包括:柜体。柜体内设有将柜体分为前、后两厢的隔板,柜体的底壁设有第一进风口,后厢的顶壁设有出风口。其中,第一进风口用于同时为柜体的前厢以及后厢提供风量。

具体地说,前厢以及后厢均有部分第一进风口,从而使得前厢以及后厢能够同时进风。出风口设置在后厢的顶壁,使得柜体内的热风能够通过出风口排出,有效的避免了形成环流,造成控制柜内温度过高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柜体还设有第二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可以设置在在柜体的左侧壁以及右侧壁的下方位置,以增加柜体内的空气进入量,加快控制柜内的空气流动速度,实现快速散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方式对柜体的风道进行设计,有效的避免了形成环流,造成控制柜内温度过高的情况。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