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7914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油加热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加热器,尤其涉及一种使用于空调离心机的油加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离心机用油加热器一般采用套管辐射加热形式,其包括套管、设置在套管内的油加热棒。加热棒和套管间隔一定的距离,套管与油直接接触进行加热。加热棒产生的热量经空气导热加辐射换热传递给套管,因为空气的热阻大,导热热量较小,从而辐射换热成为主要换热形式。此种设置下,导致加热棒和套管之间的温差很大,加热棒的表面温度会很高,这对于加热棒的质量就要求比较高,比如如果加热棒表面材料的耐温等级不够,就比较容易失效。

如图1所示,加热棒2和套管1之间的设置有一定的间距,比如二者之间的距离可以达到十几个毫米。在较大间距的情况下,当加热油温时,加热棒在空气中处于干烧状态,而且空气的导热系数很小,加热棒表面温度会很高,比如当套管表面温度为100度左右时,加热棒表面温度会达到600度左右,此时,热辐射为主要散热方式。这对于加热效率及加热棒的性能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加热器,特别是一种应用在空调上的油加热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油加热器,包括套管、设置在所述的套管中的加热棒,所述的套管包括外套管、设置在所述的外套管中的内套管,所述的加热棒设置在所述的内套管中,至少所述的外套管与所述的内套管之间和所述的内套管与所述的加热棒之间之一设置有导热层。

优选地,所述的导热层包括设置在所述的外套管与所述的内套管之间的第一导热层、设置在所述的内套管与所述的加热棒之间的第二导热层。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导热层的材质为氧化镁粉。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导热层的材质为导热硅脂。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导热层涂抹在所述的加热棒的外周面上。

优选地,所述的内套管与所述的加热棒之间的间距小于2mm。

优选地,所述的套管的材质为不锈钢。

优选地,所述的套管及所述加热棒均为圆柱状。

优选地,所述的油加热器用于对空调用压缩机中油进行加热。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善了套管和加热棒的结构,减小其热阻,大幅提高导热热量并减少了辐射换热,加热棒表面温度都大幅降低,不仅可以大幅降低成本,比如可降低50%的成本,还可以显著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技术中油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施例中油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套管;10、外套管;11、内套管;2、加热棒;3、第一导热层;4、第二导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为了便于描述,图1和图2中相同的标号标识类似的元件。如图2所示的一种油加热器,包括套管1、设置在套管1中的加热棒2,套管1的材质可以采用不锈钢。在本实施例中,油加热器用于加热空调压缩机中的油,以确保机组能在正常温度下运行。当然,本实用新型油加热器也可使用于其他任何可能的压缩机中。

套管1具体包括外套管10、设置在外套管10中的内套管11,加热棒2设置在内套管11中。在本实施例中,套管1及加热棒2均圆柱状,其可以分别为其他形状,且根据具体的需要,二者的形状也可不同。外套管10与内套管11之间具有第一导热层3。在一个非限定实施例中:第一导热层3可采用氧化镁材料;内套管11与加热棒2之间具有第二导热层4,第二导热层4可采用导热硅脂。当然第一导热层3、第二导热层4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导热材质。在其他示例中,第一导热层3和第二导热层4也可二者选其一设置。在一个非限定实施例中,内套管11与加热棒2之间的间距可小于2mm,比如1mm。

经测试,对于改进结构后的油加热器,当外套管10表面维持100多度的温度时,内套管11表面温度为130多,加热棒2表面温度为160多度。可见,相较于传统的油加热器的加热棒600多度的表面温度,改进后的加热棒2的表面温度大幅降低,此时辐射换热占总散热量的比重也降低很多。因此,加热棒2材料的选型耐温等级可以降低,成本也会相应的降低;而且跟现有技术的设计相比,可维修性可保持不变,更换时只需单独抽出加热棒2并在其外周面上涂抹导热硅脂即可。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