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点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9799阅读:19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模组点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配套的背光模组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在生产线上点亮FPC的一种背光模组点灯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LED灯条有增大发光面、消除眩光、升华视觉效果、消除视觉疲劳等优点,与之相配套的背光模组具有亮度高,寿命长、发光均匀等特点,目前已大量的用于液晶行业,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背光模组的产量现在已处于产不应求的市场阶段,背光模组的生产中需多次的点亮FPC,目前行业内的点灯系统都处在传统的按键式点灯系统,点灯电流不稳定,点灯过程中浪费时间,同时不能起到安全生产的作用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背光模组点灯工序复杂,点灯电压不稳定,点灯过程中浪费时间,同时不能起到安全生产的作用等问题,制作相应的点灯系统,设计点灯电路,点灯开关等。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背光模组点灯系统,包括一PLC控制器、一直流电源、N个光电开关、M个继电器、一恒压源、N个恒流输出电路单元和一个光电报警电路单元,所述PLC控制器的电源端连接到220V市电,所述直流电源与N个光电开关的电源端连接且供电,所述N个光电开关的接地端与PLC控制器的COM端连接,所述N个光电开关的信号输出端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每个继电器的第一个控制端子与PLC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每个继电器的第二个控制端子与直流电源连接,所述恒压源与M个继电器的静触点连接,所述N个恒流输出电路单元的输入端与N个继电器的常开触点连接,所述N个恒流输出电路单元配备为输出恒定电流以供背光模组FPC点灯,所述光电报警电路单元与第N+1个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单元连接,所述光电报警电路单元配备为以发光的形式提醒操作者洗手, 其中,M>N,N>2且,M,N取整数。

进一步地,所述恒流输出电路单元包括第一电阻单元、第二电阻单元、稳压管、三极管和电源接口,所述第一电阻单元的一端与一个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电源接口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单元的另一端与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稳压管的负极与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电源接口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电阻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单元的第二端与稳压管的正极连接且接地。所述恒压源将电压分配至各个恒流输出电路单元,控制恒流输出电路单元的点灯电流在80毫安,电源接口连接背光模组FPC点灯口,可减少因电流过大烧伤FPC的风险。

进一步地,包括一个变频器和一电机,所述变频器驱动电机旋转,所述变频器的电源输入端与第N+2个继电器的常开触点连接,M>N+1, M,N取整数。电机用于调节传送皮带的转速。

进一步地,包括一急停开关,所述急停开关一端与PLC控制器的COM端连接,所述急停开关另一端与PLC控制器的去使能端连接。当急停开关工作时,去使能端 用于急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根据FPC点灯要求PLC控制器设定点亮的延迟时间,通过手碰触光电开关3(光电传感器),延时点亮FPC,手触碰光电开关3,PLC控制的输出端低电位,相应地继电器4导通,恒流输出电路单元工作,输出点灯电流,通过调节电阻,可调整输出的点灯电流,相对传统的按压式开关,单片点灯或熄灭节省时间月1.5秒。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恒流输出电路单元的一种具体电路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光电报警电路单元的一种具体电路图。

图中,PLC控制器1、直流电源2、光电开关3、继电器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的表示和描述。

实施例1 参考图1,一种背光模组点灯系统,包括一PLC控制器1、一直流电源2、N个光电开关3、M个继电器4、一恒压源、N个恒流输出电路单元和一个光电报警电路单元,所述PLC控制器1的电源端连接到220V市电,所述直流电源2与N个光电开关3的电源端连接且供电,所述N个光电开关3的接地端与PLC控制器1的COM端连接,所述N个光电开关3的信号输出端与PLC控制器1的输入端连接,每个继电器4的第一个控制端子与PLC控制器1的输出端连接,每个继电器4的第二个控制端子与直流电源2连接,所述恒压源与M个继电器4的静触点连接,所述N个恒流输出电路单元的输入端与N个继电器4的常开触点连接,所述N个恒流输出电路单元配备为输出恒定电流以供背光模组FPC点灯,所述光电报警电路单元与一个继电器4的常开触点与单元连接,所述光电报警电路单元配备为以发光的形式提醒操作者洗手, 其中,M>N,N>2且,M,N取整数。优选的,还包括一触摸屏,触摸屏与PLC控制器的数据端连接,触摸屏用于PLC控制器传送指令及接受PLC控制器的各端口的状态数据。

在具体应用中,PLC控制器1的优选型号是三菱FX2N-48MT-001,所示三菱FX2N-48MT-001具备晶体管型48个点输入输出,控制规模:16~256点;内置8K容量的RAM存储器,最大可以扩展到16K;CPU运算处理速度0.08μS/基本指令;在FX2N系列右侧可连接输入输出扩展模块和特殊功能模块;基本单元内置2轴独立最高20kHz定位功能(晶体管输出型)。所述直流电源2是24V直流电源2,可取电于三菱FX2N-48MT-001自身输出的24V直流电,所述光电开关3采用NPN型,优选型号是E348-D03NK,采用18个光电开关3,即N等于18,18个光电开关3的信号端与型号三菱FX2N-48MT-001的PLC控制器1的输入端(X1-X22)连接,所述直流电源2与18个光电开关3电源端连接且供电,所述18个光电开关3的接地端与PLC控制器1的COM端连接,PLC控制器1的COM端的电压是0V,型号三菱FX2N-48MT-001的PLC控制器1的电源端由220V市电供电,为了在控制电源通断,因此,所述PLC控制器1的电源端经电源开关S2连接到220V市电。

型号三菱FX2N-48MT-001的PLC控制器1的输出端(Y0-Y24)连接21个继电器4(J1-J21)的第一个控制端子,21个继电器4的第二个控制端子连接24V直流电源2,所述恒压源的优选型号是KXN-6005D0-60V5A型号,恒压60V,设有21个接口,连接21个继电器4的静触点,所述恒流输出电路单元的数量具有18个,其输入端与18个继电器4的常开触点连接,所述18个恒流输出电路单元配备为输出恒定电流以供背光模组FPC点灯,还有三个继电器4待用,所述光电报警电路单元与第19个继电器4的常开触点与单元连接,所述光电报警电路单元配备为以发光的形式提醒操作者洗手;剩下两个继电器4待用。

为了在紧急情况下暂停系统运行,还设置一急停开关S1,所述急停开关S1一端与PLC控制器的COM端连接,所述急停开关S1的另一端与PLC控制器的去使能端连接。对于型号三菱FX2N-48MT-001的PLC控制器来说,其去使能端可调用子程序来实现,在图1中,PLC控制器的去使能端是XO端,急停开关S1是一个常开开关,当系统正常工作时,去使能端处于空接状态,当急停开关闭合时,去使能端接入0V电压,则系统暂停运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上,还包括一个变频器和一电机,所述变频器驱动电机旋转,所述变频器的电源输入端与第N+2个继电器的常开触点连接,M>N+1, M,N取整数。M取21,N取18,即变频器的电源输入端与第20个继电器4的常开触点连接,变频器优选型号是FR-D740-1.5K-CHT,可驱动电机旋转,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流水线的传送皮带,通过变频器调节电机的转速,从而稳定流水线的皮带转速。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参考图2,所述恒流输出电路单元包括第一电阻单元、第二电阻单元、稳压管D1、三极管Q1和电源接口,所述第一电阻单元的一端与一个继电器4的常开触点、电源接口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单元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稳压管D1的负极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源接口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二电阻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单元的第二端与稳压管D1的正极连接且接地,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阻单元由电阻R1和电阻R2并联而成,所述第二电阻单元由电阻R3和电阻R4并联而成,为了调节输出电流,所述第二电阻单元由电阻R3和电阻R4并联之后再串联可调电阻R8而成。所述恒压源将电压分配至各个恒流输出电路单元,控制恒流输出电路单元的点灯电流在80毫安,电源接口连接背光模组FPC点灯口,可减少因电流过大烧伤FPC的风险。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参考图3,所述光电报警电路单元包括运行灯、报警灯、报警铃,所述运行灯的一端与一个继电器4的常闭触点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报警灯与报警铃并联且其一公共端与该继电器4的常开触点连接,另一个公共接地。正常情况下,运行灯常亮,显示光电报警电路单元工作,PLC控制器1设定特定的时间间隔控制继电器4导通,报警灯和报警铃工作,报警灯是红灯,按一定频率提醒产线清洁手套,减少灰尘转移,污染环境。

工作原理:根据FPC点灯要求PLC控制器设定点亮的延迟时间,通过手碰触光电开关3(光电传感器),延时点亮FPC,手触碰光电开关3,PLC控制的输出端低电位,相应地继电器4导通,恒流输出电路单元工作,输出点灯电流,通过调节电阻,可调整输出的点灯电流,相对传统的按压式开关,单片点灯或熄灭节省时间月1.5秒。

最后应说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对实施例所阐述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而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