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接式散热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2783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外接式散热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外接式散热组件。



背景技术:

散热器是机器设备部件运转时用于降低设备运转时所产生的热量,从而使机械设备部件散热制冷来增加机械运作寿命的设备。所以散热器的质量直接影响运转机械设备部件的寿命。

通常的,当需要提高设备主要散热部件的散热性能时,通常会在设备主要散热部件上安装一个辅助的散热部件,即外接式散热部件,以提高整体性能,然而,现有的用于安装在外部设备的主要散热部件上辅助型的散热部件散热性能较差。

此外,现有的辅助型的散热部件还存在与外部设备的主要散热部件连接结构强度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散热性能较好,以及与外部的设备主要散热部件连接结构强度较高的外接式散热组件。

一种外接式散热组件,包括:

散热安装基座,所述散热安装基座的第一端开设有第一嵌置槽,所述散热安装基座的第二端设置有安装区;

散热过渡组件,所述散热过渡组件包括第一散热过渡柱及第二散热过渡柱,所述第一散热过渡柱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安装区上,所述第二散热过渡柱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散热过渡柱的第二端连接;

安装转轴,所述安装转轴的第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散热过渡柱的第二端上;

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转动部及夹持部,所述转动部的第一端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转轴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转动部的第二端与所述夹持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夹持部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二嵌置槽,所述第一嵌置槽与所述第二嵌置槽之间形成夹持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安装基座具有长方体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部的第二端设置有两个夹持片,两个所述夹持片之间围成所述第二嵌置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夹持片相互平行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接式散热组件还包括螺纹紧固件,所述第二散热过渡柱的第二端开设有螺接孔,所述螺纹紧固件穿设所述转动部的第一端,并且所述螺纹紧固件与所述螺接孔螺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安装基座远离安装区的一侧面设置有多个缓冲部,且每相邻两个所述缓冲部之间设置有间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转轴与所述第二散热过渡柱远离所述第一散热过渡柱的一侧面相垂直。

上述外接式散热组件通过设置散热安装基座、散热过渡组件、夹持组件及安装转轴,能够使得外接式散热组件与外部的设备主要散热部件连接结构强度较高。并且能够提高散热表面积,从而能够提高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外接式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外接式散热组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一实施方式中,一种外接式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安装基座、散热过渡组件、安装转轴及夹持组件,所述散热安装基座的第一端开设有第一嵌置槽,所述散热安装基座的第二端设置有安装区;所述散热过渡组件包括第一散热过渡柱及第二散热过渡柱,所述第一散热过渡柱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安装区上,所述第二散热过渡柱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散热过渡柱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安装转轴的第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散热过渡柱的第二端上;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转动部及夹持部,所述转动部的第一端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转轴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转动部的第二端与所述夹持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夹持部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二嵌置槽,所述第一嵌置槽与所述第二嵌置槽之间形成夹持区,这样,上述外接式散热组件通过设置散热安装基座、散热过渡组件、夹持组件及安装转轴,能够使得外接式散热组件与外部的设备主要散热部件连接结构强度较高。并且能够提高散热表面积,从而能够提高散热性能。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所述外接式散热组件进行说明,以进一步理解所述外接式散热组件的构思,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外接式散热组件10包括:散热安装基座100、散热过渡组件200、夹持组件300及安装转轴400,散热安装基座100、散热过渡组件200及夹持组件300顺序连接,散热安装基座100、散热过渡组件200及夹持组件300共同形成一个散热整体结构,用于安装在外部的设备主要散热部件上,以起到协同散热作用,以提高外部的设备主要散热部件的散热性能。例如,所述散热安装基座100通过焊接、卡接或者螺接的方式安装在外部的设备主要散热部件上,实现外接式的效果。具体地,散热安装基座100及夹持组件300共同夹持安装外部的设备主要散热部件,这样,能够使得外接式散热组件10与外部的设备主要散热部件连接结构强度较高。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散热安装基座100的第一端开设有第一嵌置槽110,所述散热安装基座100的第二端设置有安装区120,安装区120用于安装散热过渡组件200。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散热过渡组件200包括第一散热过渡柱210及第二散热过渡柱220,所述第一散热过渡柱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安装区上,所述第二散热过渡柱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散热过渡柱的第二端连接,这样,散热过渡组件200通过设置第一散热过渡柱210及第二散热过渡柱220,能够提高散热表面积,从而能够提高散热性能。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所述安装转轴400的第一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散热过渡柱的第二端上,如此,所述安装转轴400能够相对所述第二散热过渡柱发生转动。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夹持组件300包括转动部310及夹持部320,所述转动部310的第一端开设有安装孔311,所述安装转轴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转动部的第二端与所述夹持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夹持部320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二嵌置槽321,所述第一嵌置槽110与所述第二嵌置槽321之间形成夹持区330,这样,夹持区330用于夹持外部的设备主要散热部件,能够使得外接式散热组件10与外部的设备主要散热部件连接结构强度较高。所述第一嵌置槽110与所述第二嵌置槽321分别用于嵌置外部的设备主要散热部件,起到卡接限位作用,如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外接式散热组件10与外部的设备主要散热部件的连接结构强度。

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安装基座具有长方体结构;又如,所述夹持部的第二端设置有两个夹持片,两个所述夹持片之间围成所述第二嵌置槽;又如,两个所述夹持片相互平行设置;又如,所述外接式散热组件还包括螺纹紧固件,所述第二散热过渡柱的第二端开设有螺接孔,所述螺纹紧固件穿设所述转动部的第一端,并且所述螺纹紧固件与所述螺接孔螺合;又如,所述散热安装基座远离安装区的一侧面设置有多个缓冲部,且每相邻两个所述缓冲部之间设置有间隔;又如,所述安装转轴与所述第二散热过渡柱远离所述第一散热过渡柱的一侧面相垂直,这样,能够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上述外接式散热组件10通过设置散热安装基座100、散热过渡组件200、夹持组件300及安装转轴400,能够使得外接式散热组件10与外部的设备主要散热部件连接结构强度较高。并且能够提高散热表面积,从而能够提高散热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外接式散热组件的所述散热安装基座承担主要的散热负荷,即所述散热安装基座散热量最大,即所述散热安装基座承担的实际散热量最大,若是外部的设备主要散热部件传递过来的热量增大,则势必会使得外接式散热组件的散热负荷增大,而现有技术的辅助型的散热部件,即外接式散热组件的散热负荷是固定的,较难进行调节,如此,会使外部的设备主要散热部件及外接式散热组件处于散热过负荷运行,这样,会影响外部的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为了能够实现所述外接式散热组件的散热负荷可调节功能,例如,所述外接式散热组件还包括插接散热模组,所述插接散热模组用于直接插接于所述散热安装基座上,以辅助所述外接式散热组件共同起到协同散热作用,且根据实际增大的散热量,对应调整插接在所述散热安装基座上的插接散热模组的数量即可,以实现所述外接式散热组件的散热负荷可调节功能,然而,所述插接散热模组的安装方式通常采用现场安装的方式,若所述插接散热模组的重量过大,则整体结构较为笨重,不利于运输和安装操作,如此,需要使得所述插接散热模组具有较为轻便的优点,进一步地,所述插接散热模组需要根据外部的设备主要散热部件的散热负荷进行调节,即当外部的设备主要散热部件的散热负荷增大时,则对应安装在所述散热安装基座上的所述插接散热模组数量也会增多,而当外部的设备主要散热部件的散热负荷减小时,则对应安装在所述散热安装基座上的所述插接散热模组数量也会减少,甚至若在所述外接式散热组件和外部的设备主要散热部件就可满足散热需求时,则不需要额外安装所述插接散热模组,也就是说,所述插接散热模组经常需要拆卸安装,如此,需要使得所述插接散热模组具有便于安装拆卸的优点,且在拆卸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徒手去拔出所述插接散热模组,若所述插接散热模组在散热过程中的表面的温度较高,则容易烫伤操作人员,如此,还需要使得所述插接散热模组在散热过程中,所述插接散热模组表面的温度较低。为了能够实现所述外接式散热组件的散热负荷可调节功能,能够使得所述插接散热模组具有较为轻便的优点,以及能够使得所述插接散热模组在散热过程中,所述插接散热模组表面的温度较低,更好地保护操作人员,例如,所述外接式散热组件还包括插接散热模组,所述插接散热模组插接于所述散热安装基座上,所述辅助散热模组包括隔热防烫外壳、隔热防烫延伸舌、散热合金插钉、散热合金散热抵持钉、第一散热合金安装条、第二散热合金安装条及散热合金散热片,所述隔热防烫外壳具有中空结构,所述隔热防烫外壳的内部形成散热安装腔体,所述隔热防烫外壳的一端开设有散热通风口,例如,所述隔热防烫外壳具有一端开口的中空长方体结构,所述散热通风口与所述散热安装腔体连通,所述隔热防烫延伸舌设置于所述散热安装腔体内,例如,所述隔热防烫延伸舌的第一端与所述散热安装腔体的内侧壁连接,所述隔热防烫延伸舌的第二端与所述散热通风口平齐设置,所述散热合金散热片设置于所述隔热防烫延伸舌上,所述散热合金插钉的第一端及所述散热合金散热抵持钉的第一端分别设置于所述隔热防烫外壳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散热合金安装条穿设所述隔热防烫外壳,并且所述第一散热合金安装条的第一端与所述散热合金插钉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散热合金安装条穿设所述隔热防烫外壳,并且所述第二散热合金安装条的第一端与所述散热合金散热抵持钉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散热合金安装条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二散热合金安装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散热合金散热片连接,这样,所述散热合金插钉上吸收的热量通过所述第一散热合金安装条快速地传递至所述散热合金散热片上,以及所述散热合金散热抵持钉上吸收的热量通过所述第二散热合金安装条快速地传递至所述散热合金散热片上,如此,能够使得热量聚集在所述散热合金散热片上,而散热合金散热片上的热量又能够散热通风口散失至外界空气中,且所述散热合金散热片容置于所述散热安装腔体内,能够提高包覆所述散热合金散热片的作用,避免操作人员直接与所述散热合金散热片接触,此外,由于所述第一散热合金安装条及第二散热合金安装条均安装在所述隔热防烫外壳内,也能够避免操作人员直接与所述散热合金散热片接触,如此,能够使得所述插接散热模组在散热过程中,所述插接散热模组表面的温度较低,更好地保护操作人员。所述散热安装基座的表面上开设有散热插接孔,所述散热合金插钉的第二端插接于所述散热插接孔内,所述散热合金散热抵持钉的第二端与所述散热安装基座的表面贴合,即采用插接式的安装方式,安装拆卸更为便捷,能够实现所述外接式散热组件的散热负荷可调节功能。如此,能够使得散热合金散热抵持钉及所述散热合金插钉吸收来自所述散热安装基座上的热量,以起到协同散热作用。这样,所述插接散热模组通过设置隔热防烫外壳及隔热防烫延伸舌作为主体支撑骨架,即作为支撑结构为隔热防烫材质,例如,所述隔热防烫材质为有机高分子材质,即塑料材质,从而能够具备质量轻便的优点,通过散热合金插钉、散热合金散热抵持钉、第一散热合金安装条及第二散热合金安装条能够将散热安装基座上的热量快速地传递至散热合金散热片上,由散热合金散热片将热量通过散热通风口散失至外界空气中,散热效果较好,能够起到协同散热的作用。例如,散热合金为铝合金或铜合金。

又如,所述插接散热模组还包括隔热防烫盖体及散热合金弹性螺旋件,所述散热合金弹性螺旋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散热合金散热片连接,所述散热合金弹性螺旋件的第一端容置于所述散热安装腔体内部,所述散热合金弹性螺旋件穿出所述散热通风口,所述散热合金弹性螺旋件用于提高散热面积,以提高散热性能,所述隔热防烫盖体转动设置于所述散热通风口的边缘上,所述隔热防烫盖体用于封闭所述散热通风口,如此,当所述散热合金散热片及所述散热合金弹性螺旋件需要散热时,则打开所述隔热防烫盖体,使所述散热通风口敞开,并与外界连通,当所述插接散热模组不需要散热时,则关闭所述隔热防烫盖体,所述散热合金弹性螺旋件的第二端与所述隔热防烫盖体抵持,所述散热合金弹性螺旋件处于收缩状态,如此,能够更好地收容所述散热合金弹性螺旋件。例如,所述散热合金弹性螺旋件具有弹簧状结构。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