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干扰航空程序控制电源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70249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干扰航空程序控制电源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配套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抗干扰航空程序控制电源箱。



背景技术:

电磁兼容性(EMC)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因此,EMC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指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所在环境产生的电磁骚扰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另一方面是指设备对所在环境中存在的电磁骚扰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扰度,即电磁敏感性(即EMS)。随着电子技术应用的日益发展,电子设备越来越复杂,电磁环境日趋恶劣,它影响了电子设备和系统的正常工作和性能。一个性能好的电子产品必须考虑电磁兼容问题,既不能有电磁辐射干扰其他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又要具备较低的敏感度,能抵抗规定的电磁干扰。航空电子设备对体积、质量和功耗的限制是十分苛刻的。尤其是航空用的程序控制电源箱,其将多种功能的线路组合在一起,集成安装在程序控制电源箱内,节约飞机上有限的空间。但这种集成化设计又带来了新的问题,电源箱内干扰源和敏感器件多,信号传输线多,空间小,互相之间很容易造成干扰,如果干扰效应严重,将导致系统失灵,甚至可能产生严重的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航空程序控制电源箱内线路复杂,互相之间存在干扰,影响设备安全运行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干扰航空程序控制电源箱。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干扰航空程序控制电源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贯穿安装有两块平行于箱体短边的屏蔽隔板,所述屏蔽隔板将箱体的内部空间依次分隔成干扰源区、普通器件区、敏感器件区。

作为优选,所述箱体包括底板、长边散热板、以及短边穿线板,所述底板、长边散热板和短边穿线板分别通过止口定位槽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短边穿线板上开设有用于穿过各种线路的线路通孔,所述线路通孔内设置有一圈金属屏蔽条。

作为优选,还包括滑动盖板,所述箱体的上部开口处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滑动盖板的滑槽。

作为优选,所述滑动盖板的四周还设置有金属屏蔽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现有技术的航空程序控制电源箱内干扰源和敏感器件多,尤其是电磁驱动器,是最主要的大功率干扰源,但电磁驱动器作为航空程序控制电源箱内最为重要的部件,为了便于接线,传统方式是将其安装在箱体中央,这样虽然方便了接线,但对箱体内所有设备的干扰都是较为严重的;本实用新型的抗干扰航空程序控制电源箱,利用屏蔽隔板将箱体内部进行分区布置,具体将箱体分隔成干扰源区、普通器件区和敏感器件区,将电磁驱动器放置到干扰源区,再将敏感度较低的器件集成到普通器件区,最后将敏感器件布置到敏感器件区,利用屏蔽隔板的作用逐步降低干扰源对器件的干扰,增加敏感器件与干扰源的距离,从而从两方面降低电磁驱动器对敏感器件的电磁干扰,提高了航空程序控制电源箱的抗干扰性能。

2.航空程序控制电源箱内元器件众多,需要有效扇热,如果增加排风扇进行散热,容易将电磁干扰扩散出箱体,对飞行安全造成影响,本实用新型箱体将长边设计成长边散热板,在长边散热板上开设等间距的凹槽,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扇热性能,保障箱体内元器件的正常工作。

3.为了便于电源箱与外部接线,本实用新型在短边穿线板上开设了线路通孔,方便各种线路的连接,但由于线路通孔是直接与外部连通的,存在电磁泄漏的问题,本箱体进一步在线路通孔内设置了一圈金属屏蔽条,利用金属屏蔽条建立的连续电流,有效对电磁泄漏进行阻隔,防止其扩散到箱体外部,提高了飞行的安全性。

4.传统的箱体边部连接是采用平口焊接的方式,在飞机飞行过程中,由于气流扰动等原因,箱体会产生振动,平口焊接处容易发生电磁泄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利用凸止口和凹止口互相配合卡紧,无需多余连接件,便能使体边部连接处更加稳定,不容易在振动中脱离,保持电流的连续性,从而有效屏蔽电磁干扰,提高设备稳定性。

5.航空用的电源箱需要在每次飞行后进行检查,传统的盖板是通过旋钮连接在箱体上,在飞行中不仅容易振动松脱,在检修时还不容易拆卸,本实用新型将盖板设计成滑动的形式,利用滑槽来安装盖板,增加与箱体的接触点,不容易松脱的同时更加便于拆卸,方便了后期的检修维护。

6.在飞行过程中,由于气流等扰动,电源箱会发生振动,滑动连接的盖板会在小范围内移动,一旦移动范围过大,会导致屏蔽电流中断,造成电磁泄露,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在盖板的四周设置了金属屏蔽条,金属屏蔽条具有一定弹性,即使盖板发生滑动,也能保障屏蔽电流的连续性,提高了电源箱的工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用新型抗干扰航空程序控制电源箱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滑动盖板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附图标记:1-箱体;11-底板;12-长边散热板13-短边穿线板;2-屏蔽隔板;3-干扰源区;4-普通器件区;5-敏感器件区;6-线路通孔;7-滑动盖板;8-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1-4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抗干扰航空程序控制电源箱,包括箱体1,箱体的材料为1mm厚的Ni-Cr-Ti型奥氏体不锈钢,所述箱体1内贯通安装有两块平行于箱体1短边的屏蔽隔板2,屏蔽隔板2的高度略小于箱体侧边的高度,所述屏蔽隔板2将箱体1的内部空间依次分隔成干扰源区3、普通器件区4、敏感器件区5。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现有技术的航空程序控制电源箱内干扰源和敏感器件多,尤其是电磁驱动器,是最主要的大功率干扰源,但电磁驱动器作为航空程序控制电源箱内最为重要的部件,为了便于接线,传统方式是将其安装在箱体中央,这样虽然方便了接线,但对箱体内所有设备的干扰都是较为严重的;本实施例利用两片屏蔽隔板2将箱体1内部进行分区布置,具体将箱体分隔成干扰源区3、普通器件区4和敏感器件区5三个功能区,将电磁驱动器放置到干扰源区3,再将敏感度较低的器件集成到普通器件区4,最后将敏感器件布置到敏感器件区5,利用屏蔽隔板2的作用逐步降低干扰源对器件的干扰,增加敏感器件与干扰源的距离,从而从两方面降低电磁驱动器对敏感器件的电磁干扰,提高了航空程序控制电源箱的抗干扰性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了以下优化:本实施例的箱体1包括一片底板11、两片长边散热板12、以及两片短边穿线板13,所述底板11、长边散热板12和短边穿线板13分别通过止口定位槽连接。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传统的箱体边部连接是采用平口焊接的方式,在飞机飞行过程中,由于气流扰动等原因,箱体会产生振动,平口焊接处容易发生电磁泄漏的问题,本实施例利用凸止口和凹止口互相配合卡紧的止口定位槽,无需多余连接件,便能使箱体1边部连接处更加稳定,不容易在振动中脱离,保持电流的连续性,从而有效屏蔽电磁干扰,提高设备稳定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了以下优化:本实施例的短边穿线板13上开设有多个用于穿过各种线路的线路通孔6,所述线路通孔6内设置有一圈金属屏蔽条。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为了便于电源箱与外部接线,本实施例在短边穿线板13上开设了线路通孔6,方便各种线路的连接,但由于线路通孔6是直接与外部连通的,存在电磁泄漏的问题,本箱体1进一步在线路通孔内设置了一圈金属屏蔽条,利用金属屏蔽条建立的连续电流,有效对电磁泄漏进行阻隔,防止其扩散到箱体外部,提高了飞行的安全性。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了以下优化:本实施例还包括滑动盖板7,所述箱体1的上部开口处还设置有用于安装滑动盖板7的滑槽8。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滑动盖板7的四周还设置有金属屏蔽条。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航空用的电源箱需要在每次飞行后进行检查,传统的盖板是通过旋钮连接在箱体上,在飞行中不仅容易振动松脱,在检修时还不容易拆卸,本实施例将盖板设计成滑动的形式,利用滑槽8来安装滑动盖板7,增加与箱体1的接触点,不容易松脱的同时更加便于拆卸,方便了后期的检修维护。在飞行过程中,由于气流等扰动,电源箱会发生振动,滑动连接的滑动盖板7会在小范围内移动,一旦移动范围过大,会导致屏蔽电流中断,造成电磁泄露,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在滑动盖板7的四周设置了金属屏蔽条,金属屏蔽条具有一定弹性,即使滑动盖板7发生较大范围的滑动,也能保障屏蔽电流的连续性,提高了电源箱的工作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