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公共交通车载智能收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70242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公共交通车载智能收费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收费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公共交通车载智能收费机。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如今城市公交广泛用于非接触式IC卡支付,相应的,公共交通车辆需要配置车载收费机。所述车载收费机包括底壳和面壳组件,所述底壳与面壳组件相配合而形成收费机的壳体,并且所述底壳与面壳组件的装配缝隙进行防水处理。现有的防水方法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采用O型圈或类似O型圈的方式,第二种是采用超声波焊接工艺来进行防水设计。现有的两种方式存在如下问题:第一种存在组装不易且防水可靠性不好的问题,第二种方式存在收费机无法拆机维修或拆机后无法复原的问题。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公共交通车载智能收费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公共交通车载智能收费机,其包括底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壳上的第一防水圈,所述第一防水圈与所述底壳为一体结构;当所述底壳与收费机的面壳组件装配时,所述第一防水圈适配所述底壳与面壳组件的第一装配缝隙。

所述具有防水功能的公共交通车载智能收费机,其中,所述第一防水圈沿底壳与面壳组件的装配面成圆周设置。

所述具有防水功能的公共交通车载智能收费机,其中,所述面壳组件与所述底壳的装配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防水圈相配合;当所述底壳与所述面壳组件装配时,所述第一防水圈置于所述凹槽内。

所述具有防水功能的公共交通车载智能收费机,其中,所述第一防水圈包括沿远离底壳的方向依次设置的密封部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凹槽相配合。

所述具有防水功能的公共交通车载智能收费机,其中,所述连接部为一凸起,所述凸起底部的直径小于密封件与凸起相连接的面的宽度。

所述具有防水功能的公共交通车载智能收费机,其中,所述密封部的远离连接部的面与所述底壳的装配面相配合,所述密封部与连接部相连接的面与所述面壳组件的装配面相配合,以密封所述底壳与所述面壳组件的第一装配缝隙。

所述具有防水功能的公共交通车载智能收费机,其中,所述底壳上设置有用于与4G模块防水盖相配合的第二防水圈,所述第二防水圈与所述底壳为一体结构,当所述4G模块防水盖与底壳装配时,所述第二防水圈与4G模块防水盖和底壳的第二装配缝隙相配合。

所述具有防水功能的公共交通车载智能收费机,其中,所述第二防水圈沿底壳与4G模块防水盖的装配面成圆周设置。

所述具有防水功能的公共交通车载智能收费机,其中,所述底壳上设置有用于与背甲组件相配合的第三防水圈,所述第三防水圈与所述底壳为一体结构,当所述背甲组件与底壳装配时,所述第三防水圈与背甲组件与底壳的第三装配缝隙相配合。

所述具有防水功能的公共交通车载智能收费机,其中,所述第三防水圈沿底壳与背甲组件的装配面成圆周设置。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公共交通车载智能收费机,其包括底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壳上的第一防水圈,所述第一防水圈与所述底壳为一体结构;当所述底壳与收费机的面壳组件装配时,所述第一防水圈适配所述底壳与面壳组件的第一装配缝隙。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防水软胶直接注塑到塑胶底壳曲面上以生成第一防水圈,并使第一防水圈与底壳成为一体,解决了底壳曲面无法使用常规O形橡胶圈的难题,同时增加了防水的可靠性,降低了产品组装的复杂程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防水功能的公共交通车载智能收费机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防水功能的公共交通车载智能收费机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公共交通车载智能收费机,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

技术实现要素:
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公共交通车载智能收费机,如图1-4所示,其包括面壳组件2、底壳1、4G防水盖3以及背甲组件4;所述面壳组件2、4G防水盖3以及背甲组件4均与所述底壳1相配合,所述面壳组件2与所述底壳1的一侧相配,所述背甲组件4与所述底壳1的另一侧相配合,所述4G防水盖2位于所述背甲组件4与所述底壳1之间,并与底壳内用于放置4G模块的装载位相配合。所述底壳1与所述面壳组件2配合处、与4G防水盖3配合处以及背甲组件4配合处均设置有防水圈,分别记为第一防水圈11、第二防水圈12以及第三防水圈13。所述第一防水圈11、第二防水圈12以及第三防水圈13均与所述底壳1为一体结构。这样可以解决曲面无法使用常规O形橡胶圈的难题,同时增加了防水的可靠性,降低了产品组装的复杂程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所述第一防水圈11沿底壳1与面壳组件2的装配面成圆周设置,并且与所述面壳组件1的装配面相配合,以密封所述底壳1与所述面壳组件2之间的第一装配缝隙,以起到密封防水的作用。所述面壳组件2与所述底壳1的装配面上可以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防水圈11相配合,当所述底壳1与所述面壳组件2装配时,所述第一防水圈11置于所述凹槽内以密封所述第一装配缝隙。

进一步,所述第一防水圈11包括沿远离底壳的方向依次设置的密封部及连接部,所述密封部的底面与所述底壳1的2装配面相配合,所述密封部的顶面与所述面壳组件的装配面相配合,以密封所述底壳1与所述面壳组件2的第一装配缝隙。所述连接部为设置于所述密封部上的一凸起。所述凸起底部的直径小于密封部的顶面的宽度,且起与所述凹槽相配合,当底壳1与面壳组件2装配时,所述连接部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密封部位于所述底壳与所述面壳组件的装配缝隙内,这样可以更好的密封底壳与面壳组件,防止水分或者潮气进入所述收费机内,提高了防水效果。

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水圈11为软胶圈,且设置于所述底壳的3D异形面上。所述软胶圈与所述底壳的3D异形面为一体结构,例如,所述软胶圈与底壳的3D异形面通过一体成型工艺注塑成一体。这样在外力作用下,所述第一防水11不会相对于底壳1移动,避免了因为第一防水圈11错位密封效果不好的问题。

进一步,所述第二防水圈12设置于底壳1上用于与4G模块防水盖3相配合的位置,所述第二防水圈12沿底壳1与4G模块防水盖3的装配面成圆周设置,且与所述底壳1为一体结构,当所述4G模块防水盖3与底壳1装配时,所述第二防水圈12与4G模块防水盖3与底壳1的第二装配缝隙相配合,起到防水防尘的作用。值得说明的,所述第二防水圈12可以采用与第一防水圈相同的结构,这里就不一一说明。

进一步,所述第三防水圈13设置于述底壳1上用于与背甲组件4相配合的位置,所述第三防水圈13沿底壳1与背甲组件4的装配面成圆周设置,且与所述底壳1为一体结构,当所述背甲组件4与底壳1装配时,所述第三防水圈13与背甲组件4与底壳1的第三装配缝隙相配合,起到防水防尘的作用。值得说明的,所述第三防水圈可以采用与第一防水圈相同的结构,这里就不一一说明。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