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91641发布日期:2018-07-20 22:20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装置,特别是一种可更换发热管的电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加热是目前对金属材料加热效率最高、速度最快的低耗节能环保加热设备,由于其具有操作简单、加热迅速的优点,被应用在许多工业领域的工业设备中。另外,在电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残余物和烟尘少,可保持被加热物体的洁净,不污染环境,因此,电加热广泛用于生产、科研和试验等领域。而目前电加热装置普遍为电发热管多组并联嵌插在固定的装置中,不方便拆卸,甚至只能一次性使用,当发热管出现问题或干烧时,更换和维修十分麻烦,容易怠误生产,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又便于更换维修的电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加热装置,包括多片层叠间隔设置的导热翅片和穿过所述多片导热翅片的多个导热管,所述每个导热管内套设有电发热管,所述电发热管与所述导热管之间的间隙内充满有导热硅,所述电发热管可从所述导热管内拔出。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管在所述导热翅片上设置的通孔中胀紧。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管是导热管。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发热管之间串联连接。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加热装置还包括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在导热翅片层叠侧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发热管上部设有电缆接线盒,所述电发热管下部设有保护盒。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简单又便于维修的电加热装置,该电加热装置中的电发热管可更换,能够避免电发热管的干烧情况发生,导热管与发热管之间的空腔中填充的导热硅能够直接将发热管散发的热量传递给导热管,提高了电加热装置的热传递效率,减少热量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实施例的A部分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加热装置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

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组合。

如图1及图3所示,所述发热管4直径小于导热管3管径,发热管4可嵌套在导热管3内,在发热管4和导热管3之间的空腔中设有导热硅5,导热硅材料5的耐温度小于或等于230摄氏度,导热硅5为在高温状态仍可保持膏状并且可快速传热的介质,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所述导热硅5能够直接将发热管3散发的热量传递给导热管3,提高了传递效率,减少热量流失,所述导热翅片2设有通孔,所述导热翅片2与导热管3为嵌套关系,导热管3通过通孔与导热翅片2胀紧,使得导热管3与导热翅片2不容易发生相对移动,因此导热管3的热量可以直接传递到导热翅片2上,提升热传导效率,所述发热管4两端通过螺母固定于导热管3上,在需要更换发热管4的情况下,可先松动发热管4两端的螺母,进而将发热管4从导热管3中取出进行更换,所述发热管4在导热翅片2内呈多排多列排布,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数量与排布的发热管4,所述导热翅片2可根据需要设置为多片,并沿一固定方向层叠排列,导热翅片2之间留有间隙供空气穿过,导热翅片2之间的间距可设置为3-5mm,因铜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因此可将导热管3设为铜管。

如图2所示,所述发热管4之间串联,可通过串联桥7进行连接,串联桥7可以使发热管4之间形成电导通,当电源接通后,所有发热管4可同时进行加热,所述导热翅片2在除进出风面之外的上下两表面和两侧面均设有保护壳8,所述发热管4上部设有电缆接线盒1,对发热管4上部的串联桥7进行保护,所述发热管4下部设有保护盒6,对发热管下端进行保护。

如图1-图3所示,当接通电源后,发热管4通过串联桥7形成电导通,进而经电加热发热,把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导热硅5,导热硅5直接将热量传递给导热管3,因导热管3胀紧于导热翅片2的通孔中,因此导热管3的热量直接传递给导热翅片2,当冷风从相邻的导热翅片2之间通过时,温度升高,形成热风,然后从出风口穿过,完成冷风到热风的转换。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