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密封性和高散热性的机器人控制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9583发布日期:2019-02-01 20:05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密封性和高散热性的机器人控制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高密封性和高散热性的机器人控制柜。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开展,机器人行业在制造业和服务行业应用地越来越广泛。加上国内人力成本的上升,更是助推机器人产业的进一步加速发展。机器人的应用逐步在各个领域推广开来。然而由于一些粉尘浓度较大和湿度较大的环境对于机器人的正常工作带来很多问题。

控制柜作为机器人的控制中心,其正常工作需要给柜内的电气元器件提供一定的防粉尘和防水雾等的环境保障。特别是在搬运、打磨和焊接等应用环境,其粉尘和水雾等情况在所难免,通过提高控制柜的密封性可以进一步解决以上防水防尘的问题。

但是,在提高控制柜密封性的同时,电控柜内元器件的发热又给控制柜的正常运行带来新的挑战,这就需要增加良好的散热方案,因此设计出高密封性和高散热性的机器人控制柜,成为了机器人应用推广的必经之路,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密封性和高散热性的机器人控制柜。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密封性和高散热性的机器人控制柜,包括设有密封内腔和L型风道的机柜、设置在机柜中的双循环散热机构;所述双循环散热机构在密封内腔中将热量循环吸入和排出,并在L型风道中将机柜外环境风循环吸入和排出以带走机柜内的热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柜包括前侧呈敞口的柜体、铰接在柜体敞口处的左前门和右前门、开设在柜体外侧上的出风口,所述L型风道连接在柜体内的左侧和后侧上;所述密封内腔由柜体、L型风道的外侧以及闭合的左前门和右前门围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风口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柜体的左上侧和后上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双循环散热机构包括安装在L型风道内的且位于左侧的散热器A和后侧的散热器B,所述散热器A和散热器B均具有与密封内腔连通的内循环进风口和内循环出风口、与L型风道内部连通的外循环进风口和外循环出风口,还包括安装在柜体内空气输出口与内循环进风口相连的风机B、安装在柜体外吸入环境风的风机A。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循环进风口和内循环出风口均轴向垂直于对应的L型风道侧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柜体包括底板、连接在底板上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以及后板、连接在左侧板和右侧板以及后板上的盖板,所述后板分别与左侧板和右侧板相连。

所述L型风道的内侧包括底板、连接在底板上且彼此相连的左侧主背支撑板和主背支撑板、与左侧主背支撑板相连的前侧支撑板;所述L型风道的外侧包括后板、盖板和左侧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侧主背支撑板、主背支撑板和右侧板的边沿结合处设有加强支撑的U型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U型板上可设有通孔槽或等距排列的圆形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的下端设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上设有U型缺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柜上设有穿过盖板与主背支撑板相连且用于吊装的吊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前门和右前门的结合处设有用于密封的U型折弯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柜内与左前门和右前门关闭时的结合处设置有小门密封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前门上设有电源开关、警报指示灯、急停按钮和门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确保控制柜高密封性的同时,还能够实现更高的散热性能,采用密闭内腔结构和双循环散热机构,大大提高对粉尘和水雾的阻挡能力,以及对散热器的最大限度利用,具备结构强度高、安全性强、摆放稳定性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去除部分盖板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去除部分柜体后的后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去除盖板后的俯视图;

图5为图4的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的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4的I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4的IV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左前门和右前门结合处的示意简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U型板的示意简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阐述。

如图1至图11所示,一种高密封性和高散热性的机器人控制柜,包括设有密封内腔和L型风道4的机柜、设置在机柜中的双循环散热机构;所述双循环散热机构在密封内腔中将热量循环吸入和排出,并在L型风道4中将机柜外环境风循环吸入和排出以带走机柜内的热量。

所述机柜包括前侧呈敞口的柜体、铰接在柜体敞口处的左前门13和右前门11、开设在柜体外侧上的出风口15,所述L型风道4连接在柜体内的左侧和后侧上;所述密封内腔由柜体、L型风道4的外侧以及闭合的左前门13和右前门11围成。

所述出风口15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柜体的左上侧和后上侧。

所述双循环散热机构包括安装在L型风道4内的且位于左侧的散热器A22和后侧的散热器B18,所述散热器A22和散热器B18均具有与密封内腔连通的内循环进风口20和内循环出风口21、与L型风道4内部连通的外循环进风口23和外循环出风口24,还包括安装在柜体内空气输出口与内循环进风口20相连的风机B19、安装在柜体外吸入环境风的风机A16。使用时,机柜的进风口在风机A16处,处于下方,出风口15在上方,而L型风道4内的散热器和其它元器件在机柜空间高度上处于这两风口之间,机柜内元器件的热风在风机B19的引导下,通过控制柜的密封内腔几乎全部通过散热器内侧的导热薄膜后,再进入到控制柜内的元器件环境中,并循环往复,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散热器的能力,实现最大限度地带走控制柜内腔的热量。

所述内循环进风口20和内循环出风口21均轴向垂直于对应的L型风道4侧壁。

所述柜体包括底板2、连接在底板2上的左侧板14和右侧板8以及后板9、连接在左侧板14和右侧板8以及后板9上的盖板10,所述后板9分别与左侧板14和右侧板8相连。

所述L型风道4的内侧包括底板2、连接在底板2上且彼此相连的左侧主背支撑板5和主背支撑板6、与左侧主背支撑板5相连的前侧支撑板3;所述L型风道4的外侧包括后板9、盖板10和左侧板14。

所述左侧主背支撑板5、主背支撑板6和右侧板8的边沿结合处设有加强支撑的U型板7。这样不仅加强机柜的架构强度,还可以方便地在U型板7的外侧折边上安装电气元器件,也便于客户在有必要时的功能扩展。此外,在U型板7的外侧折边上可留出小型通孔,这也便于机柜内的走线捆扎,使柜内器件摆放得更简洁美观。

所述U型板7上可设有通孔槽7a或等距排列的圆形通孔7b。所述通孔槽7a便于元器件安装和其他元器件的扩展,圆形通孔7b则便于柜内走线捆扎。

所述底板2的下端设有支撑脚1,所述支撑脚1上设有U型缺口1a。能够更好地承受机柜的整体重量,此外U型缺口1a则使得机柜安放在某些有一定凹凸的地面也能具有较好的维持平稳性。

所述机柜上设有穿过盖板10与主背支撑板6相连且用于吊装的吊环12。该吊装结构,能使得机柜在起吊时分散着力的连接结构,保证机柜的整体结构具备更高的安全性。

所述左前门13和右前门11的结合处设有用于密封的U型折弯板1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柜采用双开门方案,更加便于使用者的元器件安装和检修等操作。

所述机柜内与左前门13和右前门11关闭时的结合处设置有小门密封板25。使得机柜与左前门13和右前门11结合处设置附着的弹性材料,能够使得控制柜实现良好的密封性能。

所述左前门13上设有电源开关26、警报指示灯27、急停按钮28和门锁29。实现该控制柜内电力的启动和停止,以及危险警报。

使用时,风机B19将机柜内元器件产生和释放的热量,经其作用抽入散热器A22和散热器B18的内循环进风口20中散热,并从内循环出风口21中流出,在该过程是在散热器铝箔的内腔侧中进行的。

接着,在上述过程进行的同时,风机A16将机柜外的环境风抽入L型风道4内并向四周发散,其中的环境风一部分自由上升至出风口15离开机柜,并在这部分环境风离开过程中对风道附件的元器件散热,另一部分进入散热器A22和散热器B18的外循环进风口23,在散热器铝箔的外侧流动,通过热传导将铝箔的内侧机柜中风循环的热量带出,最终从机柜的出风口15离开,从而起到散热的作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