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保护壳及电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81691发布日期:2020-01-24 12:42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源保护壳及电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壳体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保护壳及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市场上的电源装置包括内置电源装置和外置电源装置。内置电源装置都是作为内置电源使用,只能安装于电子设备的内部,避免外部水或者灰层落入到内置电源装置内,影响电源装置使用效果;外置电源装置是作为外置电源使用,安装于电子设备的外部,可防止外部水或者灰层落入到外置电源装置内。

但是,从安规安装结构要求上来说,现有的安装于灯具上的电源装置只能作为内置电源装置使用,即只能安装于灯具的内部,而不能作为外置电源装置安装于灯具的外部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保护壳及电源装置,其解决了现有安装于灯具上的电源装置只能作为内置电源装置使用,而不能作为外置电源装置使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源保护壳,包括主壳体以及两个端子壳,两所述端子壳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主壳体的两端,所述端子壳包括顶盖以及与所述主壳体连接的底座,所述顶盖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主壳体具有用于容置电源组件之中间部分的内腔,所述顶盖与所述底座围合形成用于容纳电源组件端部之接线端子的容纳腔和用于连通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内腔以供所述电源组件端部穿入所述容纳腔的避让孔。

进一步地,所述端子壳上还设有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以用于供电缆线穿设的穿线孔。

进一步地,所述顶盖的底部一侧向上凹设有第一槽体,所述底座的顶部一侧向下凹设有与所述第一槽体相对设置的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与所述第二槽体围合形成所述穿线孔;且/或,

所述穿线孔的内壁面上设有用于防止电缆线滑动的防滑齿。

进一步地,所述主壳体包括底壳及顶壳,所述底壳包括两个侧板及与两所述侧板一端连接的底板,所述顶壳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侧板的另一端连接并与两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围合形成所述内腔,两所述端子壳分别安装于所述底壳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外侧壁凸设有若干个卡持体,所述底壳相对应的设有若干个卡持孔,各所述卡持体分别卡置于各所述卡持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之朝向所述底壳一端的外侧壁还凹设有限位槽,若干个所述卡持体都位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底壳插置于所述限位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保护壳还包括若干个紧固件,所述顶盖之远离所述顶壳的一端设有若干个第一穿孔,所述底座上还设有若干个凸柱,所述凸柱上设有螺纹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穿孔后与所述螺纹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还设有若干个第二穿孔,所述底壳上凸设有若干个用于支撑电源组件的支板,所述支板贯穿于所述第二穿孔。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保护壳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包括设于底座上并与所述第二穿孔间隔设置的第三穿孔以及设于所述底壳上并与所述第三穿孔对位设置的第四穿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源装置,包括电源组件以及如上述所述的电源保护壳,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电路板以及两个分别设于所述电路板两端的接线端子,所述电路板的中间部分穿设于所述内腔内,所述电路板的一端和一个所述接线端子穿设于一个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电路板的另一端和另一个所述接线端子穿设于另一个所述容纳腔内。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可以将拆卸掉端子壳的电源装置放在电子设备内部作为内置电源使用,或者将未拆卸端子壳的电源装置放在电子设备外部作为外置电源独立使用,使得该电源装置既能做为内置式电源使用,也能作为独立式电源使用,同时由于顶盖的一端与底座转动连接,故在给电源装置上的接线端子进行布线时可以不用将顶盖单独拆下来,这样在布线时会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源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座安装于底壳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座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座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主壳体;11、底壳;111、侧板;112、底板;113、卡持孔;114、支板;115、第四穿孔;12、顶壳;20、端子壳;21、顶盖;211、第一穿孔;22、底座;221、卡持体;222、限位槽;223、凸柱;2231、螺纹孔;224、第二穿孔;225、第三穿孔;23、穿线孔;231、第一槽体;232、第二槽体;233、防滑齿;24、安装孔;30、电源组件;31、电路板;32、接线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源保护壳,电源保护壳包括主壳体10以及两个端子壳20,两端子壳20分别可拆卸地安装于主壳体10的两端,端子壳20包括顶盖21以及与主壳体10连接的底座22,顶盖21的一端与底座22转动连接,顶盖21的另一端与底座22可拆卸连接,在给电源装置上的接线端子32进行布线时可以不用将顶盖21单独拆下来,主壳体10具有用于容置电源组件30之中间部分的内腔,顶盖21与底座22围合形成用于容纳电源组件30端部之接线端子32的容纳腔和用于连通容纳腔与内腔以供电源组件30端部穿入容纳腔的避让孔,本实施例中可以将拆卸掉端子壳20的电源装置放在电子设备内部作为内置电源使用,或者将未拆卸端子壳20的电源装置放在电子设备外部作为外置电源独立使用。

本实施例中,端子壳20上还设有穿线孔23,穿线孔23与容纳腔相连通以用于供电缆线穿设,以便于将电缆线通过穿线孔23与容纳腔内的接线端子32连接。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顶盖21的底部一侧向上凹设有第一槽体231,底座22的顶部一侧向下凹设有第二槽体232,第二槽体232与第一槽体231相对设置,第一槽体231与第二槽体232围合形成上述的穿线孔;穿线孔的内壁面上设有防滑齿233,防滑齿233用于防止电缆线相对端子壳20滑动。

主壳体10包括底壳11及顶壳12,底壳11包括底板112及两个侧板111,底板112的两端分别与两侧板111一端连接,顶壳12的两端分别与两侧板111的另一端连接,顶壳12与两侧板111和底板112围合形成内腔,两端子壳20分别安装于底壳11的两端,两端子壳20位于顶壳12的两外侧。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底座22的外侧壁凸设有若干个卡持体221,底壳11相对应的设有若干个卡持孔113,各卡持体221分别卡置于各卡持孔113内,从而将底座22固定于底壳11上。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底座22之朝向底壳11一端的外侧壁还凹设有限位槽222,若干个卡持体221都位于限位槽222内,底壳11插置于限位槽222内,从而使得底壳11的底部与底座22的底部在同一平面上,进而使得电源保护壳能稳定的固定于外部设备上。

电源保护壳还包括若干个紧固件,顶盖21之远离顶壳12的一端设有若干个第一穿孔211,底座22上还设有若干个凸柱223,凸柱223上设有螺纹孔2231,紧固件穿过第一穿孔211后与螺纹孔2231连接,从而将顶盖21的一端螺纹连接于底座22上。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底座22上还设有若干个第二穿孔224,底壳11上凸设有若干个用于支撑电源组件30的支板114,支板114贯穿于第二穿孔224,以便于将电源组件30上的电路板31与底壳11上的底板112间隔设置。

电源保护壳上还设有用于将电源保护壳固定于电子设备上的安装孔24,安装孔24包括第三穿孔225以及第四穿孔115,第三穿孔225设于底座22上并与第二穿孔224间隔设置,第四穿孔115设于底壳11上并与第三穿孔225对位设置,以便于紧固件穿过第三穿孔225及第四穿孔115将电源保护壳固定于外部电子设备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源装置,电源装置包括电源组件30以及如上述的电源保护壳,电源组件30包括电路板31以及两个接线端子32,两个接线端子32分别设于电路板31的两端,电路板31的中间部分穿设于内腔内,电路板31的一端和一个接线端子32穿设于一个容纳腔内,电路板31的另一端和另一个接线端子32穿设于另一个容纳腔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以将拆卸掉端子壳20的电源装置放在电子设备的内部作为内置电源使用,或者将未拆卸端子壳20的电源装置放在电子设备的外部作为外置电源独立使用,使得该电源装置既能做为内置式电源使用,也能作为独立式电源使用,同时由于顶盖21的一端与底座22转动连接,故在给电源装置上的接线端子32进行布线时可以不用将顶盖21单独拆下来,这样在布线时会省时省力。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