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管道水冷感应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59059发布日期:2020-07-29 03:27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续管道水冷感应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焊接前预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续管道水冷感应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钢管焊接前往往要求对焊缝进行预热,预热有以下几点好处:

一,焊接区和周围金属预热到100—250℃时,可防止焊接时产生的热量而导致的金属急热和急冷,进而防止因金属金相组织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强度变低或产生裂纹,即避免了焊接缺陷的产生;

二,预热有去氢和减少热应力产生的作用。

因此,钢管在焊前预热对焊接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广泛采用的管道焊前预热的方法有:

——天热气环形火焰加热法

采用此方法加热时,环形的火焰加热炬上均匀分布着许多喷头,采用天然气和氧气混合燃烧而成的火焰从喷头处射向被加热炬包围的管道,这种加热方式会有如下缺点:天然气环形火焰加热速度慢;加热时的温度不易受到有效控制;明火加热对工作现场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天然气的气瓶在搬运和使用时不得靠近热源和电源,以免引起爆炸。

——空冷感应加热法

此方法使用空冷加热电缆缠绕在管道上,或者做成框架式空冷加热感应器套在管道上进行加热。由于空冷感应电缆的电流密度低,很难输出较大功率,而且加热速度较慢,电缆缠绕方式也比较麻烦,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续管道水冷感应加热装置,包括:

钢管输入台,所述钢管输入台倾斜设置,用于承载加热前的钢管;所述钢管输入台上设置有防止其上的钢管从高端向低端滚落的第一挡块;

钢管输出台,所述钢管输出台倾斜设置,用于承载加热后的钢管;

钢管传送台,所述钢管传送台包括输入传送台段和输出传送台段,所述钢管输入台的低端对应着所述输入传送台段,所述钢管输出台的高端对着所述输出传送台段;

第一动力驱动装置,对应着所述钢管输入台设置;所述第一动力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钢管输入台上的钢管,使其越过所述第一挡块滚落至所述输入传送台段上;

第二动力驱动装置,对应着所述输出传送台段设置;所述第二动力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输出传送台段上的钢管,使其滚落至所述钢管输出台上;

水冷感应加热器,对应着所述输入传送台段设置,用于对所述输入传送台段上的钢管进行加热;

在工作时,所述第一动力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钢管输入台上的一钢管,使其越过所述第一挡块滚落至所述输入传送台段上;然后通过所述水冷感应加热器对所述钢管进行加热;加热完成后,所述钢管从所述输入传送台段上传送至所述输出传送台段上,并通过所述第二动力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钢管使其滚落至所述钢管输出台上。

较佳的,所述钢管输入台由若干间隔设置的水平横杆和若干间隔设置的倾斜纵杆组成,将钢管平行于所述水平横杆置于所述钢管输入台上时,钢管可沿所述倾斜纵杆滚动。

较佳的,所述第一动力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钢管输入台的下方,其包括第一安装架、第一气缸、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连接件和第一顶板,所述第一传动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

所述第一传动连接件和第一顶板均固定在所述第一传动轴上;

所述第一气缸倾斜设置,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架和第一传动连接件铰接,所述第一气缸工作时,其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轴转动,所述第一顶板将所述钢管输入台上的一钢管顶起,此钢管越过所述第一挡块滚落至所述输入传送台段上。

较佳的,所述钢管输入台和钢管输出台的倾斜方向相反,且并排设置在所述钢管传送台的同一侧;

所述输入传送台段和输出传送台段上均间隔转动设置若干辊子,若干所述辊子通过至少一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机构与第一电机驱动连接;

若干所述辊子的传送方向与所述钢管的长度方向一致。

较佳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若干同步带和若干同步带轮,所述辊子的一端部同轴固设一所述同步带轮,若干所述同步带轮通过若干所述同步带同步转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一所述同步带轮驱动连接。

较佳的,所述输入传送台段的下方设置一丝杠滑块装置,所述水冷感应加热器设置在所述丝杠滑块装置上,通过所述丝杠滑块装置带动可沿着所述输入传送台段的长度方向移动。

较佳的,所述水冷感应加热器采用径向开合式电磁感应加热器,其包括上半圆铜管支架、下半圆铜管支架、左框架铜管和右框架铜管,所述上半圆铜管支架、下半圆铜管支架组成给钢管加热的感应加热线圈;所述下半圆铜管支架分别设于所述左框架铜管和右框架铜管的顶部,所述左框架铜管和右框架铜管之间设有绝缘连接板;

所述上半圆铜管支架与下半圆铜管支架的一端铰接,另一端开口,此开口端可通过一锁紧机构锁紧,使所述上半圆铜管支架与下半圆铜管支架闭合后呈圆环形;

在所述上半圆铜管支架与下半圆铜管支架的铰接端,所述上半圆铜管支架与下半圆铜管支架之间通过一弹性件弹性连接,在自然状态下,通过所述弹性件使所述开口端呈张口状态,从所述钢管输入台上滚下来的钢管通过此张口滚至所述感应加热线圈内;

所述丝杠滑块装置包括第二电机、安装座、丝杠和滑块,所述丝杠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并与所述丝杠驱动连接;所述滑块螺纹连接在所述丝杠上,并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绝缘连接板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

较佳的,所述上半圆铜管支架的弧长大于下半圆铜管支架的弧长,所述上半圆铜管支架与下半圆铜管支架闭合后,所述铰接端和开口端均低于所述圆环形的圆心;

在所述铰接端,所述上半圆铜管支架的端部向外侧设置一上延伸部一,所述下半圆铜管支架的端部向外侧设置一下延伸部一,所述上延伸部一与下延伸部一铰接,并且所述上延伸部一与下延伸部一之间通过所述弹性件弹性连接;

在所述开口端,所述上半圆铜管支架的端部向外侧设置一上延伸部二,所述下半圆铜管支架的端部向外侧设置一下延伸部二,所述上延伸部二上开设一u型缺口,所述下延伸部二上开设一通孔;

所述锁紧机构包括一手柄、压板、连接螺杆和螺母,所述手柄转动设置在所述连接螺杆的顶端;所述上半圆铜管支架与下半圆铜管支架闭合时,所述连接螺杆从上到下依次穿过所述u型缺口和通孔,所述螺母拧紧在所述连接螺杆上并位于所述通孔的下方;所述压板套设在所述连接螺杆的上端,并通过下压所述手柄使其压紧在所述u型缺口上;当需要打开所述感应加热线圈时,拧松所述螺母,上抬所述手柄,所述手柄释放所述压板,所述弹性件通过弹力将所述上半圆铜管支架向上抬起,所述连接螺杆从所述u型缺口中脱离,所述开口打开。

较佳的,所述钢管输出台由若干间隔设置的水平横杆和若干间隔设置的倾斜纵杆组成,将钢管平行于所述水平横杆置于所述钢管输出台上时,钢管可沿所述倾斜纵杆滚动。

较佳的,所述第二动力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输出传送台段的下方,其包括第二安装架、第二气缸、第二传动轴、第二传动连接件和第二顶板,所述第二传动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架上;

所述第二传动连接件和第二顶板均固定在所述第二传动轴上;

所述第二气缸倾斜设置,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安装架和第二传动连接件铰接,所述第二气缸工作时,其带动所述第二传动轴转动,所述第二传动轴带动所述第二顶板将所述输出传送台段上的钢管顶起,使其落至所述钢管输出台上。

较佳的,所述装置由plc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存在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续管道水冷感应加热装置,本装置采用水冷感应加热器,具有输出能量密度高、加热速度快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感应加热器采用径向开合的电磁感应加热器,改变过去的必须将管道轴向送入感应加热器的方式:由于管道有一定的长度,且两根管道焊接前对焊口对接有一定的定位要求,采用过去的轴向伸入感应加热器使整个工序变得复杂;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径向开合的感应加热器,可以方便地将加热器移动到焊缝口完成闭合加热;

3、感应加热器通过丝杠滑块装置可以轴向移动,进而可以对钢管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加热,使得钢管的加热更加均匀。

4、该装置将实现水冷感应加热器沿钢管的运动轨迹装夹和自动移位、全周向感应加热、温度控制、感应器径向开合控制、感应器自动水冷控制等多项功能,该装置的动作过程由可编程控制器plc完成机械动作的顺序控制和信号预警,将有效地提高管道预热的质量、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劳动力成本。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续管道水冷感应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提供的钢管输入台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动力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水冷感应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水冷感应加热器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水冷感应加热器的局部放大图a;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水冷感应加热器与丝杠滑块装置的装配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提供的锁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水冷感应加热器给钢管加热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提供的钢管传送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提供的钢管输出台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11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续管道水冷感应加热装置进行详细的描述,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改变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内容的范围内,能够对其进行修改和润色。

请参考图1至图11,一种连续管道水冷感应加热装置,包括:

钢管输入台1,所述钢管输入台1倾斜设置,用于承载加热前的钢管2;所述钢管输入台1上设置有防止其上的钢管2从高端向低端滚落的第一挡块11;

钢管输出台7,所述钢管输出台7倾斜设置,用于承载加热后的钢管;

钢管传送台4,所述钢管传送台4包括输入传送台段41和输出传送台段42,所述钢管输入台1的低端对应着所述输入传送台段41,所述钢管输出台7的高端对着所述输出传送台段42;

第一动力驱动装置8,对应着所述钢管输入台1设置;所述第一动力驱动装置8用于驱动所述钢管输入台1上的钢管2,使其越过所述第一挡块11滚落至所述输入传送台段41上;

第二动力驱动装置10,对应着所述输出传送台段42设置;所述第二动力驱动装置10用于驱动所述输出传送台段42上的钢管,使其滚落至所述钢管输出台7上;

水冷感应加热器3,对应着所述输入传送台段41设置,用于对所述输入传送台段41上的钢管进行加热;

在工作时,所述第一动力驱动装置8驱动所述钢管输入台1上的一钢管,使其越过所述第一挡块11滚落至所述输入传送台段41上;然后通过所述水冷感应加热器3对所述钢管进行加热;加热完成后,所述钢管从所述输入传送台段41上传送至所述输出传送台段42上,并通过所述第二动力驱动装置10驱动所述钢管使其滚落至所述钢管输出台7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管输入台1由若干间隔设置的水平横杆12和若干间隔设置的倾斜纵杆13组成,钢管输入台1支撑在一第一支撑架14上。本实用新型对钢管输入台1上的第一挡块11的个数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优选间隔设置两个,这两个第一挡块11平行于水平横杆12,且靠近钢管输入台1的低端。将钢管平行于所述水平横杆12置于所述钢管输入台1的高端,钢管可沿所述倾斜纵杆13滚动,滚至所述第一挡块11处,所述第一挡块11挡住钢管防止其继续滚动。

请参考图2和图3,所述第一动力驱动装置8设置在所述钢管输入台1的下方,其包括第一安装架81、第一气缸82、第一传动轴87、第一传动连接件84和第一顶板83,所述第一传动轴87通过第一轴承86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架81上;

所述第一传动连接件84和第一顶板83均固定在所述第一传动轴87上;

所述第一气缸82倾斜设置,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架81和第一传动连接件84铰接,所述第一气缸82工作时,其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轴87转动,所述第一顶板83将所述钢管输入台1上的一钢管顶起,此钢管越过所述第一挡块11并掉落在钢管输入台1上,进而向钢管输入台1底端滚去,直至滚落至所述输入传送台段41上。

为了保证第一顶板83将所述钢管输入台1上的一钢管顶起使其能越过所述第一挡块11并掉落在钢管输入台1上,本实施例优选第一气缸82通过45°第一连接件85铰接在第一安装架81上。

所述输入传送台段41的下方设置一丝杠滑块装置9,所述水冷感应加热器3设置在所述丝杠滑块装置9上,通过所述丝杠滑块装置9带动可沿着所述输入传送台段41的长度方向移动。

请参考图4至图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冷感应加热器3采用径向开合式电磁感应加热器,其包括上半圆铜管支架32、下半圆铜管支架36、左框架铜管37和右框架铜管39,所述上半圆铜管支架32、下半圆铜管支架36组成给钢管加热的感应加热线圈,此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在自然状态下,其开口是打开的,当一钢管从钢管输入台1上滚落至输入传送台段41上的同时,也通过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的开口进入了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内,然后,再闭合此开口对钢管进行加热。具体结构如下:

所述下半圆铜管支架36分别设于所述左框架铜管37和右框架铜管39的顶部,所述左框架铜管37和右框架铜管39的内侧均固设一绝缘连接板38;

所述上半圆铜管支架32与下半圆铜管支架36的一端铰接,另一端开口,此开口端可通过一锁紧机构320锁紧,使所述上半圆铜管支架32与下半圆铜管支架36闭合后呈圆环形;

在所述上半圆铜管支架32与下半圆铜管支架36的铰接端,所述上半圆铜管支架32与下半圆铜管支架36之间通过一弹性件35弹性连接,在自然状态下,通过所述弹性件35使所述开口端呈张口状态,从所述钢管输入台1上滚下来的钢管通过此张口滚至所述感应加热线圈内。本实用新型对此弹性件35不做具体限制,只要保证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在自然状态下,其开口呈张口状态,即打开状态,此时,弹性件35没有弹力;在闭合状态下,此弹性件35具有弹力,当锁紧机构320不锁紧时,弹性件35要恢复原状,因此,会将开口打开即可。本实施例优选此弹性件35为弹簧管。

所述丝杠滑块装置9包括第二电机91、安装座92、丝杠95和滑块93,所述丝杠95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座92上;所述第二电机91固定在所述安装座92上,并与所述丝杠95驱动连接;所述滑块93螺纹连接在所述丝杠95上,并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座92上;所述绝缘连接板38通过连接件94与所述滑块93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机91优选步进电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半圆铜管支架32的弧长大于下半圆铜管支架36的弧长,所述上半圆铜管支架32与下半圆铜管支架36闭合后,所述铰接端和开口端均低于所述圆环形的圆心;

在所述铰接端,所述上半圆铜管支架32的端部向外侧设置一上延伸部一33,所述下半圆铜管支架36的端部向外侧设置一下延伸部一35,所述上延伸部一33与下延伸部一35铰接,并且所述上延伸部一33与下延伸部一35之间通过所述弹性件35弹性连接;

请参考图5和图6,在所述开口端,所述上半圆铜管支架32的端部向外侧设置一上延伸部二31,所述下半圆铜管支架36的端部向外侧设置一下延伸部二310,所述上延伸部二31上开设一u型缺口311,所述下延伸部二310上开设一通孔3101;

请参考图8,所述锁紧机构320包括一手柄3201、压板3203、连接螺杆3205和螺母3206,所述手柄3201转动设置在所述连接螺杆3205的顶端。在本实施例中,手柄3201的连接端为与其一体连接的偏心结构3203,此偏心结构3203通过一轴转动设置在连接螺杆3205的顶端。此连接螺杆3205的下端设有与螺母3206适配的螺纹。

本实施例对偏心结构3203的具体结构不做具体限制,可以是偏向圆、椭圆或弧型结构,只要是在手柄转动时,偏心结构3203的轴心距离压板3203的轴线距离变长或变短即可,在本实施例中,下压所述手柄3201时,偏心结构3203的轴心距离压板3203的轴线距离变长;抬起手柄3201时,偏心结构3203的轴心距离压板3203的轴线距离变短。

将所述上半圆铜管支架32与下半圆铜管支架36闭合时,所述连接螺杆3205从上到下依次穿过所述u型缺口311和通孔3101,所述螺母3206拧紧在所述连接螺杆3205上并位于所述通孔3101的下方;所述压板3203套设在所述连接螺杆3205的上端,下压所述手柄3201,偏心结构3203下压所述压板3203,使其压紧在所述u型缺口311上。

当需要将所述感应加热线圈从闭合状态打开时,拧松所述螺母3206,上抬所述手柄3201,所述偏心结构3203释放所述压板3203,所述弹性件35通过弹力将所述上半圆铜管支架32向上抬起,所述连接螺杆3205从所述u型缺口311中脱离,所述开口径向打开,即实现了感应加热线圈的快速打开。

当需要将所述感应加热线圈从打开状态闭合时,先将所述u型缺口311套在连接螺杆3205上,拧紧螺母3206,并压下手柄3201即可实现感应加热线圈的快速闭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管输入台1和钢管输出台7的倾斜方向相反,从输出传送台段42上下来的钢管先落在钢管输出台7的高端,并从高端滚动至底端。

钢管输入台1和钢管输出台7可分布在钢管传送台4的同侧或两侧,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本实施例优选钢管输入台1和钢管输出台7并排设置在所述钢管传送台4的同一侧。

所述输入传送台段41和输出传送台段42上均间隔转动设置若干辊子43,若干所述辊子43通过至少一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机构与第一电机45驱动连接;

若干所述辊子43的传送方向与所述钢管的长度方向一致。

本实用新型对传动机构的个数不做限制,如果钢管传送台4的长度较长,则可以通过多个传动机构来带动若干辊子43转动;如果钢管传送台4的长度较短,则可通过一传动机构带动所有的辊子43同步转动。本实施例以一个传动机构加以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钢管传送台4支撑在一第二支撑架上,此第二支撑架上水平间隔转动设置若干辊子43。

请参考图10,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若干同步带44和若干同步带轮46,所述辊子43的一端部同轴固设一所述同步带轮46,若干所述同步带轮46通过若干所述同步带44同步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同步带轮46通过一所述同步带44连接),第一电机45的输出轴与一同步带轮46驱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机构是双向同步带机构,同步带轮46与辊子轴为键连接,第一电机45为交流电机,其通过plc控制。

为了防止钢管在辊子43的传送过程中脱离,在辊子43的外侧还设有挡板5。

所述钢管输出台7由若干间隔设置的水平横杆72和若干间隔设置的倾斜纵杆73组成,钢管输出台7支撑在第二支撑架74上。在钢管输出台7的低端,还设置有第二挡块71,当将钢管平行于所述水平横杆72置于所述钢管输出台7上时,钢管可沿所述倾斜纵杆73滚动,滚动至低端时,被第二挡块71挡住,防止其从钢管输出台7上脱离。

请参考图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动力驱动装置10设置在所述输出传送台段42的下方,其包括第二安装架、第二气缸、第二传动轴、第二传动连接件和第二顶板,所述第二传动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架上;

所述第二传动连接件和第二顶板均固定在所述第二传动轴上;

所述第二气缸倾斜设置,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安装架和第二传动连接件铰接,所述第二气缸工作时,其带动所述第二传动轴转动,所述第二传动轴带动所述第二顶板将所述输出传送台段42上的钢管顶起,使其落至所述钢管输出台7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管道水冷感应加热装置是基于plc控制的,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钢管具有一定的长度,且两根钢管焊接前对焊口对接有一定的定位要求,本实施例通过丝杠滑块装置9实现感应加热器3的轴向移动,移动的速度和时间根据钢管需要加热的温度和时间来调整,移动的位移实时反馈到plc。

感应加热器3闭合后,自动开启加热工序。加热过程中温度传感器对钢管加热区域进行温度检测,根据温度升高情况和保温要求调整加热器的电流大小,进而调节加热器产生的温度变化。同时对感应加热过程进行总时间控制,超时仍旧达不到相应的温升将及时报警。

感应加热电源采用感应加热电源,plc与感应加热电源采用modbus通讯控制,需读取感应加热电源的运行参数、运行状态、故障报警状态,设置电源的目标输出电流电流或输出功率、控制电源的启停、设置加热时间,对电源进行故障判断,有故障后停止后续工作,发出报警信息。

感应加热器3的水冷却循环系统包括以下几部分:

1)水循环系统。由水泵、水阀、螺旋管冷凝器、过滤器等组成的水循环系统,在感应加热器3启动加热程序后自动开启冷却水循环,对感应加热器3进行冷却。

2)水位、水温、水质、水泵在线监测控制系统。利用液位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流量计、热电阻等,将水箱中的运行参数实时反馈至plc的模拟量输入端,对水循环系统的水位、水温、水泵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测,采用污垢热阻测定监测水质的变化,由cpu进行运算和诊断后,在异常现象出现时及时发出报警信号并关闭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输出传送台段42上间隔设置两个分别用于控制第一电机45开始工作或结束工作的传感器。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支撑架上设置两个传感器支架,传感器支架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在第二支撑架上。该传感器支架中间有一个长形孔,用来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传感器并且可以实现传感器位置的调整。本实施例的传感器优选为电感式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第一步,第一气缸82工作,其带动第一传动轴87转动,第一传动轴87上的第一顶板83将钢管输入台1上的最接近第一挡块11的钢管顶起,钢管越过第一挡块11滚动到输入传送台段41的辊子43上。此时,感应加热器3为自然张开状态,钢管滚到感应加热器3中间加热区域。

第二步,将锁紧机构320的螺帽拧紧,下压手柄3201,感应加热器3闭合。

第三步,感应加热器3闭合后,自动开启加热工序。加热过程中对钢管加热区域进行温度检测,根据温度升高情况和保温要求调整加热器的电流大小,进而调节加热器产生的温度变化。同时对感应加热过程进行总时间控制,超时仍旧达不到相应的温升将及时报警。预热一定时间后,第二电机91工作,滑块93带动感应加热器3轴向移动,钢管在一定区域内加热。感应加热电源工作的同时,水循环机构工作。净水从水箱输出,进入感应加热器3,降温,从感应加热器3另一端输出进入水箱。

第四步,加热完成后,拧松螺帽,打开锁紧机构320,感应加热器3的开口在弹簧管作用下自然张开。

第五步,第一电机45工作,辊子43转动,将钢管从输入传送台段41传送至输出传送台段42。

第六步,钢管到达电感式传感器上方,触发信号,plc端接收,控制第一电机45停止工作。同时plc控制输出传送台段42的第二气缸工作,将钢管顶起往前滚动到钢管输出台7。

第七步,循环上述过程。

上述整个过程通过plc控制。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