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232064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材质。
[0035]本实施例以上诸多改进,进一步降低了加热电缆的发热现象,更好的延长了加热电缆的使用寿命。
[0036]实施例三
[0037]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加热装置,包括上加热板11、下加热板
12、上金属接头21、下金属接头22和加热电缆71,上加热板11固定安装在上金属接头21的一端,下加热板12固定安装在下金属接头22的一端,上金属接头21和下金属接头22的另一端分别与加热电缆71相连。
[0038]优选的,还包括安装冷却板81、上绝缘板31和下绝缘板32,上加热板11固定安装在上绝缘板31上,下加热板12固定安装在下绝缘板32上,上绝缘板31和下绝缘板32固定安装在安装冷却板81上。
[0039]优选的,金属接头21采用铜接头。常见金属中,铜的导电性能较好,且容易获得,可采用导电性能优良的紫铜作为材质。
[0040]优选的,还包括电缆接线鼻子91,上金属接头21和下金属接头22分别通过电缆接线鼻子91与加热电缆71连接。
[0041 ] 更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还包括第一绝缘管连接件41、第二绝缘管连接件42、第三绝缘管连接件43、第四绝缘管连接件44、第一绝缘管51、第二绝缘管52、第三绝缘管53、第四绝缘管54、上通孔61、下通孔62、第一绝缘对接管101和第二绝缘对接管102,上通孔61垂直贯穿上金属接头21,下通孔62垂直贯穿下金属接头22,上通孔61上端通过第一绝缘管连接件41与第一绝缘管51螺纹连接,上通孔61下端通过第三绝缘管连接件43与第三绝缘管53螺纹连接,第一绝缘对接管101垂直贯穿上通孔61,第一绝缘对接管101上端与第一绝缘管连接件41螺纹连接,第一绝缘对接管101下端与第三绝缘管连接件43螺纹连接,上通孔61两端通过第一绝缘对接管101密闭连通,第一绝缘管51、第三绝缘管41、第一绝缘对接管101形成第一冷却管回路,下通孔62上端通过第四绝缘管连接件44与第四绝缘管54连接,下通孔62下端通过第二绝缘管连接件42与第二绝缘管52连接,第二绝缘对接管102垂直贯穿所述下通孔62,第二绝缘对接管102上端与第四绝缘管连接件44螺纹连接,第二绝缘对接管102下端与第二绝缘管连接件42螺纹连接,下通孔62两端通过第二绝缘对接管102密闭连通,第二绝缘管52、第四绝缘管54、第二绝缘对接管102形成第二冷却管回路,第一冷却管回路和第二冷却管回路中均通冷却液体,可以更进一步对金属接头21进行冷却降热。
[0042]优选的,如图2所示上通孔61垂直贯穿上金属接头21两端安装孔中央位置,下通孔62垂直贯穿下金属接头22两端安装孔中央位置,利于冷却液体对金属接头的均衡降温。
[0043]优选的,如图2所示,第一绝缘管51、第三绝缘管41、第一绝缘对接管101形成的第一冷却管回路中通水作为冷却用途,第二绝缘管52、第四绝缘管54、第二绝缘对接管102形成的第二冷却管回路通水作为冷却用途。
[004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采用加热电缆71通过具有导电性质的上金属接头21、下金属接头22分别与上加热板11、下加热板12之间连接的方式之外,还采用第一绝缘管51、第三绝缘管41、第一绝缘对接管101形成第一冷却管回路及第二绝缘管52、第四绝缘管54、第二绝缘对接管102形成第二冷却管回路的双冷却管回路中通冷却液体的方式,进一步降低上金属接头21和下金属接头22的热M。
[0045]同时,考虑到对上金属接头21和下金属接头22的均衡降温,上通孔61垂直贯穿上金属接头21两端安装孔中央位置,下通孔62垂直贯穿下金属接头22两端安装孔中央位置。而且由于铜的导电性能较好且易获得,采用铜作为上金属接头21、下金属接头22的材质。
[0046]本实施例以上诸多改进,进一步降低了加热电缆的发热现象,更好的延长了加热电缆的使用寿命。
[0047]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加热装置,包括上加热板(11)、下加热板(12)、上金属接头(21)、下金属接头(22)和加热电缆(7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加热板(11)固定安装在所述上金属接头(21)的一端,所述下加热板(12)固定安装在所述下金属接头(22)的一端,所述上金属接头(21)和所述下金属接头(2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加热电缆(71)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冷却板(81)、上绝缘板(31)和下绝缘板(32),所述上加热板(11)固定安装在所述上绝缘板(31)上,所述下加热板(12)固定安装在所述下绝缘板(32)上,所述上绝缘板(31)和所述下绝缘板(32)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冷却板(81)上。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金属接头(21)和所述下金属接头(22)为铜接头。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缆接线鼻子(91),所述上金属接头(21)和所述下金属接头(22)分别通过所述电缆接线鼻子(91)与所述加热电缆(71)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绝缘管连接件(41)、第二绝缘管连接件(42)、第一绝缘管(51)、第二绝缘管(52)、上通孔(61)、下通孔¢2)和绝缘对接管(100),所述上通孔¢1)垂直贯穿所述上金属接头(21),所述下通孔¢2)垂直贯穿所述下金属接头(22),所述上通孔¢1)上端通过所述第一绝缘管连接件(41)与所述第一绝缘管(51)连接,所述下通孔¢2)下端通过所述第二绝缘管连接件(42)与所述第二绝缘管(52)连接,所述上通孔¢1)下端和所述下通孔¢2)上端之间通过所述绝缘对接管(100)密闭连通,所述第一绝缘管(51)、所述第二绝缘管(52)、所述上通孔(61)、所述下通孔(62)和所述绝缘对接管(100)形成冷却管回路,所述冷却管回路中通冷却液体。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绝缘管连接件(41)、第二绝缘管连接件(42)、第三绝缘管连接件(43)、第四绝缘管连接件(44)、第一绝缘管(51)、第二绝缘管(52)、第三绝缘管(53)、第四绝缘管(54)、上通孔(61)、下通孔(62)、第一绝缘对接管(101)和第二绝缘对接管(102),所述上通孔¢1)垂直贯穿所述上金属接头(21),所述下通孔¢2)垂直贯穿所述下金属接头(22),所述上通孔¢1)上端通过所述第一绝缘管连接件(41)与所述第一绝缘管(51)螺纹连接,所述上通孔¢1)下端通过所述第三绝缘管连接件(43)与所述第三绝缘管(53)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绝缘对接管(101)垂直贯穿所述上通孔(61),所述第一绝缘对接管(101)上端与所述第一绝缘管连接件(41)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绝缘对接管(101)下端与所述第三绝缘管连接件(43)螺纹连接,所述上通孔¢1)两端通过所述第一绝缘对接管(101)密闭连通,所述第一绝缘管(51)、所述第三绝缘管(41)、所述第一绝缘对接管(101)形成第一冷却管回路,所述下通孔¢2)上端通过所述第四绝缘管连接件(44)与所述第四绝缘管(54)螺纹连接,所述下通孔¢2)下端通过所述第二绝缘管连接件(42)与所述第二绝缘管(52)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绝缘对接管(102)垂直贯穿所述下通孔(62),所述第二绝缘对接管(102)上端与所述第四绝缘管连接件(44)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绝缘对接管(102)下端与所述第二绝缘管连接件(42)螺纹连接,所述下通孔(62)两端通过所述第二绝缘对接管(102)密闭连通,所述第二绝缘管(52)、所述第四绝缘管(54)、所述第二绝缘对接管(102)形成第二冷却管回路,所述第一冷却管回路和所述第二冷却管回路中均通冷却液体。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通孔¢1)垂直贯穿所述上金属接头(21)两端安装孔中央位置,所述下通孔¢2)垂直贯穿所述下金属接头(22)两端安装孔中央位置。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体为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热装置,包括上加热板、下加热板、上金属接头、下金属接头和加热电缆,所述上加热板固定安装在所述上金属接头的一端,所述下加热板固定安装在所述下金属接头的一端,所述上金属接头和所述下金属接头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加热电缆相连。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装置,由于加热电缆与加热板之间通过金属接头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大大降低了加热电缆的发热现象,延长了加热电缆的使用寿命。
【IPC分类】H05B3/02
【公开号】CN205142545
【申请号】CN201520820862
【发明人】罗国强, 邹祖送
【申请人】长沙汇一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