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圈扬声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793811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音圈扬声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音圈扬声器,其恰当地设计信号线而抑制音质的劣化。音圈扬声器(1)构成为,具有:支承在框架(13)上的振动板(24);和与振动板(24)连接且形成有音圈(22)的绕线管(21a),绕线管(21a)具有:卷绕有音圈(22)而形成的绕线管主体部(65);和从绕线管主体部(65)延伸且形成有与音圈(22)导通的信号线的延伸部(67),由柔性印制基板一体地形成绕线管主体部(65)以及延伸部(67),使延伸部(67)在振动板(24)的背面侧延伸。
【专利说明】音圈扬声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在绕线管上形成有音圈的音圈扬声器。

【背景技术】
[0002]知道有一种音圈扬声器,其将形成有音圈的绕线管同轴地连接在振动板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在这种音圈扬声器中,声音信号处理用的电路基板经由驱动信号输出用的信号线而与音圈连接。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8785号公报
[0005]但是,在上述以往的音圈扬声器中,具有绕线管的动作因信号线而被妨碍的情况。特别是在形成有多层音圈的音圈扬声器中,与音圈数对应地会存在多根驱动信号输出用的信号线,由此,具有信号线彼此之间会干扰、或者绕线管的动作因多根信号线而被妨碍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由于会导致由音圈扬声器输出的声音发生音质劣化,所以需要恰当地设计信号线。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以上述情况为鉴,并以提供一种音圈扬声器为目的,该音圈扬声器恰当地设计信号线而抑制音质的劣化。
[0007]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音圈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承在框架上的振动板;和与所述振动板连接且形成有音圈的绕线管,所述绕线管具有:卷绕有所述音圈而形成的绕线管主体部;和从所述绕线管主体部延伸且形成有与所述音圈导通的信号线的延伸部,由柔性印制基板一体地形成所述绕线管主体部以及所述延伸部,使所述延伸部在所述振动板的背面侧延伸。
[0008]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上配置有所述延伸部的动作支点,并将在所述振动板的背面侧延伸的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动作支点连接。
[0009]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动作支点是用于对处理声音信号的电路基板进行连接的连接器。
[0010]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将所述振动板与所述绕线管主体部的前端连接,并且使所述延伸部从该前端延伸,在所述绕线管主体部上形成有将所述延伸部的基部两肋切缺而成的切缺部,使所述延伸部从所述切缺部弯曲,并在所述振动板的背面侧延伸。
[0011]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切缺部的长度设定为所述延伸部能够将所述振动板的基端部与所述绕线管主体部之间的连接部分避开的长度。
[0012]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绕线管主体部的至少与所述切缺部对应的部位上设有加强部件。
[0013]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将所述振动板与所述绕线管主体部的前端连接,并且在该前端上设置所述延伸部,在所述振动板上形成有贯穿孔,使所述延伸部从所述振动板的表面侧贯穿所述贯穿孔而延伸至所述振动板的背面侧。
[0014]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使所述延伸部沿着所述振动板的背面侧固定。
[0015]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延伸部设在相对于所述绕线管的中心轴对称的位置上。
[0016]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延伸部沿所述绕线管的圆周方向等间隔地设置。
[0017]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延伸部上附设有屏蔽件。
[0018]发明的效果
[0019]根据本发明,由于由柔性印制基板而形成延伸部,所以能够抑制延伸部阻碍绕线管主体部的振动的情况而能够防止音质的劣化。另外,由于使延伸部在振动板的背面侧延伸,而变得不需要将声音信号处理用的电路基板配置在振动板的表面侧,所以能够防止音质的劣化。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表不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音圈扬声器的剖视图。
[0021]图2是从上方观察形成有音圈的绕线管的图。
[0022]图3是绕线管的侧视图。
[0023]图4是表示成形为圆筒状之前的绕线管的图。
[0024]图5是示意表示绕线管的主视图,(A)是表示设有一个信号线部的绕线管的图,(B)是表示设有两个信号线部的绕线管的图。
[0025]图6是将图1的范围VI放大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0026]图7是将图1的范围VII放大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0027]图8是表不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音圈扬声器的剖视图。
[0028]图9是表不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音圈扬声器的剖视图。
[0029]图10是将图9的范围X-X放大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0030]图11是表不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音圈扬声器的剖视图。
[0031]图12是表不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音圈扬声器的剖视图。
[0032]图13是示意表示绕线管的立体图,(A)是表示设有两个信号线部的绕线管的图,(B)是表示设有四个信号线部的绕线管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34]<第一实施方式>
[0035]图1是表不第一实施方式的音圈扬声器I的剖视图。此外,在图中,标注附图标记LI来表不音圈扬声器I的中心轴。
[0036]本实施方式的音圈扬声器I例如是安装在车辆车门的侧面的扬声器,其从车载音响装置输入有数字声音信号,并基于该数字声音信号来输出声音。
[0037]如图1所不,音圈扬声器I具有在前表面形成有圆形的扬声器开口 10的、有底圆筒状的扬声器框架13。
[0038]在该扬声器框架13的后部形成有碗状的框架后部15,该框架后部15随着朝向前方而扩径,并在前表面形成有圆形的开口,并且在该框架后部15的后方,设有供扬声器主体11驱动的磁路部(驱动机构)16。
[0039]磁路部16具有磁轭16c,磁轭16c具有:圆盘状的磁轭底部16a ;和在该磁轭底部16a的中央部朝向前方突出的圆柱状的磁轭凸部16b。在磁轭底部16a的前表面,以包围磁轭凸部16b的方式固定有环状的磁铁16d,并且,在该磁铁16d的前方固定有环状片16e。在磁轭凸部16b的外周与环状片16e的内周之间,形成有磁隙(未图示),并且在该磁隙内配置有:绕线管21a ;和在该绕线管21a上卷绕有锦丝线(导线)而形成的音圈22。
[0040]另外,在扬声器框架13上,与音圈扬声器I的中心轴LI同轴地形成有环状的框架平坦部17,该框架平坦部17从在框架后部15的前表面形成的圆形开口的边缘沿着开口的圆周方向而朝向外侧延伸。在该框架平坦部17的外周上连接有筒状的框架筒部18的基端,该筒状的框架筒部18随着朝向前方而扩径,并在前表面形成有圆形的扬声器开口 10。
[0041]在形成于框架后部15的前表面的圆形的开口的边缘上,以封闭该开口的方式连接有阻尼器20,在该阻尼器20的中央支承有在与音圈扬声器I的中心轴LI同轴的方向上延伸的圆筒状的绕线管21a,由此,使绕线管21a相对于扬声器框架13支承且固定。该阻尼器20以及绕线管21a以使各自的中心轴与音圈扬声器I的中心轴LI 一致的方式同轴配置。
[0042]图2是从下方观察绕线管21a的图。在该图中,为了使绕线管21a与音圈22的关系明确化,而在将绕线管21a以及音圈22的形状单纯化的基础上示意地进行记载。
[0043]如图2所示,绕线管21a保持有多个音圈22,该音圈22是使由铜线等线材构成的导线在绕线管21a的轴向上整列卷绕而形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绕线管21a的圆周方向上形成多层的方式重叠设有多个音圈22。各层音圈22分别与后述的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电连接,并且构成为,各层音圈22分别基于从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输入的驱动信号而使绕线管21a振动。
[0044]参照图1,在绕线管21a的前端66,与音圈扬声器I的中心轴LI同轴地连接有随着朝向前方而扩径的圆锥状的振动板24的基端部25,并且该振动板24的前端部26的外周,与在扬声器框架13的框架筒部18的前表面形成的扬声器开口 10的内周连接。振动板24与绕线管21a的基于多层音圈22所产生的振动对应地振动,并且基于该振动板24的振动而输出声音。
[0045]在形成于框架筒部18的前表面的扬声器开口 10的外周上,设有从该外周的边缘沿着开口的圆周方向而朝向外侧延伸的环状的框架凸缘27,并且在该框架凸缘27上形成有多个螺纹孔(未图示)。当音圈扬声器I固定在车辆车门的侧面上时,经由这些螺纹孔(未图不)而相对于车门螺纹固定音圈扬声器I。
[0046]在此,对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进行详细叙述。
[0047]在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上,连接有成为车载音响装置等声音信号输出源的外部设备,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是安装有如下电路的数字电路基板,该电路通过对所输入的电子声音信号实施各种数字处理,而生成并输出各层音圈22用的驱动信号。
[0048]更具体地说,在该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上,安装有Λ Σ调制电路、或各种滤波电路、数字放大器等电路。并且,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相对于从与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连接的外部设备输入的多波道的声音信号,执行规定的采样处理、或规定的滤波处理等信号处理,由此生成应向各个音圈22输出的驱动信号,并将所生成的驱动信号分别向各音圈22输出。绕线管21a与从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向各音圈22输入的驱动信号对应地振动,且随之,振动板24会振动并输出声音。
[0049]在此,安装在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上的各电路是数字电路,由此,与由模拟电路形成的情况相比,以格外的小型形成即可。特别是数字放大器比模拟放大器变得格外地小。
[0050]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中,生成应向各音圈22输出的驱动信号,并且所生成的驱动信号分别输出到各音圈22。因此,需要与音圈22的层数(在本实施方式中是6层)对应地设置多根驱动信号用的信号线。这时,为了抑制音质的劣化,要求使多根信号线彼此不干扰,并且要求绕线管21a的动作不会因该信号线而被妨碍。
[0051]根据以上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绕线管21a和信号线等部件设为如下构成。
[0052]图3是卷绕有音圈22的状态下的绕线管21a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成形为圆筒状之前的绕线管21a的图。在图4所示的绕线管21a中,表面61作为使接点77露出一侧的面,以使该表面61成为圆筒的外侧的面的方式卷起绕线管21a,在此基础上,使一端的连结部62与另一端的连结部63通过粘接等方法而结合,由此,成形为图3所示的圆筒状的音圈22。并且,图5是表示绕线管21a的主视图,且图5的(A)是表示设有一个信号线部67的绕线管21a的图,图5的(B)是表示设有两个信号线部67的绕线管21a的图。
[0053]在图3以及图4中,如图中的箭头所示地规定了前后方向。即,由箭头Yl所示的方向是前方,由箭头Y2所示的方向是后方。
[0054]如图4所示,形成为圆筒状之前的绕线管21a具有正视下为长方形的绕线管主体部65,且从沿该绕线管主体部65的长边方向延伸的前端66的一部分,朝向前方细长地延伸有两条信号线部(延伸部)。卷起绕线管主体部65且使一端的连结部62与另一端的连结部63结合,由此,绕线管主体部65成为圆筒状的筒部。两条信号线部67以在绕线管主体部65成形为筒状时相对的方式,设在以中心轴LI (图1)为界而对称的位置上。换言之,两条信号线部67沿着绕线管主体部65的圆周方向以等间隔S设置。
[0055]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些绕线管主体部65和信号线部67由柔性印制基板一体地形成。
[0056]以下,具体说明绕线管21a的信号线部67以及绕线管主体部65。
[0057]信号线部67是柔性印制基板,并且作为从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向音圈22输出的驱动信号用的信号线,而以图案形成有多个信号线导电体70。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柔性印制基板是两面附设屏蔽件的FPC,构成为,能够降低基于电子信号所产生的辐射噪波。此外,优选为,至少作为延伸部的信号线部67是由两面附设屏蔽件的FPC构成的。由此,关于信号线导电体70,能够降低基于数字信号所产生的辐射噪波。
[0058]信号线导电体70分别是直线状的导电体,且在信号线部67上沿着信号线部67隔开规定间隔地排列配置。信号线导电体70是由铜等金属薄膜而构成的导电部件,由聚酰亚胺膜或感光性阻焊(Photo Solder Resist)膜等具有绝缘性的薄膜夹着,由此,确保与其他信号线导电体70或外部的绝缘性,另外,从物理性接触方面受到保护。
[0059]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绕线管21a上形成有6层音圈22,所以作为整体,需要12根信号线与音圈22分别连接。
[0060]此外,在各信号线部67上,与该12根信号线的一半对应地形成有6根信号线导电体70。
[0061]在信号线部67的前端设有信号线用连接器71。该信号线用连接器71,是与设在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上的电路基板侧连接器72(图1)连接的连接器,并且通过使这些信号线用连接器71和电路基板侧连接器72连接,来实现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与形成在信号线部67的信号线导电体70的电连接,由此,能够从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经由信号线导电体70向音圈22输出驱动信号。
[0062]如图1所示,若连接信号线用连接器71与电路基板侧连接器72,则绕线管主体部65的前端66与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经由信号线部67而成为物理性连接的状态。在此,由于绕线管21a是随着基于音圈扬声器I所进行的声音输出而振动的部件,所以信号线部67设有考虑到绕线管21a的行程量的挠曲部分(余裕部分),由此,能够防止绕线管21a的顺畅的振动因信号线部67而被阻碍。
[0063]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绕线管21a (绕线管主体部65)与作为动作支点的连接器69经由通过柔性印制基板构成的信号线部67而连接,并且,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与音圈22分别经由形成在信号线部67上的信号线导电体70而电连接。
[0064]通过这样的构成,起到如下的效果。
[0065]即,由于柔性印制基板具有薄、弯曲性好的特征,所以即使成为作为动作支点的连接器69与绕线管主体部65经由信号线部67而物理性地连接的状态(如图1所示的状态),也能够抑制该信号线部67阻碍绕线管21a的振动的情况,而能够抑制音质的劣化。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需要从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相对于绕线管21a的音圈22连接12根信号线,但是在假设构成为从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相对于绕线管21a延伸12根锦丝线的情况下,要求考虑锦丝线的强度以及绕线管21a顺畅振动的实现,并严密地设计锦丝线的粗细和配置等,虽然如此,可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为柔性印制基板的信号线部67,由此,能够容易且确实地确保绕线管21a的顺畅的振动。
[0066]另外,要求与音圈22连接的各信号线为了防止音质的劣化而彼此不发生电气干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信号线部67是柔性印制基板,所以能够确实地确保在各信号线(信号线导电体70)上的绝缘状态,并能够确实地防止信号线的电气干扰。尤其,由于信号线与卷绕在绕线管21a上的音圈22连接,所以虽然伴随声音输出的绕线管21a的振动一定会传递到信号线,但是即使在绕线管21a发生振动的情况下也不会发生各信号线发生干扰的状况。而且,由于信号线(信号线导电体70)分别由印制形成在柔性印制基板上的导电部件而构成,所以能够极力防止信号线随着绕线管21a的振动而截断的状况的发生。
[0067]另外,信号线部67由柔性印制基板而构成,在使12根信号线(在信号线部67上形成的信号线导电体70)分别与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电连接时,只要将信号线部67的信号线用连接器71与电路基板侧连接器72连接即可。由此,非常容易制造音圈扬声器
I。与例如由锦丝线分别构成12根信号线,并通过这些锦丝线分别连接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与音圈22的情况相比,该效果是显著的。
[006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绕线管21a上形成有6层音圈22,并且在音圈22上分别连接有信号线,若对于这一性质单纯地说,则流向各信号线的电流与I层音圈22的情况相比变成1/6。即,在各信号线中流动的电流非常小。由此,能够在信号线部67中,缩小信号线导电体70的宽度。随之,能够缩小信号线部67自身的宽度。由此,能够大幅确保作为柔性印制基板的信号线部67的弯曲性、柔软性,并能够防止音质的劣化。
[006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从绕线管主体部65延伸出两个信号线部67,并在该两个信号线部67上分别设有6根,合计12根信号线。由此,与设计一个信号线部67的情况相比,由于分散了从信号线部67向绕线管主体部65施加的荷载,所以绕线管主体部65会顺畅地振动,并能够防止基于信号线部67所造成的音质劣化。
[0070]并且,两个信号线部67以中心轴LI为界而对称,即设在沿绕线管主体部65的圆周方向为等间隔S的位置上。由此,与设置一个信号线部67的情况相比,难以施加因信号线部67而相对于绕线管主体部65偏移的荷载,而良好地保持从信号线部67向绕线管主体部65施加的荷载的平衡,并且使绕线管主体部65顺畅地振动,而能够防止基于信号线部67所造成的音质劣化。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信号线部67仅由基部67a和前端的信号线用连接器71支承,信号线部67整体的自重施加在绕线管主体部65上。因此,通过将两个信号线主体部67沿绕线管主体部65的圆周方向以等间隔S配置,而使来自信号线部67的荷载大致均等地施加在绕线管主体部65上,因此,基于信号线部67所造成的音质劣化的防止效果变得显著。
[0071]另外,当在信号线部67上设置多个信号线导电体70时,信号线部67所延伸的部分的绕线管主体部65的、弯曲性、柔软性会变得比较小。由此,如图5的(A)所示,在仅设有一个信号线部67的情况下,在卷起绕线管主体部65而形成为圆筒状时,信号线部67所延伸的绕线管主体部65的部位65a具有不沿着圆形形状而成为直线状的倾向。
[0072]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的(B)所示,由于设置两个信号线部67,所以与设置一个信号线部67的情况相比各信号线部67的宽度W会变细,而能够更大地确保信号线部67的弯曲性、柔软性,并且因为绕线管主体部65的成为直线状的部位65a变小,并能够使卷起的绕线管主体部65接近于正圆,所以能够在振动板24上沿圆周方向大致均匀地传递绕线管21a的振动,而能够防止音质的劣化。
[0073]接下来,对于绕线管主体部65进行详细叙述。
[0074]绕线管主体部65通过柔性印制基板而构成,并且如图4所示,沿前后方向延伸且由铜等金属薄膜而构成的绕线管导电体75,隔开大致相同间隔且排列地以图案形成有12个。绕线管导电体75分别由聚酰亚胺膜或感光性阻焊膜等具有绝缘性的薄膜夹入,而确保与其他绕线管导电体75或外部的绝缘性,并且防止物理性接触。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柔性印制基板是两面附设屏蔽件的FPC,构成为,能够降低基于数字信号所造成的辐射噪波。
[0075]此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信号线部67与绕线管主体部65由一个柔性印制基板一体地形成。由此,与通过独立的部件来形成信号线部67和绕线管主体部65的情况相比,不需要用于将信号线部67与绕线管主体部65连接的工序,从而提高音圈扬声器I的制造简便性。特别是,由于使在信号线部67上形成的各信号线导电体70与在绕线管主体部65上形成的各绕线管导电体75分别通过同样的导电部件一体地以图案形成,所以在确实地维持这些导电体的导通状态的基础上,能够使制造简便性提高。
[0076]在绕线管主体部65的表面61上,与各绕线管导电体75对应地设有接点77,这些接点77是通过使各绕线管导电体75在表面61上露出而形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绕线管主体部65上形成有12个绕线管导电体75,并在这些绕线管导电体75上分别形成I个共计12个接点77。
[0077]接点77具有一种在绕线管导电体75的前部形成的接点(以下,称为“开始卷绕连接用接点79”)、和一种在绕线管导电体75的后部形成的接点(以下,称为“结束卷绕连接用接点80”)这两种接点,这些接点77与绕线管导电体75的排列对应地交替排列形成。
[0078]以下,说明6层音圈22中的某一个音圈22、与该音圈22对应的开始卷绕连接用接点79以及结束卷绕连接用接点80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部件的具体构成。
[0079]如图3所示,音圈22是通过在绕线管主体部65上卷绕导线而构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有音圈22是通过从前端缘84的开始卷绕部85 (导线的卷绕开始部位)朝向比该前端缘84形成于后方的后端缘86的结束卷绕部87 (导线的卷绕结束部位)卷绕为I层而形成的。从开始卷绕部85延伸有卷绕前的导线即卷绕前导线90,并且从结束卷绕部87延伸有卷绕后的导线即卷绕后导线91。
[0080]音圈22在绕线管主体部65上,形成于开始卷绕连接用接点79与结束卷绕连接用接点80之间。而且,从音圈22的开始卷绕部85延伸的卷绕前导线90,通过锡焊等方法与所对应的一个开始卷绕连接用接点79连接(导通),并且从结束卷绕部87延伸的卷绕后导线91与所对应的一个结束卷绕连接用接点80连接(导通)。由此,确立如下的电连接: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 —信号线导电体70 —绕线管导电体75 —开始卷绕连接用接点79 —卷绕前导线90 —音圈22 —卷绕后导线91 —结束卷绕连接用接点80 —绕线管导电体75 —信号线导电体70 —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并构成为,能够从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对音圈22输出驱动信号。
[0081]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地振动板24的基端部25在作为绕线管主体部65的外周面的表面61上,安装在绕线管主体部65的前端66侧,并且信号线部67设在绕线管主体部65的前端66上,由此,就这样地使信号线部67位于振动板24的表面侧(前侧)。因此,需要将与信号线部67连接的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配置在振动板24的表面侧。
[0082]但是,从音响方面来考虑,不希望在振动板24的表面侧配置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和信号线67等部件。而且,因为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和信号线部67等部件配置在振动板24的表面侧,所以担心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和信号线部67等部件的自身发生振动,并发出不需要的声音。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信号线部67在振动板24的背面侧(后侧)延伸。
[0083]以下,参照图3、图6以及图7来具体说明用于使信号线部67在振动板24的背面侧延伸的构成。
[0084]图6是将图1的范围VI放大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7是将图1的范围VII放大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0085]在绕线管主体部65上,如图3所示,在信号线部67的基部67a(图4)侧的两肋上,形成有使柔性印制基板沿着信号线部67的两缘67b切缺为线状而成的切缺部68。该切缺部68在柔性印制基板中,形成在没有形成绕线管导电体75的部分上,即形成在绕线管导电体75与前端66之间的部分上。此外,虽然本实施方式的切缺部68形成为直线状,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为曲线状。
[0086]这样,通过在绕线管主体部65上设置切缺部68,而能够使由两个切缺部68包围的部分的绕线管主体部65如图6所示地从绕线管主体部65立起。该由两个切缺部68包围的绕线管主体部65的部分68a形成信号线部67的一部分。切缺部68的长度,即绕线管主体部65的前端66与切缺部68的内端68b之间的长度M,设定为信号线部67能够将振动板24的基端部25与绕线管主体部65之间的连接部分避开的规定长度。
[0087]因此,在信号线部67从切缺部68向绕线管主体部65的外侧弯曲的状态下,使振动板24和绕线管主体部65连接,由此,使信号线部67在振动板24的背面侧延伸。
[0088]在绕线管主体部65的内面,至少在形成有切缺部68的范围内沿绕线管主体部65的圆周方向卷绕有加强部件95。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对于加强部件95而使用了例如形成为片状的加强体(例如牛皮纸;Kraft paper),但是加强部件95的形状或材料能够适当地选择。这样,通过将加强部件95卷绕到绕线管主体部65上而形成切缺部68,加强了形状易于变化的绕线管主体部65的前端66侧,因此,使绕线管主体部65的圆形形状稳定。因此,由于绕线管21a的振动顺畅地传递到振动板24上,所以能够抑制因形成切缺部68而导致的音质的降低。
[0089]这样,通过使信号线部67在振动板24的背面侧延伸,而不需要在振动板24的表面侧配置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和信号线部67等部件,并能够防止由音圈扬声器I输出的声音被妨碍而音质劣化。另外,由于不需要在振动板24的表面侧配置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和信号线部67等部件,所以能够抑制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和信号线部67等部件的自身发生振动,并防止不需要的声音的发生。
[0090]并且,由于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的配置位置不被限制在振动板24的表面侧,所以能够将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配置在任意的位置上。因此,也能够将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与音圈扬声器I作为独立的单兀来构成。
[0091]如图7所示,在扬声器框架13上形成有贯穿孔13a,该贯穿孔13a使在振动板24(图6)的背面侧延伸的信号线部67贯穿,并且在扬声器框架13的外侧面上安装有连接器69。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69构成为,固定于设在框架筒部18上的凹部18a,且不从扬声器框架13突出。该连接器69是将从贯穿孔13a向扬声器13的外侧引出的信号线部67的信号线用连接器71、与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的电路基板侧连接器72连接的连接器。通过使这些信号线用连接器71与电路基板侧连接器72经由连接器69连接,而实现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与在信号线部67上形成的信号线导电体70的电连接。
[0092]这样,由于构成为,使信号线部67与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通过连接器69连接,所以能够容易地连接信号线部67与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并且,由于连接器69配置在扬声器框架13的外侧,所以能够容易地连接信号线用连接器71与电路基板侧连接器72。
[0093]另外,由于仅由连接器69支承信号线部67,所以除此之外不需要固定信号线部67的固定机构,由此能够削减部件个数,并能简化制造工序。
[0094]与连接器69连接的信号线部67,在绕线管主体部65基于驱动信号而振动时,以连接器69 (信号线用连接器71)为动作支点地移动。这样,由于将成为动作支点的连接器69 (信号线用连接器71)配置在扬声器框架13上,所以能够使基于绕线管主体部65的振动所造成的信号线部67的动作稳定,并能够抑制信号线部67阻碍绕线管主体部65的振动,而能够防止音质的劣化。并且,通过将信号线部67的长度设定为在绕线管主体部65振动时不会使信号线部67与振动板24接触的恰当的长度,而能够防止因信号线部67的动作而阻碍振动板24的振动。
[0095]如以上所说明地,在本实施方式的音圈扬声器I中,构成为,绕线管21a具有:卷绕有音圈22而形成的绕线管主体部65 ;和从绕线管主体部65延伸且形成有与音圈22导通的信号线的信号线部67,由柔性印制基板一体地形成绕线管主体部65以及信号线67。通过该构成,由薄且弯曲性好的柔性印制基板形成信号线部67,由此,能够抑制信号线部67阻碍绕线管主体部65的振动的情况,而能够防止音质的劣化。
[009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信号线部67在振动板24的背面侧延伸,所以不需要将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配置在振动板24的表面侧,由此能够防止来自音圈扬声器I的声音的质量劣化。
[0097]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信号线部67的动作支点配置在音圈框架13上并将信号线部67与动作支点连接,所以,能够使基于线圈主体部65的振动所造成的信号线部67的动作稳定。
[009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动作支点作为用于连接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的连接器69,所以能够容易地连接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的电路基板侧连接器72。
[009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绕线管主体部65上形成使信号线部67的基部67a两肋切缺而成的切缺部68,使信号线部67从切缺部68弯曲并在振动板24的背面侧延伸。由此,通过在绕线管主体部65上形成切缺部68这一简单的构成,能够使信号线部67在振动板24的背面侧延伸,由此,能够不用大幅增加制造工序地抑制音质劣化。
[0100]〈第二实施方式〉
[0101]接下来,参照图8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102]图8是表不第二实施方式的音圈扬声器100的剖视图。
[0103]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要素标注同样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0104]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信号线部67从振动板24分离,但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信号线部67固定在振动板24上。详细来说,从切缺部68弯曲的信号线部67在从振动板24的基端部25的附近到连接器69的附近的范围内,沿着振动板24固定。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使用粘接材料将信号线部67与振动板24固定,但是信号部67与振动板24的固定方法并不限定于粘接剂。本实施方式的信号线部67也在信号线用连接器71侧,设有考虑了绕线管21a的行程量的挠曲部分(余裕部分),由此,防止因信号线部67阻碍绕线管21a的顺畅的振动。
[0105]这样,通过使信号线部67沿着振动板24的背面固定,如图8中范围A所示,能够使信号线部67的动作部分(挠曲部分)最小化,且信号线部67的重量难以施加在绕线管主体部65上,因此,能够确实地抑制信号线部67阻碍绕线管主体部65的振动的情况,并能够更有效地防止音质的劣化。另外,由于信号线部67形成为薄平板状,所以能够将信号线部67容易地粘接在振动板24上。
[0106]〈第三实施方式〉
[0107]接下来,参照图9以及图10对于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108]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音圈扬声器200的剖视图,图10是将图9的范围X-X放大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0109]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要素标注同样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0110]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绕线管主体部65上形成有切缺部68,但是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绕线管主体部65上没有形成切缺部68。
[0111]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在振动板24上,与各信号线部67对应地,在以中心轴LI为界对称的位置上,形成有用于使信号线部67贯穿的贯穿孔24a。该贯穿孔24a形成在振动板24的基端部25的附近。这样,由于贯穿孔24a形成在振动板24与绕线管21a的连接部分的附近,所以能够将因设置贯穿孔24a而造成的对振动板24的振动的影响抑制在最小限度。
[0112]信号线部67从振动板24的表面侧将贯穿孔24a贯穿并从振动板24的背面侧引出,并在振动板24的背面侧延伸。信号线部67在贯穿孔24a上通过粘接剂等固定机构96而固定在振动板24上,并且通过信号线用连接器71与连接器69连接,而相对于扬声器框架13进行固定。
[0113]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构成为,在振动板24上形成有贯穿孔24a,并使信号线部67从振动板24的表面侧将贯穿孔24a贯穿并在振动板24的背面侧延伸,所以不需要在绕线管主体部65上形成切缺部,由此能够简化制造工序。另外,由于不需要在绕线管主体部65上卷绕加强部件,所以能够提高制造简便性,并且能够减少部件个数。而且,由于在形成切缺部的部分上也能够形成绕线管导电体75,所以绕线管导电体75的设计自由度会提闻。
[0114]〈第四实施方式〉
[0115]接下来,参照图11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116]图11是表不第四实施方式的音圈扬声器300的剖视图。
[0117]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要素标注同样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0118]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信号线部67从振动板24分离,但是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地,信号线部67固定在振动板24上。因此,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如图11中范围A所示,由于能够将信号线部67的动作部(挠曲部分)最小化,所以信号线部67的重量难以施加在绕线管主体部65上,由此,能够确实地抑制信号线部67阻碍绕线管主体部65的振动的情况,并能够更有效地防止音质的劣化。并且,由于信号线部67形成为薄平板状,所以能够将信号线部67容易地粘接在振动板24上。
[0119]〈第五实施方式〉
[0120]接下来,参照图12对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121]图12是表不第五实施方式的音圈扬声器400的剖视图。
[0122]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要素标注同样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0123]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磁路部16设在振动板24的背面侧,但是在第五实施方式中,磁路部416的驱动部416g设在振动板24的表面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了框架凸缘27。
[0124]磁路部416具有磁轭416c,磁轭416c具有:圆盘状的磁轭底部416a ;在该磁轭底部416a的中央部朝向振动板24的前方突出的圆柱状的磁轭凸部416b ;和配置在该磁轭凸部416b的前端的磁轭主体416h。在磁轭主体416h的前表面上固定有环状的磁铁416d,并且,磁轭主体416h以及磁铁416d由在磁轭主体416h的前表面具有底部的有底圆筒状的筒体416e包围。这些磁轭主体416h、磁铁416d以及筒体416e构成磁路部416的驱动部416g,该驱动部416g比振动板24位于前方,并以使中心轴与音圈扬声器400的中心轴LI一致的方式定位,在此基础上,通过螺栓416j而固定在磁轭凸部416b上。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振动板24的前方配置有磁路部16的驱动部416g,而有效利用在振动板24的前方形成的空间。
[0125]在磁轭主体416h的外周与筒体416e的内周之间,配置有绕线管21a和音圈22,该音圈22是在该绕线管21a上卷绕锦丝线(导线)而形成的。绕线管21a位于绕线管主体部65的前端66侧并支承在阻尼器20上,且振动板24比绕线部主体部65的前端66位于轴向中央侧的位置上并支承在绕线管主体部65上。绕线管主体部65的切缺部468设定为信号线部67能够避开阻尼器20与绕线管主体部65之间的连接部分的规定长度。因此,在信号线67从切缺部468向绕线管主体部65的外侧弯曲的状态下,在阻尼器20上支承绕线管主体部65,由此,使信号线67在振动板24的背面侧延伸。这样,即使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不需要将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配置在振动板24的表面侧,因此,能够防止音质的劣化。
[0126]另外,在绕线管主体部65的内面上,至少在形成有切缺部468的范围沿绕线管主体部65的圆周方向卷绕有加强部件95。这样,通过将加强部件95卷绕到绕线管主体部65上,加强了由于形成切缺部468而形状易于变化的绕线管主体部65的前端66侧,所以绕线管主体部65的圆形的形状稳定。因此,由于绕线管21a的振动顺畅地传递到振动板24上,所以能够抑制因形成切缺部68而导致的音质降低。
[0127]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使信号线部67在振动板24与阻尼器20之间延伸,但是只要使其在阻尼器20的背面侧延伸,就不需要形成切缺部468,并不需要加强部件95。
[0128]连接器69以使信号线用连接器71的连接部从扬声器框架13的贯穿孔13a露出的方式设在框架筒部18的外侧。
[0129]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只表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任意地变形以及应用。
[0130]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在绕线管21a上形成有6层音圈22,但是音圈22的层数并不限定于此。即,本发明相对于在绕线管21a上形成有一层或者多层的音圈22的音圈扬声器I而能够广泛地应用。
[0131]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信号线部67在振动板24与阻尼器20之间延伸,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只要信号线67在振动板24的背面侧延伸即可。
[0132]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信号线部67的信号线用连接器71与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的电路基板侧连接器72经由连接器69而连接,但是也可以不设置连接器69,而将信号线用连接器71与电路基板侧连接器72直接连接。在该情况下,信号线用连接器71以及电路基板侧连接器72的至少一方固定在扬声器框架13上,所固定的连接器成为信号线部67的动作支点。
[0133]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设有两个信号线部67,但是可以为一个,另外,也可以为三个以上的多个。在设有多个信号线部67的情况下,如图13所示,期望多个信号线部67配置在相对于绕线管21a的中心轴LI对称的位置上,换言之沿圆筒状的绕线管主体部65的圆周方向以等间隔S配置。由此,来自信号线部67的力大致均等地施加在绕线管主体部65上,难以施加对于绕线管主体部65偏移的荷载,因此绕线管主体部65顺畅地振动,并能防止基于信号线部67所造成的音质的劣化。此外,在信号线部67的个数是奇数的情况下,由于无法将信号线部67设在相对于绕线管21a的中心轴LI对称的位置上,所以只要沿绕线管主体部65的圆周方向以等间隔S配置即可。
[0134]由于信号线部67的个数越多,各信号线部67的宽度变得越小,所以能够更大地确保信号线部67的弯曲性、柔软性。在此基础上,由于绕线管主体部65的成为直线状的部位65a变小,并使卷起的绕线管主体部65接近于正圆,所以能够使绕线管21a的振动在振动板24(图1等)上沿圆周方向大致均等地传递,而能够防止音质的劣化。
[0135]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构成为音圈扬声器与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独立地构成,在音圈扬声器上连接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但是也可以构成为,音圈扬声器包括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32。
[0136]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音圈扬声器I设在车辆上,但并不限定于车载用。
[0137]附图标记说明
[0138]1、100、200、300、400 音圈扬声器
[0139]13扬声器框架(框架)
[0140]21a绕线管
[0141]22 音圈
[0142]24振动板
[0143]24a贯穿孔
[0144]32声音信号处理电路基板(电路基板)
[0145]65绕线管主体部
[0146]66 前端
[0147]67信号线部(延伸部)
[0148]67a 基部
[0149]68、468 切缺部
[0150]69连接器(动作支点)
[0151]71信号线用连接器(动作支点)
[0152]95加强部件
[0153]LI中心轴
[0154]S等间隔
【权利要求】
1.一种音圈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支承在框架上的振动板;和 与所述振动板连接且形成有音圈的绕线管, 所述绕线管具有:卷绕有所述音圈而形成的绕线管主体部;和从所述绕线管主体部延伸且形成有与所述音圈导通的信号线的延伸部,由柔性印制基板一体地形成所述绕线管主体部以及所述延伸部, 使所述延伸部在所述振动板的背面侧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上配置有所述延伸部的动作支点,并将在所述振动板的背面侧延伸的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动作支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圈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作支点是用于对处理声音信号的电路基板进行连接的连接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音圈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振动板与所述绕线管主体部的前端连接,并且使所述延伸部从该前端延伸, 在所述绕线管主体部上形成有将所述延伸部的基部两肋切缺而成的切缺部, 使所述延伸部从所述切缺部弯曲,并在所述振动板的背面侧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音圈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缺部的长度设定为所述延伸部能够将所述振动板的基端部与所述绕线管主体部之间的连接部分避开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音圈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绕线管主体部的至少与所述切缺部对应的部位上设有加强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音圈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振动板与所述绕线管主体部的前端连接,并且在该前端上设置所述延伸部, 在所述振动板上形成有贯穿孔, 使所述延伸部从所述振动板的表面侧贯穿所述贯穿孔而延伸至所述振动板的背面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音圈扬声器,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延伸部沿着所述振动板的背面侧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音圈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延伸部设在相对于所述绕线管的中心轴对称的位置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音圈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延伸部沿所述绕线管的圆周方向等间隔地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音圈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延伸部上附设有屏蔽件。
【文档编号】H04R9/04GK104412617SQ201380034078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6日
【发明者】高田直树 申请人:歌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