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83478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耳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耳机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将耳机与播放器结合的耳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耳机种类很多,但大部分都是单纯的耳机,都是一种纯放音设备本身并不能进行音乐播放,必须通过有线或蓝牙连接到手机、平板、音乐播放器等其他设备上。市场上的音乐播放器都是通过外置的耳机进行放音。也就是说,必须耳机和播放器配合才能使用,离开了手机等主设备,耳机没有任何功能。用户的手机或者平板电量过低无法使用,或者在国内航班飞行期间禁止手机打开的情况下,用户的飞行旅途会因为飞机的噪声而感到烦躁和困扰。同时播放器的价格比较高,且个头相对比较大。因此,如何能够将耳机与播放器结合,同时通过电子装置可以控制耳机,并且实现耳机与电子装置的资源共享已成为一项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耳机装置,包含耳机本体,其中,所述耳机本体上设置有按键单元,所述耳机本体内部包含:

扬声器单元;

控制单元,电性连接于所述按键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接收所述按键单元输出的控制信号;

内部存储单元,存储有多个音频信号;

音频处理单元,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所述内部存储单元及所述扬声器单元,所述音频处理单元接收并根据所述控制单元输出的所述控制信号处理所述多个音频的其中之一后获得第一音频信号,所述音频处理单元输出第一音频信号至所述扬声器单元,所述扬声器单元播放所述第一音频信号。

上述的耳机装置,其中,所述耳机本体上还设置有micro-usb接口,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及所述音频处理单元。

上述的耳机装置,其中,所述步耳机本体还包含电池单元,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及所述音频处理单元。

上述的耳机装置,其中,所述耳机本体还包含数模转换芯片,电性连接于所述音频处理单元及所述扬声器,所述数模转换芯片接收并处理所述音频处理单元输出的第一音频信号后获得第二音频信号,所述数模转换芯片输出所述第二音频信号至所述扬声器单元,所述扬声器单元播放所述第二音频信号。

上述的耳机装置,其中,所述耳机本体还包含电平转换单元,电性连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及所述音频处理单元。

上述的耳机装置,其中,所述耳机本体还包含触控感应单元,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操作所述触控感应单元输出所述控制信号至所述控制单元。

上述的耳机装置,其中,所述耳机本体还包含射频单元,电性连接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含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输出所述控制信号至所述控制单元。

上述的耳机装置,其中,控制单元为蓝牙芯片。

上述的耳机装置,其中,所述触控感应单元为柔性电路板或铜箔。

上述的耳机装置,其中,所述耳机本体还包含晶体振荡器单元,电性连接于所述音频处理单元,晶体振荡器单元输出时钟信号至所述音频处理单元。

本发明针对于现有技术其功效在于:将耳机与播放器结合,并且将音频在播放的同时同步下载到存储单元中,同时本设计结构紧凑,便于携带、实用性强,性价比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耳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耳机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兹有关本发明的详细内容及技术说明,现以一较佳实施例来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被解释为本发明实施的限制。本发明的以下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具备数据处理及执行功能的电子设备。

请参照图1,是本发明耳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耳机装置包含耳机本体,其中,所述耳机本体上设置有按键单元11,所述耳机本体内部包含:扬声器单元12、控制单元13、内部存储单元14及音频处理单元15,控制单元13电性连接于所述按键单元11,按键单元11可包含多个按键,通过操作相应按键以实现耳机装置的相应功能,所述控制单元13接收所述按键单元11输出的控制信号;内部存储单元14存储有多个音频信号;音频处理单元15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13、所述内部存储单元14及所述扬声器单元12,所述音频处理单元15接收并根据所述控制单元13输出的所述控制信号处理所述多个音频的其中之一后,所述音频处理单元15输出处理后的音频至所述扬声器单元12,所述扬声器单元12播放处理后的所述音频。

进一步地,耳机本体上还设置有micro-usb接口16及触控感应单元17,micro-usb接口16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13及所述音频处理单元15,micro-usb接口16以实现耳机装置充电、音频存取、产线测试功能;触控感应单元17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13,用户也可以操作所述触控感应单元17输出所述控制信号至所述控制单元13。

再进一步地,耳机本体还包含电池单元18、数模转换芯片19、电平转换单元20、以及晶体振荡器单元;电池单元18电性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13及所述音频处理单元15;数模转换芯片19电性连接于所述音频处理单元15及所述扬声器12,所述数模转换芯片19接收并再次处理所述音频处理单元15输出的处理后的所述音频,所述数模转换芯片19输出再次处理后的所述音频至所述扬声器单元12,所述扬声器单元12播放再次处理后的所述音频;电平转换单元20电性连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13及所述音频处理单元15,电平转换单元20在所述控制单元13及所述音频处理单元15之间传递信号时进行电平转换,其中电平转换单元包含二个电平转换芯片201、202,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晶体振荡器单元电性连接于所述音频处理单元15及控制单元13,所述晶体振荡器单元输出时钟信号至所述音频处理单元15及控制单元13,晶体振荡器单元包含三个晶体振荡器211、212、213,其中晶体振荡器211输出时钟信号至控制单元13,晶体振荡器212、213输出频率不同的时钟信号至音频处理单元15。

更进一步地,耳机本体还包含射频单元22,射频单元22电性连接于电子设备23,所述电子设备23包含数据处理模块231,所述数据处理模块231输出所述控制信号,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射频单元22接收所述控制信号。

再请参照图2,以下具体以一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耳机装置,本实施例中,以控制单元13为型号是csr8670的蓝牙芯片,音频处理单元15为型号是atj2167的支持硬件解码的专用高清无损播放器的解码芯片,电池单元为锂聚合物电池,内部存储单元为4g或8g的emmc存储器为例,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蓝牙芯片的二个gpio口分别电性连接于解码芯片ota口和poweron口,蓝牙芯片的uart口通过电平转换芯片202电性连接于解码芯片的uart口;蓝牙芯片的i2c口通过电平转换芯片202电性连接于解码芯片的i2c口,蓝牙芯片通过uart接口实现对解码芯片的控制,当用户在播放过程中按下暂停键后,如超过一个小时没有按下播放键,解码芯片会自动进入低功耗睡眠模式,此时如果用户再次启动本地播放,蓝牙芯片会通过i2c口接口发送相关指令实现对解码芯片的唤醒,唤醒后通过uart接口实现对解码芯片的控制;解码芯片的i2s口、i2c口、gpio口分别电性连接于数模转换芯片19的i2s口、i2c口、rst口;数模转换芯片19的hpl口电性连接于蓝牙芯片及解码芯片的hpl口以及扬声器单元12的左喇叭121,数模转换芯片19的hpr口电性连接于蓝牙芯片及解码芯片的hpr口以及扬声器单元12的右喇叭122;电池单元电性连接于蓝牙芯片及解码芯片的battery口;触控感应单元17电性连接于蓝牙芯片的capsense口;按键单元11电性连接于蓝牙芯片的vreg_enable口;晶体振荡器211电性连接于蓝牙芯片的crystal口;micro-usb接口16的vbus端电性连接于蓝牙芯片及解码芯片的vbus口;micro-usb接口16的d-端、d+端通过usb模拟开关24电性连接于蓝牙芯片及解码芯片的d-口、d+口;通过micro-usb接口16的id端控制usb模拟开关24的切换,当插入正常usb线时,此时蓝牙芯片发现u盘存储器,从而实现歌曲的存取操作,当插入id端连到vbus上的产线测试专用线时,模拟开关会打到蓝牙芯片端,此时usb口可以实现上位机与蓝牙芯片的通信。

值得注意的是,当设计者对音频播放的声音质量要求高时,可增加数模转换芯片19,但当设计者对音频播放的声音质量要求不高时,可以忽略数模转换芯片19,直接利用解码芯片实现数模转换芯片19的功能即可。

以下结合图2具体说明本发明耳机装置的工作过程;

耳机装置开机后,首先用户可以通过多个按键的其中之一切换选择是蓝牙芯片播放音频或是解码芯片播放音频;当用户选择蓝牙芯片播放时,蓝牙芯片输出音频至左喇叭121及右喇叭122;当用户选择解码芯片播放音频时,蓝牙芯片输出控制信号至解码芯片,解码芯片处理内部存储单元存储的音频后输出至左喇叭121及右喇叭122播放出,或解码芯片处理内部存储单元存储的音频后输出至数模转换芯片,数模转换芯片再次处理该音频后输出至左喇叭121及右喇叭122播放出。

进一步地耳机装置通过射频单元与电子设备连接后,用户还可通过电子设备对耳机装置的进行参数配置,比如提示语言的种类、音量、音效、选歌、上下一首、歌曲缓存等,即通过数据处理模块输出相关控制信号至蓝牙芯片或解码芯片,蓝牙芯片或解码芯片根据该控制信号执行相应调节。

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与耳机间的配置信息是通过蓝牙的spp协议和ble协议进行传输。

更进一步地,当用户希望将电子设备中的音频传输至耳机装置时,数据处理模块输出该音频,蓝牙芯片可通过射频单元接收该音频后存储至内部存储单元中。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本发明以按上述实施方式揭露,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与数据处理模块还可通过wifi等其他无线方式传输。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