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船上的喇叭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0677阅读:6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船上的喇叭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喇叭,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应用于船上的喇叭。



背景技术:

船上用的喇叭通常用于船只间传递信号,船上用的喇叭使用环境比较恶劣,采用塑料制成的喇叭长时间暴露于光照下易产生老化,采用金属制成的喇叭易受到雨水的侵蚀而生锈,船用喇叭易受到强风的侵袭而受到破坏,雨水进入喇叭内易对喇叭造成损坏;同时在强风和大雨的情况下,喇叭的音量和音效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风雨且强度较高的应用于船上的喇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船上的喇叭,包括喇叭罩和置于喇叭罩内的喇叭本体,所述喇叭本体包括输入口、输出口和传导管,传导管置于输入口和输出口之间,传导管包括上曲板、下曲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相对,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呈弧状,上曲板与下曲板相对,下曲板靠近输入口的一端设有阻流部,阻流部呈弧状,上曲板设有与阻流部相对的加强部,加强部呈弧状,第一侧板与上曲板之间设有第一导音板,第一侧板与下曲板之间设有第二导音板,第二侧板与上曲板之间设有第三导音板,第二侧板与下曲板之间设有第四导音板,第一导音板、第二导音板、第三导音板和第四导音板均呈弧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喇叭罩用于保护喇叭本体,由输入口至输出口,传导管的截面面积逐渐增大。在产品整体使用过程中,喇叭本体上靠近输出口的一端易受到强风产生的压力,压力一部分作用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当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受到压力时,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产生轻微的弯曲并产生较大的反作用力,反作用力抵抗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进一步产生弯曲,从而使得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能抵抗较大的压力。产品整体在恶劣的环境下使用时,尤其是风雨较大的情况下,雨水易由输出口飘入传导管中,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下曲板位于上曲板的下方,通过下曲板靠近输入口的一端向上弯曲并形成弧状的阻流部,由于阻流部向上弯曲使得由输出口飘入传导管的雨水受到阻流部的阻碍,从而雨水不能进一步飘到输入口,从而避免雨水侵入产品整体的内部。通过加强部对上曲板进行加强,上曲板的两端受到压力时,加强部的两端上受到挤压,加强部产生变形并产生反作用力,反作用力抵消了一部分压力,从而使得上曲板抵抗压力的能力增加。放大的声音由输入口进入经传导管再由输入口输出,声音在传导管传播的过程中产生损耗,通过第一导音板、第二导音板、第三导音板和第四导音板均呈弧状,减小声音在传导管中传播时受到的阻碍,从而减小声音的损耗,避免声音在传导管中传导时产生较大的反射,从而减小声音在传导管中的损耗使得声音较为清晰,同时避免由输出口进入的传导管的风在传导管中流动因受到过大的阻力而产生较大的风声并使得声音显得刺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出口上设有第一翻边,喇叭罩上设有第二翻边,第一翻边与第二翻边通过螺钉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钉连接的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能紧密的贴合,保证喇叭罩与喇叭本体之间具有较好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曲板上设有第一加强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加强条对上曲板进行加强,优选第一加强条由输入口延伸至输出口,进一步增加上曲板抵抗压力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曲板上设有第二加强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加强条对下曲板进行加强,优选第二加强条由输入口延伸至输出口,进一步增加下曲板抵抗压力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喇叭本体和喇叭罩均由碳纤维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碳纤维轻质、硬度高且性质稳定,长时间暴露于光照下也不易老化,碳纤维不会生锈,从而增加了产品整体的使用寿命;由碳纤维制成的喇叭罩和喇叭本体强度大,不易产生变形和损坏,从而保证产品整体能稳定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喇叭本体的第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喇叭本体的第二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喇叭本体的第三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喇叭罩;2、喇叭本体;3、输入口;4、传导管;5、输出口;6、上曲板;61、加强部;7、下曲板;71、阻流部;8、第一侧板;9;第二侧板;10、第一导音板;11、第二导音板;12、第三导音板;13、第四导音板;14、第一翻边;15、第二翻边;16、第一加强条;17、第二加强条。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应用于船上的喇叭,包括喇叭罩1和置于喇叭罩1内的喇叭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本体2包括输入口3、输出口5和传道管4,传道管4置于输入口3和输出口5之间,传道管4包括上曲板6、下曲板7、第一侧板8和第二侧板9,第一侧板8与第二侧板9相对,第一侧板8和第二侧板9均呈弧状,上曲板6与下曲板7相对,下曲板7靠近输入口3的一端设有阻流部71,阻流部71呈弧状,上曲板6设有与阻流部71相对的加强部61,加强部61呈弧状,第一侧板与上曲板6之间设有第一导音板10,第一侧板与下曲板7之间设有第二导音板11,第二侧板与上曲板6之间设有第三导音板12,第二侧板与下曲板7之间设有第四导音板13,第一导音板10、第二导音板11、第三导音板12和第四导音板13均呈弧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喇叭罩1用于保护喇叭本体2,由输入口3至输出口5,传导管4的截面面积逐渐增大。在产品整体使用过程中,喇叭本体2上靠近输出口5的一端易受到强风产生的压力,压力一部分作用于第一侧板8和第二侧板9,通过第一侧板8和第二侧板9均呈弧状,当第一侧板8和第二侧板9受到压力时,第一侧板8和第二侧板9产生轻微的弯曲并产生较大的反作用力,反作用力抵抗第一侧板8和第二侧板9进一步产生弯曲,从而使得第一侧板8和第二侧板9能抵抗较大的压力。产品整体在恶劣的环境下使用时,尤其是风雨较大的情况下,雨水易由输出口5飘入传道管4中,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下曲板7位于上曲板6的下方,通过下曲板7靠近输入口3的一端向上弯曲并形成弧状的阻流部71,由于阻流部71向上弯曲使得由输出口5飘入传道管4的雨水受到阻流部71的阻碍,从而雨水不能进一步飘到输入口3,从而避免雨水侵入产品整体的内部。通过加强部61对上曲板6进行加强,上曲板6的两端受到压力时,加强部61的两端上受到挤压,加强部61产生变形并产生反作用力,反作用力抵消了一部分压力,从而使得上曲板6抵抗压力的能力增加。放大的声音由输入口3进入经传道管4再由输入口3输出,声音在传道管4传播的过程中产生损耗,通过第一导音板10、第二导音板11、第三导音板12和第四导音板13均呈弧状,减小声音在传道管4中传播时受到的阻碍,从而减小声音的损耗;同时避免声音在传道管4中传导时产生较大的反射,从而减小声音在传道管4中的损耗使得声音较为清晰,同时避免由输出口5进入的传道管4的风在传道管4中流动因受到过大的阻力而产生较大的风声并使得声音显得刺耳。通过螺钉连接的第一翻边14和第二翻边15能紧密的贴合,保证喇叭罩1与喇叭本体2之间具有较好的密封性;同样也可以在输入口3设置具有螺钉孔的翻边,以便于与外接部件连接;也可以在第一加强条16或第二加强条17上设置螺钉孔,并通过螺钉与外接部件进行连接。通过第一加强条16对上曲板6进行加强,优选第一加强条16由输入口3延伸至输出口5,进一步增加上曲板6抵抗压力的能力。通过第二加强条17对下曲板7进行加强,优选第二加强条17由输入口3延伸至输出口5,进一步增加下曲板7抵抗压力的能力。碳纤维轻质、硬度高且性质稳定,长时间暴露于光照下也不易老化,碳纤维不会生锈,从而增加了产品整体的使用寿命;由碳纤维制成的喇叭罩1和喇叭本体2强度大,不易产生变形和损坏,从而保证产品整体能稳定的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