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单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3711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喇叭单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学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喇叭单体。



背景技术:

喇叭(单体)作为将电能转变为声能的常用电声换能器件,其在声放系统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喇叭在声放系统中是一个最薄弱的器件,而对于声放效果而言,它又是一个最重要的部件。喇叭的种类繁多,音频电能通过电磁,压电或静电效应,使其纸盆或振膜振动并与周围的空气产生共振而发出声音。因此,正是有了喇叭或扬声器的出现,人们才得以听到美妙声音。

现有的喇叭单体,主要包括一个振动系统和一个磁路系统;其中,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和音圈,磁路系统包括导磁轭、磁铁和华司。由于,音圈采用跑道型结构,在音圈设计较狭长时,在自身具有张力或受外力情况下,极易发生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喇叭单体,以解决现有跑道型喇叭单体音圈容易变形的情况,并且更容易实现大阻抗的设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喇叭单体,包括外壳、收容在外壳内的一组振动系统和至少两组磁路系统;其中,振动系统包括一个振膜和粘贴固定在振膜靠近磁路系统一侧的音圈,音圈的个数与磁路系统的组数相等;每组磁路系统均包括导磁轭、依次收容在导磁轭内的磁铁和华司。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每组磁路系统中,磁铁、华司与导磁轭的侧壁之间均形成磁间隙,与该组磁路系统位置对应的音圈悬设在磁间隙内。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导磁轭的中心位置设置为凸起的中空立柱结构,磁铁和华司套设在立柱结构外侧,磁铁和华司与立柱结构的侧壁之间形成磁间隙。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振膜为跑道型结构,包括位于振膜最外围的固定部、依次设置在固定部内侧的弯折结构的折环部和补强部;音圈关于振膜的短轴对称设置在补强部上。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还包括固定振膜的金属环;金属环设置在固定部与外壳之间。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音圈为圆形或者跑道型结构。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音圈之间串联连接或者并联连接。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还包括贴设在外壳上并与磁路系统对应设置的电连接板,与磁路系统位置对应的音圈与对应的电连接板连接导通。

从上面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喇叭单体,设置有一组振动系统和至少两组磁路系统,振动系统中的音圈与磁路系统对应设置,采用多磁路系统驱动,避免了狭长(跑道型)音圈容易引起的变形;此外多音圈(串联)设计时更容易获得较大的阻抗,有效减少底噪,多个音圈合理设计时还可适当增加产品整体的驱动力。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并且随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喇叭单体的剖面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喇叭单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喇叭单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其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外壳1、振膜2、第一音圈31、第二音圈32、第一华司41、第二华司42、第一磁铁51、第二磁铁52、第一导磁轭61、第一立柱结构611、第二导磁轭62、第二立柱结构621、第一电连接板71、第二电连接板72、金属环8。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解决目前单磁路系统驱动喇叭单体存在的驱动力小、振膜受力不均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喇叭单体设置有一组振动系统和至少两组磁路系统,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和固定在振膜一侧的音圈,音圈的个数与磁路系统的设置组数相对应;每组磁路系统均包括一个导磁轭、固定在导磁轭中心位置的磁铁、以及固定在磁铁远离导磁轭一侧的华司。多组磁路系统和多音圈的一一作用,合理设计时能够增大振膜驱动力;另外,多个音圈同时设置,单个圆形音圈相对跑道型音圈不容易变形,避免音圈及振膜发生形变,从而优化喇叭单体的品质可靠性。

为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喇叭单体的结构,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喇叭单体设置有一组振动系统和两组磁路系统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喇叭单体的剖面结构;图2和图3分别从不同角度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喇叭单体的整体结构。

如图1至图3共同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喇叭单体,包括外壳1、收容在外壳1内的一组振动系统和两组磁路系统;其中,振动系统包括振膜2和粘贴固定在振膜2一侧的两个音圈,每个音圈与一组磁路系统对应设置,每组磁路系统均包括对应设置的导磁轭、磁铁和华司。

具体地,振膜2为跑道型结构,包括位于振膜2最外围的固定部、依次设置在固定部内侧的弯折结构的折环部和补强部;第一音圈31和第二音圈32关于振膜2的短轴对称设置在补强部上,两个或多个音圈的设置相对一个跑道型音圈而言,音圈受自身应力或外力作用不易发生变形。

其中,第一组磁路系统包括第一导磁轭61、设置在第一导磁轭61靠近振膜2一侧的第一磁铁51、贴设在第一磁铁51远离第一导磁轭61一侧的第一华司41;第一导磁轭61的侧壁与第一磁铁51和第一华司41之间形成第一磁间隙,第一音圈31悬设在第一磁间隙内。对应地,第二组磁路系统包括第二导磁轭62、设置在第二导磁轭62靠近振膜2一侧的第二磁铁52、贴设在第二磁铁52远离第二导磁轭62一侧的第二华司42;第二导磁轭62的侧壁与第二磁铁52和第二华司42之间形成第二磁间隙,第二音圈32悬设在第二磁间隙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磁轭61和第二导磁轭62的中心位置分别设置为凸起且中空的第一立柱结构611和第二立柱结构621,第一立柱结构611和第二立柱结构621的结构相同,其中心均设置为中空的通孔结构,在将喇叭单体应用至耳机、手机等电子设备中时,能够与电子设备的壳体所形成的腔体导通形成后声腔。同理,第二导磁轭62与第一导磁轭61的结构相同,二者关于喇叭单体的短轴方向或者Y轴方向呈对称分布;其中,图1所示喇叭单体的剖面结构,为沿喇叭单体或者振膜2的长轴或者X轴方向剖开的结构。

换言之,第一导磁轭61(或第二导磁轭62)包括固定第一磁铁51(或第二磁铁52)和第一华司41(或第二华司42)的水平状的固定部,以及位于其中心位置的凸起且中空的第一立柱结构611(或第二立柱结构621),第一磁铁51(或第二磁铁52)和第一华司41(或第二华司42)套设在第一立柱结构611(或第二立柱结构621)的外侧并与固定部固定连接。

另外,第一磁铁51和第一华司41均为套设在第一立柱外侧的环形结构,第一立柱的侧壁与第一磁铁51和第一华司41之间形成第一磁间隙,第一音圈31悬设在该磁间隙内;第二磁铁52和第二华司42均为套设在第二立柱外侧的环形结构,第二立柱的侧壁与第二磁铁52和第二华司42之间形成第二磁间隙,第二音圈32悬设在该磁间隙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音圈(包括第一音圈31和第二音圈32)为圆形或者跑道型结构,其中,圆形结构的音圈相对于跑道型结构的音圈更加牢固,不易变形且更容易绕制。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喇叭单体至少设置有两个音圈,各音圈之间可以相互串联或者并联连接;其中,并联连接的各音圈,当其中一个音圈出现故障时,不会影响其他音圈的正常工作;而串联连接的音圈相比并联情况能够获得更高的阻抗,喇叭单体更易驱动,且底噪小。

为确保振膜固定的牢固程度,本实用新型的喇叭单体还包括固定振膜2的金属环8,金属环8固定在外壳1的上端面与振膜2的固定部之间,该金属环8通常采用铜环。其中,金属环不仅能够确保固定振膜的胶水在各接触面分布均匀,在声音过大时,避免振膜出现失真或者破音;在喇叭单体调节到大音量,振膜的运动幅度变大时,还能够避免音圈脱位或者振膜从外壳边缘脱开等现象,喇叭单体的可靠性高、声学性能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喇叭单体还包括用于连接喇叭单体内外部电路的电连接板,包括第一电连接板71和第二电连接板72,第一音圈31的引线与第一电连接板71导通,第二音圈32的引线与第二电连接板72导通。在将喇叭单体应用至外部终端设备中时,电连接板用于与终端设备导通,通过电连接板实现喇叭单体内外部电路的导通。其中,电连接板可采用FPCB(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柔性印刷电路板)。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喇叭单体,设置有至少两组磁路系统,各磁路系统分别与对应位置的音圈配合作用,当处于磁场中的音圈有音频电流流过时,会受到一个交变推动力产生交变运动,从而带动振膜振动发声,多个小音圈受力时音圈不易变形,音圈串联时较大的阻抗可以有效减小底噪;此外,多磁路系统设置合理设计时还能够加大振膜和音圈的驱动力,喇叭单体的功率也可得到明显提升。

如上参照附图以示例的方式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喇叭单体。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喇叭单体,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基础上做出各种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