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夹持机构和显示装置夹持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12091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夹持机构和显示装置夹持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固定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夹持机构和显示装置夹持支架。



背景技术:

手机在静置进行看电影等操作时,一般均会设置有显示装置夹持支架如手机支架来保证手机的角度合适和手机放置的平稳性。

现在的显示装置夹持支架有很多种,但基本上都是通过夹子作为固定的一端,通过万向伸缩管作为转动的部位,再通过四个侧边的阻挡柱或阻挡片来将手机固定起来,以达到手机的固定目的。

现在的显示装置夹持支架的这种设置方式,通过对手机的两个边或四个边进行限定,通过弹簧给两个边或四个边一个相向的力,使其能够向中间夹紧,进而达到限定手机的移动自由度,夹持住手机的目的。

但是,这样的夹持手机的方式,在手机较大时,会有较大的收缩力使得不仅对手机具有较大的压迫力,容易对手机造成损害,还在打卡显示装置夹持机构时较为费力,需要两只手同时用力操作打开,之后以较快速度将手机放入,使用方式极不方便,再有,其对于手机进行夹持只能是一个方向,在手机的尺寸不同时,其夹持用的侧边宽度不能适应多种尺寸手机,容易出现夹持不住后将手机掉落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夹持机构和显示装置夹持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夹持机构,包括固定部、弹出部、弹出机构和宽度调节结构;

所述弹出部通过所述弹出机构与所述固定部连接;

所述宽度调节结构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

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弹出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夹持端;

所述弹出部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夹持端;

所述宽度调节结构上设置有第三夹持端;

所述宽度调节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端的两端且靠近所述弹出部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弹出机构包括弹出齿条和定位部;

所述弹出齿条固定设置在所述弹出部上;

所述定位部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

所述定位部上设置有定位齿;

所述定位齿与所述弹出齿条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部包括按动端和定位端;

所述定位齿固定设置在所述定位端上;

所述定位端与所述按动端的连接处设置有转动孔。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端上与所述定位齿相对的一侧设置有顶起弹簧,用于给所述定位端一个朝向所述弹出齿条的力。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按钮;

所述按钮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固定部内部,另一端伸出在所述固定部外部;

所述按钮设置在所述固定部内部的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上斜面;

所述按动端与所述按钮接触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上斜面对应的下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按钮设置在所述固定部内部的一端的端部设置有复位弹簧,用于使所述按钮复位。

进一步的,所述按钮设置在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第一夹持端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弹出机构还包括阻尼齿条和阻尼齿轮;

所述阻尼齿条设置在所述弹出部上与所述弹出齿条相对的一侧;

所述阻尼齿轮与所述固定部转动连接,且与所述阻尼齿条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弹出部上设置有导向杆;

所述导向杆上套设有弹出弹簧;

所述弹出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弹出部相抵,另一端与所述固定部相抵。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夹持支架,其包括固定座、连接杆和上述的显示装置夹持机构;

所述固定座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显示装置夹持机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夹持机构和显示装置夹持支架,通过在固定部的两端设置宽度调节结构,当第一夹持端的宽度不够时,将两个宽度调节结构转动后打开,能够起到加宽夹持端的作用,进而提高了显示装置夹持机构的适用范围,提高了显示装置夹持机构的利用率;通过弹出机构的设置,使得显示装置夹持机构在夹持手机时,是利用弹出机构将弹出部弹出后进行固定的,而不是向内收缩,继而减小了显示装置夹持机构对手机的夹持力,保证了手机的性能,同时也便于将显示装置夹持机构打开,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实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夹持机构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夹持机构的仰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夹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夹持机构的弹出部及弹出结构的弹出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夹持机构的弹出部及弹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夹持机构的弹出部及弹出结构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夹持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固定部;2:第一夹持端;3:第三夹持端;4:夹持面;5:弹出部;6:第二夹持端;7:按钮;7-1:上斜面;8:凹槽;9:硅胶块;10:联动轴;11:弹出弹簧;12:弹出齿条;13:定位部;13-1:按动端;13-1-1:下斜面;13-2:定位端;13-3:转动孔;14:转动轴;15:复位弹簧;16:顶起弹簧;17:阻尼齿轮;18:阻尼齿条;19:导向杆;20:显示装置夹持机构;21:连接杆;22: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附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夹持机构,包括固定部1、弹出部5、弹出机构和宽度调节结构;弹出部5通过弹出机构与固定部1连接;宽度调节结构转动设置在固定部1上;固定部1远离弹出部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夹持端2;弹出部5远离固定部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夹持端6;宽度调节结构上设置有第三夹持端3;宽度调节结构设置在第一夹持端2的两端且靠近弹出部5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弹出部5的通过弹出机构从固定部1中弹出,之后再将弹出部5与固定部1固定即可实现对手机的夹持。

这样的设置,在对手机进行夹持时,固定部1上的第一夹持端2或第三夹持端3不动,而弹出部5上的第二夹持端6是被弹出的,其撑开比较省力,不需要使用双手即可将之撑开,将弹出部5弹出一个合适的距离后,将手机放进第一夹持端2与第二夹持端6之间或第三夹持端3与第二夹持端6之间,再将弹出部5进行与固定部1固定在一起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在固定部1上设置有第一夹持端2和第三夹持端3,通过第一夹持端2和第三夹持端3的设置,能够在夹持不同的手机时,使用不同的夹持端与第二夹持端6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夹持端3与固定部1转动连接,能够通过转动第三夹持端3来选择与第二夹持端6配合的夹持端。即在第三夹持端3与固定部1垂直时,第三夹持端3与第二夹持端6配合使用,当第三夹持端3转动后,进而到固定部1的凹槽8内后,固定部1上方没有凸起部分,此时,第一夹持端2与第二夹持端6配合使用。也就是说,通过第三夹持端3的转动,能够实现对不同手机进行选择夹持,提高了显示装置夹持机构的适用范围和利用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夹持端3为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夹持端2的两端,且靠近第二夹持端6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三夹持端3通过联动轴10连接,可以通过转动一个第三夹持端3时带动另一个第三夹持端3转动,使得操作更加的快捷简单。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第三夹持端3,其还可以设置更多的夹持端,如可以是第三夹持端3远离彼此的一端设置第四夹持端,且也与固定部1转动连接,当需要时转动立起,不需要时转动倒下。也就是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夹持端的数量可以有很多种,其可以根据具体的生产情况和客户需求进行不同的生产,其只要具有对手机进行夹持宽度的调节即可。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弹出机构包括弹出齿条12和定位部13;弹出齿条12固定设置在弹出部5上;定位部13转动设置在固定部1上;定位部13上设置有定位齿;定位齿与弹出齿条12啮合。

在本实施例中,弹出部5上设置有导向杆19;导向杆19上套设有弹出弹簧11;弹出弹簧11的一端与弹出部5相抵,另一端与固定部1相抵。通过弹出弹簧11的作用,将弹出机构从固定部1上弹出。

弹出部5通过弹出齿条12和定位部13上的定位齿进行定位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弹出齿条12固定设置在弹出部5上,定位齿转动设置在固定部1上,能够通过定位部13的转动,使得定位齿和弹出齿条12能够实现啮合和分离的效果。

即需要将弹出部5弹出时,将定位齿与弹出齿条12分离,在弹出弹簧11的作用下,能够将弹出部5从固定部1沿导向杆19弹出;当弹出到合适位置时,转动定位部13,使得定位齿与弹出齿条12啮合,进而将弹出齿条12固定,使得弹出齿条12不能移动,进而实现将弹出部5固定的目的,进一步即可实现将手机或其他装置夹在显示装置夹持机构上。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部13包括按动端13-1和定位端13-2;定位齿固定设置在定位端13-2上;定位端13-2与按动端13-1的连接处设置有转动孔13-3。

在固定部1上设置有转动轴14,转动轴14穿过转动孔13-3,实现定位部13在固定部1上的定位。在需要将定位齿与弹出齿条12分离使,按动定位部13的一端的按动端13-1,使得按动部绕转动轴14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定位端13-2向远离弹出齿条12方向移动,进而使得定位齿与弹出齿条12分离,使得弹出部5能够在弹出弹簧11的作用下被弹出。需要将定位齿与齿条分离的话,反向操作定位部13即可。

需要指出的是,定位部13可以设置为本实施例中的结构,但其不仅仅局限于这样的结构,其还可以是其他结构,如还可以是设置为半齿轮结构等,也就是说,其只要能够通过定位齿与齿条的分离和啮合,实现对齿条的定位即可。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弹出结构为齿条结构,但其也不仅仅局限于齿条这一种设置方式,其也可以是其他的设置方式,如还可以是涡轮蜗杆方式等。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定位端13-2上与定位齿相对的一侧设置有顶起弹簧16,用于给定位端13-2一个朝向弹出齿条12的力。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定位端13-2上的定位齿能够始终与齿条啮合,进而能够使得定位齿将弹出部5锁定,在定位端13-2上远离定位齿的一侧设置有顶起弹簧16,顶起弹簧16的一端与固定部1的侧壁相抵,另一端与定位端13-2相抵,能够给定位端13-2一个始终朝向弹出齿条12的力。

在使按动端13-1绕转动轴14转动后,定位齿与弹出齿条12分离,当松开按动端13-1后,在顶起弹簧16的作用下,定位齿能够自动进入到弹出齿条12内与弹出齿条12啮合。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的顶起弹簧16是压簧,但能够始终给定位端13-2一个朝向弹出齿条12的力的结构不仅仅局限于压簧,其还可以是其他的结构,如还可以是拉簧、扭簧等,也可以是弹片等,也就是说,无论设置什么结构,其只要能够始终给定位端13-2一个朝向弹出齿条12的力即可。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固定部1上设置有按钮7;按钮7的一端设置在固定部1内部,另一端伸出在固定部1外部;按钮7设置在固定部1内部的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上斜面7-1;按动端13-1与按钮7接触的位置设置有与上斜面7-1对应的下斜面13-1-1。

为了便于按动定位部13上的按动端13-1,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按钮7。

在本实施例中,按钮7设置在固定部1远离第一夹持端2的一侧,这样的设置能够使得按钮7不会影响到第一夹持端2和第二夹持端6之间的手机。

在本实施例中,按钮7滑动设置在固定部1的按孔内,且设置在孔内的部分的侧壁上设置有上斜面7-1,同时在定位部13的按动端13-1设置有下斜面13-1-1,通过上斜面7-1与下斜面13-1-1的配合,能够在按动按钮7时,使得按钮7向靠近设置有第一夹持端2的夹持面4移动,进而在上斜面7-1和下斜面13-1-1的作用下,按钮7挤压定位部13绕转动轴14进行转动,进而将定位齿与弹出齿条12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在按钮7设置在固定部1内部的一端的端部设置复位弹簧15,能够在弹出部5弹出到合适的位置时,松开按钮7,使得使按钮7复位,进一步使定位部13在顶起弹簧16的作用下复位。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按钮7与定位部13的接触的结构是两个相互挤压的斜面,但其不仅仅局限于这样的结构,其还可以是在按钮7设置在固定部1内部的一端为锥形;按动端13-1与按钮7的锥形侧壁相抵,或按动端13-1设置有与该锥形相配合的锥形或斜面结构,使得按动按钮7时,能够挤压定位部13转动,进而能够将定位齿与弹出齿条12分离。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弹出机构还包括阻尼齿条18和阻尼齿轮17;阻尼齿条18设置在弹出部5上与弹出齿条12相对的一侧;阻尼齿轮17与固定部1转动连接,且与阻尼齿条18啮合。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的阻尼齿条18和阻尼齿轮17的作用,能够控制弹出部5的弹出速度,进而不需要在夹手机时,弹出部5弹出太多而需要用力压回去,简化了夹手机的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阻尼齿轮17上方设置有硅胶块9,通过硅胶块9压住阻尼齿轮17,利用硅胶和阻尼齿轮17的干涉量来调节阻尼齿轮17的阻尼,进而控制弹出部5的弹出速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夹持支架,如图8所示,其包括固定座22、连接杆21和上述的显示装置夹持机构20;固定座22通过连接杆21与显示装置夹持机构2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固定座22将显示装置夹持支架固定在需要固定的位置,如桌子上等,通过连接杆21将显示装置夹持机构20与固定座21连接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21使用蛇形软管,其能够任意的改变方向,使得显示装置夹持机构20上的手机能够任意的调整方向和高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夹持机构和显示装置夹持支架,通过在固定部的两端设置宽度调节结构,当第一夹持端的宽度不够时,将两个宽度调节结构转动后打开,能够起到加宽夹持端的作用,进而提高了显示装置夹持机构的适用范围,提高了显示装置夹持机构的利用率;通过弹出机构的设置,使得显示装置夹持机构在夹持手机时,是利用弹出机构将弹出部弹出后进行固定的,而不是向内收缩,继而减小了显示装置夹持机构对手机的夹持力,保证了手机的性能,同时也便于将显示装置夹持机构打开,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实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