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继线切换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99373发布日期:2019-04-03 04:46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中继线切换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机架运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继线切换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中继线用于连接voip(voiceoverinternetprotocol,网络电话)网关和基站。目前,每种业务会使用多台voip网关上的多条中继线进行外呼。

由于不同业务之间号码特点不相同,所以无法利用其他业务的中继线快速进行业务承接。当其中某一条或几条中继线中断之后,为了保证业务的正常进行,需要重新尽快为该业务分配相同外呼号码的中继线。在临时调整中继线时,需要人工在voip网关设备的配置页面进行一个个设置,由此使中继线的分配耗费时间较长,难以快速找到相同外呼号码的中继线进行业务承接,从而影响业务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某条或某几条中继线中断时,需要人工为业务配置其他中继线,中继线的分配耗费时间长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继线切换的方法。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继线切换的方法,包括:

响应触发的中继线切换请求,获取包含不同中继线之间切换关系的配置文件;

根据所述配置文件指示的切换关系,确定所述中继线切换请求中原中继线对应的目标中继线;

通过与网关设备对接,修改所述网关设备的配置信息,将所述原中继线承载的数据转移到所述目标中继线上进行传输。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继线切换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配置文件获取模块,用于响应触发的中继线切换请求,获取包含不同中继线之间切换关系的配置文件;

切换目标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配置文件指示的切换关系,确定所述中继线切换请求中原中继线对应的目标中继线;

数据转移模块,用于通过与网关设备对接,修改所述网关设备的配置信息,将所述原中继线承载的数据转移到所述目标中继线上进行传输。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上述中继线切换的方法。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可由处理器执行完成上述中继线切换的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包含不同中继线之间切换关系的配置文件,进而可以根据配置文件指示的切换关系,通过与网关设备对接,修改网关设备的配置信息,将原中继线承载的数据转移到目标中继线上进行传输。由此,无需人工在网关设备的配置页面选择切换的目标中继线,加快了中继线故障时切换的速度,保障了业务的正常进行,节省了人工切换的人力成本,提高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降低了运维成本,可以适用于机架运维。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环境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服务器的框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中继线切换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在图3的基础上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中继线切换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中继线切换的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执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是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环境的示意图。该实施环境包括:服务端110和网关设备130。服务端110与网关设备130之间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连接。

服务端110可以是一台服务器,也可以是由多台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

该实施环境还可以包括电话机150、基站170,电话机150通过网关设备130连接基站170,其中,网关设备130与基站之间通过中继线进行连接,服务端110可以根据配置文件的指示,修改网关设备130的配置信息,将一条中继线承载的数据切换到另一中继线进行传输。由此,无需人工在网关设备的配置页面进行一个个设置,节省中继线切换耗费的时间,实现中继线的快速切换。

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结构示意图。该服务器200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s,cpu)222(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和存储器232,一个或一个以上存储应用程序242或数据244的存储介质230(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海量存储设备)。其中,存储器232和存储介质230可以是短暂存储或持久存储。存储在存储介质230的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图示未示出),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服务器200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更进一步地,中央处理器222可以设置为与存储介质230通信,在服务器200上执行存储介质230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服务器2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电源226,一个或一个以上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250,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输出接口258,和/或,一个或一个以上操作系统241,例如windowsservertm,macosxtm,unixtm,linuxtm,freebsdtm等等。下述图3、图4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的由服务器所执行的步骤可以基于该图2所示的服务器结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下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中继线切换的方法的流程图。该中继线切换的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执行主体可以是服务端。例如,该服务端可以是图1所示实施环境中的服务端110。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由服务端110执行,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310中,响应触发的中继线切换请求,获取包含不同中继线之间切换关系的配置文件;

其中,中继线切换请求可以是用户点击指定功能按钮触发的,也可以是接收到网关设备发送的消息触发的,例如网关设备发送某条中继线中断的消息,则触发了中继线切换请求,中继线切换请求可以携带需要进行切换的中继线,即发生故障的中继线,也就是下文中提到的原中继线。

需要说明的是,配置文件可以提前存储在服务端,配置文件包含不同中继线之间的切换关系,用于指示某条中继线故障时,可以切换到哪一条或哪几条中继线。服务端响应触发的中继线切换请求,可以获取提前存储的配置文件。

在步骤330中,根据所述配置文件指示的切换关系,确定所述中继线切换请求中原中继线对应的目标中继线;

需要解释的是,配置文件中指示了某条中继线故障时切换到哪条中继线,所以服务端根据中继线切换请求中指示的原中继线,以及配置文件指示的原中继线对应的切换对象,可以得到原中继线对应的目标中继线。也就是说,原中继线故障时,可以将原中继线承载的业务切换到目标中继线进行传输。

在步骤350中,通过与网关设备对接,修改所述网关设备的配置信息,将所述原中继线承载的数据转移到所述目标中继线上进行传输。

在确定目标中继线之后,服务端可以通过与网关设备的开发接口对接,从而修改网关设备的配置信息,通过网关设备的配置信息被修改,从而原中继线承载的数据被转移到目标中继线上进行传输。

本发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包含不同中继线之间切换关系的配置文件,进而可以根据配置文件指示的切换关系,通过与网关设备对接,修改网关设备的配置信息,将原中继线承载的数据转移到目标中继线上进行传输。由此,无需人工在网关设备的配置页面选择切换的目标中继线,加快了中继线故障时切换的速度,保障了业务的正常进行,节省了人工切换的人力成本,提高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降低了运维成本,可以适用于机架运维。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上述步骤310之前,如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中继线切换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301中,响应触发的中继线配置请求,将所有中继线按照功能标签进行分类,得到多个中继集合;

其中,功能标签可以是外呼号码、外呼规则等。服务端可以响应用户触发的中继线配置请求,将所有中继线按照功能标签进行分类,即相同功能标签的中继线划分至同一类,从而得到若干类中继线,每一类中继线可以看成一个中继集合,一个中继集合中包括相同功能标签的多条中继线。

在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步骤301具体包括:响应触发的中继线配置请求,将相同外呼号码的中继线划分至同一中继集合,得到多个中继集合。

举例来说,催款业务的外呼号码是9511,而新业务推广的外呼号码是9512,如果外呼号码是9512的中继线故障,则无法随意切换到外呼号码是9511的中继线进行新业务推广,避免造成用户的混乱。由此,将相同外呼号码的中继线划分至同一中继集合,例如将外呼号码都是9512的中继线划分到同一中继集合。,将外呼号码都是9511的中继线划分到另一中继集合,以此类推,可以得到多个中继集合。

在步骤302中,根据获得的多个所述中继集合,生成每个所述中继集合中多条中继线之间切换关系的配置文件。

由于一个中继集合中具有相同功能标签的中继线,例如相同外呼号码的中继线,由此中继集合中某条中继线故障时可以切换到使用该中继集合中的另外的中继线,由此,可以生成用于指示每个中继集合中多条中继线之间切换关系的配置文件。

在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步骤302具体包括:根据所述配置文件指示的每个中继集合中多条中继线之间的切换关系,从所述原中继线所在中继集合中进行中继线的筛选,获得所述原中继线对应的目标中继线。

其中,所述中继集合中的多条中继线分别连接对应于不同运营商的基站,所述从所述原中继线所在中继集合中进行中继线的筛选,获得所述原中继线对应的目标中继线,包括:

根据所述原中继线对应的运营商,从所述原中继线所在中继集合中筛选出对应不同运营商的中继线,得到所述原中继线对应的目标中继线。

例如,中继集合包括15条对应移动的中继线,分别编号为1-15以及15条对应联通的中继线,分别编号16-30。由此可以生成中继集合中多条中继线之间切换关系的配置文件。配置文件指示编号1切换到编号16。编号2切换到17,以此类推。从而每条中继线均存在配置好的切换对象,在编号1对应中继线故障时,可以马上切换到编号17对应的中继线进行呼叫。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上述步骤310之前,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网关设备反馈的每条中继线所能承载的通话链路数量,在所述通话链路数量少于阈值时发起中继线切换请求,所述中继线切换请求携带通话链路数量少于阈值的所述原中继线。

需要说明的是,网关设备可以向服务端反馈每条中继线当前所能承载的通话链路数量,服务端根据网关设备反馈的每条中继线的通话链路数量,可以与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如果某条中继线所能承载的通话链路数量少于阈值,可以认为该中继线存在故障,由此发起中继线切换请求,该请求中携带通话链路数量少于阈值的中继线,也就是原中继线。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步骤350具体包括:

通过与多个网关设备对接进行所述网关设备配置信息的修改,使原网关设备故障时从原网关设备切换到使用备用网关设备以及将原中继线承载的数据切换到目标中继线。

具体的,服务端可以与多个网关设备对接,通过运行网关管控程序对网关设备的配置信息进行修改,在某个网关设备(即原网关设备)故障时,及时切换到使用备用网关设备,在某条中继线(即原中继线)故障时,及时将传输的数据切换到目标中继线,也可以认为是备用中继线进行传输。

本发明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无需人工寻找相同外呼号码的中继线进行切换,降低了运维成本,提高了中继线切换的效率,提高了业务稳定性,优化了数据传输。

下述为本发明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上述服务端110执行的中继线切换的方法实施例。对于本发明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发明中继线切换的方法实施例。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中继线切换的装置的框图,该中继线切换的装置可以用于图1所示实施环境的服务端110中,执行图3、图4任一所示的中继线切换的方法的全部或者部分步骤。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但不限于:配置文件获取模块510、切换目标确定模块530以及数据转移模块550。

配置文件获取模块510,用于响应触发的中继线切换请求,获取包含不同中继线之间切换关系的配置文件;

切换目标确定模块530,用于根据所述配置文件指示的切换关系,确定所述中继线切换请求中原中继线对应的目标中继线;

数据转移模块550,用于通过与网关设备对接,修改所述网关设备的配置信息,将所述原中继线承载的数据转移到所述目标中继线上进行传输。

上述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中继线切换的方法中对应步骤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配置文件获取模块510比如可以是图2中的某一个物理结构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

切换目标确定模块530以及数据转移模块550也可以是功能模块,用于执行上述中继线切换的方法中的对应步骤。可以理解,这些模块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二者结合来实现。当以硬件方式实现时,这些模块可以实施为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例如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当以软件方式实现时,这些模块可以实施为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执行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例如图2的中央处理器222所执行的存储在存储器232中的程序。

可选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用于图1所示实施环境的服务端110中,执行图3、图4任一所示的中继线切换的方法的全部或者部分步骤。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中继线切换的方法。

该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中继线切换的方法的实施例中执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包括指令的临时性和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可由服务器200的中央处理器222执行以完成上述中继线切换的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执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