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3789发布日期:2018-08-29 01:15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现如今很多的电子设备,例如移动通信终端(如手机)、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掌上电脑)、移动电脑、平板电脑等设备,为了实现显示屏的高屏占比,将实现自拍或可视通话功能的前置摄像头从TP面板(Touch Panel,触控面板)上调整为从电子设备的侧面弹出的方式以使用,在无需使用前置摄像头时,可以将前置摄像头收回入电子设备内。然而弹出类前置摄像头的控制方式成为一个难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一种满足功能组件控制的移动终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终端主体、功能组件以及驱动装置,所述终端主体包括中框壳体、以及位于所述中框壳体内的处理器和位置检测模块;所述驱动装置配合于所述功能组件,以控制所述功能组件凸伸出所述中框壳体或者收容于所述中框壳体内;其中,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根据所述位置检测模块的反馈信息,确认所述功能组件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位置检测模块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功能组件处于凸伸出所述中框壳体的状态的第一检测模块、以及用于检测所述功能组件处于收容于所述中框壳体内的状态的第二检测模块。

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件、与所述驱动件配合的传动机构、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功能组件与所述传动组件的连接件,所述驱动件通过所述传动机构的配合以控制所述连接件移动;其中,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和所述第二检测模块通过检测所述连接件的移动位置,确定所述功能组件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基座、连接于所述基座上的丝杠、以及连接于所述驱动件和所述丝杠的传动组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功能组件,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装配于所述丝杠上,所述连接件可被所述丝杠驱动地沿所述丝杠的轴向移动,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和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分设于所述基座的两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和所述第二检测模块为距离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声波传感器中的一种。

可选地,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与所述丝杠平行设置的导轨,所述连接件还包括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的连接部。

可选地,所述功能组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和所述第二检测模块配合的感应模块;其中,当所述处理器接收到所述第一检测模块与所述感应装置的感应信号,判断所述功能组件处于凸伸出所述中框壳体的状态;当所述处理器接收到所述第二检测模块与所述感应装置的感应信号,判断所述功能组件处于收容于所述中框壳体内的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和所述第二检测模块为设置于所述功能组件旁侧的电子指南针,所述感应装置为磁铁;其中,所述处理器根据检测到的磁力强弱,判断所述功能组件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功能组件包括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包括模组本体、设置于所述模组本体上的至少一个摄像头、以及从所述模组本体延伸出的柔性电路板;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于所述终端主体内的控制电路板,以使所述摄像头通信连接于所述处理器。

可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从所述终端主体的正面装配于所述终端主体上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全面屏。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的移动终端将功能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终端主体内,当不需要用到功能组件时,功能组件完全收容于终端主体内,可以将功能组件隐藏在终端主体内。本公开设计了与功能组件配合的位置检测模块,对功能组件的伸出运动实现闭环控制,使得控制方案更加简化,可以应对更为复杂的使用情景。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中功能组件隐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中功能组件凸伸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中终端主体内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终端中终端主体内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公开,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包括:终端主体1、功能组件20以及驱动装置30。该驱动装置30配合于功能组件20,以控制功能组件20凸伸出终端主体1或者收容于终端主体1内。

也就是说,本公开的功能组件20可以被控制地在终端主体1内移动,在无需使用该功能组件20时,通过驱动装置30控制功能组件20收容在终端主体1内,此时该功能组件20隐藏于终端主体1内。当需要使用该功能组件20时,通过驱动装置30控制功能组件20凸伸出终端主体1,以供用户使用功能组件20。本公开的功能组件20为前置摄像模组,将传统设置于显示屏正面的摄像头改成可被控制地从终端主体1的侧面移入移出,可以满足高屏占比的需求,从而可以进一步实现全面屏的设计。

该终端主体1包括中框壳体11、以及位于中框壳体11内的处理器和位置检测模块,其中,处理器被设置为:根据位置检测模块的反馈信息,确认功能组件20的位置。本实施例中,该位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功能组件20,具体地获取功能组件20的不同位置信息,该位置信息至少包括功能组件20凸伸出中框壳体11或者收容于中框壳体11内的位置信息;而后将该位置信息(即反馈信息)发送给处理器,从而可以确认该功能组件20所处的位置信息。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所述的凸伸出中框壳体11或终端主体1,为功能组件20最大程度的凸伸出,以供用户使用。

本公开的功能组件20包括摄像模组,摄像模组包括模组本体22、设置于模组本体22上的至少一个摄像头21、以及从模组本体22延伸出的柔性电路板23。本实施例中,模组本体22上设有两个摄像头21,以增强拍摄效果。另外,该模组本体22上还可以设有传感器和/或感光元件等。该柔性电路板23电性连接于中框壳体11内的控制电路板13,以使摄像头21通信连接于控制电路板13。其中,该柔性电路板23具有一定的活动长度,以满足功能组件20的移动。

在又一实施例中,该功能组件20还可以包括卡托机构,该卡托机构用于装配SIM卡(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用户身份识别卡)或者存储卡等,通过本公开的驱动装置30与该卡托机构的卡托配合,从而可以智能地控制卡托从终端主体的侧面弹出或者自动收回。其中,该驱动装置30的具体结构特征如上述各个实施例所示,在此就不再赘述。

其中,本公开说明书及图示中功能组件20以摄像模组为例作具体的介绍,该通过将摄像模组从而终端主体1的侧面弹出,且在非工作状态时隐藏在终端主体1内,不会影响到移动终端100的外观,完全避让并且不占用显示模组中显示屏的空间,从而实现全面屏的显示效果。

中框壳体11可以包括边框以及底壳,该底壳可以与边框一体成型制成,也可以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装配于边框。该收容槽12的入口即设置在边框上,功能组件20可以从边框内移出或者在收回后与边框齐平。该终端主体1内设有控制电路板13,功能组件20和驱动装置30分别通信连接于控制电路板13,该控制电路板13上设有处理器(未图示)以及多个功能器件等。其中,处理器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控制驱动件31的转动,从而通过驱动装置30控制功能组件20的移动,即驱使功能组件20凸伸出终端主体1或者收容于终端主体1内。该控制信号可以为用户触控手机上的拍照或视频功能模块或者关联APP的触控信号。

具体地,该位置检测模块包括用于检测功能组件20处于凸伸出中框壳体11的状态的第一检测模块41、以及用于检测功能组件20处于收容于中框壳体11内的状态的第二检测模块42。本公开中通过第一检测模块41和第二检测模块42的配合分别检测功能组件20的不同位置,从而可以确认功能组件20的使用状态。

进一步地,本公开的驱动装置30包括驱动件31、与驱动件31配合的传动机构32、以及分别连接于功能组件20与传动组件323的连接件33。其中,该驱动件31通过传动机构32的配合,控制连接件33移动,从而控制功能组件20凸伸出中框壳体或者收容于中框壳体内,即控制功能组件20凸伸出中框壳体11或者收容于所述中框壳体11内。

其中,本公开的驱动件31为步进电机。由于功能组件20起步运动需要克服的阻力比平缓运动时候的阻力要大,故优化控制方式,该驱动件31采取分段式控制。在一实例中,该步进电机以800pps的驱动频率启动,获得约390gf的推出力,可以应对大多数情况下的起步阻力,驱动马达运动60步;之后切换为1600pps的频率驱动作为过渡,驱动马达运动160步;最后以2400pps的频率平稳运动,驱动马达运动2400步,综合下来,运动时间为1.175s,如此可以满足功能组件20的精准控制,而且可以使功能组件20快速凸伸出或者收回。

本公开的传动机构32包括基座324、连接于基座324上的丝杠321、以及连接于驱动件31和丝杠321的传动组件323。其中,该连接件33的一端连接于功能组件20,连接件33的另一端装配于丝杠321上,连接件33可被丝杠321驱动地沿丝杠321的轴向移动。具体地,驱动件31通过传动组件323带动丝杠321转动,而后通过丝杠321的转动以使连接件33在丝杠321的轴向上移动,从而控制功能组件20凸伸出中框壳体11或者收容于所述中框壳体11内。在一实施例中,传动组件323为齿轮组合或者传动带与传动轮的组合。本实施例中,在驱动件31与丝杠321之间选用齿轮组合。为了保护齿轮组合,驱动件31与丝杠321之间还设有齿轮箱,通过多个齿轮间的配合以将驱动件31的驱动力传递给丝杠321,从而使丝杠321转动。

进一步地,该传动机构32还包括与丝杠321平行设置的导轨322,连接件33还包括与导轨322滑动连接的连接部(未图示),该连接部套设于或者部分套设于该导轨322上,且可以沿该导轨322滑行。其中,该基座324呈U型结构,该丝杠321可以转动连接于基座324的两个相对侧壁上,导轨322固定在该两个相对侧壁上。本实施例中,通过丝杠321与连接件33配合以使丝杠321为连接件33提供运行动力,并通过第二连接部与导轨322的滑行,可以增加连接件33与传动机构32连接的稳定性,而且增加了连接件33滑行的稳定性。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检测模块41和第二检测模块42通过检测连接件33的移动位置,确定功能组件20的位置。其中,该第一检测模块41和第二检测模块42分设于基座324的两端。具体地,当连接件33移动到第一检测模块41所在的检测位置时,此时连接件33挡在第一检测模块41的检测路径上,该第一检测模块41可以检测到该连接件33,从而可以确定功能组件20所在的位置,并将该信号发送给处理器;当连接件33移动到第二检测模块42所在的检测位置时,此时连接件33挡在第二检测模块42的检测路径上,该第二检测模块42可以检测到该连接件33,从而可以确定功能组件20所在的位置,并将该信号发送给处理器。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检测模块41和第二检测模块42为距离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声波传感器等中的一种。

当然,该第一检测模块41和第二检测模块42并不限于安装在基座324的两端且不限于检测连接件33,该第一检测模块41和第二检测模块42还可以安装在功能组件20运动路径上的任意位置上,以及与功能组件20上的任一结构件配合检测。

以下以第一检测模块41和第二检测模块42选用红外传感器为例进行描述,当连接件33运动遮挡住第一检测模块41或第二检测模块42时,会产生一个光遮断信号,发送给处理器,继而处理器采取相应动作。具体地,当起点位置的第二检测模块42处于遮挡状态,终点位置的第一检测模块41处于开放状态时,功能组件20处于收回状态,即功能组件20收容于中框壳体内,这个时候用户若需要使用前摄功能时,处理器会驱动步进马达执行伸出动作。当起点位置的第二检测模块42处于开放状态,终点位置的第一检测模块41处于遮挡状态时,功能组件20处于凸伸出使用中的状态,这个时候如果软件识别到用户使用完毕前摄功能或者用户主动收回功能组件20,处理器会驱动步进电机反转,执行收回动作。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又一实施例中,该功能组件20上设有与第一检测模块41和第二检测模块42配合的感应模块24。其中,当处理器接收到第一检测模块41与感应模组24的感应信号,判断功能组件20处于凸伸出所述中框壳体11的状态;当处理器接收到第二检测模块42与感应装置的感应信号,判断功能组件20处于收容于中框壳体11内的状态。可选地,第一检测模块41和第二检测模块42为设置于功能组件20旁侧的电子指南针,该感应装置为磁铁;其中,处理器根据检测到的磁力强弱,判断功能组件20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磁铁固定在功能组件20上,然后在控制电路板13上连接两个电子指南针,该两个电子指南针可以通过表面贴装技术电性连接于控制电路板13,而后检测磁铁的磁力曲线,根据检测到的磁力强弱,取峰值作为检测点,用来输出电信号给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执行相应的操作。

进一步地,本公开的处理器还被设置为:在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反馈信息,判断传动机构32处于卡死状态。通常情况下该功能组件20处于凸伸出中框壳体11的状态或者收容于中框壳体11内的状态,两者状态切换过程也有额定的运动时间。本实施例中,通过处理器对功能组件20状态切换的时间监测,从而保证功能组件20的运行稳定性,当出现卡死问题时,处理器还可以通过控制报警装置进行报警,以提醒用户及时维修。

该移动终端100还包括从终端主体1的正面装配于终端主体1上的显示模组10,该显示模组10通常包括背光模组、显示面板以及触控面板。优选地,该显示模组10包括全面屏,即该显示模组10设置为全面屏。本实施例中将设置于显示屏正面的摄像头21、传感器(多种类型的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红外传感器、光线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等)、以及感光元件等功能模块不再设置在显示模组10上,以使显示模组10可以将显示屏做到屏占比高或者为全面屏。其中,传感器和感光元件等功能模块可以设置在终端主体1的边框上。

其中,该终端主体1的顶端设有与功能组件20相适配的收容槽12,功能组件20可移动地收容于收容槽12内,该收容槽12的位置可以对应在终端主体1的顶端的任意位置。当然,该收容槽12并不限于设置在终端主体1的顶端,也可以设置于终端主体1的其他一侧,即该功能组件20可以还可以从中框壳体11的两侧面移出或者从中框壳体11的底端移出。本公开根据用户使用习惯,优选地从终端主体1的顶端移出。

本实施例中,当功能组件20收容于收容槽12内时,功能组件20的上表面与终端主体1的顶端面齐平,如此在功能组件20收容于收容槽12内时,功能组件20的上表面构成了终端主体1的一部分,从而不会影响移动终端100的外观。

本公开中的移动终端1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为:PDA)等电子设备,本公开中移动终端100以手机为例具体说明。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该终端主体1的顶端即为用户使用习惯上握持手机时手机的上端部。

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0还包括闪光灯(未图示),该闪光灯设置于模组本体22上。当移动终端100需要用到前置拍摄功能时,闪光灯可以对摄像头21进行灯光辅助,进而提高自拍或可视通话的体验。

本公开的移动终端将功能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终端主体内,通过为摄像模组的功能组件从终端主体凸伸出,可使摄像头移动至终端主体的正面,以弥补前置摄相头的缺失。当不需要用到前置拍摄功能(如自拍或可视通话)时,功能组件完全收容于终端主体内,可以将摄像头隐藏在终端主体内。本公开设计了与功能组件配合的位置检测模块,对功能组件的伸出运动实现闭环控制,使得控制方案更加简化,可以应对更为复杂的使用情景。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