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7756发布日期:2019-03-19 21:04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于在移动终端设备上观看视频、游戏等,这就对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屏幕的大小要求越来越大,随之产生了无边框或全屏手机,从而可以对显示屏进行最大限度的扩大,但是现有的移动终端附件,如摄像头等多需要露出移动终端壳体的表面,这样就占用移动终端壳体表面的位置,限制了移动终端壳体表面的屏幕的扩大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的附件需要占用移动终端壳体表面的位置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移动终端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开口、驱动模组及附件安装座;

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移动终端壳体的表面,与所述移动终端壳体的内部连通;

所述驱动模组,位于所述移动终端壳体的内部,驱动所述附件安装座相对所述开口移动;

所述附件安装座,位于所述移动终端壳体的内部,用于安装所述移动终端的附件。

上述方案中,所述开口向所述移动终端壳体的内部凹陷,形成凹槽。

上述方案中,所述凹槽的形状为以下之一:矩形、圆柱形或锥形。

上述方案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一抵持部,位于所述移动终端壳体的表面并向所述开口的中心延伸,用于阻止所述附件安装座脱离所述移动终端壳体。

上述方案中,所述附件安装座包括:靠近所述开口的第一端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端设置有第二抵持部,所述第二抵持部沿所述第二端向外延伸并形成凸起,所述第二抵持部用于与所述第一抵持部相互作用,阻止附件安装座脱离所述移动终端壳体。

上述方案中,所述驱动模组包括:旋转电机和/或直线电机。

上述方案中,所述驱动模组包括:

弹性件,位于所述移动终端壳体的内部或所述附件安装座的表面,用于带动所述附件安装座相对所述开口移动;

卡扣件,位于所述附件安装座的外侧,限制所述附件安装座移出所述移动终端壳体的内部。

上述方案中,所述卡扣件包括: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及第一固定件;

所述第一安装孔位于所述移动终端壳体的表面;

所述第二安装孔位于所述附件安装座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在的移动终端壳体的表面相对的一侧;

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相对,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安装孔且凸出于所述移动终端壳体的表面,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安装孔,且在所述附件安装座收容于所述移动终端壳体的内部时凸出于所述附件安装座的内部。

上述方案中,所述卡扣件包括第三安装孔、U型槽及第二固定件;

所述第三安装孔位于所述附件安装座的一侧;

所述U型槽位于所述第三安装孔对应的一侧;

所述第二固定件安装于所述U型槽内,所述第二固定件靠近所述附件安装座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三安装孔,且在所述附件安装座收容于所述移动终端壳体的内部时凸出于所述附件安装座的内部。

上述方案中,所述移动终端的附件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摄像头、音量键、开机键、听筒。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移动终端壳体,还包括:开口、驱动模组和附件安装座;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表面,与所述移动终端的壳体的内部连通;所述驱动模组位于所述移动终端壳体的内部,驱动所述附件安装座相对所述开口移动,而所述附件安装座位于所述移动终端内部,用于安装所述移动终端的附件。由此,移动终端的附件可以随着附件安装座在驱动模组的驱动下,沿着所述开口移动,也就是,在需要使用该移动终端的附件时,它可以在驱动模组的驱动下,随附件安装座沿着开口移出至所述移动终端壳体外,以供用户使用;在不需要使用该移动终端的附件时,它又可以随附件安装座沿着开口移入至所述移动终端壳体的内部,进行隐藏;这样,移动终端的附件不需要占用移动终端壳体表面的位置,也不会限制移动终端壳体表面的显示屏的扩大。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附件弹出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附件弹出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可选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附件弹出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凹槽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凹槽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提供的附件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可选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b为图7a中第二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a为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附件弹出前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a所示,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移动终端壳体1,还包括:开口2、驱动模组(图未示)及附件安装座3;

所述开口2,位于所述移动终端壳体1的表面,与所述移动终端壳体1的内部连通;

所述驱动模组,位于所述移动终端壳体的内部,驱动所述附件安装座3相对所述开口2移动;

所述附件安装座3,位于所述移动终端壳体2的内部,用于安装所述移动终端的附件。

这里,所述移动终端壳体1的表面通常有六个面,所述移动终端壳体1的内部可以理解为一个收容空间,所述开口2位于其中任何一个面的表面均可,所述开口2与所述移动终端壳体1组成一个具有开口的收容空间,这样,可以通过开口2将物件放入或移出该收容空间中。

具体地,所述附件安装座3收容于所述移动终端壳体2的内部,只有当需要使用该附件时才使用驱动模组,驱动所述附件安装座3沿所述开口2完全移出所述移动终端壳体1的表面。请参阅图1b,图1b为为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附件弹出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b所示,所述附件安装座3完全在所述移动终端壳体1的表面之上。如此,能将移动终端的附件灵活的从移动终端壳体1的内部与外部之间位置进行切换,不占用移动终端壳体1 的表面的位置,有利于扩大移动终端的显示屏等。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附件安装座3也可以不完全移出所述移动终端壳体1的表面,只要不影响所述移动终端的附件使用的移出距离即可。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可选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附件弹出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开口2向所述移动终端壳体 1的内部凹陷,形成凹槽10。具体地,所述凹槽的形状可以为矩形、也可以为圆柱形,甚至锥形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凹槽10可以是移动终端壳体的内壁延展而形成的,例如,一个手机的前壳(显示屏所在一侧)可以是凹槽10的前壁,后壳可以是凹槽10的后壁,在前壁和后壁之间通过其内壁延展形成一个除开口2的半封闭空间;所述凹槽10还可以是移动终端壳体的内部电路板、或芯片等的剩余空间所形成的,只要所述附件安装座3可以收容于所述凹槽10即可。可以理解的是,凹槽10的容纳空间应当大于所述附件安装座3的体积,以便所述附件安装座3能收容于所述凹槽10内;且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凹槽10的形状可以是适应所述附件安装座3的形状,而所述附件安装座3的形状又可以是适应于所述移动终端的附件的形状。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所述附件安装座3的形状与所述移动终端的附件及附件的使用需求相关,例如,如果是摄像的附件安装座,镜头所在一面应当为透明面板或不被遮挡的一面;例如,如果是按键的安装座,则可以是包覆所述按键的电路板的封闭板。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一抵持部,位于所述移动终端壳体1 的表面并向所述开口2的中心延伸,用于阻止所述附件安装座3脱离所述移动终端壳体1。

可以理解的是,例如,所述附件安装座3在收容于所述移动终端壳体1的内部的情况下,所述附件安装座3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只要这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开口2的直径即可由所述移动终端壳体2的本身阻止所述附件安装座3 脱离所述移动终端壳体。也就是说所述移动终端壳体1靠近所述开口2的一部分可以理解为是第一抵持部101。

具体地,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凹槽结构示意图,如图3 所示,所述凹槽10包括开口2和第一抵持部101,这里,第一抵持部101位于开口的相对两侧,可以阻止所述附件安装座3从凹槽10移出开口2时脱离所述移动终端壳体1。

具体地,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凹槽结构示意图,如图 4所示,所述凹槽10包括开口2和第一抵持部10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 10为不规则的形状,例如凹槽10的横截面为工字型,所述第一抵持部101,位于所述移动终端壳体1的表面且在所述工字型的凹槽10相对的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角上。当四个角均设置有第一抵持部101时,所述开口2在所述移动终端壳体1的表面可以呈现为一字型,从而可以阻止所述附件安装座3从凹槽移出开口2时脱离所述移动终端壳体1。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提供的附件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附件安装座3包括:靠近所述开口的第一端31与所述第一端31相对的第二端32;所述第二端32设置有第二抵持部320,所述第二抵持部320沿所述第二端32向外延伸并形成凸起,所述第二抵持部 320用于与所述第一抵持部101相互作用,阻止附件安装座3脱离所述移动终端壳体1。

这里,所述第二抵持部320的形状应当理解为,是与所述第一抵持部101 可以相互作用的形状,通常是凸块状,这些凸块可以使得附件安装座3的第二端32的直径大于开口的直径,从而达到阻止附件安装座脱离所述移动终端壳体 1的目的。具体地,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抵持部320为四个角向外延展而形成的凸起,该第二抵持部320与图4中凹槽10的或开口2的四周的第一抵持部 101相互作用,以阻止附件安装座完全脱离所述移动终端壳体1。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模组可以是电机,可选的,可以是旋转电机,请再次参阅图1a、1b及图3,所述旋转电机安装在所述移动终端壳体1的内部,例如是一种齿轮齿条的结构,齿轮安装在所述移动终端壳体1的内部,齿条安装在所述附件安装座3的表面,通过齿轮齿条的配合,带动所述附件安装座3相对所述开口2移动。这里,所述旋转电机与所述移动终端的处理器电性连接,在接收到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控制指令时,控制旋转电机的齿轮旋转从而驱动所述附件安装座3相对所述开口向上或向下移动。可选的,所述驱动模组还可以是直线电机。需要补充的是,如果附件安装座3存在若干个,所述驱动模组可以同时是旋转电机和直线电机。

进一步地,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再次参阅图4、图5,所述驱动模组包括:弹性件401,位于所述移动终端壳体1的内部,可以是,靠紧所述附件安装座的一侧,只要该弹性件401可以对所述附件安装座3产生推力或拉力即可。具体地,所述弹性件401可以位于所述凹槽10的内壁上,该弹性件401 一端固定在所述凹槽10的内壁,另一端固定或靠紧所述附件安装座的一侧,所述弹性件401在伸缩的过程中,可以带动所述附件安装座相对所述开口2移动,以弹性件401为弹簧为例,弹簧在压缩状态时,所述附件安装座3收容于所述凹槽10中;这时,如果没有一个相对积压的力作用在所述附件安装座3的话,弹簧会对所述附件安装座3产生一个向外的推力,以使所述附件安装座沿凹槽 10的内壁向外移动。相应的,所述驱动模组还包括:卡扣件,位于所述附件安装座3的外侧,可以是所述附件安装座3外壁的一处或多处向外形成的凸起,与所述凹槽10中与凸起向对的一侧开的槽,形成的卡扣件,附件安装座3为一种可弹性材料制成,在该凸起收容于所述凹槽10时产生一定的形变压缩,当该凸起移动到槽口时,凸出槽口外,将所述附件安装座3固定在所述凹槽10内,只要能限制所述附件安装座3移出所述移动终端壳体1的内部,即将所述附件安装座3固定在所述移动终端壳体1的内部,不凸出于所述移动终端壳体1的表面均可理解为所述卡扣件。

需要补充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401还可以是扭簧,扭簧可以位于所述附件安装座3的侧面,与所述移动终端壳体1或凹槽10的侧壁相互作用,用于带动所述附件安装座相对所述开口2移动。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弹性件401还可以是弹性材质制成的弹性物件,例如可以是弹性泡棉等。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卡扣件可以是包括由一固定件与若干安装孔或固定槽配合作用而进行的。具体地,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卡扣件包括:第一安装孔41、第二安装孔42及第一固定件402;所述第一安装孔41 位于所述移动终端壳体1的表面;所述第二安装孔42位于所述附件安装座3 与所述第一安装孔41所在的移动终端壳体1的表面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孔41与所述第二安装孔42相对,所述第一固定件402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安装孔41凸出于所述移动终端壳体1的表面,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安装孔42,且在所述附件安装座3收容于所述移动终端壳体1的内部时凸出于所述附件安装座3的内部(图未示)。这里,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孔41、第二安装孔42是在同一条直线彼此可连通的,所述第一固定件402 为一直线杆;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孔41、第二安装孔42是彼此可连通但非直线的,所述第一固定件402为一非直线杆,所述第一固定件可穿过第一安装孔41和第二安装孔42,这时,第一固定件402通过穿入第二安装孔,阻止所述附件安装座3移动,这样就将所述附件安装座3固定在所述移动终端壳体1的内部。如果第一固定件402从第二安装孔穿出,脱离所述第二安装孔42,这时,所述第一固定件402没有对所述附件安装座3产生一个向所述第一固定件402垂直方向的力时,所述附件安装座3会在弹性件401的推动力下移出所述移动终端壳体3的表面。也就是,卡扣件中的第一固定件402 的另一端是脱离所述第二安装孔42的,当有一外力作用将所述附件安装座3 从所述移动终端壳体1的表面推入所述移动终端壳体1的内部后,同样,所述第一固定件402通过一推力将第一固定件402的另一端扣入所述第二安装孔 42,这时,所述附件安装座3在卡扣件的作用下收容于所述移动终端壳体1的内部,且所述弹性件401处于压缩状态。该推力可以是用户在所述第一固定件 402凸出于所述移动终端壳体1的表面的一端向内的推力,也可以是移动终端壳体1的内部与所述固定件连接的电机的驱动产生的推力。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401位于所述凹槽10的内壁,其中,凹槽10与所述第一安装孔41相对的一侧也需要开一个与所述第一安装孔41和第二安装孔42能彼此连通的安装孔441,从而能将固定件横穿彼此连通的三个安装孔,从而起到将所述附件安装座限制在所述凹槽10或移动终端壳体1的内部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所述凹槽10与所述第一安装孔41相对的一侧是所述移动终端壳体1 本身的话,所述第二安装孔42与所述安装孔441则为同一个。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a、7b及请再次参阅图5,图7a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可选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7b为图7a中第二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卡扣件包括第三安装孔44,U型槽45及第二固定件403;所述第三安装孔44位于所述附件安装座3的一侧;所述U型槽45位于所述第三安装孔44对应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件403安装于所述U型槽45 内,所述第二固定件403靠近所述附件安装座3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三安装孔 44,且在所述附件安装座3收容于所述移动终端壳体1的内部时凸出于所述附件安装座3的内部。这里,先假定移动终端壳体1的显示屏所在面为移动终端壳体1的前侧,开口所在一侧为移动终端壳体1的上侧,则与所述前侧相对的一侧为后侧,与开口向对的一侧为下侧,以前侧为基准,左边的一侧为左侧,右边的一侧为右侧。如图7a所示,为移动终端壳体1的后侧,所述U型槽平行于所述移动终端壳体1的前侧与后侧,并在两侧之间,所述U型槽45位于附件安装座3的左方,相应的,在所述附件安装座3的左侧面开有第三安装孔 44,该第三安装孔44与所述U型槽45的开口相对。第二固定件403在U型槽 45可左右移动,向右可移动穿入第三安装孔44,将所述附件安装座3卡嵌在所述移动终端壳体1的内部,向左可移动穿出第三安装孔45,释放所述附件安装座3。具体的,所述第二固定件403还包括固定锁扣461和推杆462,所述U 型槽45的表面开有卡槽451,所述推杆462凸出于所述卡槽451,且可沿着卡槽451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固定403件在所述U型槽45内移动,这里,U 型槽45的作用是能使第二固定件403在U型槽限定的范围内移动。具体的,随着所述第二固定件403向所述附件安装座3所在位置的方向移动,所述固定锁扣461凸出于所述第三安装孔44,从而将所述附件安装座3固定在移动终端壳体1的内部;相应地,随着所述第二固定件403向所述附件安装座3所在位置的相反方向移动,所述固定锁扣461移出所述第三安装孔44,对所述附件安装座进行了解锁,这时在所述弹性件401的推力下,将所述附件安装座3移出所述开口2。

需要补充的是,在附件安装座3底部或侧壁设置一条接线槽321,移动终端的附件安装在所述附件安装座内,通过横穿所述接线槽的电路板35将移动终端的附件与移动终端的相应电路连接,用于控制该附件的启动和使用,这里,所述电路板35可以是柔性电路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由于FPC重量轻、厚度薄、可弯折,以适应所述附件安装座3的移动;另外,为了固定所述弹性件401,可以在所述附件安装座3与所述弹性件401相对的一侧设置凸圈322,用于收容所述弹性件401,从而帮助固定所述附件安装座3,使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较大的偏移。需要说明的是,凸圈322的形状适应所述弹性件401的形状,如果弹性件401为圆柱型弹簧,则所述凸圈为圆柱型。

这里,电路板35的作用是传输电信号,以所述附件安装座3中安装有前置摄像头为例,用户需要开启前置摄像头时,所述前置摄像头所在的附件安装座 3在驱动模组的驱动作用下,移出所述移动终端壳体1的表面开口2,这时,按压控制键发送一控制信息,给中央处理器,再通过电路板35发送至前置摄像头,控制所述前置摄像头进行摄像或拍照。当然,该控制键可以是物理按键,还可以是虚拟触控键。在其他实施例中,例如如果移动终端的附件是音量键,按压所述音量键,通过电路板35将对应的音量控制信息传输至中央处理器,并产生相应响应。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移动终端的附件可以是摄像头,可以是音量键,还可以是开机键,甚至听筒,对此不作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首先,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以将所述附件安装座进行伸缩的移动终端,使得移动终端的附件不占用移动终端壳体表面的位置,从而不会限制所述移动终端壳体表面的显示屏的扩大;其次,由于所述附件安装座可以通过电机驱动也可以通过弹性件和卡扣件的配合来驱动其伸缩,且卡扣件的设置位置和形状都较为灵活,可以适应各种附件安装座的结构,使得移动终端壳体的内部结构布局更为美观;最后,通过第一抵持部和第二抵持部的相互作用,可以阻止附件安装座脱离所述移动终端壳体,不至于因为驱动力的不稳定而让所述附件安装座脱离所述移动终端壳体,而造成移动终端的附件脱线等问题,降低了移动终端的检修率。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以所述移动终端的附件为摄像头为例,对所述移动终端做详细说明。请再参阅图6、7a、7b及图4、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是可隐藏摄像头的移动终端,以摄像头所在一端为移动终端壳体1的上侧,相对的一方为移动终端壳体1的下侧,以显示屏所在一侧为移动终端壳体1的前侧,相对的一侧为移动终端壳体1的后侧,以显示屏为基准,左方为移动终端壳体1的左侧,右方为移动终端壳体1的右侧。这里,摄像头模组包括:摄像头和安装摄像头的附件安装座3,该摄像头模组在移动终端壳体1的上方内部;所述移动终端壳体1的上方开设有开口2,该附件安装座3可沿着该开口2 内嵌到所述移动终端壳体1的内部。这里,开口2向所述移动终端壳体1的内部凹陷10,形成凹槽10,该凹槽10刚好包覆摄像头模组,只有在摄像时才将所述摄像模组从凹槽10中移出至移动终端壳体的上表面,不使用时则将摄像模组全部内嵌到所述凹槽10内,由于是移出至上表面,不管是使用或不使用均不占用移动终端壳体的前侧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模组有弹性件和卡扣件组成。

这里,卡扣件包括第三安装孔44、凹槽10的安装孔441、U型槽45及内设于U型槽45内的第二固定件403。具体地,附件安装座3的左侧开设有第三安装孔44,相应的,在凹槽10相对第三安装孔44的一侧,也开设有与所述第三安装孔相对的安装孔441,所述附件安装座3收容于所述凹槽10时,所述第三安装孔44与所述安装孔441重合,且所述U型槽45设置在所述附件安装座 3左侧,U型槽45的开口正对所述凹槽10的安装孔441。其中,第二固定件403又包括固定锁扣461和推杆462。需要补充的是,所述U型槽45的表面开有卡槽451,以使所述推杆462凸出于所述卡槽451,可沿着卡槽451左右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固定403件在所述U型槽45内左右移动,这里,U型槽45 的作用是能使第二固定件403不会上下移动,且保证左右移动的范围也在预定的距离范围内。随着所述第二固定件403向所述附件安装座3所在位置的方向移动,所述固定锁扣461凸出于所述第三安装孔44,从而将所述附件安装座3 固定在移动终端壳体1的内部;相应地,随着所述第二固定件403向所述附件安装座3所在位置的相反方向移动,所述固定锁扣461移出所述第三安装孔44,对所述附件安装座3进行了解锁,这时在所述弹性件401的推力下,将所述附件安装座3弹出所述开口2,另外,U型槽的左内壁上设置有触控按键,第二固定件403在向左移动过程中,第二固定件403另一端触控到该触控按键按键,触发移动终端进入拍照模式。这里,固定锁扣461为圆柱型,其直径小于等于所述第三安装孔44,以便所述固定锁扣461可以穿出所述第三安装孔461。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锁扣461还可以是斜坡状,只要穿出所述第三安装孔 461或者并将所述附件安装座3固定在移动终端壳体1的内部或凹槽内的任何形状均可。

这里,弹性件401为柱型弹簧,弹簧两头相连接的部分进行固定,具体的,弹簧的一端可固定于凹槽10与开口2相对的一端的内表面,另一端固定于附件安装座3与开口相对的一端的外表面,在附件安装座3与开口相对的一端的外表面还设置有凸圈322,该凸圈322为圆柱型,其直径大于弹簧的直径,可收容弹簧,避免弹簧左右晃动,从而帮助固定附件安装座3,使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较大的偏移。

需要补充的是,所述附件安装座3中还可以设有一旋转轴,摄像头安装在该旋转轴上,可以根据用户的拍摄角度任意旋转。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当所述驱动模组为电机,移动终端预先设置一按键,这个按键可以是物理按键,也可以是虚拟按键,按压第一次触发电机运动,带动所述摄像头移出所述开口2并进入拍照模式,按压第二次时则摄像头退出拍照模式,并触发电机向相反方向运动,带动移动到所述移动终端壳体1的内部,对摄像头进行隐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可以将摄像头隐藏到移动终端壳体的内部,可以不用占用移动终端壳体的表面的位置,有利于全面屏设计;同时,由于可以设计摄像头旋转,实现在该移动终端只用装配一个摄像头即可前后左右的拍摄,也不需要再占用移动终端后壳体表面的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