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麦声学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13993发布日期:2020-04-07 22:10阅读:680来源:国知局
硅麦声学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硅麦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硅麦声学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硅麦克风相较传统驻极体麦克风而言,其性能参数温漂小、尺寸小、允许高温pcb贴装、机械振动不敏感和功耗低,这些优点使得硅麦克风受到耳机和助听器领域的青睐。

硅麦克风检测的方式一般是通过相应的声学检测设备进行自动检测,从而判断硅麦克风的品质,现有的声学检测设备在对硅麦克风进行检测前,一般会通过人工用镊子夹取标准硅麦克风并放置在声学检测设备上,以对声学检测设备进行校准,从而提高声学检测设备的检测性能。因硅麦克风体积较小,在人工夹取标准硅麦克风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标准硅麦克风丢失的现象,所以需要重新夹取标准硅麦克风,从而导致声学测试设备校准的过程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麦声学测试设备,旨在解决不方便对声学检测设备进行校准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硅麦声学测试设备,该硅麦声学测试设备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上料平台、测试平台和下料平台,所述硅麦声学测试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标准硅麦平台和运输装置,所述标准硅麦平台用于放置标准硅麦,所述运输装置用于在所述标准硅麦平台和测试平台之间运输标准硅麦。

优选地,所述标准硅麦平台包括标准硅麦治具和盖板,所述标准硅麦治具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具有多个用于放置单个标准硅麦的第一容纳腔,所述盖板具有覆盖在所述标准硅麦治具上以封堵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开口端的闭合状态和远离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开口端以使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开口端显露的开启状态。

优选地,

多个所述第一容纳腔围绕所述标准硅麦治具的周向呈环形布置,且所述第一容纳腔等距布置,所述盖板覆盖设置在所述标准硅麦治具的顶面上,且所述盖板通过转轴与所述标准硅麦治具转动连接,所述盖板上开设有与各所述第一容纳腔一一对应的取料口,通过转动所述盖板,使所述盖板在所述闭合状态与开启状态之间切换。

优选地,所述测试平台包括用于放置硅麦的测试空间,所述测试空间内设有用于与硅麦电连接的测试探针。

优选地,所述上料平台包括均位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摆臂吸附组件、上料治具、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一机械手,所述上料治具用于放置硅麦,所述第一摆臂吸附组件用于依次将单个硅麦输送至所述上料治具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上料治具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上料治具在水平方向内运动,所述第一机械手用于将位于所述上料治具上的硅麦至所述测试平台上,所述运输装置为所述第一机械手;

所述下料平台包括均位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二摆臂吸附组件、下料治具、第二驱动机构、第二机械手和第一物料盒,所述下料治具用于放置硅麦,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下料治具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下料治具在水平方向内运动,所述第二机械手用于将位于所述测试平台上的硅麦运输至所述下料治具上,所述第一物料盒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并可沿水平方向移动,所述第一物料盒内具有多个可用于收纳若干硅麦的物料腔,所述第二摆臂吸附组件用于将位于所述下料治具上的硅麦依次输送至所述物料腔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摆臂吸附组件和第二摆臂吸附组件结构相同,分别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皮带传动单元、与所述皮带传动单元的两输出轴分别连接的两活动曲柄、分别与两所述活动曲柄转动连接的连杆以及位于所述连杆上的第一真空吸附部。

优选地,所述上料治具和下料治具的结构相同,分别具有多个容纳单个硅麦的第二容纳腔,多个所述第二容纳腔呈环状布置,且所述第二容纳腔等距布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上料治具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上料治具旋转,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下料治具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下料治具旋转。

优选地,所述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的结构相同,分别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可沿水平方向滑动的滑座、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座上并可沿竖直方向滑动的悬臂和设置在所述悬臂上的第二真空吸附部,所述第二真空吸附部包括多个呈环形等距布置的真空吸嘴。

优选地,所述上料平台还包括圆振、与所述圆振的出料口对接的上料导轨、位于所述上料导轨下方的直振,所述第一摆臂吸附组件可对位于所述上料导轨的出料口的硅麦进行吸附。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用于检测硅麦的正反面的ccd组件和位于所述第一摆臂吸附组件下方的第二物料盒,且所述第二物料盒位于所述上料导轨和上料治具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硅麦声学测试设备,通过在机架上设置用于放置标准硅麦的标准硅麦平台以及可用于在标准硅麦平台和测试平台之间运输标准硅麦的运输装置。相对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无需人工在测试平台上放置标准硅麦,以此有利于自动对测试平台进行校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硅麦声学测试设备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上料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下料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所示的上料治具和标准硅麦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所示的标准硅麦平台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所示的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所示的第一摆臂吸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3中所示的第一物料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硅麦声学测试设备,该硅麦声学测试设备包括机架600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600上的上料平台100、测试平台200和下料平台300,所述硅麦声学测试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600上的标准硅麦平台400和运输装置,所述标准硅麦平台400用于放置标准硅麦,所述运输装置用于在所述标准硅麦平台400和测试平台200之间运输标准硅麦。

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通过上料平台100对测试平台200进行上料以及下料平台300对测试平台200进行下料,从而有利于自动完成硅麦的声学测试。其中,上料平台100的形式可以是采用输送带+机械手,也可以是采用振动盘+机械手的形式进行上料,下料平台300的形式则直接为机械手即可,至于机械手抓取硅麦的方式优选采用真空吸附的形式。同时,为了方便随时对测试平台200进行校准,机架600上还设置有标准硅麦平台400和运输装置,标准硅麦平台400的是形式可以是一个具有容纳空间的盒状体,以方便将标准硅麦放置在标准硅麦平台400上,运输装置可以是单独设置机械手的形式,以方便将位于标准硅麦平台400上的标准硅麦抓取至测试平台200上,也可以是利用上料平台100或下料平台300中的机械手对位于标准硅麦平台400上的标准硅麦进行抓取。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用于放置标准硅麦的标准硅麦平台400以及可用于在标准硅麦平台400和测试平台200之间运输标准硅麦的运输装置,从而无需人工在测试平台200上放置标准硅麦,以此有利于自动对测试平台进行校准。为了方便标准硅麦平台400保存标准硅麦,优选标准硅麦平台400包括标准硅麦治具410和盖板420。标准硅麦治具410为任意形状的板体,该板体的顶面具有多个第一容纳腔411,优选第一容纳腔411的形状和大小与标准硅麦一致,从而方便将标准硅麦一一对应放置在第一容纳腔411内。盖板420为与标准硅麦治具410相适配的板体,盖板420可覆盖设置在标准硅麦治具410的顶面,从而封堵第一容纳腔411的开口端,盖板42可以是与标准硅麦治具410滑动连接并可沿水平方向滑动,此时可通过直线驱动机构驱动盖板420滑动,如直线气缸。当然,还可以是盖板420的一侧边与标准硅麦治具410的一侧边转动连接或铰接,此时可通过转动机构驱动盖板420绕转动轴或铰接轴转动即可打开或封堵第一容纳腔411的开口端。当然,盖板420和标准硅麦治具410还可以使通过卡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从而可通过人工的方式打开盖板420。

如图4和图5所示,为了方便抓取第一容纳腔411内的标准硅麦,此时,优选标准硅麦治具410和盖板420均由圆形板体构成,且多个第一容纳腔411围绕标准硅麦治具410的中心位置(即圆心)呈环状布置,且相邻两个第一容纳腔411等距布置,该圆环的大小可根据第一容纳腔411的数量进行设置。盖板420的中心位置(即圆心)通过转轴与标准硅麦治具410的中心位置(即圆心)转动连接,且盖板420上开设有与第一容纳腔411一一对应的取料口421,此时,取料口421也呈环状布置,以方便与第一容纳腔411一一对应。当盖板420绕转轴转动预设角度后即可使取料口421与第一容纳腔411的开口端正对应,从而方便运输装置穿过取料口421抓取位于第一容纳腔411内的标准硅麦,当测试平台200校准完成后运输装置即可将标准硅麦放置在第一容纳腔411内,且转动盖板420预设角度后盖板420上的取料口421即可与第一容纳腔411的开口端错位布置,从而封堵第一容纳腔411的开口端。此时,还可设置驱动盖板420绕转轴转动的驱动装置,如电机或旋转气缸,旋转气缸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通过盖板420与标准硅麦治具410转动连接,即可通过转动盖板420预设角度即可打开或关闭第一容纳腔411的开口端,从而方便标准硅麦的保存。

为了方便对电子元件进行测试,测试平台200为用于放置硅麦的测试模具,其中测试模具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形成容置电子元件的测试空间,具体的,第一部分为下模,第二部分为上模,上模上具有用于导通待测硅麦的测试探针,从而方便利用与测试探针电连接的测试仪判别被测硅麦的好坏,下模上具有多个用于放置待测硅麦的第三容纳腔。为了方便驱动上模移动,还在机架600上设置有支撑架,且支撑架与机架600滑动连接并可沿竖直方向移动,此时上模即位于支撑架上,下模位于机架600上并位于上模的正下方,至于驱动支撑架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可以为直线气缸、丝杠组件和齿轮齿条组件中的任意一种。此时,还可在支撑架上设置ccd相机,从而方便对位于下模上的待测硅麦进行位置和外形的识别。本实施例中,优选上模和下模均为圆形板,且多个第三容纳腔呈环状布置。此时,上模的中心开设有贯穿孔,位于支撑架上的ccd相机的镜头即可穿过该贯穿孔对位于下模上的硅麦进行识别。

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方便硅麦的上料和下料,上料平台100包括第一摆臂吸附组件110、上料治具120、第一驱动机构130和第一机械手140,下料平台300包括第二摆臂吸附组件310、下料治具320、第二驱动机构330、第二机械手340和第一物料盒350。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摆臂吸附组件110、上料治具120、第一机械手140、测试平台20、第二机械手340、下料治具320第二摆臂吸附组件310以及第一物料盒350依次呈直线状态布置在机架600上。其中,第一摆臂吸附组件110用于吸附硅麦并运输至上料治具120上,第一驱动机构130用于驱动上料治具120在水平方向内运动,从而方便第一摆臂吸附组件110将硅麦放置在上料治具120的不同位置,第一机械手140用于抓取位于上料治具120上的硅麦至测试平台200(即下模)上;至于下料的方式为第二机械手340从测试平台200(即下模)上抓取硅麦至下料治具320上,然后利用第二摆臂吸附组件310将位于下料治具320上的硅麦运输至第一物料盒350内,此时第二驱动机构330用于驱动下料治具320在水平面内移动,从而方便第二摆臂吸附组件310抓取位于下料治具320上不同位置的硅麦。此时,为了第二摆臂吸附组件310将不同级别的硅麦分开放置,第一物料盒350内具有多个物料腔351,且第一物料盒350与机架600滑动连接,以方便第一物料盒350移动至不同位置后第二摆臂吸附组件310将硅麦放置在不同的物料腔351内。至于驱动第一物料盒350移动的方式优选为丝杠组件,从而方便控制第一物料盒350停止的位置。

如图7所示,为了方便第一摆臂吸附组件110和第二摆臂吸附组件310抓取硅麦,第一摆臂吸附组件110和第二摆臂吸附组件310均采用相同结构,现以第一摆臂吸附组件110作具体说明。第一摆臂吸附组件110包括皮带传动单元111、活动曲柄112、连杆113以及第一真空吸附部114,皮带传动单元111设置在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机架100上,优选利用步进电机驱动皮带传动单元111转动,活动曲柄11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与皮带传动单元111的两个输出轴连接,且连杆113分别与两个活动曲柄112转动连接,此时第一真空吸附部114位于连杆113上。其中第一真空吸附部114由一个真空吸嘴构成,从而方便吸取单个硅麦,此时还可优选真空吸嘴与连杆113为弹性连接,从而有利于防止真空吸嘴与硅麦接触时损坏硅麦。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摆臂机构的形式在两个固定点位之间运输硅麦,有利于增加运输硅麦的效率。

如图4所示,为了方便在上料治具120和下料治具320上放置硅麦,因优选上料治具120与下料治具32均采用相同结构,在此以上料治具120作具体说明。上料治具120优选采用圆形板体构成,且该板体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纳单个硅麦的第二容纳腔121,多个第二容纳腔121呈环状布置,且相邻两个第二容纳腔121等距设置,优选第二容纳腔121、第一容纳腔411以及第三容纳腔的数量和布置形式均采用同样的结构,从而方便第一机械手140和第二机械手340运输硅麦。此时,第一驱动机构130采用步进电机,以方便驱动上料治具120旋转,从而方便使上料治具120上的多个第二容纳腔121依次位于第一摆臂吸附组件110下料点位的正下方。

如图6所示,为了方便第一机械手140抓取位于上料治具12上的硅麦至测试平台20上和第二机械手34抓取位于测试平台200上的硅麦至下料治具320上,优选第一机械手140与第二机械手340采用相同结构,在此以第一机械手140作具体说明。第一机械手140包括滑座141、悬臂142和第二真空吸附部143,滑座141滑动设置在机架600上并可沿水平方向滑动,从而可在上料治具120和测试平台200之间往复移动,从而方便运输硅麦。悬臂142滑动设置在滑座141上并可沿竖直方向移动,从而方便驱动第二真空吸附部143上行或下行以抓取硅麦。第二真空吸附部143位于悬臂142上,且优选第二真空吸附部143包括多个真空吸嘴,多个真空吸嘴呈环状布置,且与第一容纳腔411、第二容纳腔121以及第三容纳腔一一对应布置,从而方便第一机械手140一次性抓取位于上料治具120上的硅麦至测试平台200上。其中,驱动滑座141移动的方式优选采用同步带组件,驱动悬臂142移动的方式优选采用直线气缸。此时优选标准硅麦平台400位于上料治具120和测试平台200之间,且运输装置为第一机械手140,从而方便利用第一机械手140抓取位于标准硅麦平台400上的标准硅麦至测试平台200上。

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对第一机械手140进行供料,优选上料平台100还包括圆振150、上料导轨160和直振170。圆振150设置在机架600上,从而方便利用圆振150存储硅麦,上料导轨160的进料口与圆振150的出料口对接,直振170位于上料导轨160的下方,从而方便利用直振170驱动位于上料导轨160内的硅麦移动至上料导轨160的出料口处,以此方便第一摆臂吸附组件110依次抓取单个硅麦至上料治具120上。

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检测上料导轨160上的硅麦的正反面,机架600上还设置有ccd组件500和第二物料盒,且ccd组件500位于上料导轨160的上方,以便于对位于上料导轨160上的硅麦进行检测,当然,还可在上料导轨160的正下方设置一个ccd组件500,从而方便检测硅麦反面的品质。第二物料盒位于第一摆臂吸附组件110的下方,同时优选第二物料盒位于所述上料导轨160和上料治具120之间。此时,优选第一摆臂吸附组件110还包括设置在连杆113上的竖向输出端115,竖向输出端115可由直线气缸构成,第一真空吸附部114位于该直线气缸的输出端上,从而方便驱动第一真空吸附部114沿竖直方向移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真空吸附部114上吸附到呈反面状态或品质不良的硅麦时,第一摆臂吸附组件110中的第一真空吸附部114移动至第二物料盒的正上方并停止运动,同时由竖向输出端115驱动第一真空吸附部114下行,从而将呈反面或不良状体的硅麦放置在第二物料盒内。当然,ccd组件500可以设置在测试平台200和下料平台300上,以分别对位于测试平台200和下料治具320上的硅麦进行检测。

以上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或优选实施例,无论是文字还是附图都不能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凡是在与本实用新型一个整体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