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圈和发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31235发布日期:2020-12-08 15:19阅读:77来源:国知局
音圈和发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声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音圈和应用该音圈的发声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使得发声装置例如扬声器在低频区域具有较大的振幅,会在音圈的骨架的轴向上缠绕一段连续长度较长的线圈,这样的设计,会导致音圈的整体质量较大,降低了音圈的灵敏度。而为了提升音圈的灵敏度,相关技术中也有将骨架上的线圈在轴向上的长度缩短,则会导致音圈振动过程中,线圈脱离磁间隙中的磁感应线密集区,导致发声装置发声过程中失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音圈,旨在提升音圈的bl线性区,降低发声装置发声过程中的失真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音圈,包括:

构成筒状的骨架;和

由音圈线绕制在所述骨架外部而形成的线圈,其中,所述线圈至少包括在所述骨架的轴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线圈段和第二线圈段,所述第一线圈段和所述第二线圈段之间设置有跳线以将所述第一线圈段和所述第二线圈段串联导通。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音圈中间隔设置第一线圈段和第二线圈段,且第一线圈段和第二线圈段之间通过跳线连通,由于第一线圈段和第二线圈段之间有间隔,增大了线圈的圈幅,从而音圈的整体重量能得到降低,并且通过跳线连通第一线圈段和第二线圈段,如此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的音圈线层数可以较为容易的调整,在音圈振动过程中,第一线圈段和二线圈段构成的结构总会有部分结构处于磁力线密集区中,如此可以有效提升bl线性区,避免失真现象。

可选地,所述第一线圈段和第二线圈段的所述音圈线为一根连续的音圈线。

可选地,所述跳线为所述第一线圈段中的音圈线的一部分,或者,所述跳线为所述第二线圈段中的音圈线的一部分。

可选地,所述线圈具有输入线和输出线,所述输入线设于第一线圈段,所述输出线设于第二线圈段,或者,所述输入线和所述输出线均设于第一线圈段。

可选地,所述第一线圈段和所述第二线圈段具有相同数量的音圈线层或者具有不同数量的音圈线层。

可选地,所述第一线圈段和所述第二线圈段之间的跳线为一根或者至少两根。

可选地,所述第一线圈段中的音圈线的线径和所述第二线圈段中的音圈线的线径相同或者不同。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发声装置包括壳体以及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磁路系统,发声装置还包括如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音圈,所述磁路系统形成有磁间隙,所述音圈的一端伸入所述磁间隙中。

可选地,所述磁路系统包括导磁轭、设于所述导磁轭上的中心磁路部分和边磁路部分,所述中心磁路部分和边磁路部分之间形成所述磁间隙,所述中心磁路部分上表面设置有中心导磁板,所述第一线圈段和第二线圈段之间的间隙的宽度小于所述中心导磁板的厚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线圈段中音圈线的总长度和所述第二线圈段中音圈线的总长度相同,所述第一线圈段和第二线圈段之间的间隙的中心位于所述中心导磁板的水平中心线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线圈段位于所述第二线圈段的上方;

所述第一线圈段中音圈线的总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线圈段中音圈线的总长度,所述第一线圈段和第二线圈段之间的间隙的中心位于所述中心导磁板的水平中心线的下方;

或者,所述第一线圈段中音圈线的总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线圈段中音圈线的总长度,所述第一线圈段和第二线圈段之间的间隙的中心位于所述中心导磁板的水平中心线的上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发声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发声装置中的音圈的又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音圈的第一实施例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音圈的第二实施例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音圈的第三实施例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音圈的第四实施例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音圈的第五实施例剖视图;

图8为图1中发声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9为图1中发声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0为图1中发声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发声装置。

请结合参照图1、图8至图10,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发声装置1包括壳体以及收容于壳体内的振动系统10和磁路系统20。

振动系统10包括振膜110、固定于振膜110一侧的音圈120。振膜110包括中心部111、围绕中心部111设置的折环部112以及围绕折环部112设置的固定部113;所述振膜110还可以包括结合于中心部111的复合层114。

磁路系统20包括与外壳固定的导磁轭,导磁轭上设有内磁路部分220和外磁路部分230,两者之间形成容纳音圈120的磁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磁轭可以是t字形或者碗状,当导磁轭为碗状时,内磁路部分220包括设于导磁轭的中央位置的中心磁铁221和设于中心磁铁221上的中心导磁板222,导磁轭的碗壁与中心磁铁221和中心导磁板222之间形成所述磁间隙,当导磁轭呈t字形时外磁路部分230包括设于导磁轭的边缘位置的边磁铁和设于边磁铁上的边导磁板,边磁铁和边导磁板与t字形柱之间形成有所述磁间隙。

本发明为了提升发声装置1的声学性能,进一步地,还对音圈120进行改进,并提出了一种音圈12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音圈120包括构成筒状的骨架130,由音圈线绕制而形成的线圈140,线圈140至少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线圈段140a和第二线圈段140b,且第一线圈段140a和第二线圈段140b之间设置有跳线142以将第一线圈段140a和第二线圈段140b串联导通。其中,线圈140除了图中示出的两段以外,还可以是间隔设置的三段或者四段,当线圈140为三段或者三段以上时,相邻的线圈段之间也可以通过跳线142导通。骨架130的材质可以是包括牛皮纸等的纸类、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等的纤维材料、铝等的金属类、聚酰亚胺等的塑料类材料。通过骨架130对线圈140进行支撑,可以进一步提升整个音圈120的结构强度。并且第一线圈段140a和第二线圈段140b以及骨架130为同轴设置,实现振动过程中的一致性,避免产生杂音。

本发明将现有技术中置于磁间隙的一个线圈段替换为两个线圈段,且两个线圈段之间通过跳线142导通而具有一定间距,在音圈线的总长度不变的情况下(指现有技术一个线圈段的长度与本发明两个音圈段的长度之和相同),可以更充分的利用磁路系统中的磁力线,从而增大磁路系统对音圈的驱动力。在音圈线的总长度相同,且层数相同的情况下,由于两线圈段之间设有间隙,可以增加线圈140纵向上的高度范围,改善了现有技术音圈上下振动过程中容易偏离磁力线密集区导致的磁力线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其中磁力线密集区指中心导磁板222周围的区域,具体指中心导磁板222周围对应中线导磁板222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区域,此区域内磁力线最密集,磁场强度最大。这种将一个线圈段拆分为两个线圈段的结构,音圈120振动过程中两个线圈段的至少一部分会置于磁力线密集区中,磁力线的利用率显著高于传统一个线圈段的结构。本实施例,两个线圈段对应一个磁力线密集区。

接下来将从多个维度对本发明的音圈120的结构进行介绍。

关于第一线圈段140a和第二线圈段140b在骨架130上的排布方式。

请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线圈段140a和第二线圈段140b均绕制在骨架130外部。本实施例,第一线圈段140a和第二线圈段140b可以通过胶粘方式固定在骨架130的外壁面,第一线圈段140a和第二线圈段140b均绕制在骨架130外部,使得第一线圈段140a和第二线圈段140b绕制过程中,可以在一个直柱状的绕线工装上完成,这样生产效率更高。

关于线圈段的绕线结构。

本发明优选将两个线圈段对应一个磁力线密集区,为了提升对磁力线的有效利用率,请参照图2,由于第一线圈段140a的下端以及第二线圈段140b的上端更靠近磁力线密集区,因此本发明将第一线圈段140a的下部分的音圈线层中的绕制圈数要大于其上部分的音圈线层中的绕制圈数,而第二线圈段140b的上部分的音圈线层中的绕制圈数要大于其下部分的音圈线层中的绕制圈数,这样的设置,将音圈120插入到磁间隙内后,第一线圈段140a中绕制圈数更密集的下端以及第二线圈段140b中绕制圈数更密集的上端集中在磁力线密集的区域,当发声装置1工作,音圈120上下振动时,可以减少发生因bl衰减不同所引起的bl不对称的情况,改善了fo附近频段的失真,提升了音圈120在大电压下的灵敏度,从而提高发声装置的性能。其中fo是扬声器在低频段有个固有谐振频率简称fo,在正常喇叭的有效声频范围内,fo点附近频段的失真最大。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线圈段140a和第二线圈段140b由一根连续的音圈线绕制而成,这样的好处在于,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在一个直柱状的绕线工装上完成,这样生产效率更高,并且焊接点少,整体结构的一致性较高,结构的稳定性也较高。

本发明第一线圈段140a和第二线圈段140b电性串联,可以通过上述内容中第一线圈段140a和第二线圈段140b以及跳线142由一根连续的音圈线绕制而成而实现串联。当然,在第一线圈段140a和第二线圈段140b电性串联时,第一线圈段140a和第二线圈段140b也可以是并非是一根音圈线绕制而成,而是有不同的音圈线绕制,并且跳线142为第一线圈段140a中的音圈线的一部分,或者,跳线142为第二线圈段140b中的音圈线的一部分。

由于第一线圈段140a和第二线圈段140b电性串联,则在音圈120工作过程中,可以根据第一线圈段140a与第二线圈段140b间的电动势差异对音圈120在磁间隙中的位置进行建模,从而可实时计算出音圈120所处的位置,从而可对发声装置1的振动系统进行实时优化,以提升发声装置1的声学性能。具体的,在两个线圈段串联时,第一线圈段140a及第二线圈段140b由于在磁间隙的磁场中的位置不同,因此穿过第一线圈段140a及第二线圈段140b的磁感应强度也不同,从而第一线圈段140a及第二线圈段140b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也不同,通过检测第一线圈段140a与第二线圈段140b连接处的电压差,可实时计算得出第一线圈段140a与第二线圈段140b在磁场中的相对位置,即音圈120整体在磁场中的振动位置。

若音圈120在振动过程中偏离预设位置,则第一线圈段140a与第二线圈段140b的位置均会发生变化,此时第一线圈段140a与第二线圈段140b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会发生变化,即第一线圈段140a与第二线圈段140b连接处的电压差发生变化,通过检测到电压差的变化可计算出音圈120的整体偏移,从而可通过外部输入补偿电流的方式使音圈120重新回到预设位置,实现对音圈120位置的矫正,以提高音圈120在磁场中的振动稳定性和对称性,从而有效提高发声装置1的整体声学性能。

请参照图3,本申请采用第一线圈段140a和第二线圈段140b以及跳线142为一根连续的音圈线的方式进行串联,从而使得线圈140的音圈线层141的数量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当第一线圈段140a和第二线圈段140b中的音圈线层141均为奇数层的三层时,线圈140的输入线143设于第一线圈段140a的一侧,线圈140的输出线144设于第二线圈段140b的一侧,这样的设置,使得线圈140绕制过程中,第一线圈段140a和第二线圈段140b可以在一个绕线工装上由上至下依次绕制,绕制过程中简单。在第一线圈段140a和第二线圈段140b都为奇数层的情况下,第一线圈段140a和第二线圈段140b中的音圈线层141也可以不相同,如图4所示,第一线圈段140a的音圈线层141为3层,第二线圈段140b中的音圈线层141为1层,或者如图5中所示的,第一线圈段140a的音圈线层141为5层,第二线圈段140b中的音圈线层141为3层,或者如图6所示的,第一线圈段140a的音圈线层141为1层,第二线圈段140b中的音圈线层141为3层,以上设置方式同样可以实现在线圈140绕制过程中由一个绕线工装上由上至下依次绕制,绕制过程中简单。在以上设置中,跳线142为一根,跳线142连接于第一线圈段140a中的最外侧的音圈线层141和第二线圈段140b中的最内侧的音圈线层141(例如图4和图5)。

此外,第一线圈段140a和第二线圈段140b中的音圈线层141还可以都是偶数层,如图7所示,第一线圈段140a和第二线圈段140b中的音圈线层141的数量相同均为四层,跳线142设置有两根,一根跳线142连接第一线圈段140a位于中间的音圈线层141以及第二线圈段140b中位于最内侧的音圈线层141,而另一根跳线142连接第一线圈段140a位于最外侧的音圈线层141以及第二线圈段140b位于最外侧的音圈线层141。此种绕线方式,使得线圈140的输入线143和输出线144均位于第一线圈段140a的同一侧,这样的好处在于,音圈120振动过程中,不容易在输入线143和输出线144处产生应力造成产生偏振现象,音质得到提升。

综上,本发明可以在第一线圈段140a和第二线圈段140b中采用相同的数量的音圈线层141,其中音圈线层141可以是奇数层或者是偶数层,当为奇数层音圈线层141时,输入线43和输出线44分别位于第一线圈段140a和第二线圈段140b,这样可以在音圈120绕制过程中在一个绕线工装上由上至下依次绕制,绕制过程中效率较高,当为偶数层的音圈线层141时,输入线43和输出线44可以位于第一线圈段140a的同一侧或者位于第二线圈段140b的同一侧,如此音圈120振动过程中,不容易在输入线143和输出线144处产生应力造成产生偏振现象,音质得到提升。值得一提的是,第一线圈段140a和第二线圈段140b中采用相同的数量的音圈线层141可以是在发声装置1中的磁路相对均匀对称的情况下使用,即对称设计的音圈120配合对称的磁路,可以得到更对称的bl曲线,从而提升音质。同理,当第一线圈段140a和第二线圈段140b中采用不相同的数量的音圈线层141时,则是考虑到磁路设计中存在不对称的情况,可以在磁力线密集的区域所对应的线圈段中的音圈线层141数量也较多,而磁力线密集不密集的区域所对应的线圈段中的音圈线层141数量也相应减少,则可以达到弥补磁路设计的不对称,减少发生因bl衰减不同所引起的bl不对称的情况,得到更对称的bl曲线的效果。

关于音圈线的结构。

其中音圈线材料可以是漆包线,而音圈120中的音圈线的线径可以选择在0.03~0.20mm程度。如果线径为0.20mm以上,则音圈120的比重变大,振动损失大。如果线径为0.03mm以下,则会强度也易不足,难以实现发声装置1大功率输出。由于第一线圈段140a和第二线圈段140b之间有间隔,增大了线圈140的纵向高度,在音圈120振动过程中,第一线圈段140a和二线圈140段总会有部分结构处于磁力线密集区中,如此可以有效提升bl线性区,避免失真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线圈段140a中的音圈线和第二线圈段140b中的音圈线的导电率相同。第一线圈段140a中的音圈线和第二线圈段140b中的音圈线的导电率相同时,可以是第一线圈段140a和第二线圈段140b通过一根连续的音圈线绕制而成,或者第一线圈段140a和第二线圈段140b通过两根不同的音圈线绕制时,第一线圈段140a和第二线圈段140b中的材质和结构均相同,以上设置,可以使得音圈120的bl曲线更对称,发声装置1的声学性能更好。

此外,第一线圈段140a中的音圈线和第二线圈段140b中的音圈线的导电率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一线圈段140a中的音圈线的导体层1411为铜线,而第二线圈段140b中的音圈线的导体层1411为铜包铝线,如此,铜包铝线的密度要小于铜线密度,则相等总长度的第二线圈段140b的重量会小于第一线圈段140a的重量,也即相比现有技术中第一线圈段140a中的音圈线和第二线圈段140b中的音圈线的导体层1411均采用铜线的方案,本发明的音圈120重量得到降低,从而提升了音圈120的灵敏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线圈段140a中的音圈线的线径与第二线圈段140b中的音圈线的线径相同,这样的设置,当第一线圈段140a和第二线圈段140b的总线长相同的情况下,第一线圈段140a和第二线圈段140b的驱动力相当,则音圈120的bl线性区更对称,声学性能更好。或者第一线圈段140a中的音圈线的线径与第二线圈段140b中的音圈线的线径不相同,如此第一线圈段140a和第二线圈段140b制作过程中音圈线的选材限制更少,制作更容易。

由上述内容我们得知,音圈120的一端伸入磁间隙中,而且内磁路部分220上表面设置有中心导磁板222,由于发声装置1中磁路系统20中的磁力线经过中心导磁板222的作用能进行聚集以充分利用,其中磁间隙中对应中心导磁板222的高度区间内为磁力线密集区,为了有效利用磁力线并且实现音圈120驱动灵敏,本申请,第二线圈段140b和第一线圈段140a之间的间隙的宽度小于中心导磁板222的厚度,在自然状态下,本申请第二线圈段140b和第一线圈段140a之间的间隙是在中心导磁板222的高度区域内的;并且由于第二线圈段140b和第一线圈段140a之间的间隙的宽度小于中心导磁板222的厚度,第一线圈段140a的下端以及第二线圈段140b的上端均位于磁力线密集区内,则第一线圈段140a和第二线圈段140b在启动阶段均可以切割磁力线进而可以向上或者向下推动振膜110。

请参照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线圈段140a中音圈线的总长度和第二线圈段140b中音圈线的总长度相同,第一线圈段140a和第二线圈段140b之间的间隙的中心位于中心导磁板222的水平中心线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线圈段140a中音圈线的总长度和第二线圈段140b中音圈线的总长度相同,bl的对称性好,非线性失真降低。

请参照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圈段140a中音圈线的总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线圈段140b中音圈线的总长度,第一线圈段140a和第二线圈段140b之间的间隙的中心位于中心导磁板222的水平中心线的下方,在本实施方案中,在有效改善非线性失真的情况下,音圈120向第一线圈段140a的方向振动(即如图中的向上振动)的峰值大,有利于表现一特定需要的音质效果。

请参照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圈段140a中音圈线的总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线圈段140b中音圈线的总长度,所述第一线圈段140a和第二线圈段140b之间的间隙的中心位于中心导磁板222的水平中心线的上方。在本实施方案中,在有效改善非线性失真的情况下,音圈120向第二线圈段140b的方向振动(即如图中的向下振动)的峰值大,也有利于表现一特定需要的音质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