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筒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61336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话筒消毒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电话筒消毒装置,主要包括不干胶圈、软质无毒材料和小盒。
电话在使用时,由于使用者必须对着话筒说话,因此话筒上必然会留下不同使用者的唾沫,因而很不卫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使用方便而不破坏话筒外观的消毒用品。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该电话筒消毒装置,主要包括不干胶圈、软质无毒材料(纸型化纤、微孔泡沫)该软质无毒材料制成与电话送话器凹槽相同大小的软质,经过消毒药液汁反复浸泡,晾干,其特征是所说的软层下连接有一带拱形面的盛满消毒液的小盒,并在小盒拱形面上开有一小孔,该小孔与一细导管相连。
所说的不干胶圈设在小盒的底部,该小盒的边缘做成弹性折叠或压缩的空腔结构。所说的导管可制成富有弹性的螺旋结构。
本身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采用湿式消毒法,消毒杀菌的效果明显,结构简单取材容易,安装,更换和使用也十分方便。
附图及图面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话筒消毒装置的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话筒消毒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
图1中将一般的软质无毒材料,纸型化纤,或海绵等制成与电话送话器凹槽相同大小的软层1,并经过消毒药汁反复浸泡,晾干,在软质1上覆盖有一拱形面的小盒2上,并在小盒拱形面上,开有一小孔4,与一细导管3相通,所说的不干胶5设在小盒2底部。由于导管3连通的作用,当话筒压上时,小盒2上的拱形面受压,压缩小盒2内空气,迫使小盒2内消毒液顺着细导管流至软层1,并渗透整个软层1,从而达到消毒话筒的目的。
图1中所示细导管3通过小盒2底部,小盒2和细导管3可由无毒塑料压制而成,小盒内可盛装由河北省卫生防疫站鉴定生产的一种高效消毒灭菌剂(许可证号为(88)冀为准字006号),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或氯化镁溶液,氯化镁既有吸湿作用,也有灭菌性,软层1可由消毒液浸泡,晾干,粘附在小盒2拱形面上,小盒2在出厂装置消毒液后,可先将导管3热合密封住,待使用时再剪开。不干胶圈5是用来将该装置固定在机座的凹槽上。
实施例2本装置还可采用如图3中所示的结构,整个外壳由塑料制成,可根据需要配合机座上话筒槽的形状,将外壳制成相应形状,外壳四周分别采用弹性折叠边缘6,形成一个可压缩的空腔,导管3也做成螺旋结构,在小盒外壳的上端面上,再覆盖一层用海绵或其他易渗透材料制成的软层1,使用时,当话筒放回机座上时,在话筒的压迫下,折叠结构小盒2的空腔开始向下收缩,腔内气体被压缩形成一定气体压力,在该压力的作用下,小盒2内消毒液通过被压至螺旋形导管3内,流至端面上的软层1,由于渗透作用,整个软层1均渗有消毒液,从而对话筒表面进行消毒。根据需要也可在机座的听话器和受话器两端都装有该消毒装置。
权利要求1.一种电话筒消毒装置,主要包括不干胶圈,软质无毒材料(纸型化纤或微孔泡沫),该软质无毒材料制成与电话机送话器凹槽相同大小的软层1,经过消毒药液汁反复浸泡,晾干,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说的软层1下连接有一带拱形面的盛满消毒液的小盒2,并在该小盒2拱形面上开有一小孔,该小孔与一细导管3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一种电话筒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不干胶圈5设在小盒2的底部,该小盒2的边缘6还可做成弹性折叠或可压缩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一种电话筒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导管3可制成富有弹性的螺旋结构。
专利摘要一种电话筒消毒装置,主要包括不干胶圈、软质无毒材料(纸型化纤、微孔泡沫)该软质无毒材料制成与电话送话器凹槽相同大小的软质,经过消毒药液汁反复浸泡,晾干,所说的软层下连接有一带拱形面的盛满消毒液的小盒,并在小盒拱形面上开有一小孔,该小孔与一细导管相连。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由于采用湿式消毒法,消毒杀菌的效果明显,结构简单取材容易,安装,更换和使用也十分方便。
文档编号H04M1/17GK2132352SQ91228619
公开日1993年5月5日 申请日期1991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1991年11月12日
发明者吴坚中, 袁由茂 申请人:吴坚中, 袁由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