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收定时检测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474115阅读:来源:国知局
5为频分系统的信道结构示意图;
[0130]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定时检测方法流程图;
[0131] 图7为包含相邻频带的频分系统示意图;
[0132] 图8为将基序列进行不同时间偏移得到不同子带信号长前导码示意图;
[0133] 图9为将接收信号与基序列进行第二时域相关后的结果示意图;
[0134]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收定时检测方法流程图;
[0135]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频分系统中包括两个子带信号占用的频域资源示意图;
[0136]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定时检测装置结构图;
[0137]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收定时检测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138]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接收定时检测方法及装置进行更详细地 说明。
[0139] 为了解决分布式系统采用频分时如何快速的确定各个子带信号的接收定时的问 题,需要确定频分系统中各子带信号使用什么样的短前导码和长前导码,基于所使用的短 前导码和长前导码如何进行定时检测。
[0140] 依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收定时检测方法,如图6所示,包括:
[0141] 步骤601,从接收信号中截取一段信号与本地短前导码进行第一时域相关,所述接 收信号包括多个子带信号,所有的子带信号的短前导码与本地短前导码相同,且各子带信 号除前导码使用全部的频域资源外其余部分使用不同的频域资源,不同子带信号的长前导 码是基于同一本地基序列的不同设定时间偏移;
[0142]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频分系统中各子带信号使用相同的短前导码,且使用的 频域资源相同即使用全部的频域资源,因此可以采用本地短前导码与接收信号进行第一时 域相关,根据第一时域相关结果确定接收信号中各子带信号的短前导码的接收时刻。
[0143] 可以根据本地短前导码的长度,从接收信号的起始位置截取不小于本地短前导码 长度的一段信号与本地短前导码进行第一时域相关。
[0144] 步骤602,根据第一时域相关结果确定接收信号中各子带信号的短前导码的接收 时刻,根据接收信号中各子带信号的短前导码的接收时刻,确定对应接收信号中多个子带 信号的长前导码的起始时间点το ;
[0145] 对应接收信号中多个子带信号的长前导码的起始时间点TO为一个估计值,如果 接收信号中各子带信号的短前导码同步,则第一时域相关结果中会出现一个峰值,如不同 步,会出现多个峰值,根据峰值出现的时刻可以估计一个大概的长前导码的起始时间点T0, 具体的估计方法可以灵活确定,这里不做详细限定。
[0146] 步骤603,根据T0及本地基序列的长度,从接收信号中截取一段信号与本地基序 列进行第二时域相关;
[0147] 所截取的信号长度不小于本地基序列的长度。
[0148] 步骤604,根据第二时域相关结果确定接收信号中各个子带信号的长前导码的接 收时刻;
[0149]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频分系统中各子带信号使用相同的不同子带信号的长前 导码是同一基序列的不同时间偏移,这里的时间偏移可以包括零,即其中一个子带信号直 接使用基序列作为长前导码。
[0150] 由于不同的子带信号使用不同的长前导码,因此在接收信号包括多个子带信号 时,如果各子带信号同步,则第二时域相关的序列中会在相应的时间偏移位置出现多个峰 值,如果不同步,则峰值在相应的时间偏移位置有一定的偏移,从而可以确定接收信号中各 子带信号的长前导码的接收时刻。
[0151] 步骤605,根据接收信号中各个子带信号的长前导码的接收时刻,确定接收信号中 各个子带信号的数据符号的接收时刻。
[0152]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时域相关和第二时域相关均为相关运算。
[0153] 优选地,本实施例根据第一时域相关结果确定接收信号中各子带信号的短前导码 的接收时刻,具体包括:
[0154] 将第一时域相关得到的序列中不大于设定门限Μ的离散点取值置零;
[0155] 对于每个非零的离散点,确定该离散点对应的时间点t,为接收信号中子带信号的 短前导码的接收时刻。
[0156] 非零的离散点可能为一个也可能为多个。
[0157] 如果非零的离散点只有一个,说明多个子带信号同步,即接收信号中各子带信号 的短前导码的接收时刻均为t,确定对应接收信号中多个子带信号的长前导码的起始时间 点T0为t。
[0158] 如果非零的离散点为多个,说明多个子带信号不同步,即接收信号中各子带信号 的短前导码的接收时刻为多个,确定T0为接收信号中各子带信号的短前导码的接收时刻 中最靠前的时刻;或者确定T0为接收信号中各子带信号的短前导码的接收时刻中最靠前 的时刻和最靠后的时刻之间的任一时刻。
[0159] 本发明提供的接收定时检测方法,适于应用于频分系统,如图7所示,频分系统中 各频带可以是相邻的,每个子带信号占用一个频带上的频域资源。以N = 3,即频分系统中 有3个子带信号为例,如图8所示,在基序列的基础上,分别向后偏移tl、偏移t2、偏移t3 得到对应的长前导码,tl为零。
[0160] 优选地,从T0+ Λ开始截取一段不小于本地基序列长度的接收信号与本地基序列 进行第二时域相关,Λ为长前导码的前缀时间长度。
[0161] 当长前导码为子带信号i所对应的长前导码时,与基序列做第二时域相关,相关 峰会出现在时间h,其中h为子带信号i的长前导码基于本地基序列延迟其中一个设定时 间后的时刻。
[0162] 根据本地基序列的时间位置及分别偏移设定时间后的时间位置,以及h的位置, 可以确定延迟t的设定时间。
[0163] 如图9所不,前两个峰值(实线部分)分别与本地基序列偏移t0和偏移tl的位 置重合,第三个峰值(实线部分)相对于本地基序列偏移t2为一定偏差,因此第一个峰值 对应t0,第二个峰值对应tl,第三个峰值对应t2,将第二峰值对应的时刻向前推移tl,将第 三个峰值对应的时刻向前推移t2,可以得到三个子带信号中长前导码相对于T0的时间偏 移量,其中两个子带信号中长前导码的相对于T0的时间偏移量为0,其中另一个子带信号 中长前导码相对于T0的时间偏移量为非0。
[0164] 优选地,根据第二时域相关结果确定接收信号中各子带信号的长前导码的接收时 亥1J,具体包括:
[0165] 将第二时域相关得到的序列中模值不大于设定门限P的离散点取值置零,设得到 的序列为R = Rl、R2、……、RN,R1对应的时间点是0,RN对应的时间点是Ts*N,Ts是信号 的采样点间隔,N为序列中离散点的个数;
[0166] 对于每个非零的离散点,确定该离散点对应的时间点tn,若时间窗[tn_ Λ 1, tn+ Λ 1]内该离散点的模值最大,则确定tn为接收信号中子带信号的长前导码基于本地基 序列延迟其中一个设定时间后的时刻,其中Λ 1为设定的偏移量;
[0167] 根据tn确定对应的设定时间,将tn向前推移对应的设定时间,得到接收信号中一 个子带信号的长前导码的接收时刻相对于T0的时间偏移量为tAn ;
[0168] 根据TO及时间偏移量为tAn得到接收信号中子带信号长前导码的接收时刻 T0+tAn〇
[0169] 确定接收信号中数据符号j的接收起始点等于T0+tAn+Te]+ Λ 2,其中Te]是数据 符号j到短前导码和长前导码分界点的时间距离,Λ 2是定时调整量,可取符号后缀时间长 度的1/3。
[0170] 本发明实施例根据接收信号与本地基序列的时域相关峰的位置可以判断出能够 接收到几个子带的信号,以及各个子带信号的时间偏移量,从而确定出时域号的接收窗。
[0171] 在图9的示例中,采用接收的长前导码与本地基序列进行第二时域相关,可得相 关序列R。虚线是T0+tl、T0+t2、T0+t3所在位置,二条实线是实际检测出的模值大于Ρ的 相关值,因此可以判断出子带〇、1、2上均有有效信号传输,模值R0对应的t Λ 0 = 0,模值 R1对应的t Λ η = 0,数据符号j的截取起始点等于T0+Tcj+ Λ 2。
[0172] 依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接收定时检测方法,如图10所示,包括:
[0173] 步骤1001,根据频分系统中每个子带信号占用的频域资源及短前导码的长度,基 于设定序列采用正交频分复用0FDM的方式生成在时域上相互正交的各子带信号的短前导 码,其中,各子带信号占用不同的频域资源,短前导码的长度为0FDM数据符号的Μ分之一, Μ为正整数;
[0174] 步骤1002,根据频分系统中每个子带信号占用的频域资源及长前导码的长度,基 于设定序列采用0FDM的方式生成在时域上相互正交的各子带信号的长前导码,长前导码 的长度为OFDM数据符号的N分之一,N为正整数;
[0175] 本发明实施例以可用的频域带宽来设计前导码,每个子带信号的前导码使用子带 内的频域资源,依据0FDM数据符号的长度可以确定长前导码的长度及短前导码的长度。
[0176] 步骤1003,从接收信号中截取一段信号与频分系统中各子带信号的短前导码进行 第一时域相关,所述接收信号包括多个子带信号;
[0177] 可以根据短前导码的长度,从接收信号的起始位置截取不小于短前导码长度的一 段信号与频分系统中各子带信号的短前导码进行第一时域相关。
[0178] 基于设定序列采用0FDM的方式生成在时域上相互正交的各子带信号的短前导 码,因此如果接收信号中存在某个子带信号时,与该子带信号的短前导码时域相关会有峰 值出现。
[0179] 步骤1004,根据第一时域相关结果确定接收信号中各子带信号的短前导码的接收 时刻,根据接收信号中各子带信号的短前导码的接收时刻,确定对应接收信号中多个子带 信号的长前导码的起始时间点T0 ;
[0180] 对应接收信号中多个子带信号的长前导码的起始时间点TO为一个估计值,如果 接收信号中各子带信号的短前导码同步,则时域相关结果中出现的各峰值在一个位置,如 不同步,会出现多个时间位置的峰值,根据峰值出现的时刻可以估计一个大概的长前导码 的起始时间点T0,具体的估计方法可以灵活确定,这里不做详细限定。
[0181] 步骤1005,根据T0及长前导码的长度,从接收信号中截取一段信号与频分系统中 各子带信号的长前导码进行第二时域相关;
[0182] 所截取的信号长度不小于长前导码的长度。
[0183] 由于基于设定序列采用0FDM的方式生成在时域上相互正交的各子带信号的长前 导码,因此如果接收信号中存在某个子带信号时,与该子带信号的长前导码时域相关会有 峰值出现。
[0184] 步骤1006,根据第二时域相关结果确定接收信号中各子带信号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