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84322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扬声器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声的扬声器装置,特别地,涉及小型或桌上型的扬声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通常的立体声扬声器装置具有左右声道用的扬声器箱体,它们左右排列(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因此,设置面积变大,不适合在桌上设置。
[0003]因此,以往,提出了许多通过设置为一体型而实现了小型化的立体声扬声器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关于该以往的小型立体声扬声器装置,框体是横向较长的形状,在框体的左右具有扬声器空腔,在中央具有操作部和放大器等电路部。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9 - 098495号公报
[0005]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 - 092345号公报
[0006]但是,对于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扬声器装置,由于框体在内部分割成3部分,需要划分出3个区域,所以小型化存在极限。另外,由于扬声器空腔相对于框体的大小的比例较小,所以难以实现能够令人满足的音质。另外,由于框体是横向较长的形状,所以设计的自由度不高。
[0007]另外,对于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扬声器装置,操作部位于框体的上侧,扬声器单元在框体的前表面朝向前方设置。在小型的扬声器装置的情况下,无法通过自重来阻止由于用户的操作而导致的移动,所以通常以将操作部设置于上侧、使用户朝向下方进行操作的方式进行设计,但是,其结果,扬声器单元朝向前方设置的情况较多,朝向前方的扬声器单元存在下述缺点,即,偏离用户的收听位置,或者缺乏使声音在房间的空间内扩散的效果Ο
【实用新型内容】
[0008]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设计及操作性良好、且音质良好的扬声器装置。
[0009]本实用新型的扬声器装置具有:框体;2声道的扬声器单元,其配置于框体的上表面的左边及右边;低音反射端口,其设置于框体的上表面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以及低音反射管,其与低音反射端口连接。框体在内部具有1个空腔,该空腔收容2声道的扬声器单元及低音反射管。低音反射管配置于2声道的扬声器单元之间。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也可以使框体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扬声器单元的高度(深度)的2倍,也可以使框体的上表面从远端侧向近端侧倾斜,使低音反射端口设置于框体的上表面的近端侧,使低音反射管在框体的内部从近端侧朝向远端侧延伸。并且,也可以在框体的上表面还具有操作面板,该操作面板具有操作件。操作件也可以是以辐射状设置于操作面板的周缘部上的开关。
[0011 ] 操作面板及扬声器单元也可以以相同的朝向、相同的角度倾斜。
[0012]也可以在框体的上表面还具有格栅罩,该格栅罩在中央具有圆形的开口部。另外,也可以还具有操作面板,该操作面板具有操作件,该操作面板与格栅罩的开口部嵌合。操作面板的形状和框体的上表面的形状也可以是相似形状。操作面板的形状及所述框体的上表面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形,且同心。
[0013]实用新型的效果
[0014]根据该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小型、且操作性及音质良好的扬声器装置。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外观斜视图。
[0016]图2(A)及图2(B)是扬声器装置的主视图及侧剖视图。
[0017]图3是扬声器装置的电路的框图。
[0018]标号的说明
[0019]1扬声器装置
[0020]10 框体
[0021]11操作面板
[0022]15低音反射管
[0023]20、21扬声器单元
[0024]25、26电路基板
[0025]100 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扬声器装置的外观斜视图。图2(A)是面板表面的主视图,图2(B)是右侧剖视图。
[0027]扬声器装置1主要放置在桌上或床边进行使用,呈将圆柱切取得较短的形状。上表面形成为将圆柱相对于其中心轴垂直地切断而得到的面,是大致正圆形。另一方面,底面形成为将圆柱相对于其中心轴以大约70度的角度斜向切断而得到的面,是椭圆形状。在底面上安装有盆状的底板10A。因此,侧面与底面的切断角度相应地,以大约70度倾斜,高度最低的位置是与用户相对地设置的位置(近端),高度最高的位置是在用户的相反侧设置的位置(远端)。如上所述,形成为短圆柱的框体10的直径大致为20厘米,远端侧的高度大致为10厘米,这样的大小即使放置在桌上或床边也不占地,且高度较低,是稳定的。
[0028]在框体上表面安装有甜甜圈状的格栅罩12,该格栅罩12在中央具有圆形的开口部122。另外,在框体上表面的中央部设置有操作面板11,该操作面板11与格栅罩12的开口部122嵌合。格栅罩12由框架120和张设在其上的格栅网121构成。此外,图2 (A)及图2(B)示出仅安装了格栅罩12中的框架120的状态。
[0029]格栅罩12的框架120仅在使音频和光透过的部位具有开口部123,在除此以外的部位利用板状部件罩住。开口部123设置有:左右的开口部123L、123R,它们与左右的扬声器单元20、21相对;中央近端的开口部123C,其与低音反射端口 14相对;以及左侧近端的开口部123D,其与兼用作数字时钟的显示器22相对。如图1所示,这些开口部123在使用时,被格栅网121覆盖,用户看不见。但是,如图1所示,使通过显示器22的显示而产生的光透过。
[0030]如上所述,在框体10的上表面,在左右设置有扬声器单元20、21,在中央近端设置有低音反射端口 14,在左近端设置有显示器22。扬声器单元20、21是小型的全频扬声器,各自口径为4厘米,额定输入为4W,深度(高度)为大约6厘米。扬声器单元20、21左右对称地配置,但是由于需要具有在进深方向上将扬声器单元20、21收容的深度(高度),所以与框体10的前后方向的中央相比,在稍微靠近远端处安装扬声器单元20、21。低音反射端口 14在框体上表面的中央近端形成,该低音反射端口 14与低音反射管15连接。低音反射管15在紧靠低音反射端口 14的内侧向框体10的远端方向弯曲,穿过扬声器单元20、21之间,延伸至框体10内部的远端侧的侧面近端为止。
[00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