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方位多角度测定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34611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全方位多角度测定平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遥感观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遥感测定平台。
影响地物热辐射方向性有3个主要因子象元(视场)尺度内地物三维热辐射分布的非均匀性、象元等效比辐射率的方向性分布、环境辐射照度的方向性分布。
这3种因子混合在一起,如果不揭示产生热辐射方向性的各个因子的“影响权重”,就难以理解热辐射方向性的形成机理和规律,难以建立热辐射方向性的定量模型。为了更好地研究辐射方向性的定量模型,无论是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遥感,都迫切需要能够反映客观实际的多角度观测数据。
因此,快速、准确的多角度测定平台是获取数据的前提。国外的多角度观测平台大多适合实验室使用,不宜搬动。1992年美国NEBRASKA大学首先发明了适合野外的大型机械手,进行地表反射辐射和热辐射的全方位多角度的自动测定,但结构复杂,投资昂贵。
为了便于理解,这里引进后面的
图1是全方位多角度测定平台的主视组装示意图。
图2是全方位多角度测定平台的俯视组装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全方位多角度测定平台,包括轨道11、轨道车12、移动测杆13、固定测杆18、移动测量仪器14、固定测量仪器24、台架立柱51、台架52、计算机15、导线16,其特征是轨道11为大于180°的部分圆周形;多根台架立柱51固定在轨道车12上,台架52上有相应的孔套在台架立柱51上,并可用锁紧螺丝53将其固定;移动测杆13下端有轴连接在台架52上,移动测杆上端连接有移动测杆横臂21,伸向轨道的圆周中心方向,移动测杆横臂21终端装有移动测量仪器14;轨道车有轮子22置于轨道上,轨道车载有水平运动电机31,通过水平运动传动装置32连接轨道车的轮子22;台架52上载有垂直运动电机41,通过垂直运动传动装置42连接移动测杆13;计算机15通过导线16分别连接两部电机;固定测杆18放置在轨道圆周外侧的地面上,固定测杆18上端连接有固定测杆横臂19,固定测杆横臂终端装有固定测量仪器24,并伸到轨道的圆周中心上方。
轨道11放置在地面上,轨道下面装有若干地脚螺丝,通过调节地脚螺丝的高度使轨道面处于水平。轨道是大半圆形,轨道车12在轨道上可以作180°滑动。为使用方便,轨道可以是分段的,便于在现场装卸。
移动测杆13可以分为两段,下段为双杆平行连在一起;上段为单杆,可以插入到下段双杆之间,并用卡子固定,使得移动测杆的高度可以调节到植被零平面位移高度。
固定测杆18可以用任何常规方法固定在地面上,为避免与移动测杆13互相碰撞,固定测杆的高度通常应大于移动测杆13的高度。
装在轨道车上的水平运动电机31和垂直运动电机41最好均为步进电机,按照计算机发出的指令动作,水平运动电机31通过水平运动传动装置32使轨道车在轨道上移动,达到传感器改变观测方位的目的。垂直运动电机41通过垂直运动传动装置42驱动移动测杆的轴,使移动测杆13可作俯仰运动,达到传感器改变观测天顶角的目的。
移动测杆横臂21的长度是可调的,移动测杆横臂的终端可以装移动测量仪器14,移动测量仪器即传感器,可以更换,例如换为热象仪、红外测温仪、红外辐射计、可见光相机、数字相机等。
固定测杆横臂19的长度也是可调的,使固定测杆横臂终端的测量仪器24可以伸到轨道圆周中心的正上方,用于测量参照值,以便知道移动测量仪器测出的变化是角度引起的,还是时间变化引起的。固定测量仪器也可以更换,例如换为热象仪、红外测温仪、红外辐射计、可见光相机、数字相机等。
连接轮子22的水平运动传动装置32是由谐波器、齿轮和蜗轮蜗杆组成的谐波减速器。连接移动测杆13的垂直运动传动装置42也是由谐波器、齿轮和蜗轮蜗杆组成的谐波减速器。
移动测杆13的速度可以在接近终端前由计算机控制自动降速,以保证在测杆停止运动时,支杆和传感器不因惯性的作用而产生来回振荡。
计算机是常规的PC机,导线也是常规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便于在野外搬动、安装,可以根据植被生长情况调节高度,可应用各种测量仪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测量。
图2是全方位多角度测定平台的俯视组装示意图。
全方位多角度测定平台,包括轨道11、轨道车12、移动测杆13、固定测杆18、移动测量仪器14、固定测量仪器24、台架立柱51、台架52、计算机15、导线16。
轨道放置在地面上,轨道下面装有若干地脚螺丝,通过调节地脚螺丝高度使轨道面处于水平。轨道是大半圆形,使得轨道车可以作180°滑动,其缺口面向南面,以便使移动测杆的阴影不会影响被测的植被。为使用方便,轨道是分段的,便于在现场装卸。
轨道车上固定有4根台架立柱,台架连接在台架立柱上,移动测杆下端有轴连接在台架上。
移动测杆分为两段,可以伸缩,下段为双杆平行连在一起;上段为单杆,可以插入到下段双杆之间,并用卡子固定住,人工调节好台架的高度并用锁紧螺丝固定住,调节好移动测杆的高度,以适应不同季节植物生长高度的变化。移动测杆顶部连接移动测杆横臂,是一根横杆,用卡子固定在支杆上,伸向导轨的圆周中心,调节好移动测杆横臂的长度,在移动测杆横臂终端装上热像仪。移动测杆高度应调节到植被零平面位移高度,使得传感器视场中心点不随观测角变化而改变位置。
轨道车装有两个防侧滑的承重轮子,置于轨道上。轨道车载有水平运动电机,台架载有垂直运动电机,均为步进电机,计算机通过导线分别连接两部电机。
按照计算机发出的指令动作,水平运动电机通过谐波减速器直接驱动轨道车的轮子,使轨道车在轨道上移动,达到传感器改变观测方位的目的。垂直运动电机通过垂直运动传动装置直接驱动移动测杆的轴,使移动测杆可作俯仰运动,达到传感器改变观测天顶角的目的。
垂直运动传动装置采用由谐波器、齿轮和蜗轮蜗杆组成的谐波减速器,能产生0.3~40N·m的力矩,能驱动2m高的移动测杆和1.5kg质量的热象仪。
固定测杆用地脚钉固定在轨道圆周北侧的地面上,以免其阴影干扰被测植被,固定测杆上端的固定测杆横臂上装有热像仪,并伸到轨道的圆周中心上方。固定测杆的高度为3m,移动测杆的最大高度为2.5m。
移动测杆的俯仰速度在接近终点前由计算机控制自动降速,以防止移动测杆和传感器由于惯性而造成的振动。
计算机是常规的PC机。
测量时,计算机的控制信号通过导线传到水平运动步进电机上,水平运动步进电机启动,通过水平运动谐波减速器减速,直接驱动轨道车沿圆周运动到确定位置。控制信号再通过导线传到垂直运动步进电机上,垂直运动步进电机通过垂直运动谐波减速器减速,再带动移动测杆改变俯仰角度,运动到确定角度。
此时两个热像仪都开始测量。
权利要求1.一种全方位多角度测定平台,包括轨道(11)、轨道车(12)、移动测杆(13)、固定测杆(18)、移动测量仪器(14)、固定测量仪器(24)、台架立柱(51)、台架(52)、计算机(15)、导线(16),其特征是轨道(11)为大于180°的部分圆周形;多根台架立柱(51)固定在轨道车(12)上,台架(52)上有相应的孔套在台架立柱(51)上,并可用锁紧螺丝(53)将其固定;移动测杆(13)下端有轴连接在台架(52)上,移动测杆上端连接有移动测杆横臂(21),伸向轨道的圆周中心方向,移动测杆横臂(21)终端装有移动测量仪器(14);轨道车有轮子(22)置于轨道上,轨道车载有水平运动电机(31),通过水平运动传动装置(32)连接轨道车的轮子(22);台架(52)上载有垂直运动电机(41),通过垂直运动传动装置(42)连接移动测杆(13);计算机(15)通过导线(16)分别连接两部电机;固定测杆(18)放置在轨道圆周外侧的地面上,固定测杆(18)上端连接有固定测杆横臂(19),固定测杆横臂终端装有固定测量仪器(24),并伸到轨道的圆周中心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方位多角度测定平台,其特征是轨道下面装有调节高度的地脚螺丝,并且轨道是可分段装卸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方位多角度测定平台,其特征是移动测杆(13)分为两段,下段为双杆平行连在一起;上段为单杆,可以插入到下段双杆之间,并用卡子固定,使移动测杆的高度可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方位多角度测定平台,其特征是固定测杆(18)的高度大于移动测杆(13)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方位多角度测定平台,其特征是移动测杆横臂(21)、固定测杆横臂(19)的长度均是可调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方位多角度测定平台,其特征是所述电机均为步进电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方位多角度测定平台,其特征是连接轮子(22)的水平运动传动装置(32)是由谐波器、齿轮和蜗轮蜗杆组成的谐波减速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方位多角度测定平台,其特征是连接移动测杆(13)的垂直运动传动装置(42)是由谐波器、齿轮和蜗轮蜗杆组成的谐波减速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方位多角度测定平台,其特征是移动测量仪器(14)是热像仪、红外测温仪、红外辐射计、可见光相机、数字相机之一;固定测量仪器(24)是热像仪、红外测温仪、红外辐射计、可见光相机、数字相机之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方位多角度测定平台,其特征是移动测杆(13)的速度在接近终端前由计算机控制自动降速。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方位多角度测定平台,涉及遥感观测技术领域中的遥感测定平台,便于在不同季节进行野外全方位多角度的测量。本实用新型包括轨道车、部分圆周形的轨道、台架、移动测杆、固定测杆、计算机、导线,测杆上端连接有横臂,横臂终端装有测量仪器;轨道车载有水平运动电机和垂直运动电机,分别通过传动装置连接轨道车的轮子和移动测杆。本实用新型用于遥感观测中的参数测量。
文档编号G12B5/00GK2596514SQ0229559
公开日2003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31日
发明者张仁华, 陈绩, 孙晓敏, 朱治林, 唐新斋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