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轿厢门系统技术改造的方法及技术改造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78916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梯轿厢门系统技术改造的方法及技术改造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轿厢的轿厢门系统的技术改造的方法、具有实施所述方法所需要的部件的技术改造组件以及具有根据所述方法或采用所述技术改造组件被技术改造的轿厢门系统的电梯轿厢。本发明也涉及对旧式电梯装置的轿厢门系统进行技术改造,从而它们具有可通过新技术获得的有益的工作性能的问题。
背景技术
在全世界使用着很多旧式轿厢门系统,其中门驱动机构的曲柄传动机构通过驱动连杆在各种情况下都使得至少一个轿厢门扇移动。在所述情况下,也可以以曲柄盘的形式出现的曲柄臂通常经由减速传动装置被电机形式的驱动电机驱动,从而曲柄臂为了使得至少一个轿厢门扇产生开启移动或关闭移动而摆动优选大约180°。曲柄杆的一端与曲柄臂的端部连接,并且其另一端与门驱动杆连接,所述门驱动杆可摆动地安装在门驱动机构的框架上,并且其一端与轿厢门扇耦合。所述门驱动机构的部件被如此成形和设置,从而曲柄臂旋转一半即使得门扇产生完全开启或关闭的移动,其中曲柄传动机构保证了具有精确限定的终点位置的门扇大致正弦状地无摇晃地移动。对于具有多于一个轿厢门扇的门系统来说,第二轿厢门扇可以对称于第一轿厢门扇经由第二曲柄杆和第二门驱动杆被同一曲柄臂驱动。
为了可以将轿厢门扇的移动传递至位于各个楼层的竖井门扇,通常在轿厢门扇上设有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所述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在电梯轿厢在楼层停靠时被促动,并且将轿厢门扇与对应的竖井门扇连接。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包括两个平行的联动控制橇件,所述联动控制橇件垂直地设置在轿厢门扇上,并且一旦在楼层停靠就处于位于竖井门扇上的垂直地设置在轿厢门扇上,并且一旦在楼层停靠就处于位于竖井门扇上的两个通常是联动控制滚轮形式的相对体之间。
门驱动杆通过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的调节元件与轿厢门扇如此连接,从而在轿厢门扇开始开启移动时,门驱动杆迫使调节元件产生移动,从而导致联动控制橇件张开,由此产生在联动控制橇件和相对体之间的无间隙的连接,即在轿厢门扇和竖井门扇之间的无间隙的连接。于是门扇同步开启和以后再次关闭。在门关闭过程结束时,轿厢门扇上的两个联动控制橇件通过门驱动杆的作用在所述调节元件上的作用而到达其非张开的正常位置,由此消除了在轿厢门扇和竖井门扇之间的无间隙的连接。
所述类型的门驱动机构具有一些缺点,简述如下门扇的开启和关闭移动过程是不变的正弦状的速度过程。由于这种速度过程和受安全原因所限的最大速度,所以特别是对于宽的电梯门来说,不可能实现开启和关闭时间最佳地短。同样也无法实现所述速度过程与特殊情形相适应,已表明,此点例如对于经常由残疾的或年老的乘客所使用的电梯而言尤为明显。通过曲柄传动机构来产生门扇移动另外导致关闭力基本取决于门扇的瞬时位置,也就是说,在即将到达关闭位置时,会产生非常大的关闭力,这在人员探测系统失灵时会导致卡住的情形。当前通常的通过监测门驱动电机中的电机电流或电机转矩来探测障碍物的方法在具有曲柄传动机构的门驱动机构中无法实现。另外,具有减速传动装置和驱动连杆的曲柄传动机构形成很大的噪音源,这在当前的电梯装置中再也无法忍受。此外,一个显著的缺点在于,机械相对复杂的具有驱动电机、电机制动机构、带有减速传动装置和多个杆活节的曲柄传动机构的门驱动机构需要巨大的开销,用于检查、维护和校准以及用于驱动电机的制动衬片的定期更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可以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消除在已有的电梯装置中的前述缺点的措施,所述电梯装置的门扇通过带有曲柄传动机构和驱动连杆的门驱动机构来移动。特别地,这些措施应该用于通过缩短门扇的开启和关闭时间来提高输送能力;可靠地避免不允许的大的关闭力;使得关闭速度的过程与特殊环境相适应;将由门系统产生的噪音减到最小,其中这种技术改造的全部成本应该保持得尽可能地低,并且所需要的换装时间应该保持得尽可能地短。
所述目的通过本发明的用于对前述轿厢门系统进行技术改造的方法、通过本发明的用于对这种轿厢门系统进行技术改造的技术改造组件以及通过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或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改造组件而被技术改造的轿厢门系统的电梯轿厢来得以实现。
就本发明的方法而言,具有至少一个轿厢门扇、带有曲柄传动机构和使得轿厢门扇移动的驱动连杆的轿厢门驱动机构、和通过驱动连杆而被促动的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的轿厢门系统通过如下步骤被技术改造-将带有曲柄传动机构和驱动连杆的门驱动机构卸下,-安装具有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的门驱动机构,并将驱动机构与已有的轿厢门系统的轿厢门扇连接,并且-安装促动装置,用于促动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
本发明的技术改造组件的特征在于,经技术改造的轿厢门系统由两组部件构成,其中第一组包括-至少一个轿厢门扇和-至少一个与轿厢门扇连接的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并且第二组包括-具有与轿厢门扇连接的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的门驱动机构,和-用于促动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的促动装置,并且第一组的部件是已有的轿厢门系统的部分,而第二组的部件是技术改造组件的部分。
术语“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系指驱动装置的一部分,所述驱动装置的作用在有待驱动的目标物上的部件进行线性(直线的)移动。具有这种驱动机构的驱动装置例如是-齿带或绒带,其通过两个皮带轮被导向和驱动,并且在所述皮带轮之间伸展的皮带移动机构形成线性地(直线地)移动的驱动机构,-被两个链轮导向和驱动的环节链、滚轮链或滚珠链,-线性电机,-具有线性移动的活塞杆的气缸或液压缸。
因此本发明基于以尽可能小的成本通过技术改造消除下述轿厢门系统的前述缺点的发明构思,在所述轿厢门系统中,门扇通过具有曲柄传动机构和驱动连杆的门驱动机构来移动,在所述技术改造中,-已有的轿厢门扇、至少部分的轿厢门扇导向系统和位于至少一个轿厢门扇上的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继续使用,-已有的轿厢门驱动机构被具有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的新的门驱动机构代替,并且-安装用于促动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的促动装置,所述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在以前由已有的轿厢门驱动机构的驱动连杆来促动。
通过本发明的方法或者通过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改造组件或者通过本发明的电梯轿厢而获得的优点基本在于,已有的具有曲柄传动机构的门驱动机构的前述缺点得到消除,并且经技术改造的具有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的门驱动机构的有益的工作性能得以实现,而无需还不得不更换轿厢门扇、轿厢门扇导向系统以及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所述的这些部件-其占据了轿厢门系统的全部成本中的主要部分-在电梯装置的技术改造中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技术完善的状态,从而可以对它们继续使用且非常节省成本。
本发明的方法和技术改造组件的有益的改型和进一步设计可由从属权利要求得到,并将其说明如下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将被驱动机构皮带轮导向和驱动的例如齿带形式的柔韧性的牵引机构用作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因此,结合门驱动电机,可以实现非常简单和经济的驱动设置,其一方面可以实现新的门驱动电机和已有的轿厢门扇之间的简单的耦合,并且另一方面可以保证门扇速度始终与门驱动电机的可变化的旋转速度精确地成比例。
由于门驱动电机驱动至少一个驱动机构皮带轮和由此也驱动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其中所述门驱动电机的旋转速度和转矩可以根据位置按照被编程的预设值借助于控制和调节设备来控制和调节,所以由此可以实现开启和关闭时间尽可能最短、关闭力的安全极限、和经技术改造的门驱动机构的工作性能最佳地适于特殊的使用环境。一体的路径测量系统为此提供关于轿厢门扇的当前位置的必备信息。
轿厢门扇最好通过刚性连接元件或者通过控制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的促动装置的摆动杆而与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益的实施方式,促动装置安装在轿厢门扇上,其中促动装置具有传动元件,其与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的诸如调节杆的调节元件作用连接,以便使得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根据轿厢门扇的位置而处于耦合状态或处于解耦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促动装置被如此地设计,从而其传动元件-在轿厢门扇的关闭移动或驱动机构的最后的路径区段的过程中被引起移动,使得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处于解耦状态,并且-在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的开启移动或驱动机构的第一个路径区段的过程中被引起移动,使得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处于耦合状态。
所述传动元件的移动最好由轿厢门扇的移动或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的移动引起,并由此引起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的促动,从而为此无需其它的驱动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简单且成本低廉的实施方式,安装有与电梯轿厢固定连接的控制凸轮,并且所述控制凸轮通过固定在轿厢门扇上的促动装置的凸轮触控元件而引起传动元件的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特别有益的进一步设计,位于促动装置上的摆动杆与传动元件耦合,并且与驱动机构连接,从而通过驱动机构经由摆动杆一方面引起轿厢门扇的移动,另一方面在轿厢门扇的关闭移动结束之后,且还在其开启移动开始之前,引起传动元件的移动。由此在轿厢门扇和对应的竖井门扇真正开始开启或关闭移动之前的各种情况下都会促动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


下面对照附图对图中所示实施方式的实例加以阐述,图中示出图1A以轿厢前面的从竖井门来看的视角示出具有曲柄传动驱动机构的处于技术改造之前的已有状态的轿厢门系统,其中轿厢门扇关闭,并且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处于解耦状态,图1B为根据图1A的轿厢门系统的局部详图,其中轿厢门扇略微打开,并且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处于耦合状态,图1C为根据图1A的轿厢门系统的局部详图,其中轿厢门扇完全打开,并且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处于耦合状态,图2A示出经技术改造的轿厢门系统,其具有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并且通过驱动机构来对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进行促动,其中轿厢门扇关闭,并且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处于解耦状态,图2B示出根据图2A的经技术改造的轿厢门系统,其中开启移动开始,并且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处于耦合状态,图3A示出经技术改造的轿厢门系统,其具有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并且通过固定的控制凸轮来对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进行促动,其中轿厢门扇关闭,并且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处于解耦状态,和图3B示出根据图3A的经技术改造的轿厢门系统,其中开启移动开始,并且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处于耦合状态。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图1A、1B、1C中示出安装在电梯轿厢1前面区域中的旧式结构的已有的轿厢门系统2。所述轿厢门系统2包括轿厢门扇5,其可在电梯轿厢1的前壁1.1的区域中沿着导轨4水平移动;已有的门驱动机构6;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当每次在电梯轿厢在楼层停靠的情况下电梯门打开和再次关闭时,所述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都使得轿厢门扇5与相应的竖井门扇耦合(其中竖井门扇未示出)。
由图1A可见,已有的门驱动装置6安装在被固定在电梯轿厢1上的门支承机构1.2上,并且包括门驱动电机6.1、曲柄传动机构6.2以及设置在所述门驱动电机和所述曲柄传动机构之间的皮带减速传动装置(reduction gearing)6.3。曲柄传动机构6.2的曲柄臂6.4通过曲柄杆6.5作用在门驱动臂6.6上,所述门驱动臂6.6通过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的调节元件与轿厢门扇5连接,所述调节元件是调节杆8.3。已有的轿厢门系统2被如此设计,即曲柄臂6.4的180度的旋转通过所述连杆系统引起轿厢门扇5的开启和关闭移动。开启或关闭移动也会通过门驱动臂6.6经由调节杆8.3而引起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的促动,此点可以从图1A、1B和1C所示的移动过程看出。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包括两个联动控制(entrainer)橇件8.1,所述联动控制橇件8.1通过两个转动杆8.2安装在轿厢门扇5上,从而它们的相对间隔可在规定的范围内调节,其中联动控制橇件8.1总是保持彼此平行,即形成所谓的联动控制平行四边形。
拉伸弹簧10使得联动控制橇件8.1张开至由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的调节杆8.3的位置所决定的相互间隔,所述调节杆8.3另外还将门驱动臂6.6与轿厢门扇5连接在一起。调节杆8.3如此成形和设置,即它通过门驱动臂6.6在门开启或门关闭移动过程中经由第一连杆臂8.3.1绕着轴8.4摆动,通过所述轴8.4,调节杆8.3与轿厢门扇5连接。调节杆8.3具有第二连杆臂8.3.2,所述连杆臂8.3.2如此地将调节杆的旋转移动传递至联动控制平行四边形的联动控制橇件8.1上,从而在轿厢门扇5的开启移动的短的第一路径区段的过程中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的联动控制橇件8.1张开,如图1B所示。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现在处于耦合状态,即处于最大相对间隔的每个橇件8.1都与联动控制滚轮11中的一个接触,所述联动控制滚轮11安装在对应的竖井门扇上。
图1C示出在轿厢门扇5完全开启并且橇件8.1还一直张开的情况下的门驱动臂6.6和调节杆8.3的位置。通过在门开启和门关闭过程期间联动控制橇件8.1的张开可以实现联动控制橇件与竖井门扇(竖井门扇在图1A至1C中未示出)的联动控制滚轮11保持接触。通过位于电梯的每个竖井门上的所述联动控制滚轮11,与电梯轿厢瞬间相对的竖井门扇在其与轿厢门扇5同步开启之前也由于张开的联动控制橇件8.1的作用而解锁。
在随后的门扇关闭移动时,联动控制橇件8.1之间的间隔在关闭移动的最后的短的路径区段的过程中再次减小至其初始值。图1A示出轿厢门扇5关闭且联动控制橇件8.1之间的间隔最小时的相关部件的位置。因此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处于解耦状态,其中联动控制橇件与竖井门扇的联动控制滚轮11相间隔。在门关闭移动结束时的解耦引起竖井门扇再次锁定在其关闭位置,并可以使得电梯轿厢1继续运行,其中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的联动控制橇件8.1在竖井门扇的相应的两个联动控制滚轮11之间穿过移动,而不会在运行期间与所述联动控制滚轮11接触。
图2A和2B示出本发明的被技术改造的轿厢门系统的第一变型12。它包括具有已有的导轨4的已有的轿厢门扇5,其已经位于已有的轿厢门1上;已有的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其固定在轿厢门扇上。在已有的门梁1.2的区域内,已有的曲柄传动机构门驱动机构已经由具有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16.4的门驱动机构16取代。新的门驱动机构包括具有驱动皮带轮16.2的可调节的门驱动电机16.1,其用于对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16.4进行驱动;换向皮带轮16.3,其用于对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进行换向;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16.4本身,其例如以环绕驱动皮带轮16.2和换向皮带轮16.3的齿带的形式存在;以及连接元件16.5,其将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16.4的两端彼此连接在一起,并将所述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16.4与轿厢门扇5耦合。门驱动电机的旋转速度、加速度、减速度和转矩可按照被编程的预设值根据轿厢门扇5的即时位置通过控制和调节设备16.7来控制和调节。此点可以实现轿厢门扇和与之耦合的竖井门扇的开启和关闭移动的速度过程最佳并且门移动时间短,其中保证了门系统的关闭力和动能的安全极限,并且允许的极限值适于给定的使用环境。
为了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其在已有的曲柄传动机构门驱动机构的情况下通过门驱动臂经由调节杆8.3被促动-也能被新的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16.4激活和去激活,通过另外有待安装的促动装置17来进行在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16.4和轿厢门扇5之间的耦合。如图2A所示,所述促动装置17包括耦合板17.1,其具有安装于其上的双臂摆动杆17.2且被固定在轿厢门扇5上。摆动杆17.2通过第一杆臂17.2.1经由耦合元件16.5与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16.4耦合,并且摆动杆17.2的第二杆臂17.2.2通过传动元件17.3作用在已有的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的已有的调节杆8.3的第一杆臂8.3.1上。
图2A示出经技术改造的轿厢门系统的前述第一变型12在轿厢门扇5完全关闭且由此靠在电梯轿厢1的门柱1.3上时的状态。在所述情况下,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16.4将朝左的预应力施加到促动装置17的摆动杆17.2的第一杆臂17.2.1上,所述预应力通过摆动杆17.2的第二杆臂17.2.2经由传动元件17.3被传递到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的调节杆8.3上,从而调节杆8.3在所述预应力的作用下克服拉伸弹簧10的作用而将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的联动控制橇件8.1固定在其非张开的解耦的状态下。为克服张开弹簧10的力而被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16.4施加到摆动杆17.2上的预应力在所述情况下同时用作使得轿厢门扇5挤靠门柱1.3的关闭力。
在门开启过程开始时,门驱动电机16.1使得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16.4向右移动,由此使得促动装置17的摆动杆17.2的第一杆臂17.2.1向右移动,其中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16.4由于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的拉伸弹簧10的作用而通过摆动杆17.2将关闭力施加到轿厢门扇5上,直到摆动杆17.2的第一杆臂17.2.1紧靠其右手边的挡块17.4。在图2B所示的经技术改造的门驱动系统12的这种耦合状态下,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的联动控制橇件8.1通过拉伸弹簧10的预应力充分张开,并且以无间隙的方式与对应的竖井门扇(未示出)的联动控制滚轮11耦合,其还使得竖井门扇解锁。于是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16.4的进一步向右移动使得轿厢门扇5和与其耦合的竖井门扇共同产生开启移动。
在随后的门关闭过程中,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16.4向左作用在促动装置17的摆动杆17.2的第一杆臂17.2.1上。所述第一杆臂17.2.1由于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的拉伸弹簧10的作用而在预应力下足够强度地挤压其右手边的挡块17.4,从而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16.4的向左的移动首先引起轿厢门扇5和与其耦合的竖井门扇的关闭移动,直到轿厢门扇碰到门柱1.3上。于是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16.4的施加到摆动杆17.2的第一杆臂17.2.1上的力超过了这样的力,即拉伸弹簧10的预应力通过它使得这个第一杆臂17.2.1挤压其右手边的挡块17.4,从而所述第一杆臂克服拉伸弹簧10的作用而向左移动,并且摆动杆17.2的第二杆臂17.2.2通过传动元件17.3和调节杆8.3强迫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的联动控制橇件8.1处于其非张开的且由此与竖井门扇的联动控制滚轮11解耦的解耦状态下。当摆动杆17.2的第一杆臂17.2.1已经到达其左手边的挡块(abutment)17.5时,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16.4的朝左的移动结束,其中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16.4的为了所述摆动而克服拉伸弹簧10的作用有待施加的力同时作为使得轿厢门扇5挤靠门柱1.3的关闭力而在门系统的闭合状态存在期间作用到轿厢门扇5上。如果这种关闭力消失,例如在电力故障的情况下,那么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的拉伸弹簧10引起联动控制橇件8.1的张开。如果电梯轿厢处于相对于竖井门的一定的容许范围内,那么所述张开移动导致联动控制橇件8.1通过对应的竖井门扇的联动控制滚轮11引起所述竖井门扇的解锁。这种动作是所希望的,并且在电力故障的情况下,使得乘客可以离开电梯轿厢,当所述电梯轿厢相对于竖井门的位置允许此点时。
图3A和3B示出本发明的经技术改造的轿厢门系统的第二变型22。它包括具有已有的导轨4的已有的轿厢门扇5,其已经位于已有的电梯轿厢1上;已有的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其固定在轿厢门扇上。在已有的门支承机构1.2的区域内,已有的曲柄传动机构门驱动机构已经由具有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16.4的新的门驱动机构16取代。新的门驱动机构包括具有驱动皮带轮16.2的可调节的门驱动电机16.1,其用于对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16.4进行驱动;换向皮带轮16.3,其用于对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进行换向;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16.4本身,其例如可以以环绕驱动皮带轮16.2和换向皮带轮16.3的齿带的形式存在。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16.4的两端利用安装在轿厢门扇5上的耦合板26连接在一起,通过所述耦合板26,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16.4使得轿厢门扇5水平地移动。门驱动电机的旋转速度、加速度、减速度和最大转矩可按照程序预设值根据轿厢门扇5的即时位置通过控制和调节设备16.7来控制和调节。此点可以实现轿厢门扇和与之耦合的竖井门扇的开启和关闭移动的速度过程最佳并且门移动时间短,其中保证了门系统的关闭力和动能的安全极限,并且允许的极限值适于给定的使用环境。
为了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其在已有的曲柄传动机构门驱动机构的情况下通过门驱动臂经由调节杆8.3被促动-也能被新的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16.4激活和去激活,所以在技术改造中已附加地安装有促动装置27。如图3A所示,所述促动装置27包括安装在所述耦合板26上的单臂摆动杆27.2。在摆动杆27.2的右手端可旋转地固定有与控制凸轮27.5配合的控制滚轮27.4,所述控制凸轮27.5在技术改造中已被安装在已有的门支承机构1.2上。控制凸轮27.5被如此地构建和定位,从而在轿厢门扇5的关闭移动的短的最后的路径区段S的过程中,它使得摆动杆27.2的控制滚轮27.4提升,并由此使得摆动杆本身提升。摆动杆27.2的提升移动通过促动装置27的传动元件27.3被传递到已有的调节杆8.3的第一杆臂8.3.1上,其是重复使用的已有的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的一部分。
图3A示出经技术改造的轿厢门系统的前述第二变型22在轿厢门扇5完全关闭且由此靠在电梯轿厢1的门柱1.3上时的状态。在所述情况下,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16.4将朝左的关闭力施加到耦合板26上,因此也施加到轿厢门扇5上,其中关闭力的大小足以克服控制滚轮27.4的朝向反方向的力,其中控制滚轮27.4克服拉伸弹簧10的作用,通过摆动杆27.2、传动元件27.3和调节杆8.3,将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的联动控制橇件8.1固定在其非张开的状态下,由此产生所述反方向的力。
在门开启过程开始时,门驱动电机16.1使得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16.4向右移动,由此使得连接板26和轿厢门扇5向右移动,其中在开启移动的第一个短的路径区段S的过程中,控制凸轮27.5可以使得摆动杆27.2向下移动,由此使得调节杆8.3顺时针地旋转移动,从而调节杆通过拉伸弹簧10的力允许联动控制橇件8.1张开。在图3B所示的经技术改造的门驱动系统22的这种耦合状态下,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的联动控制橇件8.1通过拉伸弹簧10的预应力充分张开,并且以无间隙的方式与对应的竖井门扇(未示出)的联动控制滚轮11耦合,其还引起竖井门扇的解锁。于是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16.4的进一步向右移动导致轿厢门扇5的和与其耦合的竖井门扇的完全开启。
在随后的门关闭过程中,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16.4通过向左的力而作用到耦合板26上,并且使得所述耦合板26与轿厢门扇5一起朝向门柱1.3移动,直到轿厢门扇已经几乎到达其关闭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摆动杆27.2的控制滚轮27.4与控制凸轮27.5接触,于是在轿厢门扇5的关闭路径的短的最后的区段S的过程中,控制滚轮与摆动杆27.2一起被控制凸轮27.5提升。此点导致摆动杆27.2通过传动元件27.3引起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的调节杆8.3逆时针旋转,由此调节杆8.3的第二杆臂8.3.2作用在联动控制橇件8.1上,从而当轿厢门扇5已经到达其关闭状态并靠在门柱1.3上时,所述联动控制橇件8.1克服拉伸弹簧10的力而往回移动到其非张开的由此与竖井门扇的联动控制滚轮11解耦的解耦状态下。竖井门扇的联动控制橇件8.1和联动控制滚轮11的解耦又导致后者的解锁。
只要门系统的闭合状态持续存在,那么门驱动电机16.1通过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将关闭力施加到耦合板26上,并由此施加到轿厢门扇5上。如果这种关闭力消失,例如在电力故障的情况下,那么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的拉伸弹簧10引起联动控制橇件8.1的张开。张开移动反过来又通过调节杆8.3和传动元件27.3引起摆动杆27.2向下移动,这导致摆动杆27.2的控制滚轮27.4通过与控制凸轮27.5的配合产生轿厢门扇5的开启移动。另一方面,如果电梯轿厢处于相对于竖井门的一定的容许范围内,那么联动控制橇件8.1的张开移动通过竖井门的联动控制滚轮11导致所述竖井门的解锁。这种动作是所希望的,并且在电力故障的情况下,可以使得乘客离开电梯轿厢,当所述电梯轿厢相对于竖井门的位置允许此点时。
用于轿厢门系统的技术改造的方法对于本发明的被技术改造的轿厢门系统的两个前述变型来说是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包括-至少一个轿厢门扇5,-带有曲柄传动机构6.2和使得轿厢门扇5移动的驱动连杆6.5,6.6的门驱动机构6,和-被驱动连杆促动的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的已有的轿厢门系统2通过下述方法步骤被技术改造-将带有曲柄传动机构6.2和驱动连杆6.5,6.6的门驱动机构6卸下,-安装具有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16.4的门驱动机构6,并将驱动机构16.4与已有的轿厢门系统2的轿厢门扇5耦合,并且-安装促动装置17;27,用于促动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
显然,本发明的方法和本发明的技术改造的组件也可用于具有多于一个的可移动的门扇的电梯门。
权利要求
1.一种对电梯轿厢(1)的已有的轿厢门系统(2)进行技术改造的方法,其中所述轿厢门系统(2)包括-至少一个轿厢门扇(5),-带有曲柄传动机构(6.2)和使得所述轿厢门扇(5)移动的驱动连杆(drive linkage)(6.5,6.6)的门驱动机构(6),和-通过所述驱动连杆(6.5,6.6)而被促动的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具有下述方法步骤-将带有所述曲柄传动机构(6.2)和所述驱动连杆(6.5,6.6)的所述门驱动机构(6)卸下,-安装具有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16.4)的门驱动机构(16),并将所述驱动机构(16.4)与所述已有的轿厢门系统的轿厢门扇(5)耦合,并且-安装促动装置(17;27),用于促动所述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由驱动机构皮带轮(16.2,16.3)导向和驱动的柔韧性的牵引机构作为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16.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韧性的牵引机构是齿带或绒带(nubbed belt)或环节链(link chain)。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门驱动机构皮带轮(16.2,16.3)被门驱动电机(16.1)驱动,并且由此所述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16.4)也被门驱动电机(16.1)驱动,所述电机的旋转速度和转矩通过控制和调节设备(16.7)根据被编程的预设值来控制和调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门扇(5)通过刚性连接元件(26)或者通过所述促动装置(17)的摆动杆(pivot lever)(17.2)而与所述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16.4)连接。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促动装置(17;27)安装在所述轿厢门扇(5)上,其中所述促动装置(17;27)具有传动元件(17.3;27.3),其与所述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的调节元件(8.3)作用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促动装置(17;27)被如此地设计,从而其传动元件(17.3;27.3)-在所述轿厢门扇(5)的关闭移动或所述驱动机构(16.4)的最后的路径区段的过程中被引起移动,使得所述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处于解耦状态,并且-在所述轿厢门扇(5)的开启移动或所述驱动机构(16.4)的第一个路径区段的过程中被引起移动,使得所述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处于耦合状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门扇(5)的移动或所述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16.4)的移动引起所述传动元件(17.3;27.3)的移动,并由此引起所述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的促动。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安装有与所述电梯轿厢(1)固定连接的控制凸轮(27.5),并且所述控制凸轮(27.5)通过固定在所述轿厢门扇(5)上的促动装置(27)的摆动杆(27.2)而引起所述传动元件(27.3)和所述调节元件(8.3)的移动。
10.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促动装置(17)上的摆动杆(17.2)一方面与所述传动元件(17.3)耦合,并且另一方面与所述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16.4)连接,从而通过所述驱动机构(16.4)经由所述摆动杆(17.2)一方面引起所述轿厢门扇(5)的移动,另一方面在所述轿厢门扇(5)的关闭移动结束之后,且还在其开启移动开始之前,引起所述传动元件(17.3)和所述调节元件(8.3)的移动。
11.一种用于对电梯轿厢(1)的轿厢门系统(2)进行技术改造的技术改造组件(constructional set),其中经技术改造的轿厢门系统(12;22)由两组部件构成,第一组包括-至少一个轿厢门扇(5)和-至少一个与所述轿厢门扇(5)连接的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并且第二组包括-具有与所述轿厢门扇(5)连接的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16.4)的门驱动机构(16),和-用于促动所述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的促动装置(17;27),其中所述第一组的部件是已有的轿厢门系统(2)的部分,而所述第二组的部件是所述技术改造组件的部分。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技术改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的部件,即所述技术改造组件的部分,代替所述已有的轿厢门系统(2)的具有曲柄传动机构(6.2)和驱动连杆(6.5,6.6)的门驱动机构(6),所述门驱动连杆(6.5,6.6)使得所述轿厢门扇(5)移动,并促动所述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技术改造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含有的所述门驱动机构(16)包括柔韧性的牵引机构形式的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16.4),其在技术改造之后环绕至少两个驱动机构皮带轮(16.2,16.3),所述驱动机构皮带轮(16.2,16.3)相互间隔至少所述轿厢门扇的移动路径的长度,其中至少一个所述驱动机构皮带轮(16.2)通过可调节的门驱动电机(16.1)来驱动并由此也驱动所述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16.4)。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技术改造组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控制和调节设备(16.7),通过所述控制和调节设备(16.7)可根据被编程的预设值来调节所述门驱动电机(16.1)旋转速度和转矩。
15.如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改造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含有的所述门驱动机构(16)的所述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16.4)在技术改造所述之后通过刚性连接机构或者通过所述促动装置(17)的摆动杆(17.2)而与所述轿厢门扇(5)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改造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含有的所述促动装置(27)包括控制凸轮(27.5)和凸轮触控(scanning)元件(27.2,27.4),其中所述控制凸轮(27.5)、所述凸轮触控元件(27.2,27.4)和所述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的调节元件(8.3)在技术改造之后如此相互作用连接,从而在所述轿厢门扇(5)的关闭移动的最后的路径区段的过程中,所述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移动到解耦状态下,并且在所述轿厢门扇(5)的开启移动的第一个路径区段的过程中,所述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移动到耦合状态下。
17.如权利要求1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改造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含有的所述促动装置(17)包括摆动杆(17.2),通过所述摆动杆(17.2),在技术改造之后,所述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16.4)驱动所述轿厢门扇(5),其中所述摆动杆(17.2)和所述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的调节元件(8.3)如此相互作用连接,从而在所述驱动机构(16.4)的关闭移动的最后的路径区段的过程中,所述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移动到解耦状态下,并且在所述驱动机构(16.4)的开启移动的第一个路径区段的过程中,所述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移动到耦合状态下。
18.一种具有轿厢门系统(12;22)的电梯轿厢(1),其根据如权利要求1至10所述的方法或者通过如权利要求11至17所述的技术改造组件被技术改造。
全文摘要
一种对电梯轿厢(1)的轿厢门系统进行技术改造的方法,其本已包括—至少一个轿厢门扇(5),—带有曲柄传动机构和使得所述轿厢门扇移动的驱动连杆的门驱动机构,和—通过所述驱动连杆而被促动的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具有下述方法步骤—将带有所述曲柄传动机构和所述驱动连杆的所述门驱动机构卸下,—安装具有线性移动的驱动机构(16.4)的门驱动机构(16),并将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已有的轿厢门系统的轿厢门扇(5)耦合,并且—安装促动装置(17),用于促动所述轿厢门/竖井门耦合机构(8)。
文档编号B66B13/06GK101024467SQ20071000585
公开日2007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1日
发明者朱尔斯·克里斯汀 申请人: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