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98788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轿厢和对重的升降进行制动的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有如下的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该制动装置配置在与电动机轴一 体地旋转的制动轮的内侧,通过将制动靴(brake shoe)压靠于制动轮的内表面来对制动轮 的旋转进行制动(参照专利文献1)。图6是表示以往的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中,在制动轮 101的内侧设有制动靴102,该制动靴102能够与制动轮101的内周面接触且能够从制 动轮101的内周面离开;可动铁心103,该可动铁心103离开制动靴102而配置;连接部件 104,该连接部件104将制动靴102和可动铁心103彼此连接在一起;弹簧105,该弹簧105 朝使制动靴102与制动轮101的内周面接触的方向对可动铁心103施力;以及电磁铁106, 该电磁铁106克服弹簧105的作用力使可动铁心103移位,该可动铁心103的移位方向为 使制动靴102从制动轮101的内周面离开的方向。图7是表示图6中的制动靴102、可动铁心103以及连接部件104的剖视图。图 中,在可动铁心103设有螺纹孔107。在螺纹孔107的内周部形成有内螺纹部107a。在连 接部件104的外周部形成有与内螺纹部107a螺合的外螺纹部104a。通过使外螺纹部104a 与内螺纹部107a螺合,连接部件104被安装于可动铁心103。在外螺纹部104a螺合有用于将连接部件104固定于可动铁心103的锁紧螺母 108。锁紧螺母108在抵靠于可动铁心103的状态下将连接部件104紧固于可动铁心103。 锁紧螺母108将连接部件104紧固于可动铁心103,从而防止外螺纹部104a相对于内螺纹 部107a转动。通过对电磁铁106供电,可动铁心103朝离开制动轮101的方向移位,通过停止对 电磁铁106供电,可动铁心103朝接近制动轮101的方向移位。通过外螺纹部104a相对于 内螺纹部107a的螺合量的调节,来调节可动铁心103的行程量Ag。可动铁心103的行程量Ag的调节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首先,在制动靴102通 过弹簧105的作用力被按压于制动轮101的状态下松开锁紧螺母108。然后,通过使连接部 件104转动来调节外螺纹部104a相对于内螺纹部107a的螺合量,从而临时确定连接部件 104相对于可动铁心103的位置。此处,图8是表示图7的锁紧螺母108被松开后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如图8所 示,当临时确定了连接部件104相对于可动铁心103的位置时,可动铁心103通过弹簧105 的作用力被朝接近制动靴102的方向(图8中的右方向)按压。因此,内螺纹部107a的螺 纹牙朝向接近制动靴102的方向压靠于外螺纹部104a的螺纹牙。在临时确定了连接部件104相对于可动铁心103的位置之后,转动锁紧螺母108 从而将连接部件104紧固于可动铁心103。由此,连接部件104被束缚于可动铁心103。图9是表示图8中的锁紧螺母108抵靠于可动铁心103而被紧固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如图9所示,当使抵靠于可动铁心103的锁紧螺母108转动而进行紧固时,借助锁紧 螺母108的紧固力,连接部件104相对于可动铁心103被朝接近制动靴102的方向(图9 中的右方向)按压。由此,外螺纹部104a的螺纹牙从内螺纹部107a的螺纹牙离开,朝图9 中的右方向移动微小距离△(!,并抵靠于内螺纹部107a的其他的螺纹牙。因此,当紧固锁紧 螺母108时,连接部件104相对于可动铁心103移动,并被束缚于偏离了临时确定的位置的 位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2-242961号公报在这种以往的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中,连接部件104束缚于可动铁心103的 位置从临时确定位置偏移,因此,无法正确地对可动铁心103的行程量进行调节。此外,也可以一边利用千分表(dial gauge)等测量器具测量可动铁心103的行程 量Δ g,一边使连接部件104和锁紧螺母108分别转动以调节连接部件104相对于可动铁 心103的束缚位置,由此来提高行程量Ag的调节的精度,但是,由于调节作业是在确认测 量器具的同时进行的细微的调节作业,因此行程量Ag的调节作业耗费大量的劳力。另外,也可以在制动靴102设置贯通螺纹孔,使与贯通螺纹孔螺合的连接部件104 凸出至制动靴102和制动轮101之间的空间,并将锁紧螺母与连接部件104的凸出部分螺 合而进行紧固,由此来防止当紧固锁紧螺母时连接部件104相对于可动铁心103移动,但 是,由于需要在制动靴102和制动轮101之间确保例如用于插入使锁紧螺母转动的工具等 的空间,因此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大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更加正确地进 行可动铁心的行程量的调节、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行程量的调节作业的电梯用曳引机的制
动装置。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包括旋转体;制动靴,该制动靴朝接 近旋转体的方向和离开旋转体的方向移位;可动铁心,该可动铁心在制动靴移位的方向与 制动靴分离地配置;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设有调节侧螺旋部,该调节侧螺旋部与设于制 动靴和可动铁心中的任一方的保持侧螺旋部螺合,该连接部件将制动靴和可动铁心相互连 接,并通过对调节侧螺旋部相对于保持侧螺旋部的螺合量进行调节来对制动靴与可动铁心 之间的间隔进行调节;固定构件,该固定构件朝向使制动靴和可动铁心相互接近的方向将 调节侧螺旋部压靠于保持侧螺旋部,从而固定调节侧螺旋部相对于保持侧螺旋部的位置; 施力体,该施力体朝向使制动靴与旋转体接触的方向对可动铁心施力;以及电磁铁,该电磁 铁克服施力体的作用力使可动铁心移位,其中该可动铁心的移位方向为使制动靴从旋转体 离开的方向。


图1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2是表示图1中的制动靴、可动铁心、调节螺栓以及锁紧螺母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图2中的锁紧螺母松开后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表示图3中的锁紧螺母被紧固后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表示以往的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7是表示图6中的制动靴、可动铁心以及连接部件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图7中的锁紧螺母松开后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图9是表示图8中的锁紧螺母抵靠于可动铁心并被紧固后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在电梯用曳引机安装有电动机(未图示);驱动绳轮(未图示),该驱动绳轮借助电 动机的驱动力而旋转;以及制动装置(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1,该制动装置能够对驱 动绳轮的旋转进行制动。在驱动绳轮绕挂有悬吊轿厢和对重的多条主绳索(未图示)。轿 厢和对重通过驱动绳轮的旋转而在井道内升降。制动装置1具有制动轮(旋转体)2,该制动轮2与电动机的旋转轴一体地旋转; 制动靴3,该制动靴3能够朝接近制动轮2的方向和离开制动轮2的方向移位;可动铁心4, 该可动铁心4与制动靴3分离地配置;调节螺栓(连接部件)5,该调节螺栓5将制动靴3 和可动铁心4相互连接,且能够调节制动靴3与可动铁心4之间的间隔;锁紧螺母(固定构 件)6,该锁紧螺母6用于固定由调节螺栓5调节后的制动靴3与可动铁心4之间的间隔;施 力弹簧(施力体)7,该施力弹簧7朝使制动靴3与制动轮2接触的方向对可动铁心4施力; 以及电磁铁8,该电磁铁8克服施力弹簧7的作用力而使可动铁心4移位,可动铁心4的移 位方向为使制动靴3离开制动轮2的方向。制动轮2具有与电动机的旋转轴同轴配置的环状部9。制动靴3、可动铁心4、调节 螺栓5、锁紧螺母6、施力弹簧7以及电磁铁8配置在环状部9的内侧。电磁铁8安装于支 承电动机的旋转轴的安装部件10。制动靴3具有多个内衬11和内衬保持部件12,内衬11能够与环状部9的内周面 接触和离开环状部9的内周面,内衬保持部件12用于保持内衬11。通过使内衬11与环状 部9的内周面接触,来对制动轮2的旋转进行制动。通过使内衬11离开环状部9的内周面, 制动轮2的旋转的制动被解除。可动铁心4在制动靴3移位的方向配置于比制动靴3离环状部9更远的位置。调 节螺栓5和锁紧螺母6配置在制动靴3和可动铁心4之间。制动靴3、可动铁心4、调节螺 栓5以及锁紧螺母6 —体地移位。电磁铁8在制动靴3移位的方向配置于比可动铁心4离环状部9更远的位置。即, 可动铁心4配置在制动靴3和电磁铁8之间。因此,通过使可动铁心4朝离开电磁铁8的 方向移位,制动靴3朝接近环状部9的方向移位,通过使可动铁心4朝接近电磁铁8的方向 移位,制动靴3朝离开环状部9的方向移位。施力弹簧7在可动铁心4与电磁铁8之间被压缩,从而产生弹性排斥力。借助施 力弹簧7的弹性排斥力,可动铁心4被朝离开电磁铁8的方向施力。电磁铁8具有固定铁心13和电磁线圈14,电磁线圈14设于固定铁心13,并通过接受供电而产生吸引可动铁心4的电磁吸引力。通过对电磁线圈14供电,可动铁心4克服 施力弹簧7的弹性排斥力而朝接近电磁铁8的方向移位,通过停止对电磁线圈14供电,可 动铁心4借助施力弹簧7的弹性排斥力而朝离开电磁铁8的方向移位。图2是表示图1中的制动靴3、可动铁心4、调节螺栓5以及锁紧螺母6的剖视图。 图中,在内衬保持部件12设有与可动铁心4对置的球面座15。在球面座15设有形成为曲 面的承接部15a。在可动铁心4设有螺母插入用凹部16和螺栓插入用孔17,螺母插入用凹部16与 球面座15对置,螺栓插入用孔17从螺母插入用凹部16的底部朝接近电磁铁8的方向(离 开制动靴3的方向)延伸。螺母插入用凹部16在可动铁心4的厚度方向(可动铁心4移 位的方向)具有预定的深度。并且,螺母插入用凹部16的内径比螺栓插入用孔17的内径 要大。螺栓插入用孔17贯通可动铁心4。螺母插入用凹部16和螺栓插入用孔17沿着可动 铁心4的厚度方向同轴配置。在螺栓插入用孔17的内周部设有第一保持侧内螺纹部(保持侧螺旋部)18。在螺 母插入用凹部16的内周部设有第二保持侧内螺纹部19。因此,第一保持侧内螺纹部18和 第二保持侧内螺纹部19沿着可动铁心4的厚度方向同轴地配置。即,第一保持侧内螺纹部 18的螺纹牙和第二保持侧内螺纹部19的螺纹牙围绕沿着可动铁心4的厚度方向的共同的 轴线形成为螺旋状。并且,第二保持侧内螺纹部19的直径比第一保持侧内螺纹部18的直 径要大。而且,第一保持侧内螺纹部18的螺纹牙的螺旋的方向和第二保持侧内螺纹部19 的螺纹牙的螺旋的方向互为相反的方向。并且,在该例子中,第一保持侧内螺纹部18的螺 纹牙的螺距比第二保持侧内螺纹部19的螺纹牙的螺距要大。调节螺栓5具有螺栓部20和头部21,螺栓部20插入于螺栓插入用孔17,头部21 设于螺栓部20的端部、且安装于球面座15。头部21的外径比螺栓部20的外径要大。在内衬保持部件I2设有用于将头部21按压于承接部15a的板簧(保持件)30。 头部21通过被按压于承接部15a而安装于球面座15。头部21的与承接部15a接触的部分 与承接部15a的形状相匹配地形成为曲面。因此,制动靴3能够相对于调节螺栓5转动。在螺栓部20的外周部设有与第一保持侧内螺纹部18螺合的调节侧外螺纹部(调 节侧螺旋部)22。通过对调节侧外螺纹部22相对于第一保持侧内螺纹部18的螺合量进行 调节,来调节制动靴3与可动铁心4之间的间隔。可动铁心4的行程量Ag由制动靴3与 可动铁心4之间的间隔决定。锁紧螺母6插入于螺母插入用凹部16。并且,螺栓部20穿过锁紧螺母6。而且, 锁紧螺母6形成为设有以下部分的螺母部件固定用内螺纹部23,该固定用内螺纹部23与 调节侧外螺纹部22螺合;固定用外螺纹部24,该固定用外螺纹部24与第二保持侧内螺纹 部19螺合;以及卡合部25,该卡合部25能够与用于使锁紧螺母6转动的工具(例如扳手等)卡合。固定用内螺纹部23和固定用外螺纹部24同轴地配置。并且,固定用内螺纹部23 和固定用外螺纹部24两者的螺纹牙的螺旋的方向互为相反的方向。固定用内螺纹部23的 直径与第一保持侧内螺纹部18的直径相同。固定用内螺纹部23的螺纹牙的螺距与第一保 持侧内螺纹部18的螺纹牙的螺距相同。固定用外螺纹部24的直径比固定用内螺纹部23 的直径要大。
在固定用外螺纹部24与第二保持侧内螺纹部19之间的卡合部处,锁紧螺母6被 朝插入至螺母插入用凹部16的方向紧固,从而调节螺栓5被束缚于可动铁心4。图3是表示图2中的锁紧螺母6松开后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图中,在锁紧螺母6 松开的状态下,可动铁心4借助施力弹簧7的作用力被朝接近制动靴的方向(图3中的右 方向)按压。因此,第一保持侧内螺纹部18的螺纹牙朝向接近制动靴3的方向压靠于调节 侧外螺纹部22的螺纹牙。在该状态下,能够以预定的操作力使调节侧外螺纹部22相对于 第一保持侧内螺纹部18转动。图4是表示图3中的锁紧螺母6被紧固后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图中,当锁紧螺 母6转动时,固定用内螺纹部23和固定用外螺纹部24两者的螺纹牙彼此朝相反方向移动。 因此,通过使锁紧螺母6朝预定的紧固方向转动,固定用外螺纹部24的螺纹牙朝脱离螺母 插入用凹部16的方向(图4中的A方向)移动,固定用内螺纹部23的螺纹牙朝接近螺栓 插入用孔17的方向(图4中的B方向)移动。因此,当锁紧螺母6朝预定的紧固方向转动时,可动铁心4被朝接近制动靴3的方 向(图4中的右方向)按压,调节螺栓5被朝使制动靴3接近可动铁心4的方向(图4中的 左方向)按压。由此,第一保持侧内螺纹部18的螺纹牙压靠于调节侧外螺纹部22的螺纹 牙的压靠力增加,调节侧外螺纹部22被保持成相对于第一保持侧内螺纹部18不转动。艮口, 锁紧螺母6通过朝预定的紧固方向转动,来将调节侧外螺纹部22朝向使制动靴3和可动铁 心4相互接近的方向按压于第一保持侧内螺纹部18,从而固定调节侧外螺纹部22相对于第 一保持侧内螺纹部18的位置。接下来,对将调节螺栓5和锁紧螺母6安装至可动铁心4的步骤进行说明。首先, 一边使固定用外螺纹部24与第二保持用内螺纹部19螺合,一边将锁紧螺母6插入于螺母 插入用凹部16。然后,一边使调节螺栓5转动一边使调节侧外螺纹部22依次与固定用内螺纹部23 和第一保持侧内螺纹部18螺合,从而使螺栓部20穿过锁紧螺母6和螺栓插入用孔17。此 时,由于当固定用内螺纹部23的位置偏移时无法使调节侧外螺纹部22与第一保持侧外螺 纹部18螺合,因此一边使锁紧螺母6 —点一点地旋转一边调节固定用内螺纹部23的位置, 以使固定用内螺纹部23和第一保持侧内螺纹部18两者的螺纹牙配置在同一螺旋上。然后,对调节侧外螺纹部22相对于第一保持侧内螺纹部18的螺合量进行调节,临 时确定调节侧外螺纹部22相对于第一保持侧内螺纹部18的位置。此时,可动铁心4借助 施力弹簧7被朝接近制动靴3的方向施力。因此,第一保持侧内螺纹部18的螺纹牙朝向接 近制动靴3的方向抵靠于调节侧外螺纹部22的螺纹牙。然后,例如利用扳手等使锁紧螺母6朝预定的紧固方向旋转。由此,固定用外螺纹 部24的螺纹牙朝脱离螺母插入用凹部16的方向(图4中的A方向)移动,固定用内螺纹 部23朝接近螺栓插入用孔17的方向(图4中的B方向)移动。由此,对可动铁心4和调 节螺栓5施加锁紧螺母6的紧固力,该紧固力的施加方向朝向使调节侧外螺纹部22和第一 保持侧内螺纹部18两者的螺纹牙相互抵靠的力增加的方向。因此,当紧固锁紧螺母6时, 调节侧外螺纹部22和第一保持侧内螺纹部18两者的螺纹牙不会相互分离,调节螺栓5相 对于可动铁心4被保持在临时确定的位置。另外,此时,由于锁紧螺母6在固定用内螺纹部 23和固定用外螺纹部24的各个螺纹牙的螺距的范围内移动,因此锁紧螺母6的转动量是微小量。在这种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中,借助锁紧螺母6的紧固力,调节侧外螺纹部 22朝向使制动靴3和可动铁心4相互接近的方向被按压于第一保持侧内螺纹部18,因此, 在将调节螺栓5固定于可动铁心4的情况下,能够在不使调节螺栓5相对于可动铁心4的 临时确定位置移动的状态下紧固锁紧螺母6。因此,能够更正确地对可动铁心4的行程量 Ag进行调节。并且,由于在进行可动铁心4的行程量Ag的调节作业时不需要使用千分表 等测量器具,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行程量Ag的调节作业。因此,能够实现行程量Ag的调 节作业时间的缩短化。而且,由于不需要将锁紧螺母6配置在制动靴3与制动轮2之间,因 此能够实现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的小型化。并且,第二保持侧内螺纹部19设于可动铁心4,调节侧外螺纹部22设于调节螺栓 5,在锁紧螺母6设有与调节侧外螺纹部22螺合的固定用内螺纹部23以及与第二保持侧内 螺纹部19螺合的固定用外螺纹部24,且固定用内螺纹部23和固定用外螺纹部24两者的螺 纹牙的螺旋的方向互为相反的方向,因此能够使将调节螺栓5固定于可动铁心4的结构形 成为简单的结构。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第一保持侧内螺纹部18和第二保持侧内螺纹部19设于共 同的可动铁心4,但是,也可以将第一保持侧内螺纹部18和第二保持侧内螺纹部19设于不 同的铁心部件,将设有第二保持侧内螺纹部19的铁心部件固定于设有第一保持侧内螺纹 部18的铁心部件,由此来构成可动铁心4。并且,在上述的例子中,作为固定构件,使用与可动铁心4和调节螺栓5都螺合的 锁紧螺母6,但是,只要是能够朝向使制动靴3和可动铁心4相互接近的方向将调节螺栓5 按压于可动铁心4的构件即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调节螺栓5的侧面设置凸出 部,并且使用朝接近可动铁心4的方向按压凸出部的板簧作为固定构件。并且,在上述的例子中,调节螺栓5插入于设在可动铁心4的螺栓插入用孔17,但 是,也可以在可动铁心4设置杆状的螺栓轴,并在调节螺栓5设置供螺栓轴插入的插入孔。 在该情况下,在螺栓轴设置第一保持侧外螺纹部作为保持侧螺旋部,在插入孔中设置与第 一保持侧外螺纹部螺合的调节侧内螺纹部作为调节侧螺旋部。即便这样也能够在不使调节 螺栓5相对于可动铁心4的临时确定位置移动的状态下紧固锁紧螺母6,能够更加正确地进 行可动铁心4的行程量Δ g的调节。实施方式2图5是表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在可动铁心4设有与制动靴3对置的球面座15。在内衬保持部件12设有与球面座 15对置的螺母插入用凹部16 ;和从螺母插入用凹部16的底部朝接近环状部9的方向(从 可动铁心4离开的方向)延伸的螺栓插入用孔17。螺母插入用凹部16和螺栓插入用孔17 沿着内衬保持部件12的厚度方向同轴地配置。在螺栓插入用孔17的内周部设有第一保持侧内螺纹部18,在螺母插入用凹部16 的内周部设有第二保持侧内螺纹部19。在可动铁心4设有将调节螺栓5的头部21按压于球面座15的承接部15a的板簧 30。头部21通过被按压于承接部15a而被安装于球面座15。在调节螺栓5的螺栓部20设有与第一保持侧外螺纹部18螺合的调节侧外螺纹部22。通过对调节侧外螺纹部22相对于第一保持侧内螺纹部18的螺合量进行调节,来对制 动靴3与可动铁心4之间的间隔进行调节。可动铁心4的行程量Δ g由制动靴3与可动铁 心4之间的间隔决定。在锁紧螺母6设有以下部分固定用内螺纹部23,该固定用内螺纹部23与调节侧 外螺纹部22螺合;固定用外螺纹部24,该固定用外螺纹部24与第二保持侧内螺纹部19螺 合;以及卡合部25,该卡合部25能够与用于使锁紧螺母6旋转的工具(例如扳手等)卡合。第一保持侧内螺纹部18、第二保持侧内螺纹部19、调节侧外螺纹部22、固定用内 螺纹部23以及固定用外螺纹部24的各个结构都与实施方式1相同。并且,其他的结构和 动作也与实施方式1相同。这样,即使将第一保持侧内螺纹部18、第二保持侧内螺纹部19设于内衬保持部件 12,并将球面座15设于可动铁心4,在将调节螺栓5固定于可动铁心4的情况下,也能够在 不使调节螺栓5相对于可动铁心4的临时确定位置移动的状态下紧固锁紧螺母6,能够得到 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第一保持侧内螺纹部18和第二保持侧内螺纹部19设于共 同的内衬保持部件12,但是,也可以将第一保持侧内螺纹部18和第二保持侧内螺纹部19设 于不同的保持部件,将设有第二保持侧内螺纹部19的保持部件固定于设有第一保持侧内 螺纹部18的保持部件,由此来构成内衬保持部件12。并且,在上述的例子中,作为固定构件,使用与内衬保持部件12和调节螺栓5都螺 合的锁紧螺母6,但是,只要是能够朝向使制动靴3和可动铁心4相互接近的方向将调节螺 栓5按压于内衬保持部件12的构件即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调节螺栓5的侧 面设置凸出部,并且使用朝接近内衬保持部件12的方向按压凸出部的板簧作为固定构件。并且,在上述的例子中,调节螺栓5插入于设在内衬保持部件12的螺栓插入用孔 17,但是,也可以在内衬保持部件12设置杆状的螺栓轴,并在调节螺栓5设置供螺栓轴插入 的插入孔。在该情况下,在螺栓轴设置第一保持侧外螺纹部作为第一保持侧螺旋部,在插入 孔中设置与第一保持侧外螺纹部螺合的调节侧内螺纹部作为调节侧螺旋部。即便这样也能 够在不使调节螺栓5相对于内衬保持部件12的临时确定位置移动的状态下紧固锁紧螺母 6,能够更加正确地进行可动铁心4的行程量Δ g的调节。并且,在各个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持侧内螺纹部18的螺纹牙的螺距比第二保 持侧内螺纹部19的螺纹牙的螺距要大,但是,也可以使第一保持侧内螺纹部18的螺纹牙的 螺距和第二保持侧内螺纹部19的螺纹牙的螺距相同,也可以使第一保持侧内螺纹部18的 螺纹牙的螺距比第二保持侧内螺纹部19的螺纹牙的螺距小。
权利要求
一种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包括旋转体;制动靴,该制动靴朝接近所述旋转体的方向和离开所述旋转体的方向移位;可动铁心,该可动铁心在所述制动靴移位的方向与所述制动靴分离地配置;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设有调节侧螺旋部,该调节侧螺旋部与设于所述制动靴和所述可动铁心中的任一方的保持侧螺旋部螺合,该连接部件将所述制动靴和所述可动铁心相互连接,并通过对所述调节侧螺旋部相对于所述保持侧螺旋部的螺合量进行调节,来对所述制动靴与所述可动铁心之间的间隔进行调节;固定构件,该固定构件朝向使所述制动靴和所述可动铁心相互接近的方向将所述调节侧螺旋部压靠于所述保持侧螺旋部,从而固定所述调节侧螺旋部相对于所述保持侧螺旋部的位置;施力体,该施力体朝向使所述制动靴与所述旋转体接触的方向对所述可动铁心施力;以及电磁铁,该电磁铁克服所述施力体的作用力使所述可动铁心移位,其中该可动铁心的移位方向为使所述制动靴从所述旋转体离开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侧螺旋部是第一保持侧内螺纹部,所述调节侧螺旋部是调节侧外螺纹部, 在所述制动靴和所述可动铁心中的设有所述第一保持侧内螺纹部的部件,与所述第一 保持侧内螺纹部同轴地设有第二保持侧内螺纹部,该第二保持侧内螺纹部的直径比所述第 一保持侧内螺纹部的直径要大,所述固定构件是螺母部件,在该螺母部件设有固定用内螺纹部,该固定用内螺纹部与 所述调节侧外螺纹部螺合;以及固定用外螺纹部,该固定用外螺纹部与所述第二保持侧内 螺纹部螺合,所述第一保持侧内螺纹部和所述第二保持侧内螺纹部两者的螺纹牙的螺旋的方向互 为相反方向。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在电梯用曳引机的制动装置中,制动靴和可动铁心通过连接部件连接。可动铁心被施力体朝使制动靴与旋转体接触的方向施力。并且,通过对电磁铁供电,可动铁心克服施力体的作用力朝使制动靴从旋转体离开的方向移位。保持侧螺旋部设于制动靴和可动铁心中的任一方。在连接部件设有与保持侧螺旋部螺合的调节侧螺旋部。调节侧螺旋部相对于保持侧螺旋部的位置由固定构件固定。固定构件通过朝向使制动靴和可动铁心相互接近的方向将调节侧螺旋部按压于保持侧螺旋部,来对调节侧螺旋部相对于保持侧螺旋部的位置进行固定。
文档编号B66B11/08GK101977836SQ20088012825
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2日
发明者丸山直之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