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超长密封三相大功率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43089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油田超长密封三相大功率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热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油田超长密封三相大功率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稠油田、低温油田、枯竭油田的再生,普遍使用的开采技术是热力采油技术、 热力化学采油技术等。热力采油主要是通过一些工艺措施使油层温度升高,油井若加热在300°C左右,需用大吨位燃油锅炉加热,高温高压干度蒸汽(320°C )从地上经管道输入井下,途径较长、热能损失较大、耗电费油、污染环境、设备庞大、搬运困难、维护量大、费工费时、费用极高、经济效益差。加热300°C以上、500°C以下均无法实现。引进的美国尤尼思火驱开采技术是在上述条件下施加化学助燃剂点燃油层中易燃气体及液体,在高压空气大量注入下助燃,使油层燃烧加热,燃烧温度可达800°C。凝固油在高温高压驱动下开始稀释流向采油井,其缺点是点燃几率一般,烧掉大量能源、排出大量燃烧后的废气及有害气体、甚至酸液,随燃烧面的扩散,在火头燃烧后的物质,形成焦状物堵塞液道、气道,与此同时在高压冷空气的大量注入使燃烧过的油层温度剧降凝结,大大的影响了石油流动,影响采油率,并不十分理想。单相特种加热大功率装置,设备复杂、成本高、需要大功率单相变压器,及配电设施,由于功率太大、单相线负荷过大、对国家电网损害大,甚至造成破坏,其他各种加热器均无法在这种环境下使用,在国内油田现有的供电设施多数无法满足单相加热的使用要求。上述生产方法设备较为复杂、人员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污染环境大等等缺点ο如何能提供一种便捷绿色、低成本、使用操作方便、人性化的高品质的油田加热装置,填补国内外空白产品带给每位用户,本人一直努力于探寻现有技术与油田加热装置制造的完美解决方案。经过大量反复的研究,从自己发明的三相超长大功率加热管和自己发明的三相氧化镁金属护套超长动力电缆,组成油田超长密封三相大功率加热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田超长密封三相大功率加热装置,解决国内外油田采油加热装置不能在狭小口径,高温、高压、高湿、液体、高腐蚀等特种环境使用,如油井加热注气开采,泥碳低质煤田、无开采价值的煤田制气开采等。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油田超长密封三相大功率加热装置,其技术关键如下三点1、三相超长大功率加热管的制作2、三相氧化镁金属护套超长动力电缆制作3、消除冷热端之间的温度差1与2的结合温度差极大,其导体金属材质不同,在高温状态下加速电极腐蚀,大大的缩短了使用寿命。本发明采用含有发热体的耐高温、低电阻值的金属材料,并含有1和2的导体成分。在1与2之间焊接,将温度降低到合理程度,极大延长了使用寿命,使之更加安全可靠。该加热装置设有加热金属导体、氧化镁、耐高温金属导体、金属导体、金属护套、相互通过焊接及绝缘材料的陶化处理,使其安全可靠的制成一个整体,组成油田超长密封三相大功率加热装置。所述的油田超长密封三相大功率加热装置,加热金属导体为耐高温加热合金材料,加热温度为200°C到500°C。所述的油田超长密封三相大功率加热装置,氧化镁具有超强耐热性、绝缘性、稳定性。所述的油田超长密封三相大功率加热装置,耐高温金属导体为低电阻值合金导体材料。所述的油田超长密封三相大功率加热装置,金属导体为大截面无氧铜,导电导热性能良好。所述的油田超长密封三相大功率加热装置,金属护套为耐高温、高压、高湿、耐腐蚀、防火、防爆、防断裂、高强度金属材料。所述的油田超长密封三相大功率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作电压为交流 220V-380V-660V,功率为30KW以上,接线方式为Y形,其所有导体均密封在超长护套之内,
三相均衡。所述的油田超长密封三相大功率加热装置,该装置填补了国内在特种恶劣环境下超长加热的空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超长加热装置安全可靠。根据不同环境,不同应用功能,加热装置的精密工艺, 精准连接,形成强大的工作条件,能有效保持加热温度200°C——500°C。2、超长加热装置全封闭式结构。加热将能量经注入的高压空气直接传给油层,没有中间过程的损失,使其温度升高,从而降低粘度;二则可以补充地层能量,将原油驱至采油井底,采油井通过排气排液形成负压将油直接喷出采集,根据地质情况可直接采用400°C 以下低氧化加热方式采油,原油无氧化焦结状况,油气道通畅,回采率高于其他方式,能源浪费少、环境污染少,其特点优于美国尤尼思火驱石油开采技术。也可以采用高温400°C以上加热形式直接点燃,无须化学燃料,点燃率100%。3、超长加热装置寿命高。由于加热装置全部采用了高耐磨,高耐温材料且有特殊的耐腐蚀,密封结构,即有高的弹性柔韧变形,加热端和供电端无直接接触,其使用寿命极大延长,三相供电平衡,工作时间持久平稳,可多次收取重复使用,大大降低采油成本。4、超长加热装置适应性强。加热装置的超长功能深入油井下,利用热力作用使稠油在地下发生降粘裂化和热裂解,提高原油的质量,并提高采收率。5、超长加热装置精度高。采用本发明加热装置与国内其它采油加热方法相比,力口热位置长度准确、加热能耗损失少、热效率高,是高精度的加热装置。6、超长加热装置为机械加工,流水线生产,减轻体力劳动,保证质量安全可靠、方便。
7、超长加热装置生态环保。由于加热装置超长性能在特殊环境使用,无需对环境破坏就能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8、超长加热装置的经济性。本发明与其它油井加热方法相比具有成本低,不足其它成本的一半,采油率高、能耗少、污染少、等明显优势。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特种电缆厂生产制造,如油田超长密封三相大功率加热装置。总之,本发明填补了国内生产的油田加热装置空白,具有密封结构,加热温度 200°C到500°C,耐高温、高压、高湿、耐腐蚀、防爆、防火、防断裂、抗拉,环保,适用性广、寿命高、可操作性强、易于加工制造。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剖视图。图中,1加热金属导体、5氧化镁、2耐高温金属导体3金属导体、4金属护套。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油田超长密封三相大功率加热装置结构,该加热装置由1 加热金属导体、5氧化镁、2耐高温金属导体、3金属导体、4金属护套。组成,其具体结构如下三相超长大功率加热管和三相氧化镁金属护套超长动力电缆间焊接耐高温、低电阻值的金属材料,并致密包裹在氧化镁和护套内,使供电端的温度降低到合理程度,极大延长了使用寿命,使之更加安全可靠。该加热装置设有加热金属导体、氧化镁、耐高温金属导体、金属导体、金属护套、相互通过焊接及绝缘材料的陶化处理,使其安全可靠的制成一个整体,组成油田超长密封三相大功率加热装置。实施例1选三相氧化镁金属护套超长动力电缆1400米,三相超长大功率加热管长55米,工作电压380V,功率55KW,Y接。三相超长大功率加热管和三相氧化镁金属护套超长动力电缆间焊接耐高温、低电阻值的金属材料,并致密包裹在氧化镁和护套内,合成为油田超长密封三相大功率加热装置。实施例2选三相氧化镁金属护套超长动力电缆1000米,三相超长大功率加热管长68米,工作电压380V,功率75KW,Y接。三相超长大功率加热管和三相氧化镁金属护套超长动力电缆间焊接耐高温、低电阻值的金属材料,并致密包裹在氧化镁和护套内,合成为油田超长密封三相大功率加热装置。该专利技术包含本发明人的三相大功率氧化镁金属套超长电缆,三相大功率超长加热管专利。
权利要求
1.油田超长密封三相大功率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热装置设有高温加热金属导体(1)、氧化镁( 、耐高温金属导体( 、金属导体C3)、金属护套(4)、相互通过焊接及绝缘材料的陶化处理,使其制成一个整体,组成油田超长密封三相大功率加热装置。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超长密封三相大功率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高温加热金属导体(1)为高温加热合金材料,工作环境加热温度为200°C到500°C高温。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超长密封三相大功率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氧化镁(5) 具有超强耐热性、绝缘性、稳定性.。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超长密封三相大功率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耐高温金属导体(2)低电阻值合金导体材料,耐1700°C高温。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超长密封三相大功率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金属导体(3)为高温加热合金材料,防止电极毁坏,导体烧毁。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超长密封三相大功率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金属护套(4)为耐高温、高压、高湿、耐腐蚀、防火、防爆、防断裂、超强柔韧性能金属材料。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超长密封三相大功率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作电压为220V-380V-660V,功率为30KW以上,三相均衡。
8.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田超长密封三相大功率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耐高温金属导体O)同加热金属导体熔接,导电,使高温加热部分与导体中间有效降低与导体间的温度,防止电极毁坏,导体烧毁。
9.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油田超长密封三相大功率加热装置,含有三相超长大功率加热管、三相氧化镁金属护套超长动力电缆,在三相超长大功率加热管与三相氧化镁金属护套超长动力电缆之间焊接,将温度降低到合理程度。
10.按照权利要求1-9所述的油田超长密封三相大功率加热装置,三相超长大功率加热管和三相氧化镁金属护套超长动力电缆间焊接耐高温、低电阻值的金属材料,并致密包裹在氧化镁和护套内,使供电端的温度降低到合理程度,极大延长了使用寿命,使之更加安全可靠。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超长加热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油田超长密封三相大功率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设有加热金属导体、氧化镁、耐高温金属导体、金属导体、金属护套、相互通过特种焊接连接组成。本发明广泛应用于油井加热注气开采,泥碳,低质煤田,无开采价值的煤田制气开采等,包括特种环境加温加热。可以填补国内油田采油加热装置空白,提高出油率。
文档编号H05B3/42GK102465689SQ201010533129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5日
发明者于光 申请人:于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