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梯扶手与楼层顶面之间的安全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93124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电梯扶手与楼层顶面之间的安全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电梯扶手与楼层顶面之间的安全装置及其制作方法的技术。
背景技术
自动扶手电梯包括有电梯、扶手、控制装置和动力装置,上行的扶手与上层楼底之间构成一个锐角夹角,当乘客的肢体伸出扶手外时,很容易造成伤害,特别是小孩子,他们会爬上扶手面或头伸出扶手外,随着扶手上行到上层楼底时,由于该锐角夹角的存在,小孩子很有可能被夹伤,严重的会被夹死,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人身安全事故。为了减少这种事故的发生,通常是在该夹角悬挂一块警示牌,然而这种警示牌是无法完全杜绝这种安全事故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用于电梯扶手与楼层顶面之间的安全装置,能够完全杜绝上行的扶手与上层楼底之间构成的锐角夹角对乘客造成人身安全事故。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电梯扶手与楼顶面之间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电梯扶手与楼顶面之间的安全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上设有与电梯扶手面运行方向平行的安装基准边、三角状面区和侧立面区,三角状面区由第一侧边、第二侧边和底边依次连接而成, 三角状面区的第二侧边与电梯扶手面运行方向平行且构成装置本体的安装基准边,其中第一侧边、第二侧边之间的夹角构成三角状面区的顶角,第一侧边、第二侧边之间的夹角为 0° 90°,不包括0°与90°,三角状面区的底边连接有导入圆角面区,侧立面区由第一边、上侧边、第二边、下侧边依次连接而成,侧立面区的上侧边与楼顶面平行,三角状面区的第一侧边与侧立面区的下侧边重合,三角状面区、侧立面区和楼顶面一起构成部分的锥形腔。所述三角状面区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之间的夹角为10° 60°,包括10°与60°
ο所述侧立面区的第二边连接有一垂直面区,垂直面区由第一边、上侧边、第二边、 下侧边依次连接而成,垂直面区的下侧边与三角状面区的第二侧边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装置本体为一板块状构件,由四边形的垂直面区部分、四边形的侧立面区部分和三角状面区部分构成,垂直面区、侧立面区和三角状面区分别构成所述四边形的垂直面区部分、四边形的侧立面区部分和三角状面区部分,在四边形的垂直面区部分与四边形的侧立面区部分之间设有加强筋条,在四边形的垂直面区部分冲有安装孔;或者所述装置本体为一板块状构件,由四边形的垂直面区部分、四边形的侧立面区部分和三角状面区部分构成,垂直面区、侧立面区和三角状面区分别构成所述四边形的垂直面区部分、四边形的侧立面区部分和三角状面区部分,在所述侧立面区的上侧边设有折边区域,在垂直面区与折边区域的板面上冲有安装孔;
或者所述装置本体为一不锈钢管架结构,垂直面区、侧立面区和三角状面区通过不锈钢管焊接形成一钢架体。所述装置本体为金属件,或者是非金属件,或者是金属件与非金属件组合而成的一整体式构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作前述的用于电梯扶手与楼顶面之间的安全装置的方法, 包括下列步骤
1)在整块的平面金属板上作出垂直面区的下侧边、三角状面区的第二侧边且两边相较于A点,其中垂直面区的下侧边与三角状面区的第二侧边的夹角由三角状面区的顶角Φ 决定,即所述夹角等于180°_Φ,垂直面区的第二边与侧立面区的第一边平行,垂直面区的下侧边与侧立面区的第一边形成一交点B点,过B点作一垂直于三角状面区的第二侧边的线段构成三角状面区的底边,作平行于三角状面区的底边的一线段构成导入圆角面区一边线,侧立面区的上侧边与垂直面区的上侧边均与侧立面区的第一边垂直,其余各边与区域的尺寸根据电梯扶手与楼顶面之间的尺寸以及安全要求加以确定,然后根据上述边线及尺寸获得的图形进行裁剪得到安全装置的平面展开的金属板件;
2)对三角状面区、垂直面区进行折弯使三角状面区的第二侧边与垂直面区的下侧边位于同一直线;
3)将导入圆角面区进行弧形面折弯,折边区域进行折压;
4)裁剪安装孔。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所述安全装置固定安装在上行的扶手与上层楼底之间构成的锐角夹角处,由本发明所述安全装置可知,其侧立面区、三角状电梯扶手面面区与上层楼底形成一个半封闭的锥形空间,这样被扶手带上的任何物体,经导入圆角面区进入侧立面区与三角状电梯扶手面面区形成的空间区域,又由于三角状电梯扶手面面区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之间的夹角即三角状电梯扶手面面区的顶角为0° 90°,也就是说侧立面区自扶手外侧逐渐向扶手内侧倾斜,这样在侧立面区的导入作用下,被扶手带上的物体由于侧立面的第二边足够长时超出扶手的物体被夹着前便向扶手内侧移动即导入到电梯内,从而防止物体直接带入到锐角夹角处而被造成夹伤。


图1是本发明用于电梯扶手与楼层顶面之间的安全装置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用于电梯扶手与楼层顶面之间的安全装置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发明用于电梯扶手与楼层顶面之间的安全装置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用于电梯扶手与楼层顶面之间的安全装置制作步骤1)的结构示意图; 图5、图6是本发明用于电梯扶手与楼层顶面之间的安全装置制作步骤2)的结构示意图7、图8是本发明用于电梯扶手与楼层顶面之间的安全装置制作步骤3)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用于电梯扶手与楼层顶面之间的安全装置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用于电梯扶手与楼层顶面之间的安全装置,包括装置本体,
在装置本体上设有垂直面区3、侧立面区2和三角状面区1,在装置本体上设有安装基准边, 安装基准边与三角状面区1位于同一平面。三角状面区1为三角形,由第一侧边11、第二侧边12和底边13依次连接形成一封闭区域,第一侧边11、第二侧边12之间的夹角构成三角状电梯扶手面面区的顶角,第一侧边、第二侧边之间的夹角为0° 90°,不包括0°与90°, 其中最佳夹角区为10° 60°,包括10°与60°,其中最好使用的角度是10°、15°。三角状面区1的底边13连接有导入圆角面区4,侧立面区2为四边形,由第一边21、上侧边22、第二边23、下侧边M依次连接形成一封闭区域,垂直面区3为四边形,由第一边31、上侧边 32、第二边33、下侧边34依次连接形成一封闭区域,三角状面区1的第一侧边11与侧立面区2的下侧边M重合,三角状面区1的第二侧边12与垂直面区3的下侧边34位于同一直线上,侧立面区2的第二边23与垂直面区3的第一边31重合。其中三角状面区1的第二侧边与垂直面区3的下侧边位于同一直线上,该直线就是安装基准边,前述具体来说,就是三角状面区1的第二侧边所在的侧面与垂直面区3位于同一平面,垂直面区3的下侧边所在的侧面与三角状面区1位于同一平面。其中垂直面区3、侧立面区2和三角状面区1内也可以是网状结构,或者是由杆连接而成,这些结构均属于本发明所构思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电梯是指电动梯,即是安装有踏脚位和扶手位,扶手一般是塑料带一起随电动梯移动,排除那种垂直升降的电梯设备。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装置本体为一板块状构件如钣金件,当然也可以是其它金属件或非金属件,非金属件如木质件、塑料件等。如图中,就是由四边形的垂直面区部分、 四边形的侧立面区部分和三角状电梯扶手面面区部分构成,在四边形的垂直面区部分与四边形的侧立面区部分之间焊接有加强筋条5,在四边形的垂直面区部分冲有安装孔35。如图3,在侧立面区2的上侧边22也可以加设有折边区域25,在折边区域25冲有用于固定在楼顶面上的安装孔沈。折边区域25的增加,既可以起到固定于楼顶面的作用,又可以起到加强整个安全装置的作用。其中装置本体还可以是不锈钢管架结构,其垂直面区、侧立面区和三角状面区通过不锈钢管焊接形成一钢架体。使用时,将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装置本体上的安装基准边与电梯扶手的外侧边线,贴齐但又不至于接触,三角状面区贴装在扶手外的保护平面上,侧立面区的上侧边的折边区域25固定在楼顶面上,垂直面区固定在上层楼之梯口的侧面,这样三角状面区、侧立面区和楼顶面一起构成部分的锥形腔。如图4-8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作前述的用于电梯扶手与楼顶面之间的安全装置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在整块的平面金属板上作出垂直面区3的下侧边34、三角状面区的第二侧边12且两边相较于A点,其中垂直面区3的下侧边34与三角状面区的第二侧边12的夹角由三角状面区的顶角Φ决定,即所述夹角等于180°-Φ,垂直面区3的第二边33与侧立面区2的第一边21平行,垂直面区3的下侧边34与侧立面区2的第一边21形成一交点B点,过B 点作一垂直于三角状面区的第二侧边12的线段构成三角状面区的底边13,作平行于三角状面区的底边13的一线段构成导入圆角面区4 一边线,侧立面区2的上侧边22与垂直面区3的上侧边32均与侧立面区2的第一边21垂直,其余各边与区域的尺寸根据电梯扶手与楼顶面之间的尺寸以及安全要求加以确定,然后根据上述边线及尺寸获得的图形进行裁剪得到安全装置的平面展开的金属板件,如图4 ;
2)对三角状面区、垂直面区3进行折弯使三角状面区的第二侧边12与垂直面区3的下侧边34位于同一直线,如图5、图6 ;
3)将导入圆角面区4进行弧形面折弯,折边区域25进行折压;如图7、图8;
4)冲安装孔。安装孔的制作也可以在步骤1)中完成。 在步骤1)中其余各边与区域的尺寸是指导入圆角面区的宽度即三角状面区1底边的长度值、侧立面的上侧边22、第二边23的长度值、垂直面区的第一边31、上侧边32、第二边33,更具体来说,就是构成垂直面区3、侧立面区2和三角状面区1以及导入圆角面区 4、折边区域25的其余各边的尺寸。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电梯扶手与楼顶面之间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电梯扶手与楼顶面之间的安全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上设有与电梯扶手面运行方向平行的安装基准边、三角状面区(1)和侧立面区(2),三角状面区(1)由第一侧边(11)、第二侧边 (12)和底边(13)依次连接而成,三角状面区(1)的第二侧边(12)与电梯扶手面运行方向平行且构成装置本体的安装基准边,其中第一侧边(11)、第二侧边(1 之间的夹角构成三角状面区(1)的顶角,第一侧边(11)、第二侧边(12)之间的夹角为0° 90°,不包括0°与 90°,三角状面区的底边(13)连接有导入圆角面区G),侧立面区(2)由第一边(21)、上侧边 (22)、第二边(23)、下侧边(24)依次连接而成,侧立面区(2)的上侧边(22)与楼顶面平行, 三角状面区(1)的第一侧边(11)与侧立面区(2)的下侧边(24)重合,三角状面区(1)、侧立面区(2)和楼顶面一起构成部分的锥形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梯扶手与楼顶面之间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状面区的第一侧边(11)、第二侧边(12)之间的夹角为10° 60°,包括10°与6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电梯扶手与楼顶面之间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立面区(2)的第二边(23)连接有一垂直面区(3),垂直面区(3)由第一边(31)、上侧边(32)、第二边(33)、下侧边(34)依次连接而成,垂直面区(3)的下侧边(34)与三角状面区(1)的第二侧边(12)位于同一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梯扶手与楼顶面之间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为一板块状构件,由四边形的垂直面区部分、四边形的侧立面区部分和三角状面区部分构成,垂直面区(3)、侧立面区(2)和三角状面区(1)分别构成所述四边形的垂直面区部分、四边形的侧立面区部分和三角状面区部分,在四边形的垂直面区部分与四边形的侧立面区部分之间设有加强筋条,在四边形的垂直面区部分冲有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梯扶手与楼顶面之间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为一板块状构件,由四边形的垂直面区部分、四边形的侧立面区部分和三角状面区部分构成,垂直面区(3)、侧立面区(2)和三角状面区(1)分别构成所述四边形的垂直面区部分、四边形的侧立面区部分和三角状面区部分,在所述侧立面区(2)的上侧边(22)设有折边区域(25),在垂直面区(3)与折边区域(25 )的板面上冲有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梯扶手与楼顶面之间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为一不锈钢管架结构,垂直面区(3)、侧立面区(2)和三角状面区(1)通过锈钢管焊接形成一钢架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梯扶手与楼顶面之间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为金属件,或者是非金属件,或者是金属件与非金属件组合而成的一整体式构件。
8.一种制作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电梯扶手与楼顶面之间的安全装置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在整块的平面金属板上作出垂直面区(3)的下侧边(34)、三角状面区(1)的第二侧边(12)且两边相较于A点,其中垂直面区(3)的下侧边(34)与三角状面区(1)的第二侧边 (12)的夹角由三角状面区(1)的顶角Φ决定,即所述夹角等于180°-Φ,垂直面区(3)的第二边(33)与侧立面区(2)的第一边(21)平行,垂直面区(3)的下侧边(34)与侧立面区(2) 的第一边(21)形成一交点B点,过B点作一垂直于三角状面区(1)的第二侧边(12)的线段构成三角状面区(1)的底边(13),作平行于三角状面区(1)的底边(13)的一线段构成导入圆角面区(4) 一边线,侧立面区(2)的上侧边(22)与垂直面区(3)的上侧边(32)均与侧立面区(2)的第一边(21)垂直,其余各边与区域的尺寸根据电梯扶手与楼顶面之间的尺寸以及安全要求加以确定,然后根据上述边线及尺寸获得的图形进行裁剪得到安全装置的平面展开的金属板件;2)对三角状面区(1)、垂直面区(3)进行折弯使三角状面区(1)的第二侧边(12)与垂直面区(3)的下侧边(34)位于同一直线;3)将导入圆角面区(4)进行弧形面折弯,折边区域(25)进行折压。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梯扶手与楼顶面之间的安全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上设有与电梯扶手面运行方向平行的安装基准边、三角状面区和侧立面区,三角状面区由第一侧边、第二侧边和底边依次连接而成,三角状面区的第二侧边与电梯扶手面运行方向平行且构成装置本体的安装基准边,第一侧边、第二侧边之间的夹角为0o~90o,不包括0o与90o,三角状面区的底边连接有导入圆角面区,侧立面区为四边形,侧立面区的上侧边与楼顶面平行,三角状面区的第一侧边与侧立面区的下侧边重合。还公开了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完全杜绝上行的扶手与上层楼底之间构成的锐角夹角对乘客造成人身安全事故。
文档编号B66B29/00GK102530702SQ201210047620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8日
发明者邓擎义 申请人:邓擎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