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拆除、安装钢梁的小型吊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具,具体是ー种在高层钢结构拆除、安装施工中,无法使用外用吊装设备的环境下而能够完成拆除、安装钢梁的小型吊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高层钢结构拆除、安装施工中,通常利用外用吊车吊装设备,或利用作业面叉车的辅助吊装设备,或利用卷扬返滑轮吊装法,或利用手拉葫芦钻孔吊装法。利用外用吊车吊装需要满足吊车操作空间,而受ー些工程施工空间现场限制,钢结构施工无法使用吊车作为起重设备,再者施工费用也会大大增加;利用作业面叉车需要楼板承受カ满足叉车动荷载要求,对于ー些工程如旧楼改造或新建楼层设计原本就没有考虑到叉车动荷载承载カ因素,利用叉车也是不可取的;利用卷扬返滑轮吊装需要卷扬返滑轮有一定高度及指定位置,而前提是楼层结构空间本来就很低,且卷扬返滑轮需要开洞做吊点就必然破坏上层结构楼板,从成品保护考虑,此施工方案行不通;利用手拉葫芦钻孔吊装需要手拉葫芦来完成施工,手拉葫芦挂点本身要求一定高度及指定位置,同样也会损坏上层楼层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g在解决上述高层钢结构拆除、安装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而提供ー种不受施工环境限制,便于运输携帯,操作方便的拆除、安装钢梁的小型吊具。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ー种拆除、安装钢梁的小型吊具,包括支撑臂、吊耳,所述吊耳固定在所述支撑臂上端内侧,所述支撑臂下端通过加劲板固定一个与エ字钢主梁匹配的卡具,且支撑臂呈斜置状态与该加劲板固接,卡具的卡ロ指向支撑臂内側。更进一歩,所述支撑臂为エ字钢结构,エ字钢上端内侧翼缘板上焊接有铸件吊耳,吊耳上有固定手拉葫芦的孔。所述エ字钢底部与平置的加劲板上板面焊接固定,加劲板下板面与卡具焊接为一体。所述加劲板与エ字钢梁之间焊接有补强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钢结构拆除安装过程中,具有轻便、灵活、调节简单、运输携帯方便的特点,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单独或组合应用,比传统吊具更能保证结构施工进度,且可高效优质完成施工任务。
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应用本实用新型拆除次钢梁时步骤ー示意图。图3是应用本实用新型拆除次钢梁时步骤ニ示意图。图中1_支撑臂;2_吊耳;3_加劲板;4_卡具;5_补强板;6_手拉葫芦;7_孔;8-主梁;9_次梁;10_木方;11-楼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说明。參见图1,这种拆除、安装钢梁的小型吊具由支撑臂I、吊耳2、加劲板3、卡具4、补强板5组成,支撑臂I为エ字钢结构,エ字钢上端内侧翼缘板上焊接有铸件吊耳2,吊耳2上有固定手拉葫芦6的孔7 ;エ字钢底部与平置的加劲板3上板面焊接固定,且エ字钢呈斜置状态,加劲板3下板面与卡具4焊接为一体,卡具4的卡ロ指向支撑臂I内侧,与吊耳2对应。为提高工字钢与加劲板3结合老固,在加劲板3与エ字钢梁之间焊接有补强板5。參见图2、图3,本实用新型的应用是借助エ字钢型主梁8来拆除或安装次梁9。当次梁9的两端均同主梁8连接时,拆除次梁9的具体步骤是一.通过卡具4将本小型吊具固定安装于主梁8的上翼缘板上,如果卡具4同翼缘板之间存在间隙时,应该采取增加钢垫板消除间隙,保证吊具稳固。ニ.在吊耳2上固定手拉葫芦6的上端,而下端则拴(或在次梁端部特定部位焊接吊耳连接)在被拆除的次梁9的端部,通过手拉葫芦6的简便操作,将需要拆除的次梁9拆除在指定位置(如图3所示,将次梁9放置于楼面11上的木方10上)。次梁8的安装过程同拆除正好相反,亦即为拆除的反过程。
权利要求1.ー种拆除、安装钢梁的小型吊具,包括支撑臂、吊耳,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固定在所述支撑臂上端内侧,所述支撑臂下端通过加劲板固定一个与エ字钢主梁匹配的卡具,且支撑臂呈斜置状态与该加劲板固接,卡具的卡ロ指向支撑臂内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拆除、安装钢梁的小型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为エ字钢结构,エ字钢上端内侧翼缘板上焊接有铸件吊耳,吊耳上有固定手拉葫芦的孔。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拆除、安装钢梁的小型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エ字钢底部与平置的加劲板上板面焊接固定,加劲板下板面与卡具焊接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拆除、安装钢梁的小型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板与エ字钢梁之间焊接有补强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吊具,具体是一种在高层钢结构拆除、安装施工中,无法使用外用吊装设备的环境下而能够完成拆除、安装钢梁的小型吊具。它包括支撑臂、吊耳,所述吊耳固定在所述支撑臂上端内侧,所述支撑臂下端通过加劲板固定一个与工字钢主梁匹配的卡具,且支撑臂呈斜置状态与该加劲板固接,卡具的卡口指向支撑臂内侧。本实用新型在钢结构拆除安装过程中,具有轻便、灵活、调节简单、运输携带方便的特点,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单独或组合应用,比传统吊具更能保证结构施工进度,且可高效优质完成施工任务。
文档编号B66C1/10GK202643084SQ201220348518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8日
发明者李成杰 申请人: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