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93762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能够使移动扶手容易地向正反两个方向弯曲而减轻作用于移动扶手的驱动装置和移动扶手自身的载何。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卡合于扶手引导件进行移动,具有:由背部(11)、耳部(12)和圆弧部(13)构成的树脂部(2),背部(11)相当于供乘客抓握的平坦部,具有C字型截面,以形成卡合于扶手引导件的开口部,耳部(12)相当于开口部侧的两端部,圆弧部(13)相当于连接背部和耳部的圆弧形状的侧面部分;树脂部内的抗拉体(4),其沿着移动扶手的移动方向伸展,以确保移动扶手的移动方向上的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以及帆布(3),其形成于树脂部和扶手引导件相卡合的边界部,抗拉体沿着移动扶手的圆弧部内的宽度方向配置。
【专利说明】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其能够使移动扶手容易地向正反两个方向弯曲,从而能够减轻作用于移动扶手的驱动装置和移动扶手自身的载荷。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普通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具有如下这样的结构:具有C字型的截面形状,C字型截面的开口部侧卡合于T字型截面的扶手引导件,由此,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沿着扶手引导件移动。
[0003]另外,移动扶手沿着扶手引导件呈环状连接,并且在移动方向切换为正向/反向的入口或出口附近的反向部(反转部)使供乘客抓握的移动扶手的表面侧以凸起方式弯曲。即,移动扶手在反转部以C字型截面的开口部成为圆弧内侧(开口部侧凹陷)的方式弯曲。
[0004]因此,现有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沿着扶手引导件,以使移动扶手的表面侧容易以凸起方式弯曲的方式形成。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使移动扶手的表面侧凸起(使移动扶手的开口部侧凹陷)的方式弯曲的情况称作正向弯曲,将使移动扶手的表面侧凹陷(使移动扶手的开口部侧凸起)的方式弯曲的情况称作反向弯曲。
[0005]另外,移动扶手被移动扶手的驱动装置驱动,在作为移动扶手的驱动装置而一般最经常被使用的带轮驱动方式中,为了将移动扶手卷绕于带轮(sheave)进行驱动,使移动扶手在带轮的前后反向弯曲。
[0006]可是,现有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形成为容易进行正向弯曲,并没有形成为容易进行反向弯曲。在带轮驱动方式中,在带轮的前后,难以反向弯曲的移动扶手被勉强地反向弯曲,因此存在对于带轮驱动装置和移动扶手自身这双方来说负担都变大的课题。
[0007]作为解决这样的现有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的课题的措施,存在如下这样的结构:沿着移动扶手内的圆弧部,配置有沿移动扶手的移动方向伸展的丝或钢带等抗拉体,由此防止作用于移动扶手的由弯曲所引起的过大的载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8]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6-47278号公报
[0009]可是,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这样的课题。
[0010]在专利文献I中叙述了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通过沿移动扶手的圆弧部配置抗拉体,能够防止由弯曲所引起的过大的载荷。并且,实际上,在弯曲解析的仿真结果中也显示出,在正向弯曲、反向弯曲双方都变得难以弯曲(例如,参照后述的图8)。
[0011]可是,对于移动扶手来说,本来越容易弯曲,则对移动扶手的驱动装置和移动扶手自身这双方的负担越小。因此,使沿着移动扶手的圆弧部配置有抗拉体的难以弯曲的移动扶手,勉强地沿着扶手引导件弯曲,这需要较大的带轮驱动力。另外,移动扶手自身也会因局部产生的剧烈的变形和应力而老化。


【发明内容】

[0012]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3]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这样的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下述这样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和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的制造方法:能够使移动扶手容易向正反两个方向弯曲,能够减轻作用于移动扶手的驱动装置和移动扶手自身的载荷。
[0014]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5]本发明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与乘客输送机的扶手引导件卡合而进行移动,其中,所述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具有:树脂部,其由背部、耳部和圆弧部构成,所述背部相当于供乘客抓握的平坦部,具有C字型截面,以形成与扶手引导件卡合的开口部,所述耳部相当于开口部侧的两端部,所述圆弧部相当于连接背部和耳部的圆弧形状的侧面部分;树脂部内的抗拉体,其沿着移动扶手的移动方向伸展,确保移动扶手在移动方向上的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以及帆布,其形成于树脂部和扶手引导件相卡合的边界部,抗拉体沿着所述移动扶手的所述圆弧部内的宽度方向配置。
[0016]发明效果
[0017]根据本发明,使可以确保移动扶手在移动方向上的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的抗拉体在移动扶手的圆弧部内沿着移动扶手的宽度方向配置。其结果是,能够获得下述这样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和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的制造方法:能够使移动扶手容易向正反两个方向弯曲,能够减轻作用于移动扶手的驱动装置和移动扶手自身的载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中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的剖视图。
[0019]图2是现有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的剖视图。
[0020]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中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的例示图。
[0021]图4是示出现有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的、反向弯曲时的拉伸应力和压缩应力的分布的长度方向的示意图。
[0022]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中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的、反向弯曲时的拉伸应力和压缩应力的分布的长度方向的示意图。
[0023]图6示出了移动扶手的3点弯曲仿真的实施条件。
[0024]图7示出了在移动扶手的3点弯曲仿真中使用的移动扶手的截面形状图案。
[0025]图8是移动扶手的3点弯曲仿真的实施结果。
[0026]图9是示出不具有抗拉体的情况下的、移动扶手的正向弯曲时和反向弯曲时的中立轴的位置的剖视图。
[0027]图10是将图3所示的移动扶手的驱动装置的局部放大的图,并且是示出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的带轮处的正向弯曲圆弧的半径和弓形辊部分处的反向弯曲圆弧的半径的图。
[0028]图11是示出从抗拉体在移动扶手的厚度方向(z方向)上的截面重心位置至第I中立轴f0(l)的垂直距离h1、和从抗拉体在移动扶手的厚度方向(Z方向)上的截面重心位置至第2中立轴f0(2)的距离h2的图。
[0029]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的剖视图。
[0030]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的剖视图。
[0031]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的剖视图。
[0032]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的剖视图。
[0033]标号说明
[0034]1:移动扶手;2:树脂部;3:帆布部;4:抗拉体;4a:丝;4b:树脂绳索;4c:钢带;8:带轮;9:弓形辊;11:背部;12:耳部;13:圆弧部;f0:中立轴;fl:拉伸应力;f2:压缩应力。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中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和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的制造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记相同的标号来说明。
[0036]实施方式I
[0037]1.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的结构
[0038]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中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I的剖视图。另一方面,图2是现有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I的剖视图。
[0039]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I中的移动扶手I构成为具备树脂部2、帆布部3和抗拉体4。并且,树脂部2具有背部11、耳部12和圆弧部13。移动扶手I具有C字型的截面形状,C字型截面的开口部侧卡合于T字型截面的扶手引导件(未图示)。另外,图2所示的现有的移动扶手I也具有与图1相同的结构。
[0040]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1所示,将移动扶手I的沿扶手引导件的移动方向(移动扶手的长度方向)设定为X方向,将从扶手引导件观察到的移动扶手I的设置侧方向(移动扶手I的厚度方向)设定为Z方向,并且,将与X方向和Z方向这两者垂直的方向(移动扶手I的宽度方向)设定为y方向。
[0041]另外,将移动扶手I的z方向的正方向侧的、供乘客抓握的平坦的部分称作背部11,将移动扶手I的Z方向的负方向侧的、C字型截面的开口部侧的两端称作耳部12,并且,将移动扶手I的连接背部11和耳部12的圆弧形状的侧面部分称作圆弧部13。
[0042]首先,利用图1和图2对移动扶手I的结构进行说明。移动扶手I的树脂部2采用挤压成型的树脂件形成为截面形状成为C字型。另外,帆布部3形成在树脂部2和扶手引导件(未图示)相卡合的边界部,使树脂部2与扶手引导件之间的摩擦降低。
[0043]另外,在图1中,抗拉体4是沿移动扶手I的移动方向(X方向)拉伸的多根丝4a沿着圆弧部13的宽度方向(y方向)排列并配置而形成的。另外,在图2中,抗拉体4是多根丝4a沿着背部11的宽度方向(y方向)排列并配置而形成的。其结果是,抗拉体4在树脂部2内确保了移动扶手I在移动方向上的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
[0044]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中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I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的例示图。接下来,利用图3对移动扶手I的驱动方式进行说明。
[0045]移动扶手I被移动扶手I的驱动装置驱动,在作为移动扶手I的驱动装置而被最广泛地使用的带轮驱动方式中,如图3所示,为了将移动扶手I卷绕于带轮8进行驱动,移动扶手I在带轮8的前后沿着弓形辊9 (rolIer)反向弯曲。
[0046]其结果是,如上所述,难以反向弯曲的现有的移动扶手I在带轮8的前后勉强地被反向弯曲,从而存在对移动扶手I的驱动装置和移动扶手I自身这两者来说负担变大这样的课题。
[0047]因此,在本实施方式I的移动扶手I中,通过使移动扶手I容易向正反两个方向弯曲,由此降低了正向弯曲时和反向弯曲时的、作用于移动扶手I的驱动装置和移动扶手I自身的由弯曲所引起的过大的载荷。下面,对本实施方式I中的移动扶手I的动作和原理进行说明。
[0048]2.动作和原理
[0049]图4是示出现有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I的长度方向上的、反向弯曲时的拉伸应力fl和压缩应力f2的分布的示意图。另一方面,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中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I的、反向弯曲时的拉伸应力fl和压缩应力f2的分布的长度方向的示意图。
[0050]图4的(a)是现有的移动扶手I的反向弯曲时的侧视图,图4的(b)是图4的(a)所示的A-Α’面的剖视图。另外,图5的(a)是本实施方式I中的移动扶手I的反向弯曲时的侧视图,图5的(b)是图5的(a)所示的A-A’面的剖视图。
[0051]图4和图5所示的中立轴f0表示对移动扶手I施加弯矩使其反向弯曲时的、既未受到拉伸应力Π也未受到压缩应力f2的边界面。
[0052]S卩,移动扶手I在比中立轴f0靠背部11的一侧受到压缩应力f2,在比中立轴fO靠耳部12的一侧受到拉伸应力fl。另外,距中立轴fO的距离越大,则拉伸应力Π和压缩应力f2的大小变得越大。
[0053]中立轴f0的位置由移动扶手I的截面形状和材料的杨氏弹性模量决定。如图4和图5所示,在抗拉体4的杨氏弹性模量比树脂部2或帆布部3大的情况下,中立轴f0位于配置有抗拉体4的附近处。
[0054]例如,在图4所示的现有的移动扶手I中,中立轴f0位于配置有抗拉体4的背部
11。其结果是,在距中立轴fo的距离较大的耳部12,与压缩应力f2的大小相比,会产生过大的拉伸应力fl。
[0055]另一方面,在图5所示的本实施方式I的移动扶手I中,中立轴f0位于配置有抗拉体4的圆弧部13。其结果是,与图4的情况相比较,耳部12与中立轴f0之间的距离变小,拉伸应力fl减小而容易弯曲。另一方面,由于背部11与中立轴f0之间的距离变大,因此压缩应力f2增大,但是能够将压缩应力f2抑制为与减小了的拉伸应力Π同等的大小。
[0056]而且,在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I的移动扶手I中,与图4所示的现有技术相同,形成抗拉体4的多根丝4a都被配置在中立轴f0上。根据这些特征,能够实现如下这样的结构:能够使移动扶手I容易地向正反两个方向同等地弯曲,并且,在移动扶手I自身也不会产生局部的强烈的变形和应力。
[0057]这样,在本实施方式I的移动扶手中,通过将多根丝沿着移动扶手内的圆弧部的宽度方向(y方向)排列并配置来作为抗拉体,由此实现了不会在移动扶手自身发生局部的强烈的变形和应力的结构,容易使移动扶手向正反两个方向同等地弯曲。其结果是,能够实现耐久性优异的实用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
[0058]下面,通过示出具体的仿真结果,来使本发明的效果清晰明白。尤其是示出,本发明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I实现了容易地向正反两个方向弯曲的结构。
[0059]3.基于仿真的对效果的验证
[0060]图6示出了移动扶手I的3点弯曲仿真的实施条件。另外,图7示出了在移动扶手I的3点弯曲仿真中使用的移动扶手I的截面形状图案。
[0061]在移动扶手I的3点弯曲仿真中,如图6的(a)所示,以xl和x2为支点,计算出了对中间点xO= (xl+x2)/2施加有载荷F时的、x0处的弯曲位移ΛΖ。另外,作为解析方法,使用了有限兀法(FHVhFinite Element Method)。
[0062]另外,在图6的(b)所示的反向弯曲的情况、和图6的(C)所示的正向弯曲的情况下实施了仿真。
[0063]另外,作为在移动扶手I的3点弯曲仿真中采用的移动扶手I的截面形状图案,准备了图7的(a)?(e)所示的、抗拉体4的配置不同的5种截面形状图案。
[0064](a)以往的移动扶手I
[0065](b)作为现有例的专利文献I中的移动扶手I
[0066](c)本实施方式I中的移动扶手I (抗拉体4配置在圆弧部中心)
[0067](d)本实施方式I中的移动扶手I (抗拉体4配置在圆弧部的背部11侦D
[0068](e)本实施方式I中的移动扶手I (抗拉体4配置在圆弧部的耳部12侧)
[0069]另外,由于移动扶手I的截面形状左右对称,因此,如图7所示,设计了仅以移动扶手I的单侧对称部分为解析对象的1/2模型。另外,设为移动扶手I由树脂部2、帆布部3和抗拉体4构成,抗拉体4由3根丝4a形成。
[0070]图8是移动扶手I的3点弯曲仿真的实施结果。图8的⑴和图8的⑵分别示出了正向弯曲时和反向弯曲时的仿真结果。另外,图8的纵轴即弯曲位移Az表示在将以特定的载荷F使现有的移动扶手I正向弯曲的情况下的弯曲位移Λz作为I时的、弯曲位移Λζ的相对值。
[0071]对于图8的(a)所示的以往的移动扶手1,正向弯曲时的弯曲容易度是第2,但是,在反向弯曲时,相对于正向弯曲时的I仅移位了 0.35,成为了第2号不容易弯曲的。
[0072]另外,对于图8的(b)所示的作为现有例的专利文献I的移动扶手1,在正向弯曲时和反向弯曲时的双方都是最不容易弯曲的。
[0073]另一方面,对于本实施方式I的移动扶手I中的、图8的(C)所示的抗拉体4配置在圆弧部13中心的移动扶手,反向弯曲时的弯曲容易度最大,正向弯曲时的弯曲容易度也以与图8的(a)所示的以往的移动扶手I大致相同的水平处于第3位。
[0074]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I的移动扶手I中的、图8的(d)所示的抗拉体4配置在圆弧部13的背部11侧的移动扶手,正向弯曲时的弯曲容易度最大,反向弯曲时的弯曲容易度也处于第3位。
[0075]可是,对于本实施方式I的移动扶手I中的、图8的(e)所示的抗拉体4配置在圆弧部13的耳部12侧的移动扶手,反向弯曲时的弯曲容易度是第2位,但是,正向弯曲时的弯曲容易度处于与最低水平相同的水准。
[0076]根据以上的仿真结果可知,在本实施方式I的移动扶手I中,特别是在图8的(C)和图8的(d)中,实现了容易使移动扶手I比以往的移动扶手I和作为现有例的专利文献I的移动扶手I向正反两个方向同等弯曲的结构。
[0077]并且,这样弯曲容易度在正向弯曲时和反向弯曲时不同的理由是因为,在正向弯曲时和反向弯曲时,不具有抗拉体4的情况下的中立轴f0的位置不同。如上所述,不具有抗拉体4的情况下的中立轴f0的位置由移动扶手I的截面形状和材料的杨氏弹性模量决定,但是,正向弯曲时和反向弯曲时的中立轴f0的位置主要因下面的2个理由而不同。
[0078]第一是因为,帆布部3的杨氏弹性模量因拉伸应力fl和压缩应力f2而不同。例如,对拉伸应力fl具有阻力(强度),但是对压缩应力f2没有阻力(强度)。第二是因为,存在C字型的截面形状的变形。
[0079]图9是示出不具有抗拉体4的情况下的、移动扶手I在正向弯曲时和反向弯曲时的中立轴f0的位置的剖视图。不具有抗拉体4的情况下的正向弯曲时的中立轴f0(l)如图9的(I)所示位于圆弧部13的背部11侧。另一方面,不具有抗拉体4的情况下的反向弯曲时的中立轴f0(2)如图9的(2)所示位于圆弧部13的中央部。
[0080]其结果是,在正向弯曲时,在中立轴f0 (I)所位于的圆弧部13的背部11侧配置有抗拉体4的图8的(d)最容易弯曲。另一方面,中立轴f0与抗拉体4之间的距离最远的图8的(e)次于图8的(b)难以弯曲。
[0081]另外,在反向弯曲时,在中立轴f0 (2)所位于的圆弧部13的中央部配置有抗拉体4的图8的(c)最容易弯曲。另一方面,中立轴f0与抗拉体4之间的距离最远的图8的(a)次于图8的(b)难以弯曲。
[0082]另外,对于图8的(b)所示的作为现有例的专利文献I的移动扶手1,由于多根丝4a沿圆弧部13配置,因此,一部分的丝4a没有被配置在中立轴f0上,其结果是,在移动扶手I自身产生局部的强烈的变形和应力,在正向弯曲和反向弯曲双方的情况下都最难以弯曲。
[0083]根据以上的仿真结果可知,优选的是,将抗拉体4如图8的(C)或图8的(d)所示那样配置在不具有抗拉体4的移动扶手I正向弯曲时的第I中立轴f0(l)、和不具有抗拉体4的移动扶手I反向弯曲时的中立轴f0⑵之间。
[0084]由于正向弯曲容易度和反向弯曲容易度存在相互折衷的关系,因此,对于将抗拉体4配置在从第I中立轴f0(l)至第2中立轴f0(2)之间的哪个位置,只要根据乘客输送机的沿着扶手引导件的移动扶手I的路径的弯曲方式设定即可。
[0085]接下来,对于移动扶手I的带轮8处的正向弯曲半径Rl、移动扶手I的弓形辊9部分处的反向弯曲半径R2、以及抗拉体4的配置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
[0086]图10是图3所示的移动扶手的驱动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并且是示出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I在带轮8处的正向弯曲圆弧的半径Rl和在弓形辊9部分处的反向弯曲圆弧的半径R2的图,图11是示出移动扶手I在厚度方向(z方向)上的从抗拉体4的截面重心位置至第I中立轴f0(l)的垂直距离h1、和移动扶手I在厚度方向(z方向)上的从抗拉体4的截面重心位置至第2中立轴f0(2)的垂直距离h2的图。
[0087]在图10中,带轮8是半径为Rl的圆,移动扶手I沿着带轮8以半径为Rl的圆弧正向弯曲。另外,弓形辊9沿着半径R2的圆弧配置有多个,在该部分,移动扶手I以半径为R2的圆弧反向弯曲。
[0088]由于正向弯曲容易度和反向弯曲容易度存在相互折衷的关系,因此,如式(I)所示,以使得与带轮8部处的正向弯曲圆弧的半径Rl和沿着弓形辊9的部分处的反向弯曲圆弧R2的比例成为相同比例的方式,来决定移动扶手I在厚度方向(z方向)上从抗拉体4的截面重心位置至第I中立轴fO(l)的垂直距离h1、和移动扶手I在厚度方向(z方向)上从抗拉体4的截面重心位置至第2中立轴f0(2)的垂直距离h2。移动扶手I在厚度方向(z方向)上从抗拉体4的截面重心位置至第I中立轴fO(l)的垂直距离hi根据式(2)求得,移动扶手I在厚度方向(z方向)上从抗拉体4的截面重心位置至第2中立轴f0(2)的垂直距离h2根据式(3)求得。并且,h = hl+h2。
[0089]在抗拉体为多根丝4a的情况下,将各丝4a的在移动扶手I的厚度方向(z方向)上的截面重心位置配置成,距第I中立轴fo (I)为垂直距离hi,并且距第2中立轴f0 (2)为垂直距离h2。
[0090]Rl:R2 = h1:h2(I)
[0091]hi = (Rl/(R1+R2))h (2)
[0092]h2 = h-hl(3)
[0093]式(I)?(3)是对正向弯曲和反向弯曲都进行了考虑的情况下的配置。在希望使朝向正向弯曲方向的弯曲容易度良好从而使相对于带轮8的卷绕容易度良好的情况下、或者希望减小对带轮8的按压力的负担的情况下,从式(2)、(3)的位置偏第I中立轴f0(l)方向配置抗拉体4在移动扶手I的厚度方向(z方向)上的截面重心位置,由此容易向正向弯曲方向弯曲,因此,相对于带轮8的卷绕变得良好,对带轮8的按压力也变小。
[0094]相反,在希望减小对弓形辊9的按压力的负担的情况下、或希望减小移动扶手I的耳部的拉伸应力的情况下,使抗拉体4在移动扶手I的厚度方向(z方向)上的截面重心位置从式⑵、(3)的位置向第2中立轴--(2)方向移动,由此容易向反向弯曲方向弯曲,因此,对弓形辊9的按压力变小,移动扶手I的耳部的拉伸应力也变小。
[0095]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1,使确保了移动扶手在移动方向上的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的抗拉体在移动扶手的圆弧部内沿移动扶手的宽度方向配置。其结果是,能够获得下述这样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和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的制造方法:能够使移动扶手容易向正反两个方向弯曲,能够减轻作用于移动扶手的驱动装置和移动扶手自身的载荷。
[0096]实施方式2
[0097]在本实施方式2中,对下述方法进行说明:通过将移动扶手I的圆弧部13的宽度(y方向)尺寸设定得比前面的实施方式I的情况大,由此更容易配置抗拉体4。
[0098]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I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2中的移动扶手I的特征在于,圆弧部13的宽度W比前面的实施方式I的情况宽。其他的结构和形状与前面的实施方式I相同。
[0099]在前面的实施方式I中,由于移动扶手I的圆弧部13的宽度W不宽,难以在图12所示的圆弧部13的宽度方向(y方向)上排列并配置抗拉体4的多根丝4a。
[0100]而在本实施方式2中,如图12所示,移动扶手I的圆弧部13的宽度W比前面的实施方式I的情况宽,确保了能够配置抗拉体4的丝4a的空间。
[0101]具体来说,作为加宽圆弧部13的宽度的方法,存在下述方法:第I方法是在不改变与扶手引导件卡合的内侧尺寸WO的情况下使圆弧部13的宽度W向外侧扩展;第2方法是在不改变移动扶手I的外形的情况下减小内侧尺寸W0,使圆弧部13的宽度W向内侧扩展。
[0102]第I方法具有无需变更扶手引导件的尺寸这样的优点,但是存在需要变更移动扶手I的外形这样的缺点。另一方面,第2方法具有无需变更移动扶手I的外形这样的优点,但是存在需要变更扶手引导件的尺寸这样的缺点。
[0103]这两个方法恰好存在相互折衷的关系,因此,只要在考虑了扶手引导件的尺寸和移动扶手I的外形的各自的变更成本后,以成本最低的方式组合起来灵活运用即可。
[0104]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2,通过使移动扶手的圆弧部的宽度(y方向)尺寸比平常的大,由此不仅能够更加容易配置抗拉体,还能够获得与前面的实施方式I相同的效果。
[0105]实施方式3
[0106]在本实施方式3中,对下述方法进行说明:通过使移动扶手I的树脂部2的厚度(z方向)尺寸比前面的实施方式I的情况小,由此使移动扶手I更容易弯曲。
[0107]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I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3中的移动扶手I的特征在于,树脂部2的厚度H比前面的实施方式I的情况小(扁平)。其他的结构和形状与前面的实施方式I相同。
[0108]根据前面的实施方式1,移动扶手I的耳部12距中立轴f0的距离越大,弯曲所需要的拉伸应力fl就越大,因此,树脂部2的厚度越厚,移动扶手I越难以弯曲。
[0109]因此,在本实施方式3中,如图13所示,移动扶手I的树脂部2的厚度(z方向)尺寸比前面的实施方式I的情况小(平坦)。其结果是,从中立轴fo至耳部12的距离变短,能够减小在耳部12产生的拉伸应力Π,从而能够使移动扶手I比前面的实施方式I的情况更容易弯曲。
[0110]特别是,在本发明中,将抗拉体4配置在圆弧部13,而不是配置在背部11,因此,在背部11不需要用于设置抗拉体4的空间,能够实现空间上的富余。其结果是,能够减小移动扶手I的树脂部2的厚度尺寸。
[0111]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3,通过使移动扶手的树脂部的厚度(z方向)尺寸比通常的情况小,由此部件能够使移动扶手更容易弯曲,而且还能够得到与前面的实施方式I相同的效果。
[0112]实施方式4
[0113]在本实施方式4中,对下述这样的具有与前面的实施方式I相同效果的另一方法进行说明:作为抗拉体4,使用树脂绳索来代替前面的实施方式I中的多根丝4a。
[0114]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I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4中的移动扶手I的特征在于,作为抗拉体4,在左右的圆弧部13分别配置有I根树脂绳索4b来代替多根丝4a。并且,使树脂绳索4b具有与多根丝4a同等的拉伸强度。其他的结构和形状与前面的实施方式I相同。
[0115]通过形成这样的抗拉体4的结构,由此,与多根丝4a相比,树脂绳索4b减小了宽度尺寸,因此能够比前面的实施方式I的情况更加容易配置。另外,还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0116]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4,通过使用树脂绳索作为抗拉体,由此,不仅能够更容易配置抗拉体,还能够获得与前面的实施方式I相同的效果。
[0117]实施方式5
[0118]在本实施方式5中,对下述这样的具有与前面的实施方式I相同效果的另一方法进行说明:作为抗拉体4,使用钢带来代替前面的实施方式I中的多根丝4a。
[0119]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I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5中的移动扶手I的特征在于,作为抗拉体4,在左右的圆弧部13分别配置有I条钢带4c来代替多根丝4a。并且,使钢带4c具有与多根丝4a同等的拉伸强度。其他的结构和形状与前面的实施方式I相同。
[0120]通过形成这样的抗拉体4的结构,相比前面的实施方式I的情况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0121]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5,通过使用钢带作为抗拉体,由此,不仅能够更容易配置抗拉体,还能够获得与前面的实施方式I相同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其与乘客输送机的扶手引导件卡合而进行移动,其中, 所述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具有: 树脂部,其由背部、耳部和圆弧部构成,所述背部相当于供乘客抓握的平坦部,具有C字型截面,以形成与所述扶手引导件卡合的开口部,所述耳部相当于所述开口部侧的两端部,所述圆弧部相当于连接所述背部和所述耳部的圆弧形状的侧面部分; 所述树脂部内的抗拉体,其沿着所述移动扶手的移动方向伸展,确保所述移动扶手在移动方向上的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以及 帆布,其形成于所述树脂部和所述扶手引导件相卡合的边界部, 所述抗拉体沿着所述移动扶手的所述圆弧部内的宽度方向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其中, 所述抗拉体被配置在,当所述移动扶手在移动时经由以所述开口部成为圆弧内侧的方式弯曲的正向弯曲状态、和以所述开口部成为圆弧外侧的方式弯曲的反向弯曲状态的情况下的第I中立轴和第2中立轴之间,所述第I中立轴是在所述正向弯曲状态下不会受到拉伸应力和压缩应力中的任意一种应力的边界面,所述第2中立轴是在所述反向弯曲状态下不会受到拉伸应力和压缩应力中的任意一种应力的边界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其中, 在所述移动扶手的厚度方向上从所述抗拉体的截面重心位置至所述第I中立轴的垂直距离(hi)与在移动扶手的厚度方向上从抗拉体的截面重心位置至所述第2中立轴的垂直距离(h2)之比,被确定为与带轮部处的正向弯曲圆弧的半径(Rl)和沿着弓形辊部分的反向弯曲圆弧的半径(R2)之比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其中, 所述抗拉体是沿着所述移动扶手的宽度方向排列配置的丝。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其中, 所述抗拉体是树脂绳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其中, 所述抗拉体是以沿着所述移动扶手的宽度方向宽度宽的方式配置的钢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其中, 所述圆弧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比配置所述抗拉体所需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尺寸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其中, 与具有所述抗拉体配置于所述背部的结构的现有的移动扶手相比,所述移动扶手的所述背部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减小了与所述抗拉体的厚度相应的量以上。
【文档编号】B66B23/24GK104210927SQ201410244946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4日
【发明者】毛利圭佑, 宫崎嘉寿也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