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红外低温辐射电热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07164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远红外低温辐射电热膜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远红外低温辐射电热膜,包括位于电热膜上、下侧的两聚酯薄膜,所述两聚酯薄膜之间夹设有纳米碳油墨层,所述纳米碳油墨层两侧设置有载流条,所述载流条与纳米碳油墨层的两侧部贴合并夹于聚酯薄膜与纳米碳油墨层之间,所述载流条包括位于中心的银条和包覆在所述银条外周的铜箔层。该远红外低温辐射电热膜设计合理,导电性能好,通过的电流大,即使在3000V的电压下也不会被击穿。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远红外低温辐射电热膜。 远红外低温辐射电热膜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远红外低温辐射电热膜由于载流条的性能限制,使得加在载流条上的电压 不宜太大,否则容易使得载流条被击穿,由此使得发热体上的电流太小,严重影响了其发热 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电性能好,不易被击穿的远红外低温 辐射电热膜。
[0004]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远红外低温辐射电热膜,包括位于电热膜上、 下侧的两聚酯薄膜,所述两聚酯薄膜之间夹设有纳米碳油墨层,所述纳米碳油墨层两侧设 置有载流条,所述载流条与纳米碳油墨层的两侧部贴合并夹于聚酯薄膜与纳米碳油墨层之 间,所述载流条包括位于中心的银条和包覆在所述银条外周的铜箔层。
[0005] 进一步的,所述纳米碳油墨层由纳米碳油墨条排列而成,纳米碳油墨条的两端部 与两载流条贴合。
[000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远红外低温辐射电热膜设计 合理,导电性能好,通过的电流大,即使在3000V的电压下也不会被击穿,将发热体的发热 效果最大化发挥出来。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构造爆炸图;
[0008]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纳米碳油墨层构造示意图;
[0009]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载流条截面视图;
[0010] 图中标号说明:1-聚酯薄膜、2-纳米碳油墨层、3-载流条、4-纳米碳油墨条、5-银 条、6-铜箔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 和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2] 如图1~3所示,一种远红外低温辐射电热膜,包括位于电热膜上、下侧的两聚酯薄 膜1,所述两聚酯薄膜1之间夹设有纳米碳油墨层2,所述纳米碳油墨层2两侧设置有载流 条3,所述载流条3与纳米碳油墨层2的两侧部贴合并夹于聚酯薄膜1与纳米碳油墨层2之 间,在两载流条3上接入电源,纳米碳油墨层2作为发热体,聚酯薄膜1使得发热体与外界 隔离,起到保护作用。
[001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载流条3包括位于中心的银条4和包覆在所述银条4外周的 铜箔层6,铜箔层6镀在银条4上,使得载流条3上通过的电流增大,提高导电性能,发热效 果好,即使在3000V的电压下也不会击穿。
[001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纳米碳油墨层2由纳米碳油墨条4排列而成,纳米碳油墨条4 的两端部与两载流条3贴合。
[0015] 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 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 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远红外低温辐射电热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电热膜上、下侧的两聚酯薄膜, 所述两聚酯薄膜之间夹设有纳米碳油墨层,所述纳米碳油墨层两侧设置有载流条,所述载 流条与纳米碳油墨层的两侧部贴合并夹于聚酯薄膜与纳米碳油墨层之间,所述载流条包括 位于中心的银条和包覆在所述银条外周的铜箔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低温辐射电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碳油墨层由 纳米碳油墨条排列而成,纳米碳油墨条的两端部与两载流条贴合。
【文档编号】H05B3/34GK203872373SQ201420269153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6日
【发明者】陈瑞华 申请人:福建瑞华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