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膜附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3308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保护膜附接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用于将保护膜附接至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显示区域的保护膜附接装置。



背景技术:

保护膜用于保护便携式电子设备(比如移动电话或平板电脑)的显示面板免受损坏或刮擦。

近来,随着智能电话或平板电脑广泛地使用具有触摸屏的用户界面,显示面板容易受到损坏或刮擦,从而增加了对保护膜的需求。

然而,难以将保护膜应用至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显示面板而没有缺陷(比如气泡)。未被正确地附接在显示面板上的保护膜会使显示面板的可见性降低,并且会妨碍用户的触摸操作。另外,重新附接保护膜以矫正缺陷由于保护膜沾染杂质而会使显示面板的可见性和保护膜的粘性降低。

相反,如果由于附接难度而便携式电子设备并未附接有保护膜,则会存在显示设备(比如智能电话或平板电脑)的显示面板耐用性弱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或更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保护膜附接装置,该保护膜附接装置能够容易地将保护膜附接至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显示区域。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保护膜附接装置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构造成接纳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后表面的第一接纳凹槽;盖,该盖具有构造成接纳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前表面的第二接纳凹槽,该盖形成在壳体的侧部处而构造成旋转以便打开或者关闭壳体,第二接纳凹槽与第一接纳凹槽相对应;以及膜构件,该膜构件设置在第二接纳凹槽中。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该保护膜附接装置还可以包括形成为贯穿第二接纳凹槽从第一延伸凹槽至第二延伸凹槽的折叠线。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盖具有形成为从盖的上边缘至第二接纳凹槽的上部的第一延伸凹槽、以及形成为从盖的下边缘至第二接纳凹槽的下部的第二延伸凹槽。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贯穿第二接纳凹槽的底表面可以形成有通孔,该通孔的两个侧部上可以相应地附接有用以支承膜构件的一对粘合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盖可以包括形成在通孔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部处的台阶部。膜构件的边界可以被接纳在第二接纳凹槽中而与台阶部预定间隙间隔开。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膜构件可以包括保护膜和附接在保护膜的前表面上的第一剥离纸。当粘合带被移除时,第一剥离纸可以被从保护膜上移除。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该保护膜附接装置还可以包括切口部,该切口部具有预定的宽度和长度,该切口部从盖的上边缘至第二接纳凹槽,该切口部构造成当壳体与盖相组合时露出膜构件的上部。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膜构件可以包括接纳在第二接纳凹槽中的保护膜、附接在保护膜的前表面上的第一剥离纸、以及附接在保护膜的后表面上的第二剥离纸。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膜构件可以包括附接在第一剥离纸的上侧部分上的第一抓握带以及附接在第二剥离纸的上侧部分上的第二抓握带。第一抓握带可以从第一剥离纸突出,第二抓握带从第二剥离纸突出。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第二接纳凹槽的上部处形成用以接纳第二抓握带的抓握带接纳凹槽。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该保护膜附接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对组合方向进行导引的至少一个或更多个导引突起和导引凹槽。导引突起和导引凹槽可以分别形成在壳体的相向表面和盖的相向表面处。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保护膜附接装置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构造成接纳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后表面的接纳凹槽;盖,该盖具有与接纳凹槽相对应的通孔,并且该盖形成在壳体的侧部处而构造成旋转以便打开或者关闭壳体;以及膜构件,该膜构件经由通孔而面向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前表面。膜构件的边界被沿着通孔的边界附接。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该保护膜附接装置还可以包括沿着通孔的边界形成在盖的前表面上的台阶部。膜构件被沿着台阶部附接。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膜构件可以包括第一剥离纸、附接在第一剥离纸的表面上的保护膜、以及附接在保护膜的表面上的第二剥离纸。第一剥离纸的边界可以被沿着台阶部附接。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保护膜附接装置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构造成接纳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后表面的第一接纳凹槽;盖,该盖形成在壳体的侧部处而构造成旋转以便打开或者关闭壳体;以及膜构件,该膜构件设置在盖处而构造成面向便携式电子设备。壳体具有形成在壳体的内侧处的突出部,并且第一接纳凹槽在突出部上凹入。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突出部可以包括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形成台阶部。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突起可以包括形成在盖的内侧处的第二接纳凹槽以接纳第二突出部。当壳体与盖相组合时,第二突出部可以插入到第二接纳凹槽中。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壳体可以具有形成在所述突出部的侧部处的第一抓握凹槽。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盖可以具有形成在第二接纳凹槽的底表面处的通孔。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膜构件可以包括接纳在通孔中的保护膜、附接在保护膜的后表面上的第一剥离纸、以及附接在保护膜的前表面上并且附接在通孔的边界上的第二剥离纸。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剥离纸可以包括附接在保护膜的上部上的第一-第一剥离纸、以及附接在保护膜的另外部分上的第一-第二剥离纸。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剥离纸可以包括沿着第二剥离纸的边界形成的至少一个或更多个锁定孔。可以在盖的前表面上形成至少一个或更多个与锁定孔相对应且构造成与锁定孔相组合的锁定突起。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膜构件还包括附接在第一剥离纸和第二剥离纸中的每一者上的抓握带。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保护膜附接装置,不管是普通大众还是受过训练的技术人员都能够容易地将保护膜附接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前显示区域上。

另外,根据该保护膜附接装置,可以将保护膜附接在正确的位置上而没有气泡,使得可以节省由于附接失败时需重新购买和重新工作所造成的成本和时间。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及其它特征将会变得更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护膜附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护膜附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a至图3e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护膜附接装置的使用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保护膜附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保护膜附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6a至图6e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保护膜附接装置的使用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保护膜附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保护膜附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9a至图9d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保护膜附接装置的使用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保护膜附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保护膜附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2a至图12d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保护膜附接装置的使用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保护膜附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保护膜附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保护膜附接装置的使用的立体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保护膜附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17是示出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保护膜附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以及

图18a至图18f是示出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保护膜附接装置的使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然而,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具体实施本发明,并且本发明不应当被解释为限于本文中阐述和附图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零部件。

另外,尽管下述示例性实施方式是在智能电话作为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示例的情况下进行说明的,但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比如平板电脑、pda、gps导航装置、mp3播放器等。

另外,如本文中使用的,“前”意指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前侧,其中,带壳体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显示区域露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前侧,“后”意指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后侧,其中,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后侧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前部相反。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下文中将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护膜附接装置进行说明。如图中所描绘的,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护膜附接装置100包括用于接纳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壳体200、用于打开壳体200的盖400、以及构造成被应用(施加)于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前显示区域的膜构件500。膜构件500被接纳在盖400中。

壳体200可以由合成树脂形成为具有小的厚度,并且壳体200可以具有第一突出部210和第一接纳凹槽220。第一突出部210向前突出为具有预定的高度。第一接纳凹槽220从第一突出部210的表面向后凹入。此处,可以以预定宽度沿着第一突出部210的边界向外形成有第一凸缘部230。

第一突出部210上可以形成有至少一个或更多个导引突起211。导引突起211彼此间隔开。当壳体200与盖400相组合时,导引突起211插入到盖400的导引凹槽411中,使得导引突起211可以对壳体200与盖400的组合进行导引。另外,第一突出部210上可以形成有组合突起212。当壳体200与盖400相组合时,组合突起212可以插入到盖400的组合凹槽412中。此处,与图不同,可以是:盖400上可以形成有导引突起211,而壳体200上可以形成有导引凹槽411。类似地,盖400上可以形成有组合突起212,而壳体200上可以形成有组合凹槽412。

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后表面被接纳在第一接纳凹槽220中。此处,为了接纳从后表面突出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摄像头,在第一接纳凹槽220的一部分处可以形成有透镜部接纳凹槽221。例如,透镜部接纳凹槽221可以形成在第一接纳凹槽220的上部处。另外,在第一接纳凹槽220的另一部分处可以形成有用于取出(移除)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抓握凹槽222。例如,抓握凹槽222可以形成在第一接纳凹槽220的下部处。另外,在第一接纳凹槽220的边缘处可以形成有与位于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侧表面处的操作按钮相对应的第一操作按钮凹槽223。

从壳体200的第一凸缘部230形成有具有预定宽度的连接部300,盖400连接至连接部300。壳体200、盖400和连接部300可以一体地形成。壳体200和盖400可以绕连接部300相互旋转。为此,在连接部300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部处可以形成有沿着长度方向的折叠线(未示出)。例如,所述折叠线可以是沿着长度方向的凹入凹槽。所述折叠线可以是具有沿长度方向间隔开的多个凹入凹槽的点线,或者可以是折线。

盖400形成为相对于连接部300而言与壳体200相对。可以将盖400沿着连接部300的折叠线折叠,使得盖400可以打开和关闭壳体200的前部。

盖400可以包括第二接纳凹槽420和位于面向壳体200的第一突出部210的后表面上的第二突出部410。第二突出部410向后突出为具有预定的高度。第二接纳凹槽420从第二突出部410的表面向前凹入。此处,可以以预定宽度沿着第二突出部410的边界向外形成有第二凸缘部430。

第二突出部410上可以形成有至少一个或更多个导引凹槽411。导引凹槽411彼此间隔开。当壳体200与盖400相组合时,导引凹槽411插入到壳体200的导引突起211,使得导引凹槽411可以对壳体200与盖400的组合进行导引。另外,在第二突出部410上可以形成有与上述组合突起212相对应的组合凹槽412。

当壳体200与盖400相组合时,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正面(前面)被接纳在第二接纳凹槽420中。此处,为了接纳位于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侧表面处的操作按钮,在第二接纳凹槽420的边缘处可以形成有第二操作按钮凹槽421。第二操作按钮凹槽421和上述第一操作按钮凹槽223可以共同接纳操作按钮。

另外,从盖400的上边缘至盖400的下边缘形成有构造成将盖400在宽度方向上进行折叠的折叠线l。此处,第一延伸凹槽440从盖400的上边缘延伸至第二接纳凹槽420的上部。第二延伸凹槽450从盖400的下边缘延伸至第二接纳凹槽420的下部。折叠线l贯穿第二接纳凹槽420从第一延伸凹槽440平直地延伸至第二延伸凹槽450。

此处,第二凸缘部430的后表面、第一延伸凹槽440的底表面、第二接纳凹槽420的底表面和第二延伸凹槽450的底表面优选地可以设置成位于同一平面。

可以在第二接纳凹槽420的底表面的每个拐角部上设置粘合件460。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粘合件460可以是双面压敏粘合膜或带。

膜构件500可以被接纳在第二接纳凹槽420中。此处,膜构件500包括通过粘合件460而被附接至第二接纳凹槽420的底表面的第一剥离纸510、附接至第一剥离纸510的后表面的保护膜520、以及附接至保护膜520的后表面的第二剥离纸530。因而,第一剥离纸510附接在保护膜520的前表面上,第二剥离纸530附接在保护膜520的后表面上,然后第一剥离纸510的前表面通过粘合件460而被附接在第二接纳凹槽420的底表面上。另外,保护膜520的后表面上形成有粘合层以将保护膜520稳固地附接在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显示区域上,保护膜520可以由钢化玻璃形成。

另外,为了容易地将第一剥离纸510从保护膜520上移除,第一剥离纸510的上侧部分处可以形成有第一抓握带(参照图5的511)。此处,第一抓握带511可以与第一剥离纸510一体地形成,或者可以在第一剥离纸510上附接额外的第一抓握带511。当额外的第一抓握带511附接在第一剥离纸510上时,第一抓握带511的第一端附接至第一剥离纸510的上侧(部),第一剥离纸510的第二端朝向向上、向外的方向突出。另外,为了容易地将第二剥离纸530从保护膜520上移除,第二剥离纸530可以一体地形成有第二抓握带531,或者第二剥离纸530可以在其上侧处附接额外的第二抓握带531。第二接纳凹槽420的上侧处可以形成有用以接纳第一抓握带511和第二抓握带531的突出部分的抓握带接纳凹槽422。

参照图3a至图3e,将对使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护膜附接装置100附接保护膜520的方法进行描述。

首先,提供保护膜附接装置100,该保护膜附接装置100带有位于第二接纳凹槽420中的膜构件500并且壳体200与盖400相组合。必要时(如果需要),可以使壳体200敞开。另外,可以另行购买额外的膜构件500,然后可以将膜构件500附接在第二接纳凹槽420上,使得可以重复使用保护膜附接装置100。

参照图3a,将盖400与壳体200分离,将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纳在壳体200的第一接纳凹槽220中,其中,壳体200的第一接纳凹槽220构造成露出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前表面。

然后参照图3b,将第二剥离纸530从位于盖400的第二接纳凹槽420中的膜构件500上移除以露出保护膜520的粘合表面。

然后参照图3c,使盖400旋转成与壳体200相组合。此处(此时),导引突起211插入到导引凹槽411中,并且组合突起212插入到组合凹槽412中。在将盖400组合之后,按压或者摩擦盖400的前部以将保护膜520应用在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前显示区域上。

然后参照图3d,沿着盖400的折叠线l将盖400向前折叠。此处,由于组合突起插入在组合凹槽412中,因此盖400的另一部分固定不动。保护膜520附接在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前显示区域上。附接在第二接纳凹槽420中的粘合件上的第一剥离纸510与被折叠的盖400一起被折叠,使得第一剥离纸510被从保护膜520上移除。

然后参照图3e,使盖400的另一部分旋转成与壳体200分离,第一剥离纸510的保留在保护膜520上的其余部分被完全从保护膜520上移除。然后,用户通过摩擦或按压保护膜520的前表面而可以完成保护膜520的附接。

然后,可以将便携式电子设备10从第一接纳凹槽220中移除。如果需要进行另一附接,可以将第一剥离纸510从第二接纳凹槽420中移除,然后可以购买额外的膜构件500并将膜构件500附接在第二接纳凹槽420中,然后可以重复执行上述过程。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4和图5,下文中将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保护膜附接装置进行说明。如图中所描绘的,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保护膜附接装置100a与第一实施方式相似地包括壳体200、盖400和膜构件500,但保护膜附接装置100a具有形成在第二接纳凹槽420的底表面处的通孔423、形成在第二接纳凹槽420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部处的台阶部424、以及对膜构件500进行支承的一对粘合带。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是,保护膜附接装置100a在盖400的第二接纳凹槽420中并不具有折叠线l。

因此,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相似的零部件。将省去关于相同元件的任何另外的详细的描述。

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保护膜附接装置100a中,通孔423形成在盖400的第二接纳凹槽420的底表面处。另外,台阶部424形成在盖400的后表面处。第二接纳凹槽420的两个侧部以预定的宽度向外延伸,使得在通孔423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部中的每个侧部处形成相应地一个台阶部424。

膜构件500被接纳在第二接纳凹槽420中。此处,通孔423的宽度和长度比膜构件500的宽度和长度大。因而,膜构件500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部相应地附接有一对粘合带600以防止膜构件500脱离通孔423。

此处,粘合带600的侧部附接至膜构件500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侧部。粘合带600的另一侧部附接至盖400的与台阶部424相对应的前表面。因而,根据第二实施方式,膜构件500由粘合带600支承在通孔423中并且支承为与台阶部424间隔开。

另外,为了正确地将膜构件500安置在通孔423中,在附接粘合带600时可以使用用于附接粘合带600的额外的导引夹具(未示出)。此处,导引夹具的形状与第二接纳凹槽420的形状相对应,并且导引夹具包括插入到第二接纳凹槽420中的本体、以及从本体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部突出用以支承台阶部424的一对翼部。另外,在本体的上部处并且沿着本体的边界形成有锁紧爪。当导引夹具的本体插入到第二接纳凹槽420中时,通孔423的边缘由锁紧爪支承。当膜构件500被接纳时,膜构件500的边缘由锁紧爪的内部支承。因而,膜构件500被正确地安置,然后粘合带600的一个侧部被附接在膜构件500上,然后粘合带600的另一侧部被附接在盖400的与台阶部424相对应的前表面上。

参照图6a至图6e,将对使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保护膜附接装置100a附接保护膜520的方法进行描述。

首先,提供保护膜附接装置100a,该保护膜附接装置100a带有位于第二接纳凹槽420中的膜构件500并且壳体200与盖400相组合。必要时,可以使壳体200敞开。另外,可以另行购买额外的膜构件500,然后可以将膜构件500附接在第二接纳凹槽420上,使得可以重复使用保护膜附接装置100a。

参照图6a,将盖400与壳体200分离,将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纳在壳体200的第一接纳凹槽220中,其中,壳体200的第一接纳凹槽220构造成露出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前表面。

然后参照图6b,将第二剥离纸530从位于盖400的第二接纳凹槽420中的膜构件500上移除以露出保护膜520的粘合表面。

然后参照图6c,使盖400旋转成与壳体200相组合。此处,导引突起211插入到导引凹槽411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似,也能够形成用于进行组合的额外的组合突起和组合凹槽。在将盖400组合之后,经由盖400的前表面的通孔423而按压或摩擦膜构件500的第一剥离纸510以将保护膜520应用在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前显示区域上。

然后参照图6d,经由通孔423而将第一剥离纸510从保护膜520上移除。此处,附接在第二剥离纸530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部上的粘合带600与第二剥离纸530一起被移除。

然后,用户通过摩擦或按压保护膜520的前表面而可以完成保护膜520的附接。如图6e中所描绘的,将盖400打开,然后将其上附接有保护膜520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与第一接纳凹槽220分离。完成了保护膜520的附接过程,或者能够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10。

如果需要进行另一附接,可以购买额外的膜构件500并且通过使用粘合带600将膜构件500接纳在通孔423中,然后可以重复执行上述过程。此处,可以使用上述导引夹具来正确地安置膜构件500。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7和图8,下文中将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保护膜附接装置进行说明。如图中所描绘的,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保护膜附接装置100b与第一实施方式相似地包括壳体200、盖400和膜构件500,但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是,保护膜附接装置100b在盖400的第二接纳凹槽420中并不具有折叠线l,保护膜附接装置100b具有形成在第二接纳凹槽420的上部处的切口部470。

因此,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相似的零部件。将省去关于相同元件的任何另外的详细的描述。

在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保护膜附接装置100b中,切口部470以预定的宽度和长度形成为从盖400的上边缘至第二接纳凹槽420的上部。因此,当壳体200与盖400彼此相组合时,膜构件500的上部通过盖400的前表面的切口部470而露出。在将保护膜520附接之后,用户通过经由切口部470按压保护膜520的上部而打开盖400而可以将第一剥离纸510从保护膜520上移除。

参照图9a至图9d,将对使用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保护膜附接装置100b附接保护膜520的方法进行描述。

首先,提供保护膜附接装置100b,该保护膜附接装置100b带有位于第二接纳凹槽420中的膜构件500并且壳体200与盖400相组合。必要时,可以使壳体200敞开。另外,可以另行购买额外的膜构件500,然后可以将膜构件500附接在第二接纳凹槽420上,使得可以重复使用保护膜附接装置100。

参照图9a,将盖400与壳体200分离,将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纳在壳体200的第一接纳凹槽220中,其中,壳体200的第一接纳凹槽220构造成露出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前表面。

然后参照图9b,将第二剥离纸530从位于盖400的第二接纳凹槽420中的膜构件500上移除以露出保护膜520的粘合表面。

然后参照图9c,使盖400旋转成与壳体200相组合。此处,导引突起211插入到导引凹槽411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似,也能够形成用于进行组合的额外的组合突起和组合凹槽。在将盖400组合之后,经由盖400的前表面的通孔423按压或摩擦膜构件500的第一剥离纸510以将保护膜520应用在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前显示区域上。

然后经由切口部470将第一剥离纸510的上部从保护膜520的上部上释放(剥离)。通过按压保护膜520的上部而打开盖400。此处,参照图9d,保护膜520保留在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显示区域上,并且使位于第二接纳凹槽420上的第一剥离纸510与盖400一起旋转,使得将第一剥离纸510从保护膜520上移除。

然后,用户可以通过摩擦或按压保护膜520的前表面而完成保护膜520的附接。打开盖400,然后将其上附接有保护膜520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与第一接纳凹槽220分离。完成了保护膜520的附接过程,或者能够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10。

如果需要进行另一附接,可以将第一剥离纸510从第二接纳凹槽420中移除,然后可以购买额外的膜构件500并将膜构件500附接在第二接纳凹槽420中,然后可以重复执行上述过程。

第四实施方式

参照图10和图11,下文中将对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保护膜附接装置进行说明。如图中所描绘的,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保护膜附接装置100c与第一实施方式相似地包括壳体200、盖400c和膜构件500c,但盖400c呈板状,盖400c处形成有通孔423,并且沿着盖400c的前表面的通孔423的边缘附接有第一剥离纸510c的边缘。

因此,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相似的零部件。将省去关于相同元件的任何另外的详细的描述。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盖400c整体上呈板状。通孔423形成在盖400c的中部中。通孔423的宽度和长度比壳体200的第一接纳凹槽220的宽度和长度大。

另外,膜构件500c包括通过使用聚氨酯树脂而形成的保护膜520c、附接在保护膜520c的前表面上的第一剥离纸510c、以及附接在保护膜520c的后表面上的第二剥离纸530。此处,第一剥离纸510c的宽度和长度比保护膜520c和第二剥离纸530的宽度和长度大。

在盖400的前表面处沿着通孔423的边界形成有台阶部(参照图12c的424c)。膜构件500c位于通孔423中。此处,第一剥离纸510c的边界被沿着台阶部424c附接。因而,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第一剥离纸510c的边界沿着通孔423的边界附接在通孔423上,并且保护膜520c和第二剥离纸530在通孔423中被支承为与台阶部424c间隔开。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第一剥离纸510c的边界沿着通孔423的边界直接附接在盖400的前表面上而没有台阶部424c。

参照图12a至图12d,将对使用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保护膜附接装置100c附接保护膜520c的方法进行描述。

首先,提供保护膜附接装置100c,该保护膜附接装置100c带有位于盖400c中的膜构件500c并且壳体200与盖400c相组合。必要时,可以使壳体200敞开。另外,可以另行购买额外的膜构件500c,然后可以将膜构件500c附接在盖400c上,使得可以重复使用保护膜附接装置100c。

参照图12a,将盖400c与壳体200分离,将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纳在壳体200的第一接纳凹槽220中,其中,壳体200的第一接纳凹槽220构造成露出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前表面。

然后参照图12b,将第二剥离纸530从位于盖400的后表面上的膜构件500c上移除以露出保护膜520c的粘合表面。

然后参照图12c,使盖400c旋转成与壳体200相组合。此处,导引突起211插入到导引凹槽411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似,也能够形成用于进行组合的额外的组合突起和组合凹槽。在将盖400c组合之后,经由通孔423按压或摩擦膜构件500c的第一剥离纸510c以将保护膜520c应用在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前显示区域上。

然后拉扯第一抓握带511c以将第一剥离纸510c的边界沿着盖400的台阶部424c移除。此处,第一剥离纸510c被从附接在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前显示区域上的保护膜520c上移除。用户可以通过经由通孔423摩擦或按压保护膜520c的前表面而完成保护膜520c的附接,或者可以在盖400c如图12d中描绘的那样被打开之后按压或摩擦保护膜520c的前表面以完成附接。用户可以将便携式电子设备10从第一接纳凹槽220中取出以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10。

如果需要进行另一附接,可以购买额外的膜构件500c,并且将第一剥离纸510c的边界附接在盖400c的台阶部424c上,然后可以重复执行上述过程。此处,第一剥离纸510c的宽度和长度比保护膜520c和第二剥离纸530的宽度和长度大。沿着第一剥离纸510c的边界形成有粘合层,优选地,可以通过第三剥离纸(未示出)来保护该粘合层。

第五实施方式

参照图13至图15,下文中将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保护膜附接装置100d进行说明。如图中所描绘的,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保护膜附接装置100d与第四实施方式相似地包括壳体200d、盖400d和通过盖400d的通孔423d被附接的膜构件500d,但壳体200d在长度方向上的侧部处依次形成有连接部300d和盖400。

因此,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或相似的零部件。将省去关于相同元件的任何另外的详细的描述。

在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保护膜附接装置100d中,连接部300d形成自壳体200d的在长度方向上的侧部。因而,连接部300d形成自位于壳体200d的上部或下部处的第一凸缘部230d,并且从连接部300d的上部或下部形成有第二凸缘部430d。连接部300d与第一凸缘部230d和第二凸缘部430d一体地形成。

与上述实施方式在宽度方向上旋转以打开壳体的盖不同,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盖400沿长度方向旋转以打开壳体200d。

此处,与第四实施方式相似,在盖400d的前表面处沿着通孔423d的边界形成有台阶部424d,并且第一剥离纸510d的边界被沿着台阶部424d附接,或者第一剥离纸510d的边界被沿着通孔423d的边界直接附接在盖400d的前表面上而没有台阶部424d。因而,通过使用聚氨酯树脂形成的保护膜520的附接过程与第四实施方式的相似。

另外,根据第五实施方式,从盖400沿着盖400的后表面的边界向后突出有侧壁450d,侧壁450d与通孔423d间隔开。壳体200d的第一突出部210d的侧部上沿着壳体200d的边界形成有锁紧爪213d,使得当盖400d与壳体200d相组合时第一突出部210d的上部与侧壁450d的内侧相接触并且侧壁450d由锁紧爪213d支承。

另外,在壳体200d的与连接部300d相反的侧部(图中的下部)处形成有用于便于从壳体200d打开盖400的抓握凹槽240d。在壳体的与连接部300d相反的侧部(图中的上部)处形成有用于便于抓持第二剥离纸530的抓握凹槽460d。

另外,在台阶部424d的拐角处形成有用于便于将保护膜520d附接至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前拐角部的切口凹槽425d。切口凹槽425d呈圆弧形状。另外,为了便于将保护膜附接装置100d从包装盒中取出,在连接部300d的中央部处形成有呈u形的手柄310d。手柄310d可以垂直于连接部300d向外弯曲,使得用户可以拉扯弯曲的手柄310d以将保护膜附接装置100d从包装盒中取出。另外,手柄310d也可以形成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部300处。

将对使用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保护膜附接装置100d附接保护膜520d的方法进行描述。

提供保护膜附接装置100d,该保护膜附接装置100d带有位于盖400d中的膜构件500d并且壳体200d与盖400d相组合。必要时,可以使壳体200d敞开。另外,可以另行购买额外的膜构件500d,然后可以将膜构件500d附接在盖400d上,使得可以重复使用保护膜附接装置100d。

首先,将盖400c与壳体200分离。然后,将便携式电子设备10接纳在壳体200d的第一接纳凹槽220d中,其中,壳体200d的第一接纳凹槽220d构造成露出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前表面。

然后,将第二剥离纸530d从位于盖400d的后表面上的膜构件500d上移除以露出保护膜520d的粘合表面。

然后,使盖400d沿长度方向旋转成与壳体200d相组合。此处,组合突起212d插入到组合凹槽412d中,并且第一突出部210d的上部与侧壁450d的内侧相接触。在将盖400d组合之后,通过经由423d按压或摩擦膜构件500d的第一剥离纸510d以将保护膜520应用在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前显示区域上。

然后,将第一剥离纸510d的边界沿着盖400的前表面的台阶部424d从保护膜520d上移除。此处,第一剥离纸510d被从附接在便携式电子设备10的前显示区域上的保护膜520d上移除。用户可以通过经由通孔423摩擦或按压保护膜520d的前表面而完成保护膜520d的附接,或者可以打开盖400d并且按压或摩擦保护膜520d的前表面以完成附接。

如果需要进行另一附接,可以购买额外的膜构件500d,并且将第一剥离纸510d的边界附接在盖400c的台阶部424c上,然后可以重复执行上述过程。此处,第一剥离纸510d的宽度和长度比保护膜520d和第二剥离纸530d的宽度和长度大。沿着第一剥离纸510d的边界形成有粘合层,优选地,可以通过第三剥离纸(未示出)来保护该粘合层。

第六实施方式

参照图16至图17,下文中将对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保护膜附接装置1000进行说明。如图中所描绘的,第六实施方式的保护膜附接装置1000包括用以接纳便携式电子设备10a的壳体2000、用以打开和关闭壳体2000的盖3000、以及设置在盖3000中的膜构件5000。

壳体2000可以由合成树脂形成为具有小的厚度,并且壳体2000可以具有突出部2100。突出部2100沿着壳体2000的内表面以预定的高度向前突出。从突出部2100的前表面向后凹入有第一接纳凹槽2200。

便携式电子设备10a的后表面被接纳在壳体2000的第一接纳凹槽2200中。因此,第一接纳凹槽2200的形状可以与便携式电子设备10a的形状相对应。另外,可以根据便携式电子设备10a的尺寸和形状而构造第一接纳凹槽2200的宽度、长度和深度。

沿着突出部2100的后边缘形成有具有预定宽度的第一凸缘部2300。突出部2100包括从第一凸缘部2300向前突出的第一突出部2110和从第一突起2110的内部向前突出的第二突出部2120。因而,突出部2100包括从壳体2000的内表面突出的第一突出部2110和第二突出部2120,并且第一接纳凹槽2200从第二突出部2120的前表面凹入。

在第一接纳凹槽2200的侧部处形成有贯穿第一突出部2110和第二突出部2120至壳体2000的外侧的第一抓握凹槽2210。当打开盖3000时,用户可以将其手指插入到第一抓握凹槽2210中以握持壳体2000。

另外,沿着第一接纳凹槽2200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相应地形成有具有预定宽度的第二抓握凹槽2220。用户可以将便携式电子设备10a从第一接纳凹槽2200中取出。另外,在与第一抓握凹槽2210相反的侧部处形成有与便携式电子设备10a的侧表面处的控制按钮相对应的至少一个或更多个按钮凹槽2230。

从壳体2000的第一凸缘部2300形成有具有预定宽度的连接部4000,盖3000连接至连接部4000。壳体2000、盖3000和连接部4000可以一体地形成。壳体2000和盖3000可以绕连接部4000相互旋转。为此,可以在连接部4000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部处形成沿着长度方向的折叠线(未示出)。例如,所述折叠线可以是沿着长度方向的凹入凹槽。所述折叠线可以是具有在长度方向上间隔开的多个凹入凹槽的点线,或者可以是折线。

盖3000形成为相对于连接部4000而言与壳体2000相对。可以沿着连接部4000的折叠线折叠盖3000,使得盖3000可以打开和关闭壳体3000的前部。

盖3000包括位于面向壳体2000的突出部2100的后表面上的第三突出部3100、第二接纳凹槽3200、以及形成为贯穿第二接纳凹槽3200的底表面的通孔330。第三突出部3100以预定的高度向后突出。第二接纳凹槽3200从第三突出部3100的表面向前凹入。此处,可以以预定宽度沿着第二突出部410的边界向外形成有第二凸缘部430。另外,以预定宽度沿着第二突出部2120的后边缘形成有第二凸缘部3400。

当壳体2000与盖3000相组合时,壳体2000的第二突出部2120与盖3000的第二接纳凹槽3200以过盈配合的方式相组合。此处,第一突出部2110与盖3000的第三突出部3100相接触。

膜构件5000被接纳在第二接纳凹槽3200中以面向便携式电子设备10a。膜构件5000包括待被附接在便携式电子设备10a的前显示区域上的保护膜5100、附接在保护膜5100的后表面上以保护保护膜5100的第一剥离纸5100、以及附接在保护膜5100的前表面上以保护保护膜5100的第二剥离纸5300。

此处,第二剥离纸5300的边界沿着通孔3300的边界通过粘合件被附接。保护膜5100附接在第二剥离纸5300的底表面上。保护膜5100被接纳在通孔3300中。保护膜5100的后表面上附接有第一剥离纸5200。因而,第二剥离纸5300的边界被沿着第二剥离纸5300的边缘附接,使得附接在第二剥离纸5300上的保护膜5100与第一剥离纸5200一起被安置在通孔3300中。

另外,可以在保护膜5100的后表面上形成粘合层以将保护膜5100稳固地附接在便携式电子设备10a的前显示区域上。此处,保护膜5100可以由合成树脂比如聚氨酯树脂或钢化玻璃形成。

另外,在第一剥离纸5200的侧部处附接有用于便于从保护膜5100上移除的第一抓握带5400,在第二剥离纸5300的侧部处附接有用于便于从保护膜5100上移除的第二抓握带5500。第一抓握带5400可以与第一剥离纸5200一体地形成,第二抓握带5500可以与第二剥离纸5300一体地形成。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能够在第一剥离纸5200上附接单独的第一抓握带5400,能够在第二剥离纸5300上附接单独的第二抓握带5500。

此处,第一剥离纸5200可以包括附接在保护膜5100的上部上的第一-第一剥离纸5210、以及附接在保护膜5100的另外的部分上的第一-第二剥离纸5220。这可以防止在移除第一剥离纸5200时保护膜5100从第二剥离纸5300上不期望地移除或者保护膜5100移动。

如果第一剥离纸5200的尺寸过大,则在移除第一剥离纸5200时保护膜5100会与第一剥离纸5200一起被移除。

另外,在便携式电子设备10a的上部处形成有扬声器或摄像头的情况下,贯穿保护膜5100形成有与扬声器相对应的扬声器孔或者与摄像头相对应的透镜孔。如果一次地将尺寸过大的第一剥离纸5200从保护膜5100上移除,则由于保护膜5100的运动而会造成扬声器孔或透镜孔的对准效果变差。为了防止这一问题,可以将第一剥离纸5200分为与形成有扬声器孔或透镜孔的部分相对应的第一-第一剥离纸5210和与另外的部分相对应的第一-第二剥离纸5220。

此处,第一抓握带5400还可以包括附接在第一-第一剥离纸5210上的第一-第一抓握带5410、以及附接在第一-第二剥离纸5220上的第一-第二抓握带5420。

第二剥离纸5300具有沿着其边界形成的至少一个或更多个锁定孔5310。在盖3000的前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或更多个与锁定孔5310相对应的锁定突起3500。

此处,第二剥离纸5300的锁定孔5310将膜构件5000导引至正确的位置。因而,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果在使用完膜构件5000之后用户想将新的保护膜5100应用在便携式电子设备10a上,则将具有保护膜5100和第一剥离纸5200和第二剥离纸5300的新的膜构件500附接在盖3000上,使得可以重复使用壳体2000和盖3000。此处,当膜构件5000被附接时,盖3000的锁定突起3500被插入到第二剥离纸5300的锁定孔5310中,使得可以将待被附接在便携式电子设备10a上的保护膜5100安置在正确(适当)的位置上。

参照图18a至图18f,将对使用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保护膜附接装置1000附接保护膜的方法进行描述。

首先,提供保护膜附接装置1000,该保护膜附接装置1000带有位于第二接纳凹槽3200中的膜构件5000并且壳体2000与盖3000相组合。必要时,可以使壳体2000敞开。另外,可以另行购买或单独提供额外的膜构件5000,然后可以将膜构件5000附接在盖3000上,使得可以重复使用盖3000和壳体2000。

参照图18a,将盖3000与壳体2000分离,将便携式电子设备10a接纳在壳体2000的第一接纳凹槽2200中,其中,壳体2000的第一接纳凹槽2200构造成露出便携式电子设备10a的前表面。

然后参照图18b,将第一-第一剥离纸5210从接纳在第二接纳凹槽3200中的膜构件5000上移除。然后参照图18c,通过移除第一-第二剥离纸5220而露出保护膜5100的后表面。此处,可以改变移除第一-第一剥离纸5210和第一-第二剥离纸5220的顺序,并且可以在保护膜5100的后表面上形成粘合层。

然后如图18d中所描绘的,关闭盖3000,使得壳体2000的第二突出部2120插入到盖3000的第二接纳凹槽3200中。此处,便携式电子设备10a的前表面被接纳在第二接纳凹槽3200中,通过使用单独提供的平板6000或者用户的手指或手掌,第二剥离纸5300的前表面被摩擦以将保护膜5100附接在便携式电子设备10a的前显示区域上。

然后如图18e中所描绘的,将第二剥离纸5300从盖3000上移除。此处,保护膜5100保留在便携式电子设备10a的前显示区域上。

然后如图18f中所描绘的,用户可以将其手指插入到第一抓握凹槽2210中以打开盖3000,然后将具有保护膜5100的便携式电子设备10a与壳体2000分离,使得可以完成保护膜5100的附接过程。

另外,如果需要附接另一保护膜5100,将新的膜构件5000附接在盖3000上,并且可以重复执行上述过程。此处,将盖3000的锁定突起3500插入到第二剥离纸5300的锁定孔5310中,使得可以将膜构件5000安置在正确的位置中。

优选地,单独提供或另行购买的膜构件5000可以具有被沿着第二剥离纸5300的后表面的边缘附接的第三剥离纸(未示出)。当附接膜构件5000时,在第三剥离纸被移除之后将第二剥离纸5300沿着盖3000的通孔3300的边缘附接使得锁定突起3500插入到锁定孔5310中。

根据本发明的保护膜附接装置,保护膜被接纳在第二接纳凹槽或通孔中,并且便携式电子设备被接纳在第一接纳凹槽中,使得可以防止保护膜由于移动而未对准,并且可以快速地将保护膜附接在拐角位置上而没有气泡。

上述内容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并且上述内容不应当被解释为限定本发明。尽管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的是,能够对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许多改变而实质上不会脱离本发明的新颖的教导和优点。因此,所有这种改变都应当被包括在如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在权利要求中,装置加功能的句子意在涵盖本文中所描述的如执行所引用的功能的结构——不仅是结构的等效物而且是等效的结构。因此,应当理解,上述内容对本发明起说明作用,并且上述内容不应当被解释为限于所公开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且应当理解,对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修改以及其它示例性实施方式都应被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发明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其中,权利要求的等效方案被包括在其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