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树脂薄膜及由其制造的无菌枕形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9342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层叠树脂薄膜及由其制造的无菌枕形包装袋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构成枕形包装材料体的层叠树脂薄膜及由该薄膜所构成的枕形包装袋。



背景技术:

对于树脂薄膜,根据构成树脂的单体种类或其比例、以及制造方法的不同而显现出多种多样的特性。为了得到相应于用途的特性,将多种树脂组合层叠而得到层叠树脂薄膜是有效的,并且已经提出有各种的层叠树脂薄膜(专利文献1至4)。作为构成无菌枕形包装材料体的层叠树脂薄膜,由茂金属系HDPE(40μm)/阻隔性尼龙(18 μm)/L-LDPE(80μm)构成的层叠树脂薄膜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另外,在专利文献5中,提出了可适合用于容纳大容量的流动性物品且由L-LDPE/阻隔性尼龙/(L-LDPE/尼龙/HDPE)构成的层叠树脂薄膜,以及使用该薄膜的无菌枕形包装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平9-39171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10-237234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3-192017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5-199514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2012-9134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对于使用专利文献5所提出的层叠树脂薄膜的无菌枕形包装袋,即使在容纳大容量的流动性物品的情况下,也难以发生由于运输时等的振动而对包装袋造成损伤,但在另一方面,其表层的摩擦系数高。在使用这样的薄膜的枕形包装袋中,在使用填充机而容纳重量大的物品的情况下,在Sailor部分(セーラー部分)发生振动,其结果是,存在发生包装不良的风险。因此,人们需求在保持适合于容纳大容量且流动性高的物品的功能的状态下,滑动性良好(摩擦系数低)且填充机适应性优异的层叠树脂薄膜,以及使用该薄膜的无菌枕形包装袋。

[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结果发现可通过选择构成层叠树脂薄膜的树脂种类及其层叠顺序而解决上述课题,并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层叠树脂薄膜,其为在中心层的一侧的面上形成表面层并且在另一侧的面上形成内表面层而成的层叠树脂薄膜,

内表面层为将选自(a)和/或(b)的两层以上的薄膜层叠而成的线性聚乙烯多层薄膜:

(a)由包含1-己烯作为单体成分并在茂金属系催化剂存在下聚合而得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构成的薄膜;

(b)由包含1-辛烯作为单体成分并在茂金属系催化剂存在下聚合而得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构成的薄膜,

中心层为至少一层的尼龙系薄膜、或者由至少一层的尼龙系薄膜和阻隔层构成的阻隔尼龙薄膜的任一种,

表面层为在低密度聚乙烯薄膜或中密度聚乙烯薄膜的第一薄膜上隔着尼龙薄膜层叠中密度聚乙烯薄膜而成的多层薄膜,该多层薄膜的第一薄膜侧的面配置为面向中心层。

构成表面层的多层薄膜的总厚度在40μm以上80μm以下的范围内,在构成该薄膜的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尼龙薄膜、以及中密度聚乙烯薄膜中,具有最大厚度的薄膜的厚度优选为具有最小厚度的薄膜的厚度的2倍以下。

阻隔层可为选自MXD尼龙薄膜层、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层、聚偏二氯乙烯层、以及二氧化硅层的一层或两层以上的层。

层叠树脂薄膜优选进一步包含厚度为15μm以上的拉伸尼龙层作为中间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无菌枕形包装袋,其为由树脂层叠薄膜形成的无菌枕形包装袋,

树脂层叠薄膜为在中心层的一侧的面上形成表面层并且在另一侧的面上形成内表面层而成,

内表面层为包含选自(a)和/或(b)的两层以上的薄膜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多层薄膜:

(a)由包含1-己烯作为单体成分并在茂金属系催化剂存在下聚合而得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构成的薄膜;

(b)由包含1-辛烯作为单体成分并在茂金属系催化剂存在下聚合而得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构成的薄膜,

中心层为尼龙系薄膜、或者由尼龙系薄膜和阻隔层构成的阻隔尼龙薄膜的任一种,

表面层为在低密度聚乙烯薄膜或中密度聚乙烯薄膜的第一薄膜上隔着尼龙薄膜层叠中密度聚乙烯薄膜而成的多层薄膜,该多层薄膜的第一薄膜侧的面配置为面向中心层。

[本发明的效果]

使用本发明的树脂层叠薄膜,可制造可适合用于容纳大容量的流动性物品的无菌枕形包装袋。

另外,本发明的无菌枕形包装袋由于滑动性良好,因此即使在容纳重量大的物品的情况下,其与填充机之间也难以发生振动。

附图说明

[图1]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层叠树脂薄膜的截面示意图。

[图2]图2为示出包含中间层的本发明的层叠树脂薄膜的截面示意图。

[图3]图3为示出本发明的无菌枕形包装袋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4]图4为图3的X-X’方向的剖面图。

符号的说明

1 内表面层

2 中心层

3 表面层

3a 中密度聚乙烯薄膜

3b 尼龙系薄膜或阻隔尼龙薄膜

3c 低密度聚乙烯薄膜或中密度聚乙烯薄膜

4 中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层叠树脂薄膜的截面示意图。对于本发明的层叠树脂薄膜,在中心层2的一侧的面上形成表面层3,并且在另一侧的面上形成内表面层 1。在内表面层1和中心层2之间和/或中心层2和表面层3之间,也可层叠适宜的中间层。图2为示出在中心层2和表面层3之间进一步具有中间层4的本发明的层叠树脂薄膜的截面示意图。

[内表面层]

内表面层1为在使用本发明的树脂层叠薄膜而形成无菌枕形包装袋时成为袋的内侧的层。内表面层为层叠2层以上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薄膜而得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多层薄膜(有时称为L-LDPE多层薄膜)。形成L-LDPE多层薄膜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薄膜选自:由包含1-丁烯作为单体成分并在茂金属系催化剂存在下高压聚合而得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构成的薄膜(有时称为C4L-LDPE);由包含1- 己烯作为单体成分并在茂金属系催化剂存在下高压聚合而得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构成的薄膜(有时称为C6L-LDPE);以及由包含1- 辛烯作为单体成分并在茂金属系催化剂存在下高压聚合而得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构成的薄膜(有时称为C8L-LDPE)。

L-LDPE多层薄膜具有2层以上的层即可,优选具有3层以上(例如,3至5层)的层。

L-LDPE多层薄膜也可为将多层包含选自C4L-LDPE、C6L-LDPE、及C8L-LDPE的一种的薄膜层叠而得的薄膜,优选为组合选择两种以上从而进行层叠。特别优选为将C6L-LDPE和C8L-LDPE进行组合。作为具体的构成,可例示为C6L-LDPE/C4L-LDPE/C6L-LDPE、 C8L-LDPE/C4L-LDPE/C8L-LDPE、C8L-LDPE/C8L-LDPE/C6L-LDPE、 C8L-LDPE/C6L-LDPE/C6L-LDPE、C8L-LDPE/C6L-LDPE/C8L-LDPE、 C6L-LDPE/C8L-LDPE/C6L-LDPE。这些当中,最优选为C6L-LDPE/ C8L-LDPE/C6L-LDPE。

C6L-LDPE、C8L-LDPE及C4L-LDPE可为无拉伸薄膜,也可为拉伸薄膜,优选为拉伸薄膜(单轴拉伸或双轴拉伸)。若使用拉伸薄膜,可提高耐冲击性。

L-LDPE多层薄膜的形成方法可例示出共挤出法、层压法、热密封等。

关于L-LDPE多层薄膜的厚度,(例如)从20μm以上160μm 以下,优选50μm以上90μm以下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只要L-LDPE 多层薄膜的厚度在上述范围内即可,对C8L-LDPE、C6L-LDPE及 C4L-LDPE的各层的厚度及其比例并没有特别的限制。L-LDPE多层薄膜的构成为C6L-LDPE/C8L-LDPE/C6L-LDPE的情况下,优选的厚度比大致为1:2:1。

L-LDPE多层薄膜的密度为0.915g/cm3以下。

[中心层]

中心层2为至少一层的尼龙系薄膜。或者,中心层2为由尼龙系薄膜以及被覆其单面或双面的阻隔层构成的阻隔尼龙薄膜。中心层 2的厚度在15μm以上30μm以下的范围内进行选择。例如,在中心层2的构成为尼龙系薄膜/阻隔层/尼龙系薄膜的情况下,各层的厚度比大致为尼龙系薄膜/阻隔层/尼龙系薄膜=1:1:1,但不局限于此。

尼龙系薄膜也可为单层薄膜,也可为多层层叠薄膜。若为多层层叠薄膜,则可为层叠相同种类的尼龙而得的多层层叠薄膜,也可为层叠不同种类的尼龙而得的多层层叠薄膜。

作为尼龙系薄膜,可例示出由尼龙6、尼龙6,6、MXD尼龙(间二甲苯二胺尼龙)构成的薄膜。

各阻隔层包括选自MXD尼龙薄膜层、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层、聚偏二氯乙烯层、以及二氧化硅层的至少一层。可使用氧化铝沉积层来替代这些,或者也可将这些与氧化铝沉积层一起使用。

在采用MXD尼龙薄膜层、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层作为阻隔层的情况下,例如,可通过干式层压将阻隔层和尼龙系薄膜粘接而得到阻隔尼龙薄膜。

在采用聚偏二氯乙烯层、二氧化硅层作为阻隔层的情况下,例如,可通过在尼龙系薄膜上沉积阻隔层而得到阻隔尼龙薄膜。

对于阻隔层,可以在尼龙系薄膜上形成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层后,沉积聚偏二氯乙烯和/或二氧化硅从而制成两层或三层。

对于阻隔层,可以在尼龙系薄膜上沉积聚偏二氯乙烯和/或二氧化硅后,形成MXD尼龙薄膜层。

在尼龙系薄膜中也可使用易粘接性尼龙。

在室温(23±5℃)下根据MOCON法测得的阻隔尼龙薄膜的氧透过率为15cm3/m2/天/atm以下,优选为5cm3/m2/天/atm以下。若氧透过率超过15cm3/m2/天/atm以下,则会有容纳物品劣化的情况,因此不优选。

[表面层]

表面层3为在使用本发明的树脂层叠薄膜而形成无菌枕形包装袋时成为袋的外层的层。表面层为在低密度聚乙烯薄膜或中密度聚乙烯薄膜3c上隔着尼龙薄膜3b层叠中密度聚乙烯薄膜3a而成的多层薄膜。

低密度聚乙烯薄膜3c由密度低于0.915g/cm3的低密度聚乙烯而构成。

只要使用公知或常用的尼龙薄膜即可,对尼龙薄膜3b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列举出尼龙6、尼龙6,6、MXD尼龙。

中密度聚乙烯薄膜3a和3c由包含密度为0.915g/cm3以上0.935 g/cm3以下的聚乙烯的薄膜而构成,也可配合适宜的滑剂、防粘连剂等添加剂。

表面层3的厚度通常为30μm以上80μm以下,优选为40μm 以上80μm以下。

低密度聚乙烯薄膜或中密度聚乙烯薄膜3c、尼龙薄膜3b、以及中密度聚乙烯薄膜3a的厚度可在上述范围内进行适宜地选择,对于各薄膜的厚度,具有最大厚度的薄膜的厚度优选为具有最小厚度的薄膜的厚度的2倍以下。例如,按层叠顺序,各薄膜的厚度比可为1:1:1、 2:1:1、1:1:2、1:2:1。

作为上述的中间层4,可适当地使用拉伸尼龙薄膜。通过在表面层3和中心层1之间设置由拉伸尼龙薄膜构成的中间层4,提高了耐冲击性。拉伸尼龙薄膜的厚度通常为10μm以上50μm以下,优选为15μm以上30μm以下。作为可适合用作中间层4的拉伸尼龙薄膜的市售品的例子,可列举出“ユニチカ株式会社”制造的“ONMB-RT”、“东洋纺”制造的“NAP22”、“NAP42”。

在层叠内表面层1、中心层2及表面层3时,例如,可使用适当的粘接剂并通过干式层压使各层间粘接。在层叠树脂薄膜中包含中间层4的情况也是如此。如上所述,在中心层2上层叠表面层3时,以如下方式进行层叠:低密度聚乙烯薄膜或中密度聚乙烯薄膜3c成为中心层2侧,中密度聚乙烯薄膜3a成为层叠树脂薄膜的最外层。

[无菌枕形包装袋]

使用上述的层叠树脂薄膜,可制造适合于容纳大容量的流动性物品的无菌枕形包装袋。图3为示出本发明的无菌枕形包装袋的一例的俯视图。图4为图3的X-X’方向的剖面图。

如图4所示,在形成枕形包装袋时,以本发明的层叠树脂薄膜的内表面层1成为袋的内侧并且表面层3成为袋的外侧的方式形成。

枕形包装袋的形状及其形成方法可适宜地选自公知或常用的形状及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由于本发明的层叠树脂薄膜具有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多层薄膜作为内表面层1,因此通过以内表面层1彼此接触的方式叠加并热压从而可容易且牢固地进行粘接,形成枕形包装袋。

[实施例]

以下,将示出实施例从而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由此而有任何的限制。

[层叠树脂薄膜的制造]

(实施例1)

在尼龙薄膜(25μm)的一侧的面上粘接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多层薄膜(80μm),在另一侧的面上粘接在中密度聚乙烯薄膜上隔着尼龙薄膜层叠中密度聚乙烯薄膜而成的多层薄膜(40μm),得到层叠树脂薄膜A。粘接通过干式层压而进行。

(实施例2)

除了使用由2层尼龙薄膜(15μm)层叠而得的薄膜来代替实施例1中所用的尼龙薄膜(25μm)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层叠树脂薄膜B。

(比较例)

除了使用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薄膜上隔着尼龙薄膜层叠高密度聚乙烯薄膜而成的多层薄膜(40μm)来代替实施例1中所用的多层薄膜(40μm)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层叠树脂薄膜C。需要说明的是,该多层薄膜配置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薄膜面向中心层。

[滑动性评价]

测定层叠树脂薄膜A至C的表面层与金属面之间的摩擦系数。对于静摩擦系数,层叠树脂薄膜A和B为0.30,层叠树脂薄膜C为 0.40。另外,对于动摩擦系数,层叠树脂薄膜A和B为0.30,层叠树脂薄膜C为0.42。由该结果可知,最外层具有中密度聚乙烯薄膜的层叠树脂薄膜A和B(实施例1和2)的摩擦系数比最外层具有高密度聚乙烯薄膜的层叠树脂薄膜C(比较例)更低,可以确认滑动性的提高。

[枕形包装袋的制造]

使用可制造填充5升水的枕形包装袋的枕形填充包装机,从而制造使用层叠树脂薄膜A至C的枕形包装袋。在使用层叠树脂薄膜 A和B的情况下,均没有产生在Sailor部分的振动及异常的声音。另外一方面,在使用层叠薄膜C的情况下,由于在Sailor部分的振动从而产生异常的声音。由该结果可以确认,层叠树脂薄膜A和B (实施例1和2)的填充机适应性比层叠树脂薄膜C(比较例)更加良好。

[强度评价]

在使用层叠树脂薄膜A至C的枕形包装袋中填充5升水,得到密封的包装袋试样A至C,对于各试样进行跌落试验和振动试验。

对于跌落试验,使枕形包装袋从2m高的位置连续跌落50次,评价枕形包装袋是否破袋。针对10个包装袋试样进行试验。无论哪个包装袋试样都确认没有破裂。

将包装袋试样打包成箱,进行相当于2000km货物运输的振动试验。振动试验按照JIS Z 0230的随机振动而进行。在各箱中,将2 个包装袋试样以重合的状态进行打包。针对10箱进行试验。无论哪个包装袋试样都确认没有破裂和针孔的产生。

根据跌落试验和运输试验的结果,可以确认,与使用层叠树脂薄膜C而制造的枕形包装袋相比,使用层叠树脂薄膜A和B而制造的枕形包装袋没有发现强度的降低。

工业应用性

根据本发明,可安全且可靠地进行大容量的流动性物质的运输和保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