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BS‑PVC复合内饰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3844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复合板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ABS-PVC复合内饰板。



背景技术:

ABS是五大合成树脂之一,其抗冲击性、耐热性、耐低温性、耐化学药品性及电气性能优良,还具有易加工、制品尺寸稳定、表面光泽性好等特点,容易涂装、着色,还可以进行电镀、焊接、热压和粘接等二次加工,广泛应用于洁具、机械、汽车、仪器仪表等工业领域,是一种用途极广的热塑性工程塑料。但是目前的普通汽车内饰板均硬度较高,触感较为生硬,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必要提供一种在具有优异阻燃、耐寒、抗冲击性能的前提下拥有更好触感、更适于应用在汽车内饰板领域的ABS-PVC复合内饰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冲击性高、耐压性能好、耐低温、耐腐蚀、阻燃性能好,同时具有优异的表面触感以及优异的隔音和吸震效果的ABS-PVC复合内饰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ABS-PVC复合内饰板,自上而下包括PVC薄膜层、缓冲层、ABS基层;所述PVC薄膜层、缓冲层、ABS基层通过共挤复合得到复合内饰板。

优选的,所述缓冲层采用PU。

优选的,所述PU缓冲层采用拉伸强度在40~50MPa的高耐磨PU。

优选的,所述复合内饰板总的厚度为0.5~5mm。

进一步的,所述PU缓冲层的厚度为0.2~1mm。

进一步的,所述PVC薄膜层的厚度为0.1~0.3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普通的复合PU或者真皮材质的内饰板不耐腐蚀并且很容易被刮伤,而本实用新型通过在ABS基层上形成PU缓冲层,并且在PU缓冲层表面复合PVC薄膜层,用作汽车内饰板时,具有ABS抗冲击性高、耐压性能好、耐低温、抗震性能好的优点,同时PU层的复合还使该复合板具有优异的表面触感以及优异的隔音和吸震的性能,而PVC薄膜外表层提供了该复合板优异的耐腐蚀、阻燃等性能,是一种优异的汽车内饰板复合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示图。

图中标注符号的含义如下:

1.ABS基层;2.缓冲层;3.PVC薄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ABS-PVC复合内饰板,自上而下包括PVC薄膜层3、缓冲层2、ABS基层1;所述PVC薄膜层3、缓冲层2、ABS基层1通过共挤复合得到复合内饰板。

具体的,缓冲层2采用PU,PU缓冲层2采用拉伸强度在40~50MPa的高耐磨PU,以增强复合板材的使用寿命。

所述复合内饰板总的厚度为0.5~5mm。其中,所述PU缓冲层2的厚度为0.2~1mm,所述PVC薄膜层3的厚度为0.1~0.3mm;整体厚度较薄可应用于汽车内饰板领域。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ABS基层上形成PU缓冲层,并且在PU缓冲层表面复合PVC薄膜层:该复合板用作汽车内饰板,具有ABS抗冲击性高、耐压性能好、耐低温、抗震性能好的优点,同时PU层的复合还使该复合板具有优异的表面触感以及优异的隔音和吸震的性能,而PVC薄膜外表层提供了该复合板优异的耐腐蚀、阻燃等性能,是一种优异的汽车内饰板复合材料。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