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涂敷粘合缓冲垫胶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8224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涂敷粘合缓冲垫胶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密封条加工设备,具体地说,涉及了一种自动涂敷粘合缓冲垫胶带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车窗密封条、装饰条在生产过程中,通常由挤出机挤出后经过定型、涂胶、植绒、绒毛固化、二次涂胶、贴离型膜等几个主要步骤后形成密封条成品。在二次涂胶、贴离型膜两个工艺中,主要采用人工涂胶,再而等胶干后,粘贴离型膜,人工涂胶效率低下且很难控制胶不溢出密封条的上端面以及涂抹均匀,对人工操作具有极大的挑战。

因此,需要一种能将二次涂胶、贴离型膜两个复杂工艺一次完成且取代人工操作的自动涂敷粘合缓冲垫胶带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涂敷粘合缓冲垫胶带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自动涂敷粘合缓冲垫胶带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在机架上依次设有进料单元、涂胶单元以及出料单元;

所述进料单元包括第一动力源,在所述第一动力源上连接有第一轴承组件;

所述涂胶单元包括第二轴承组件,在所述第二轴承组件下侧设有带有第一升降组件的容纳腔,在所属容纳腔内设有可旋转的第三轴承组件,所述容纳腔与恒流泵连接;

所述出料单元包括第二动力源,在所述第二动力源上连接有第四轴承组件,在所述第四轴承组件与第二轴承组件之间设有第五轴承组件,在所述机架上还设有支架,在所述支架上可旋转的套接有圆弧状压块,所述压块末端设有可旋转的且带有凹槽的第六轴承组件,所述压块与支架间设有使所述第六轴承组件紧贴所述第五轴承组件的第一弹簧,在所述机架上还设有磁粉制动器。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轴承组件的上方且位于机架上设有第二升降组件,所述第二升降组件的下方设有第一弹性组件,在所述第一弹性组件的下方可旋转的连接有与所述第一轴承组件相互配合的第七轴承组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包括上横板、支柱以及下横板,所述支柱穿过上横板与所述下横板连接,在所述上横板与下横板之间且套接在支柱上还设有第二弹簧。

优选地,在所述第四轴承组件的上方且位于机架上设有第三升降组件,所述第三升降组件的下方设有第二弹性组件,在所述第二弹性组件的下方可旋转的连接有与所述第四轴承组件相互配合的第八轴承组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组件与所述第二弹性组件为相同构造。

优选地,所述第一升降组件为第一气缸;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为第二气缸;所述第三升降组件为第三气缸。

优选地,所述第一轴承组件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一动力源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上套装有与密封条相互配合的第一容纳块。

优选地,所述第四轴承组件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第二动力源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上套装有与密封条相互配合的第二容纳块。

优选地,所述第二轴承组件包括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与机架连接,在所述第三转轴上可旋转的套装有与密封条相互配合的第三容纳块;所述第五轴承组件与所述第二轴承组件为相同构造。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器。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涂敷粘合缓冲垫胶带装置,显著优点是,能够将二次涂胶、贴离型膜两个复杂工艺一次完成且取代人工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主视图;

图3为图1中a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放大图;

图5为图2中c放大图;

图6为支架、压块、第一弹簧配合示意图;

图7为第一容纳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7所示,一种自动涂敷粘合缓冲垫胶带装置,包括机架,在机架上依次设有进料单元1、涂胶单元2以及出料单元3;

所述进料单元1包括第一动力源11,在所述第一动力源上连接有第一轴承组件12;

所述涂胶单元2包括第二轴承组件21,在所述第二轴承组件下侧设有带有第一升降组件22的容纳腔23,在所属容纳腔内设有可旋转的第三轴承组件24,所述容纳腔与恒流泵25连接;

所述出料单元包括第二动力源(图中未画出,在机架背面),在所述第二动力源上连接有第四轴承组件31,在所述第四轴承组件31与第二轴承组件21之间设有第五轴承组件32,在所述机架上还设有支架33,在所述支架上可旋转的套接有圆弧状压块34,所述压块34末端设有可旋转的且带有凹槽35的第六轴承组件36,所述压块34与支架33间设有使所述第六轴承组件36紧贴所述第五轴承组件的第一弹簧37,在所述机架上还设有磁粉制动器38。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轴承组件的上方且位于机架上设有第二升降组件13,所述第二升降组件的下方设有第一弹性组件14,在所述第一弹性组件的下方可旋转的连接有与所述第一轴承组件相互配合的第七轴承组件15。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组件14包括上横板141、支柱142以及下横板143,所述支柱穿过上横板141与所述下横板143连接,在所述上横板与下横板之间且套接在支柱142上还设有第二弹簧144。

优选地,在所述第四轴承组件31的上方且位于机架上设有第三升降组件39,所述第三升降组件的下方设有第二弹性组件40,在所述第二弹性组件的下方可旋转的连接有与所述第四轴承组件相互配合的第八轴承组件41。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组件与所述第二弹性组件为相同构造。

优选地,所述第一升降组件为第一气缸;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为第二气缸;所述第三升降组件为第三气缸。

优选地,所述第一轴承组件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一动力源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上套装有与密封条相互配合的第一容纳块121,第一容纳块在第一转轴上不可自由旋转,因为第一容纳块需要在第一动力源带动下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四轴承组件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第二动力源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上套装有与密封条相互配合的第二容纳块(与第一容纳块121构造相同),第二容纳块在第二转轴上不可自由旋转,因为第二容纳块需要在第二动力源带动下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二轴承组件包括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与机架连接,在所述第三转轴上可旋转的套装有与密封条相互配合的第三容纳块,第三容纳块在第三转轴上可自由旋转,类似自行车中轴效果;所述第五轴承组件与所述第二轴承组件为相同构造。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器4,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一按钮控制第二升降组件下降以及第一动力源转动;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二按钮控制恒流泵工作(将胶吸入容纳腔内)以及第一升降组件上升;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三按钮控制第三升降组件下降、第二动力源转动以及磁粉制动器转动,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功能已经公开,属于简单的现有技术。

第一容纳块、第二容纳块、第三容纳块结构构造相同,只不过是第一容纳块在第一转轴上不可自由旋转,第二容纳块在第二转轴上不可自由旋转,第三容纳块在第三转轴上可自由旋转,类似自行车中轴效果。

工作原理

第一步、将密封条不需要涂胶的一面压在第一容纳块内,再而按下第一按钮,此时第二升降组件下降,进而限制密封条在第七轴承组件与第一轴承组件之间,使密封条压在第一容纳块内,由于第二升降组件的下方设有第一弹性组件,且第一弹性组件的下方可旋转的连接有与所述第一轴承组件相互配合的第七轴承组件,所以不会完全压住密封条,从而导致密封条无法在第一动力源带动下转动;

第二步、将第一步出来的密封条不需要涂胶的一面压在第三容纳块内,再而按下第二按钮,此时第一升降组件上升,控制好第三轴承组件与第二轴承组件间距(不要完全压住密封条,从而导致密封条无法在第一动力源带动下转动),与此同时,恒流泵工作(将胶吸入容纳腔内),由于第三轴承组件在容纳腔内转动,所以第三轴承组件的表面会均匀的粘有胶,第三轴承组件的表面与进而密封条需要涂胶的一面紧贴,所以会把胶均匀的涂抹在密封条需要涂胶的一面,此步骤容纳腔内胶的量由恒流泵控制,所以不需要担心胶溢出密封条需要涂胶的一面以及胶涂抹不均匀的情况发生;

第三步、将第二步出来的密封条不需要涂胶的一面压在第五轴承组件内(此步骤前需要将压块搬开,以使第六轴承组件远离第五轴承组件),将套在磁粉制动器上的离型膜(即发明名称中的胶带)拉至第五轴承组件处,使离型膜与密封条涂胶的一面贴合(相互配合),再而松开压块,使第六轴承组件紧贴第五轴承组件(即离型膜与密封条涂胶的一面经过第一次压实,离型膜与密封条涂胶的一面与凹槽35相互配合,即凹槽的宽度与离型膜与密封条涂胶的一面相同,进而达到限制离型膜与密封条涂胶的一面粘贴卡合),使用磁粉制动器控制离型膜的转动速度,避免离型膜在密封条的带动下,转动过快,导致离型膜与密封条间不完全贴合;

第四步、将第三步出来的贴有离型膜的密封条没有离型膜的一面压在第二容纳块内,再而按下第三按钮,此时第三升降组件下降,进而限制密封条在第四轴承组件与第八轴承组件间,使密封条压在第二容纳块内,由于第三升降组件的下方设有第二弹性组件,且第二弹性组件的下方可旋转的连接有与所述第四轴承组件相互配合的第八轴承组件,所以不会完全压住密封条,从而导致密封条无法在第二动力源带动下转动(离型膜与密封条涂胶的一面在第二弹性组件的作用下,完成第二次压实)。

以上步骤皆完成后,即可实现二次涂胶、贴离型膜两个复杂工艺一次完成,且后续不需要人工操作(除非密封条、离型膜使用完毕,进行的二次更换,此时需要重复以上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