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阻隔复合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1547阅读:1501来源:国知局
高阻隔复合膜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阻隔膜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高阻隔复合膜。



背景技术:

膜的高阻隔性一般指对水、气体具有高的阻挡能力,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利用特定材料获得的高阻隔膜(比如PVA涂布高阻隔薄膜、PVDC涂覆薄膜、由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做成的阻隔层、由MXD6尼龙和EVOH复合而成的新型薄膜),另一种为镀覆薄膜(比如在薄膜上镀覆氧化硅或者氧化铝蒸镀薄膜),由此可见,不管哪一种,均对阻隔材料本身有一定的要求或者利用硅氧化物、氧化铝,未能够实现采用常规的聚烯烃(PO)类薄膜(PE、PP等)以得到一种高阻隔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高阻隔复合膜,在该复合膜的结构中,即使采用常规的聚烯烃(PO)类薄膜(PE、PP等)作为各层膜,也能够实现高阻隔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阻隔复合膜,它包括若干层膜,各层膜中至少有一层膜为非平整膜,每个非平整膜与相邻连接的膜之间至少形成一个间隔层,间隔层内容纳有气体。

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气体比如空气、惰性气体、氮气、二氧化、水汽等,或者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为了便于理解,以包装举例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优势,比如包装袋(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利用两片本实用新型高阻隔复合膜连接成一个袋子)、方便面桶(封口处采用本实用新型高阻隔复合膜进行封口)等,间隔层可以理解为一个气室,气室内设有气体,那么,当外界的水和气体要从包装外进入包装内,则必然要穿过这些间隔,我们称为间隔层,非平整膜越多,间隔层就越多,间隔层起到阻隔作用,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高阻隔复合膜并非主要依赖材料本身的阻隔性来达到高阻隔目的,而是利用上述的间隔层结构来达到高阻隔目的,因此,即使采用常规的聚烯烃(PO)类薄膜(PE、PP等)作为各层膜,也能够实现高阻隔性。

作为改进,非平整膜的非平整结构为波浪结构,这样,结构规整,便于制造非平整膜,可以同时形成两个间隔层,第一间隔层包括若干第一间隔,第二间隔层包括若干第二间隔,且在使用前,若干第一间隔、若干第二间隔能够与大气保持连通,维持一定浓度的水和气体,当使用时,比如通过热封,间隔层周边才被封闭,从而使若干第一间隔、若干第二间隔形成封闭的气室。

作为改进,与非平整膜相邻连接的膜的厚度均大于间隔层的厚度,这样,更容易制成复合膜,并更有利于提高阻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阻隔复合膜的实施例一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阻隔复合膜的实施例二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高阻隔复合膜的实施例三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高阻隔复合膜的实施例四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高阻隔复合膜的实施例五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所示,1、第一层膜,2、第二层膜,3、第三层膜,4、第四层膜,5、第五层膜,6、第六层膜,7、第一间隔,8、第二间隔,9、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高阻隔复合膜的基础方案为,它包括若干层膜,各层膜中至少有一层膜为非平整膜,每个非平整膜与相邻连接的膜之间至少形成一个间隔层,间隔层内容纳有空气。

各层膜均采用PE膜举例;以下各例中,与非平整膜相邻连接的膜的厚度均大于间隔层的厚度。

实施例一,包括三层膜,分别为第一层膜1、第二层膜2、第三层膜3,其中第二层膜2为非平整膜,非平整结构为波浪结构,第一间隔7、第二间隔8均有。

实施例二,包括五层膜,分别为第一层膜1、第二层膜2、第三层膜3、第四层膜4、第五层膜5,其中第二层膜2、第四层膜4为非平整膜,非平整结构均为波浪结构,第一间隔7、第二间隔8均有。

实施例三,比实施例二多了第六层膜6,且第六层膜6在第三层膜3、第四层膜4之间。

实施例四,包括三层膜,分别为第一层膜1、第二层膜2、第三层膜3,其中第二层膜2为非平整膜,非平整结构为膜的一侧的表面设置若干凸起9,形成第一间隔7,同理,也可以在膜的另一侧的表面设置若干凸起9,形成第二间隔8。

实施例五,各层膜均为非平整膜,非平整结构为膜的一侧的表面设置若干凸起9,形成第一间隔7,而在另一侧,由于相邻的也是非平整膜,所以又形成了第一间隔7。

所述的凸起9可以是实心的;所述的凸起9也可以是空心,这样凸起9内可以设置气体,带这种凸起9的膜层可以通过发泡或填充来实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