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线涂布超低剥离力离型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18202发布日期:2018-12-08 08:55阅读:10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在线涂布超低剥离力离型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薄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线涂布离型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高速贴标机广泛用于食品、医药、电子、日化、玩具等行业的不干胶标签、电子监管码、条形码等的包装贴标,其特点是生产速度快、生产效率高,可节省大量人工成本。作为配套高速贴标机的聚酯涂硅离型膜,要求剥离力低、剥离力稳定、波动小,才能适应贴标机高速生产的苛刻要求。

传统的离型膜采用离线涂布方式,但离线涂布存在涂层残余接着率低的问题,部分硅涂层材料会脱离,粘附在与之接触的薄膜印刷面层上,影响印刷油墨的附着,造成随后的印刷质量差的问题,而在线涂布的聚酯涂硅离型膜可解决这个问题,传统的离线涂布聚酯涂硅离型膜残余接着率最高只有87%,而在线涂布聚酯涂硅离型膜残余接着率可以达到95%以上,由于基本没有硅涂层脱离,因此标签印刷质量良好,但在线涂布比起离线涂布存在剥离力偏高的问题,不能满足高速贴标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有必要提供一种在线涂布超低剥离力离型聚酯薄膜,具有超轻的剥离力,用于高速贴标设备的高速贴标生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在线涂布超低剥离力离型聚酯薄膜,包括有硅酮涂层、上聚酯亚光层、芯层及下聚酯亚光层,所述上聚酯亚光层设置在硅酮涂层的下方,所述芯层设置在上聚酯亚光层的下方;所述下聚酯亚光层设置在芯层的下方,该薄膜总厚度36-40μm。

所述上聚酯亚光层、芯层及下聚酯亚光层采用aba三层共挤方式生产出基膜,再纵拉,在线涂布超低剥离力硅酮乳液,经干燥、横拉、定型后成膜,其中上聚酯亚光层、芯层及下聚酯亚光层厚度比例为1.5:6.5:1.5;硅酮涂层厚度比例为0.5。

该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如下:

1、硅酮涂的制备:采用涂硅液主剂与辅剂比例为8:2,总浓度10%-30%;其中涂硅液主剂为水性硅酮,辅剂为消泡剂、流平剂、分散剂、稳定剂等助剂,总浓度为10%-30%,即主剂+辅剂占10%-30%,去离子水占90%-70%;

2、将步骤1制备的涂液采用在线涂布的方法均匀涂设在上聚酯亚光层、芯层及下聚酯亚光层采用aba三层共挤的上聚酯亚光层上,湿涂量10-20g/平方米;

3、采用d-bar涂布辊,狭缝喷头进行喷涂;

4、在纵拉之后、横拉之前进行在线涂布;

5、涂布后在横拉烘箱中烘干,烘干温度110摄氏度,烘干时间30秒左右;

6、采用aba三层共挤,上聚酯亚光层采用添加二氧化硅摩擦剂的聚酯切片母料,二氧化硅浓度10%以下;芯层采用不添加二氧化硅摩擦剂的聚酯切片中性料;下聚酯亚光层采用添加二氧化硅摩擦剂的聚酯切片母料,二氧化硅浓度10%以下,上聚酯亚光层、芯层及下聚酯亚光层厚度比例为1.5:6.5:1.5;硅酮涂层厚度比例为0.5。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消泡剂为改性硅酮水性消泡剂,约占总浓度0.5%-1%;流平剂为tego水性流平剂,约占总浓度0.5%-2%;分散剂为含锚固基团的水性分散剂,约占总浓度0.5%;稳定剂为硬脂酸镁类水性稳定剂,约占总浓度0.5%。

相较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在线涂布超低剥离力离型聚酯薄膜,通过四层结构的结合提供了必要的强度和弹性,在原有基础上添加低剥离力调节剂,使其剥离力降低,解决了在线涂布剥离力偏高的问题,而且还解决了高速贴标生产中由于离型膜的剥离力波动,导致部分标签脱落、部分标签不剥离等高速生产易发生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在线涂布超低剥离力离型聚酯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在线涂布超低剥离力离型聚酯薄膜,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硅酮涂层、上聚酯亚光层、芯层及下聚酯亚光层,其中,第一层为超低剥离力的硅酮涂层,采用低剥离力的水性硅酮乳液,其厚度优选为1-2μm;第二层为上聚酯亚光层,其厚度优选为6μm,采用亚光聚酯母料,添加有二氧化硅摩擦剂,二氧化硅浓度10%以下,可以改善薄膜的收卷性能,而且因为上面有第一层的硅酮涂层,所以也增加了与硅酮涂层的结合力;第三层为芯层,其厚度优选为26μm,采用中性聚酯母料,不添加二氧化硅摩擦剂,起到支撑作用;第四层为下聚酯亚光层,其厚度优选为6μm,采用亚光聚酯母料,添加二氧化硅摩擦剂,二氧化硅浓度10%以下,以改善薄膜的收卷性能,该薄膜总厚度为36-40μm。

所述上聚酯亚光层、芯层及下聚酯亚光层采用aba三层共挤方式生产出基膜,再纵拉,在线涂布超低剥离力硅酮乳液,经干燥、横拉、定型后成膜,其中上聚酯亚光层、芯层及下聚酯亚光层厚度比例为1.5:6.5:1.5,硅酮涂层厚度比例为0.5。

该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如下:

1、硅酮涂的制备:采用涂硅液主剂与辅剂比例为8:2,总浓度10%-30%;其中涂硅液主剂为水性硅酮,辅剂为消泡剂、流平剂、分散剂、稳定剂等助剂,总浓度为10%-30%,即主剂+辅剂占10%-30%,去离子水占90%-70%;

2、将步骤1制备的涂液采用在线涂布的方法均匀涂设在上聚酯亚光层、芯层及下聚酯亚光层采用aba三层共挤的上聚酯亚光层上,湿涂量10-20g/平方米;

3、采用d-bar涂布辊,狭缝喷头进行喷涂;

4、在纵拉之后、横拉之前进行在线涂布;

5、涂布后在横拉烘箱中烘干,烘干温度110摄氏度,烘干时间30秒左右;

6、采用aba三层共挤,上聚酯亚光层采用添加二氧化硅摩擦剂的聚酯切片母料,二氧化硅浓度10%以下;芯层采用不添加二氧化硅摩擦剂的聚酯切片中性料;下聚酯亚光层采用添加二氧化硅摩擦剂的聚酯切片母料,二氧化硅浓度10%以下,上聚酯亚光层、芯层及下聚酯亚光层厚度比例为1.5:6.5:1.5;硅酮涂层厚度比例为0.5。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消泡剂为改性硅酮水性消泡剂,约占总浓度0.5%-1%;流平剂为tego水性流平剂,约占总浓度0.5%-2%;分散剂为含锚固基团的水性分散剂,约占总浓度0.5%;稳定剂为硬脂酸镁类水性稳定剂,约占总浓度0.5%。

采用上述方式制造,经检测,该产品达到以下性能,与常规产品进行对比见附表:

附表:与常规产品对比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通过对比,超低剥离力离型聚酯薄膜弹性更好,硬度低,雾度小,热收缩率更低(变形小),厚度均匀性也更好,并能达到预定的稳定剥离力和涂硅层残余接着率要求。

经下游客户试用,能达到高速贴标设备的高速贴标生产要求,生产稳定性良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