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写字板复合加工涂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8902发布日期:2019-07-19 22:04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写字板复合加工涂胶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胶水涂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写字板复合加工涂胶机构。



背景技术:

写字板又称白板,是一种通常以白色的金属板材料制成的书写平面,功能与黑板类似,是一种可反复擦写的书写工具,通常用于教学、会议讨论记事。写字板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在板芯的两边使用粘结胶粘上铝板,使得板芯与铝板粘连形成一个整体。而在粘连的过程中,粘结胶是否涂抹均匀,直接影响着生产获得写字板的使用性能。

传统的白板贴铝板的生产线的过程中,需要加胶人员利用瓢把白胶从白胶桶中挖出来,一瓢一瓢地加到涂胶机的胶辊上,不仅人员劳动强度大,而且人工加胶时,加胶量难以控制,加胶量时多时少,极不均匀,造成板面产生黑印的现象,对白板品质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人工在加胶的过程当中,难免会使白胶流到产品和地上,由此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写字板复合加工涂胶机构,代替人工涂胶,降低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能够均匀地将白胶涂抹在板料的表面,不会出现浪费或加胶量过多过少的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写字板复合加工涂胶机构,包括支架、横梁、匀料装置以及直线输送装置,横梁滑动设置在支架的一端,直线输送装置设置在支架的底部,匀料装置位于直线输送装置的正上方,横梁与匀料装置之间设置有摆动件,摆动件分别与横梁以及匀料装置铰接,支架上设置有动力元件,动力元件的动力输出端上连接有可使匀料装置横向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曲柄摇杆机构,支架相对远离匀料装置的一端设置有滴胶管,滴胶管上均匀开设有滴胶孔。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需要涂胶的板料从直线输送装置相对靠近滴胶管一端进入,在经过滴胶管正下方时,板料被滴上白胶,而白胶则是顺着滴胶孔从滴胶管中滴出。板料继续沿着直线输送管道被输送,在途径匀料装置的正下方时,板料的上表面与匀料装置的底部接触,而匀料装置在动力元件的转动下进行横向直线往复运动,匀料装置的底部就将滴在板料上表面的白胶均匀的沿着横向抹匀,以实现代替人工上胶的作用,并且能够均匀地将白胶涂抹在板料的表面,不会出现浪费或加胶量过多过少的现象。

进一步的,匀料装置包括匀料板以及固定支架,匀料板设置在固定支架的底部,匀料板的上端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与固定支架可拆卸连接,匀料板的数量至少为两块。匀料装置上的匀料板与板料的上表面接触,匀料板长时间工作后,匀料板上会粘有大量的白胶,停止工作后,白胶会结块导致匀料板的底部不平,需要将匀料板拆下清洗,所以将匀料板与固定支架之间设置成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曲柄摇杆机构包括转盘、第一连接杆、臂杆以及第二连接杆,转盘设置在动力元件的动力输出端,第一连接杆与转盘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与匀料装置一端固定连接,臂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铰接。臂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铰接,并通过螺母将其固定,动力元件运行,动力元件动力输出端带动转盘旋转,使得第一连接杆在转盘上绕着转盘的中心旋转,第一连接杆在横向方向上的运动带动匀料装置横向直线往复运动。

进一步的,转盘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杆配合的孔,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每个孔的圆心到转盘中心的距离不同。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根据不同板料的宽度,可选择合适的孔,来控制匀料装置横向直线往复运动的直线距离,以免将白胶涂抹到直线输送装置上。

进一步的,支架的顶部设置有直线驱动装置,直线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横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支架与横梁之间设置有直线运动导向组件。

进一步的,直线运动导向组件包括直线导轨以及直线滑块,直线导轨设置在支架相对靠近横梁一侧,直线滑块设置在横梁相对靠近支架一侧。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根据不同板料的厚度,可控制直线驱动装置调整匀料装置的高度,以保证匀料装置上的匀料板与板料恰好接触。

进一步的,摆动件包括第一连接块、连接板、连接柱以及第二连接块,第一连接块及第二连接块均为“U”字型,第一连接块的U字型底部与横梁相对远离直线导轨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块的U字型底部与匀料装置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中空轴,中空轴内设置有轴承,连接柱贯穿轴承与第一连接块以及第二连接块的两端连接。

进一步的,滴胶管的下料长度小于直线输送装置的宽度,匀料板的长度小于滴胶管的下料长度。采用这样的结构,保证滴胶管中滴下的白胶均滴落在板料上,而匀料板在涂抹过程中保证不会将白胶涂抹至直线输送装置上。

进一步的,滴胶孔的直径为0.8-1.5mm,具体可为1mm。

综上所述,这样的写字板复合加工涂胶机构,代替人工涂胶,降低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能够均匀地将白胶涂抹在板料的表面,不会出现浪费或加胶量过多过少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写字板复合加工涂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摆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支架;11、动力元件;12、滴胶管;13、直线驱动装置;14、直线导轨;15、曲柄摇杆机构;151、转盘;152、第一连接杆;153、臂杆;154、第二连接杆;1511、孔;2、横梁;21、摆动件;211、第一连接块;212、连接板;213、第二连接块;214、连接柱;2121、轴承;22、直线滑块;3、匀料装置;31、固定支架;32、匀料板;321、固定板;4、直线输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包括支架1、横梁2、匀料装置3以及直线输送装置4,横梁2滑动设置在支架1的一端,直线输送装置4设置在支架1的底部,匀料装置3位于直线输送装置4的正上方,横梁2与匀料装置3之间设置有摆动件21,摆动件21分别与横梁2以及匀料装置3铰接,支架1的顶部设置有直线驱动装置13,直线驱动装置13的动力输出端与横梁2固定连接,支架1与横梁2之间设置有直线运动导向组件,直线运动导向组件包括直线导轨14以及直线滑块22,直线导轨14设置在支架1相对靠近横梁2一侧,直线滑块22设置在横梁2相对靠近支架1一侧;支架1上设置有动力元件11,动力元件11的动力输出端上连接有可使匀料装置3横向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曲柄摇杆机构15,支架1相对远离匀料装置3的一端设置有滴胶管12,滴胶管12的底部均匀开设有至少两个滴胶孔。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需要涂胶的板料从直线输送装置4相对靠近滴胶管12一端进入,在经过滴胶管12正下方时,板料被滴上白胶,而白胶则是顺着滴胶孔从滴胶管12中滴出。直线驱动装置13控制匀料装置3,将匀料装置3调整到合适的高度,即匀料装置3底部与板料上表面恰好接触。板料继续沿着直线输送管道4被输送,在途径匀料装置3的正下方时,板料的上表面与匀料装置3的底部接触,而匀料装置3在动力元件11的转动下进行横向直线往复运动,匀料装置3的底部就将滴在板料上表面的白胶均匀的沿着横向抹匀,以实现代替人工上胶的作用,并且能够均匀地将白胶涂抹在板料的表面,不会出现浪费或加胶量过多过少的现象。并且,根据不同板料的厚度,可控制直线驱动装置13调整匀料装置3的高度,以保证匀料装置3上的匀料板32与板料恰好接触。

其中,匀料装置3包括匀料板32以及固定支架31,匀料板32设置在固定支架31的底部,匀料板32的上端连接有固定板321,固定板321与固定支架31可拆卸连接,匀料板32的数量至少为两块。匀料装置3上的匀料板32与板料的上表面接触,匀料板32长时间工作后,匀料板32上会粘有大量的白胶,停止工作后,白胶会结块导致匀料板32的底部不平,需要将匀料板32拆下清洗,所以将匀料板32与固定支架31之间设置成可拆卸连接。

曲柄摇杆机构15包括转盘151、第一连接杆152、臂杆153以及第二连接杆154,转盘151设置在动力元件11的动力输出端,第一连接杆152与转盘151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154与匀料装置3一端固定连接,臂杆15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杆152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154铰接。臂杆15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杆152及第二连接杆154铰接,并通过螺母将其固定,动力元件11运行,动力元件11的动力输出端带动转盘151旋转,使得第一连接杆152在转盘151上绕着转盘151的中心旋转,第一连接杆152在横向方向上的运动带动匀料装置3横向直线往复运动。

如图2所示,摆动件21包括第一连接块211、连接板212、连接柱214以及第二连接块213,第一连接块211及第二连接块213均为“U”字型,第一连接块211的U字型底部与横梁2相对远离直线导轨14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块213的U字型底部与匀料装置3一端固定连接,连接板21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中空轴,中空轴内设置有轴承2121,连接柱214贯穿轴承2121与第一连接块211以及第二连接块213的两端连接。

另外,又如图1所示,转盘151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杆152配合的孔1511,孔151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每个孔1511的圆心到转盘151中心的距离不同。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根据不同板料的宽度,可选择合适的孔1511,来控制匀料装置3横向直线往复运动的直线距离,以免将白胶涂抹到直线输送装置4上。

滴胶管12的下料长度小于直线输送装置4的宽度,匀料板32的长度小于滴胶管12的下料长度。采用这样的结构,保证滴胶管12中滴下的白胶均滴落在板料上,而匀料板32在涂抹过程中保证不会将白胶涂抹至直线输送装置4上。

滴胶孔的直径为0.8-1.5mm,具体可为1mm。

综上所述,这样的写字板复合加工涂胶机构,不仅代替人工涂胶,降低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能够均匀地将白胶涂抹在板料的表面,不会出现浪费或加胶量过多过少的现象。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