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胶带生产的贴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20347发布日期:2020-12-18 13:03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胶带生产的贴合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胶带生产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胶带生产的贴合机。



背景技术:

目前,打印胶带、电子胶带等统称为胶带,其结构主要包括面材与底材;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主要了利用了贴合机进行贴合工艺,将面材和底材贴合形成成品的胶带。

授权公告号为cn20477395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胶带的底材与面材的贴合机构,其技术方案要点为:包括冷却辊、压辊、面材和底材;面材经由压辊进料,底材经由冷却辊进料;冷却辊与压辊相互压设并相对转动,面材和底材同时从冷却辊与压辊之间的间隙穿过,从而面材和底材被相互贴合。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不同类型的胶带的面材和底材的厚度可能不同,冷却辊和压辊之间的间距为固定的,不能满足不同厚度的胶带的生产需求,通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胶带生产的贴合机,其具有通用性强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胶带生产的贴合机,包括机架、驱动机构、面材上料辊、底材上料辊、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所述面材上料辊、底材上料辊、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均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相对设置、且具有供面材和底材通过的压合通道;所述第一压辊可升降的设置在机架上,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气缸,所述机架相对的两侧设有安装板,所述第一压辊的两端设有连接件,所述气缸的缸体竖直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面材通过面材上料辊上料,底材通过底材上料辊上料,面材和底材上料后会通过压合通道被压合形成胶带。在此过程中,气缸的活塞杆能够相对于缸体伸缩,由于活塞杆与连接件固定连接,第一压辊与连接件连接,从而气缸的活塞杆伸缩时第一压辊也会相应的升降,即此时第一压辊会靠近或远离第二压辊,压合通道的间距会改变,从而能够满足不同厚度的胶带的生产需求,故该用于胶带生产的贴合机具有通用性强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还包括限位套,所述气缸的活塞杆贯通缸体的两端,所述活塞杆背离连接件的一端具有外螺纹,所述限位套具有与所述活塞杆的外螺纹相配的内螺纹;所述限位套用于对所述活塞杆限位、以使活塞杆与缸体保持相对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气缸不通气时,气缸的活塞杆可相对于缸体活动,此时通过拧紧限位套使活塞杆与缸体保持相对固定,从而活塞杆能够保持在当前位置,故活塞杆在气缸不通气时仍能够稳定保持在伸出的位置,由于活塞杆伸缩时会带动第一压辊靠近或远离第二压辊,由于活塞杆能够保持在伸出缸体的位置,故第一压辊此时与第二压辊的间距保持相对稳定,不易改变。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套的顶端固定设有转动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把手增加了使用者的施力面积,从而限位套更易被转动,使用者使用方便、使用感较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还包括螺母,所述活塞杆靠近连接件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件上设有供活塞杆穿过的连接孔,所述螺母用于在活塞杆穿过连接孔时与活塞杆螺纹相配、以使连接件与活塞杆保持相对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只需拧紧螺母,活塞杆与连接件便能保持相对固定,拧松螺母时,连接件和活塞杆能够分离,从而活塞杆与连接件的拆装较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件上具有容纳通道,所述容纳通道与所述连接孔连通,所述螺母设置在所述容纳通道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母设置在容纳通道内,从而螺母不易被误触导致活塞杆与连接件的连接松弛,故活塞杆与连接件的连接较为稳定。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机架上沿竖直方向固定设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安装杆的顶端均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的两侧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向槽,一个安装杆插入连接件一侧的导向槽内,另一个安装杆插入连接件另一侧的导向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槽具有导向的作用,由于导向槽沿竖直方向延伸,同时安装杆插入导向槽,从而连接件在运动时只能沿竖直方向运动,故连接件的运动较为精准,进而设置在连接件上的第一压辊在升降时运动较为精准、不易偏移。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还包括轴承,所述第一压辊的两端与连接件均通过轴承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承能够减少第一压辊转动时与连接件之间的摩擦力,从而第一压辊的转动较为顺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该用于胶带生产的贴合机具有通用性强的优点;

2.活塞杆在气缸不通气时仍能够稳定保持在伸出的位置;

3.使用者使用方便、使用感较好;

4.活塞杆与连接件的拆装较为方便;

5.活塞杆与连接件的连接较为稳定;

6.第一压辊在升降时运动较为精准、不易偏移;

7.第一压辊的转动较为顺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胶带生产的贴合机的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用于胶带生产的贴合机的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机架;2、面材上料辊;3、底材上料辊;4、第一压辊;5、第二压辊;6、压合通道;7、气缸;71、缸体;72、活塞杆;8、安装板;9、连接件;10、限位套;11、转动把手;12、螺母;13、连接孔;14、容纳通道;15、安装杆;16、导向槽;17、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用于胶带生产的贴合机,包括机架1、驱动机构、面材上料辊2、底材上料辊3、第一压辊4和第二压辊5,面材上料辊2、底材上料辊3、第一压辊4和第二压辊5均可转动的设置在机架1上。第一压辊4和第二压辊5相对设置、且具有供面材和底材通过的压合通道6。面材通过面材上料辊2上料,底材通过底材上料辊3上料,面材和底材上料后会通过压合通道6被压合形成胶带。

如图1所示,第一压辊4可升降的设置在机架1上,驱动机构包括气缸7,机架1相对的两侧设有安装板8,第一压辊4的两端设有连接件9,第一压辊4与连接件9通过轴承17连接,气缸7的缸体71竖直设置在安装板8上,气缸7的活塞杆72与连接件9固定连接。气缸7的活塞杆72能够相对于缸体71伸缩,由于活塞杆72与连接件9固定连接,第一压辊4与连接件9连接,从而气缸7的活塞杆72伸缩时第一压辊4也会相应的升降,即此时第一压辊4会靠近或远离第二压辊5,压合通道6的间距会改变,从而能够满足不同厚度的胶带的生产需求,故该用于胶带生产的贴合机具有通用性强的优点。

优选的,如图1所示,该用于胶带生产的贴合机还包括限位套10,气缸7的活塞杆72贯通缸体71的两端,活塞杆72背离连接件9的一端具有外螺纹,限位套10具有与活塞杆72的外螺纹相配的内螺纹;限位套10用于对活塞杆72限位、以使活塞杆72与缸体71保持相对固定。当限位套10拧紧时,缸体71会与安装板8相抵,从而活塞杆72便能与缸体71保持相对固定。优选的,限位套10的顶端固定设有转动把手11,转动把手11可为圆形,转动把手11与限位套10的连接方式可为螺栓连接或焊接。当气缸7不通气时,气缸7的活塞杆72可相对于缸体71活动,此时通过拧紧限位套10使活塞杆72与缸体71保持相对固定,从而活塞杆72能够保持在当前位置,故活塞杆72在气缸7不通气时仍能够稳定保持在伸出的位置。

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该用于胶带生产的贴合机还包括螺母12,活塞杆72靠近连接件9的一端设有外螺纹,连接件9上设有供活塞杆72穿过的连接孔13,连接孔13沿竖直方向延伸,螺母12用于在活塞杆72穿过连接孔13时与活塞杆72螺纹相配、以使连接件9与活塞杆72保持相对固定。优选的,连接件9上具有容纳通道14,容纳通道14与连接孔13连通,螺母12设置在容纳通道14内。故只需拧紧螺母12,活塞杆72与连接件9便能保持相对固定,拧松螺母12时,连接件9和活塞杆72能够分离,从而活塞杆72与连接件9的拆装较为方便。螺母12设置在容纳通道14内,从而螺母12不易被误触导致活塞杆72与连接件9的连接松弛,故活塞杆72与连接件9的连接较为稳定。

最后,如图2和图3所示,机架1上沿竖直方向固定设有安装杆15,安装杆15与机架1通过螺栓连接,安装杆15的数量为两根,两根安装杆15的顶端均与安装板8固定连接,安装板8与安装杆15的连接方式可为螺栓连接。安装杆15可为方形杆,连接件9的两侧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向槽16,导向槽16相应的可为方形槽,一个安装杆15插入连接件9一侧的导向槽16内,另一个安装杆15插入连接件9另一侧的导向槽16内。导向槽16具有导向的作用,由于导向槽16沿竖直方向延伸,同时安装杆15插入导向槽16,从而连接件9在运动时只能沿竖直方向运动,故连接件9的运动较为精准,进而设置在连接件9上的第一压辊4在升降时运动较为精准、不易偏移。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面材通过面材上料辊2上料,底材通过底材上料辊3上料,面材和底材上料后会通过压合通道6被压合形成胶带。在此过程中,气缸7的活塞杆72能够相对于缸体71伸缩,由于活塞杆72与连接件9固定连接,第一压辊4与连接件9连接,从而气缸7的活塞杆72伸缩时第一压辊4也会相应的升降,即此时第一压辊4会靠近或远离第二压辊5,压合通道6的间距会改变,从而能够满足不同厚度的胶带的生产需求,故该用于胶带生产的贴合机具有通用性强的优点。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