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快速开锁机构的咬合齿锁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10712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快速开锁机构的咬合齿锁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咬合锁紧齿将一个元件锁紧在另一元件上的装置,该装置还具有将上述彼此锁紧的元件快速分开的机构。
各种各样的元件需要锁在其它元件上,而当需要时又能开锁。用于可解扣的两构件的锁紧装置要求成本低,操作简便以及不受过大的应力。对于这样的要求,一种已知的可拆卸式两构件锁紧装置包括了设在一个元件上的一个弹性咬合齿。当元件彼此要锁紧时,带有弹性咬合齿的元件朝着另一个元件移动,直到弹性咬合齿咬入另一元件上开设的孔为止。一旦弹性咬合齿进入了所述孔,弹性咬合齿即与该孔的边相啮合,保持元件的锁紧。
将彼此锁紧的元件分开,使用者需要用工具将弹性咬合齿撬离孔,同时将带有弹性咬合齿的元件从另一元件上拉出来。当人为地用工具从另一元件外部插入小孔中时,由于小孔的位置和方向的原因,将弹性咬合齿平滑地撬出小孔有时是很困难的。经常需要使元件复位或变换方向,以使工具比较容易地接近小孔和其后的弹性咬合齿。可是,当这些元件比较沉重和庞大时,使它们复位和变换方向就非常困难了。
考虑到现有咬合齿锁紧装置的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而快速地将锁紧的元件分开的咬合齿锁紧装置,而且不需要使用工具,也不需要将元件复位或变换方向。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锁紧装置包括一在其上开有小孔的第一元件,一个具有弹性咬合齿的第二元件,该咬合齿与上述小孔啮合而将第一元件相对于第二元件锁紧,以及一个插入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之间并能在其中移动的解锁机构,该机构用于将咬合齿从小孔中脱离,以使第一元件从第二元件上分开。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锁紧装置还包括一个在其上开有孔的第一元件,安装在第一元件上并具有一空腔的可移动的解锁机构,一个具有弹性咬合齿的第二元件,该齿穿过上述空腔与小孔啮合而将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锁紧,该解锁机构可移动地装在第二元件上,咬合齿具有一个第一斜面,解锁机构在空腔的边缘处具有第二斜面,用于与第一斜面可滑动地配合。由于解锁机构相对于第一和第二元件的运动,通过第一和第二斜面的滑动配合,咬合齿可从小孔中移出。
为将第一和第二元件彼此分开,使用者只需在第一、二元件间拉拽解锁机构,直到咬合齿克服其自身弹性从小孔中脱出。这样,咬合齿就能回缩以退出小孔而无需任何特殊的工具,否则、就必须将咬合齿从小孔中撬出。由于不需要特殊工具,为使更容易地实现该孔和咬合齿的进出,也不需要使用者将可能是很笨重或体积庞大的锁紧的元件变换位置或变换方向。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性和优点,将结合以附图并通过下面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后,会更清楚。


图1是本发明的咬合齿锁紧装置的被锁在一起的各元件的横截面图。
图2是咬合齿锁紧装置的放大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表示各元件被锁在一起时的横截面图;
图4是表示被锁紧在一起状态下元件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和图5是表示彼此解锁状态下元件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1示出了由根据本发明的一个锁紧装置,以可解锁形式被锁在一起的两个元件1、2。一般地说,元件1是一个中空状的盒子,而另一个元件2则形成一个可部分地容纳元件1的容器。
如图1和图2所示,元件1在弹性悬臂4末端具有一个咬合齿3,该齿位于元件1的侧壁6所限定的一个拉长的矩形槽5内。咬合齿3具有一个三角形横截面,而且具有一个斜面7,其表面向外对着元件1。斜面7上的一段在侧壁6的外表面8之外向外延伸。侧壁6还具有一对彼此相互平行的狭长缝9、10,被设置在槽5的两侧。
元件2在侧壁12上开有一矩形孔11。如图1所示,元件2还有另一个侧壁13,该侧壁从侧壁12垂直延伸并在其上开有一孔14。当元件1被元件2固定时,孔14用于容纳元件1的凸出部15。从侧壁13的末端垂直延伸的凸缘16用于夹持相对于元件2的元件1。
如图2所示,一个解锁机构20可移动地设置在元件1和2之间。在矩形板25相对的侧边23、24上,解锁机构20具有两对隔开的固定钩21、22。成对的固定钩21、22被插入相对应的缝9、10中,以便使解锁机构20保持在元件1的侧壁5中,插入缝9、10中的固定钩21、22可以在、并且沿着缝9、10移动。这样,解锁机构20可以沿着缝9、10来回地滑动。解锁机构20的板25具有一个矩形空腔26,该腔大致位于各相对侧边之间的中央。矩形空腔26在其一侧有一斜面27,该斜面与咬合齿3的斜面7可滑动地啮合,这在以后还将谈及。解锁机构20具有从板25的一边上延伸出的拉出接头28,该接头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板25的相对的侧边23、24。
当元件1、2被锁在一起时,咬合齿3穿过空腔26延伸并在孔11中啮合。
元件1在元件2上的锁紧和元件1从元件2上开锁过程,将在下面参照附图3至5进行描述。
装有解锁机构20的元件1被安装在元件2的侧壁12上。同时,咬合齿3被装入解锁机构20的空腔26中。当元件1开始与元件2的凸缘16接触时,由于咬合齿3的尾部被保持抵靠在该侧壁12的表面上,咬合齿3有弹性地移入元件1中,如图3所示。
如图3中箭头A所指示的方向,元件1向左移动,直到突出部15进入孔14。这样,咬合齿3从侧壁12的表面上脱开,在其自身弹性的作用下,迅速进入孔11,而与孔11的侧表面29啮合,如图4所示。这样,元件1与相应的元件2就实现了紧密地锁紧。
元件1从元件2上的开锁,如图5中箭头B指示的方向,由使用者将解锁机构20的拉出接头28拽出,使解锁机构20沿着缝9、10移动。当解锁机构20被这样移动时,解锁机构20上的斜面27相对于咬合齿3的斜面7滑动,迫使咬合齿3从孔11中脱开。继续拽拉出接头28,使咬合齿3完全离开孔11,也离开空腔26,并使悬臂4克服其自身的弹性而弯向元件1,如图5所示。当拉出接头28被进一步拉出,直到前边的那对固定钩最终碰到缝9、10的端边30,与板25啮合的咬合齿3从孔26、11中脱出。至此,元件1与元件2的锁紧完全解开,并且可从元件2上分离开。
当元件1相对于元件2被锁紧时,由于悬臂4的弹性,斜面7压在斜面27上,并使锁紧机构20保持在如图4所示的位置上。相应地、一旦咬合齿3穿过空腔26而在孔11中啮合,解锁机构20可阻止向图4右向的偶然的移动。结果,当元件1相对于元件2锁紧后,元件1保持紧密地锁紧并且不被解锁,除非使用者人为地故意拽出拉出接头28。
当使用者推元件1、直到咬合齿3迅速进入孔11中,元件1相对于元件2可容易地被锁紧。当使用者拽动解锁机构20上的拉出接头28直到咬合齿3完全离开孔11,元件1也可容易地从元件2上开锁。使用者无需使用否则需由外部伸进孔11,以便将咬合齿3移出孔11的任何特殊工具,而且对于简便的开锁操作,不需要被锁定元件1、2变换位置或变换方向。
尽管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已经在前面详细地描述过,但是,可以理解,各种可能的变化和改进都没有脱离权利要求书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锁装置,其特征为包括有一个其上作有小孔的第一元件;一个具有弹性咬合齿的第二元件,该咬合齿与上述小孔可以弹性方式啮合、而将所述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彼此相对锁定;和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元件之间,并能在其中移动的解锁机构,该机构用于将所述咬合齿从小孔中移出,以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元件彼此间的锁定解除。
2.如权利要求1的一种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解锁机构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的第二元件上。
3.如权利要求2的一种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元件,其上至少作有一个缝,并且所述的解锁机构至少具有一个在上述缝中可移动地连接的固定钩,以使所述的解锁机构可沿所述的缝运动。
4.如权利要求3的一种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解锁机构具有一个沿着所述缝延伸的拉出接头。
5.如权利要求1的一种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咬合齿具有一个第一斜面,而所述的解锁机构具有一个压在上述第一斜面上滑动的第二斜面,用以当所述解锁机构被移动时,将所述的咬合齿移出所述的小孔。
6.如权利要求5的一种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解锁机构具有一个作于其上的空腔,所述的咬合齿穿过空腔与所述的孔相啮合,所述的第二斜面位于所述空腔的一个端边。
7.一种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个其上作有小孔的第一元件;一个可移动地安置在所述第一元件上的解锁机构,其上作有一个空腔;一个具有弹性咬合齿的第二元件,该齿穿过所述空腔在上述小孔中以弹性方式与之啮合,而将所述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彼此锁紧,所述的解锁机构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的第二元件上;和所述的咬合齿具有一个第一斜面,所述的解锁机构在所述空腔的一个边上具有一个第二斜面,它与所述的第一斜面滑动接合,因此,相应于有关所述第一、二元件的所述解锁机构的运动,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斜面之间的滑动接合,所述的咬合齿可被移出所述小孔。
8.如权利要求7的一种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元件具有一对相隔开,但彼此相互平行的狭长缝,该缝位于所述的咬合齿的两侧,并且所述的解锁机构至少具有一对与上述缝可移动啮合的固定钩,因此,所述的解锁机构可沿所述的缝运动。
9.如权利要求8的一种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解锁机构包括了一个具有相对侧边的矩形板,所述的固定钩相应地安置在所述板的相对的侧边,而一个拉出接头从所述的板上凸出,并平行于所述的相对侧边。
10.如权利要求7的一种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元件具有一个凸缘,在所述的咬合齿穿过所述空腔进入所述小孔时,用于夹持所述的第二元件至其上。
全文摘要
带有解锁机构的一个元件相对于另一元件可分开地锁紧,该元件通过一弹性咬合齿与另一元件上设置的孔相啮合。为将这些元件相互分开,解锁装置被从元件之间拽出,迫使咬合齿克服自身弹性而从小孔中脱出。解锁机构具有一斜面,该斜面可压在咬合齿的斜面上滑动,当解锁机构移动时,该咬合齿从小孔中脱出。
文档编号H05K7/12GK1062629SQ91111438
公开日1992年7月8日 申请日期1991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1990年11月9日
发明者泷直也, 小笠原修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